吳襄繼續講道:
遼東,至明朝後期,就像一個無底洞:
大肆吞噬著大明朝廷國庫、財政收入。
通過加征遼餉,等等各種手段弄到的銀子。
就是崇禎皇帝本人,也是使近了屁*眼法的節儉增收:
北京城裏有許多房租生意。
崇禎皇帝宣聖旨:都城所有應當交房租的租客,你們這季度的租金全部交給朝廷。
這個錢呢,算是大明朝借各位房東的,將來朝廷有錢了再還。
用此損招,崇禎皇帝搞到銀子五十萬兩。
另外,崇禎皇帝還下令讓監獄裏的人贖鍰(也就是花錢免坐牢)……
就是這麽的努力,一個勁兒地在遼東燒銀子,卻依舊還是然並卵!
遼東軍基層戶兵們,依舊窮得個個都如叫花子一般。
一無所有,和牲口搶食。
到了冬天,凍、餓斃者無數!
當然,整個遼東持續不斷的糧荒有一定原因。
然,海量的銀子投入進來,又進一步抬高了糧價暴漲到天價。
就是遼東有些富人,家裏有大量銀子,卻買不到糧食,隻能守著銀子餓死!
這啊,又促使滿清貴族由搶掠集團,專職到農奴主集團,重用起大明朝文武降官。
也因此,皇太極上台後的滿清,成熟了,抱負遠大了……
“好啦!好啦!”李自成這時不讓吳襄講下去了:
“講了大半夜,你吳襄就是不說祖家、你吳家,你們這些遼東豪門,怎麽貪來那麽多銀子!”
倒是宋獻策站出來,給予李自成予說明了:
大明朝傾舉國之力,將天量銀子投入遼東,大半都落入了遼東豪門軍閥家裏去了。
克扣基層士兵軍餉、侵吞軍戶屯田、控製軍糧用於掌控糧價賺取暴利等等手段,都是常規操作。
巧立名目,伸手要錢。買空賣空,朝廷買單。修築城堡,預算三倍。維護費用,吃幹抹淨……這些才是無本買賣。
實現經營遼東,首先就是讓敵人活著,還要足夠強大,這樣才有由頭。
有了由頭,即可以吃國家,用國家,還有海量銀子搬迴家。
當然,要讓豪門不倒,就要家丁武裝主宰每場戰爭:
想勝的話用上家丁武裝,可戰而勝之;
想敗的話,即讓普通大明軍去當炮灰!
這也就是內地大明軍隻要進入遼東,無論來多少,死多少的根本原因。
為達永續經營遼東,豪門軍閥們往往不惜幫助滿清……
“哇呀呀!還有這麽齷齪的騷操作?”
這迴跳起來的,就是朱慈烺了。
朱慈烺這時恨得咬牙切齒。
先不說他這時的身份還是崇禎太子。
就在李自成君臣進來府衙大堂前,這個吳襄還在忽悠他去找吳三桂,一同逃離,去到南京再立新的大明朝。
嗬!
不能經營遼東了,要去經營南明廣闊天地?
他吳家要做南明第一望族、豪門的野心昭然若揭……
“太子殿下啊,吳襄之流是可恨。可是最該恨的,還另有其人!”
看到了朱慈烺臉上表情,宋獻策當然有話要說。
見朱慈烺沒說話,宋獻策即繼續講下去:
相比之下,李成梁家族盤踞遼東幾十年。
可是,李氏家族在遼軍中的勢力,卻遠不及後來居上的祖氏那麽大。
就是侵吞國家財富的數量,膽大程度也是遠遠比不上。
這啊,還得是他袁崇煥經略遼東給作下的孽!
怎麽這麽說呢?
你看哈,袁崇煥到任遼東之後,隻用了短短一年多時間,就把整個大明朝遼軍將領,全換成了祖大壽的兄弟、子侄等親戚和親信。
讓大明朝遼軍,變成了“祖家軍”。
當然,這時的祖家家丁武裝規模龐大,袁崇煥要實現對崇禎皇帝“五年平遼”的承偌,就必須依靠祖大壽。
在不濟,以祖家勢力,實現一種對明朝廷的威懾;對滿清的一種平衡。
這樣,既使不能五年平遼。大明朝遼東被祖大壽控製了,而祖大壽又隻聽命於袁崇煥。
那麽,崇禎皇帝還敢輕易殺他袁崇煥嗎?
另外,祖家軍壯大了,遼東平衡了,袁崇煥即可以跟滿清媾和。
畢竟穩定了遼東,老豬皮不進京畿騷擾了。
他袁崇煥也是功莫大焉!
然而,已己之變將袁崇煥的算盤打碎了,落得個淩遲處死的下場。
然而,袁崇煥造就了祖氏豪門。
變相地,也是造就了後來的吳氏豪門!
實際地,袁崇煥也就成了大明朝走向滅亡的第一大罪人!
你說可恨不可恨?
“可恨是可恨,不過,這麽大個罪名安在他袁崇煥身上,是不是過重啦?”朱慈烺說道:
“畢竟袁崇煥的出發點是好的。”
“為自保這點,也是情有可原……”
“太子殿下啊,你可別忘了,自從大明朝開征遼餉,逼迫得多少內地平民百姓家破人亡?”宋獻策接過朱慈烺之言講道:
“又有多少活不下去的大明朝順民,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至後來,義軍之勢燎原了,大明朝廷沒錢使動軍隊鎮壓了,又開征剿餉,練餉……”
“萬曆末年,遼餉年增賦銀五百萬兩。”
“到了崇禎初年,遼餉已增至九百萬兩。”
“後來加上剿餉、練餉……”
“而且,這些加賦還不是老百姓的前部負擔。”
“因為各級官吏層層盤剝、中飽私囊,以各種名目巧取豪奪。”
“所以,最終落到老百姓身上的負擔數目,就該是大明朝廷加賦總額的翻倍,甚至更多。”
“這還讓大明朝的老百姓活嗎?”
“不能活了,隻好鋌而走險!造反了。”
“所以,越征賦用於剿滅農民起義,反叛起義者越多。”
“罪魁禍首自征遼餉起!”
“而遼餉沒用到消滅後金上,卻是喂出來了像祖氏、吳氏這樣的巨富加軍事集團。”
“那麽,曆次受遣經營遼東的官員們。像袁崇煥之流,難道不可恨嗎?”
“太可恨啦!要是這些官員們……”
“宋軍師啊,先放下那些可恨不可恨!”李自成插進話來,說道:
“依之前吳襄的講述,這時你的述說。”
“大明朝曆年以來,往遼東輸送了天量銀子。”
“而這些銀子,多半落入了遼東豪門軍閥手中了。”
“都這個時候了,現在的遼東豪門軍閥就隻剩下吳三桂。”
“那麽,他吳三桂就該存有:比這山海關城裏銀庫中,多得多的銀兩嘛!”
“朕是不是該下令全軍:再搜索一遍山海關城,及其他各個城堡,看看還有沒有更多、更大的銀庫?”
原來,李自成現在關心這個。
農民就是農民!
財迷,還是財迷啊!
遼東,至明朝後期,就像一個無底洞:
大肆吞噬著大明朝廷國庫、財政收入。
通過加征遼餉,等等各種手段弄到的銀子。
就是崇禎皇帝本人,也是使近了屁*眼法的節儉增收:
北京城裏有許多房租生意。
崇禎皇帝宣聖旨:都城所有應當交房租的租客,你們這季度的租金全部交給朝廷。
這個錢呢,算是大明朝借各位房東的,將來朝廷有錢了再還。
用此損招,崇禎皇帝搞到銀子五十萬兩。
另外,崇禎皇帝還下令讓監獄裏的人贖鍰(也就是花錢免坐牢)……
就是這麽的努力,一個勁兒地在遼東燒銀子,卻依舊還是然並卵!
遼東軍基層戶兵們,依舊窮得個個都如叫花子一般。
一無所有,和牲口搶食。
到了冬天,凍、餓斃者無數!
當然,整個遼東持續不斷的糧荒有一定原因。
然,海量的銀子投入進來,又進一步抬高了糧價暴漲到天價。
就是遼東有些富人,家裏有大量銀子,卻買不到糧食,隻能守著銀子餓死!
這啊,又促使滿清貴族由搶掠集團,專職到農奴主集團,重用起大明朝文武降官。
也因此,皇太極上台後的滿清,成熟了,抱負遠大了……
“好啦!好啦!”李自成這時不讓吳襄講下去了:
“講了大半夜,你吳襄就是不說祖家、你吳家,你們這些遼東豪門,怎麽貪來那麽多銀子!”
倒是宋獻策站出來,給予李自成予說明了:
大明朝傾舉國之力,將天量銀子投入遼東,大半都落入了遼東豪門軍閥家裏去了。
克扣基層士兵軍餉、侵吞軍戶屯田、控製軍糧用於掌控糧價賺取暴利等等手段,都是常規操作。
巧立名目,伸手要錢。買空賣空,朝廷買單。修築城堡,預算三倍。維護費用,吃幹抹淨……這些才是無本買賣。
實現經營遼東,首先就是讓敵人活著,還要足夠強大,這樣才有由頭。
有了由頭,即可以吃國家,用國家,還有海量銀子搬迴家。
當然,要讓豪門不倒,就要家丁武裝主宰每場戰爭:
想勝的話用上家丁武裝,可戰而勝之;
想敗的話,即讓普通大明軍去當炮灰!
這也就是內地大明軍隻要進入遼東,無論來多少,死多少的根本原因。
為達永續經營遼東,豪門軍閥們往往不惜幫助滿清……
“哇呀呀!還有這麽齷齪的騷操作?”
這迴跳起來的,就是朱慈烺了。
朱慈烺這時恨得咬牙切齒。
先不說他這時的身份還是崇禎太子。
就在李自成君臣進來府衙大堂前,這個吳襄還在忽悠他去找吳三桂,一同逃離,去到南京再立新的大明朝。
嗬!
不能經營遼東了,要去經營南明廣闊天地?
他吳家要做南明第一望族、豪門的野心昭然若揭……
“太子殿下啊,吳襄之流是可恨。可是最該恨的,還另有其人!”
看到了朱慈烺臉上表情,宋獻策當然有話要說。
見朱慈烺沒說話,宋獻策即繼續講下去:
相比之下,李成梁家族盤踞遼東幾十年。
可是,李氏家族在遼軍中的勢力,卻遠不及後來居上的祖氏那麽大。
就是侵吞國家財富的數量,膽大程度也是遠遠比不上。
這啊,還得是他袁崇煥經略遼東給作下的孽!
怎麽這麽說呢?
你看哈,袁崇煥到任遼東之後,隻用了短短一年多時間,就把整個大明朝遼軍將領,全換成了祖大壽的兄弟、子侄等親戚和親信。
讓大明朝遼軍,變成了“祖家軍”。
當然,這時的祖家家丁武裝規模龐大,袁崇煥要實現對崇禎皇帝“五年平遼”的承偌,就必須依靠祖大壽。
在不濟,以祖家勢力,實現一種對明朝廷的威懾;對滿清的一種平衡。
這樣,既使不能五年平遼。大明朝遼東被祖大壽控製了,而祖大壽又隻聽命於袁崇煥。
那麽,崇禎皇帝還敢輕易殺他袁崇煥嗎?
另外,祖家軍壯大了,遼東平衡了,袁崇煥即可以跟滿清媾和。
畢竟穩定了遼東,老豬皮不進京畿騷擾了。
他袁崇煥也是功莫大焉!
然而,已己之變將袁崇煥的算盤打碎了,落得個淩遲處死的下場。
然而,袁崇煥造就了祖氏豪門。
變相地,也是造就了後來的吳氏豪門!
實際地,袁崇煥也就成了大明朝走向滅亡的第一大罪人!
你說可恨不可恨?
“可恨是可恨,不過,這麽大個罪名安在他袁崇煥身上,是不是過重啦?”朱慈烺說道:
“畢竟袁崇煥的出發點是好的。”
“為自保這點,也是情有可原……”
“太子殿下啊,你可別忘了,自從大明朝開征遼餉,逼迫得多少內地平民百姓家破人亡?”宋獻策接過朱慈烺之言講道:
“又有多少活不下去的大明朝順民,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至後來,義軍之勢燎原了,大明朝廷沒錢使動軍隊鎮壓了,又開征剿餉,練餉……”
“萬曆末年,遼餉年增賦銀五百萬兩。”
“到了崇禎初年,遼餉已增至九百萬兩。”
“後來加上剿餉、練餉……”
“而且,這些加賦還不是老百姓的前部負擔。”
“因為各級官吏層層盤剝、中飽私囊,以各種名目巧取豪奪。”
“所以,最終落到老百姓身上的負擔數目,就該是大明朝廷加賦總額的翻倍,甚至更多。”
“這還讓大明朝的老百姓活嗎?”
“不能活了,隻好鋌而走險!造反了。”
“所以,越征賦用於剿滅農民起義,反叛起義者越多。”
“罪魁禍首自征遼餉起!”
“而遼餉沒用到消滅後金上,卻是喂出來了像祖氏、吳氏這樣的巨富加軍事集團。”
“那麽,曆次受遣經營遼東的官員們。像袁崇煥之流,難道不可恨嗎?”
“太可恨啦!要是這些官員們……”
“宋軍師啊,先放下那些可恨不可恨!”李自成插進話來,說道:
“依之前吳襄的講述,這時你的述說。”
“大明朝曆年以來,往遼東輸送了天量銀子。”
“而這些銀子,多半落入了遼東豪門軍閥手中了。”
“都這個時候了,現在的遼東豪門軍閥就隻剩下吳三桂。”
“那麽,他吳三桂就該存有:比這山海關城裏銀庫中,多得多的銀兩嘛!”
“朕是不是該下令全軍:再搜索一遍山海關城,及其他各個城堡,看看還有沒有更多、更大的銀庫?”
原來,李自成現在關心這個。
農民就是農民!
財迷,還是財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