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否認了……印長明不是“顧斐”?那麽他到底是誰、又究竟在這個書中世界裏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目送著記憶中的冷冰冰的人走進村長大宅後,被扔進自己的神識之中、被迫觀看起自己的迴憶的顧斐,又一次絞盡已不存在的腦汁,重新思考起這些已被過去的他反複思考過n遍的問題。
印長明的話是能衍生出歧義的,他否認了自己是“顧斐”,卻不想把話說清,想法不同的人對他所述的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既然如此,那就會誕生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例如,假設他顧斐在原世界裏改個名,以另一個名字、比如說“顧霜”這樣的名字活著,再跳橋自殺而穿進《仙界創世錄》裏,又同樣頂替了“顧斐”原主的身份、成為了書中世界的“顧斐”,那麽他也可以逢人就講“我不是顧斐”——畢竟他在原世界中的名字是另一個,留存在他心中的、需要被他時刻謹記的他的“真實身份”並非書中這名為“顧斐”的炮灰反派角色,而是原世界裏那個叫做“顧霜”的人。
也就是說,印長明或許便是那位在他剛穿過來時,係統口中所說的“真正的闖關者”、“真正的係統宿主”,就是那個被他“搶走”了這誰也不要的穿越名額的幸運兒。
也許在第一、第二、第三或是第五世界中,係統沒有找錯人,在那些世界中,顧斐自殺後實實在在地死去了,並沒有穿書;既然係統沒有犯錯,那麽因為某些因素而被選中的“正確的闖關者”就會進入書裏,完成任務、再獲得奇跡般的獎勵。
不清楚印長明在原世界裏叫什麽,或許就叫“印長明”,但他穿進書裏後,則被按上了“顧斐”這一名字——那“顧斐”之名於印長明來說隻是個不必當真的“稱號”罷了。
如果這一假設是真,印長明自然可以稱自己並非“顧斐”,他在世界變動時也經曆過死亡,自然能通過直麵死亡而窺得天機、然後知道世界“不止一個”而且還在不斷輪迴、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世界裏依然不可避免地發生的事情。
印長明口中的“你可以相信我”和“我不會害你”,可能就是已經脫離了劇情、成為了旁觀者的他幸災樂禍地對由於世界“重啟”、被重新篩選出的和自己有著“相同”命運的穿越者表示出的那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同情”。
再出於本質上是享受優越感、本質上是“傲慢”的“憐憫”之心,他把一些於他而言微不足道的小事透露了出去,用這些不知有用無用的消息“發自真心”、但並不是“好意”地幫助自己之後的闖關者。
再者,還有可能印長明就是“顧斐”,卻已放棄了“顧斐”這一身份,不承認自己曾經的“顧斐”身份。
這一可能性還蠻大的,隨著世界的變動而來到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並走上了另一條有著光輝璀璨的未來道路的印長明,完全沒必要再對一介倒黴的炮灰反派的身份依依不舍、戀戀不忘。
他可安安心心地去做那受人瞻仰的“清虛宗掌門麾下的首席大弟子”,哪會稀罕原主無法修煉、不可悟道的悲催仙途。
當然也有印長明壓根是在說謊的可能性在,但是這一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這位性情古怪但在某些時候卻異常耿直的修士似乎不怎麽看好那些說謊的人,自己也不屑於說謊。
謊言本身是一種能侵染他人並汙染自己的、害人害己、傷人更傷己的“惡意”,無論說謊者是有意無意,也不管那是善意的謊話還是純粹的邪念,他們說謊的瞬間便會被惡意纏上,之後的事就要看這些人自己的造化了。
不過這種事也是有兩麵性的,滿口謊言且說謊已成為惡習的人或許會因周身的惡意而被邪靈和魔物盯上,被魔物視作目標,若是普通人便等同於死亡,但走魔修途徑的修士卻能以此反吸取魔物的力量、獲得極大的利益。
—
沒了軀殼限製後,顧斐倒是能想到更多的事情了,作為二十多年來訓練的結果,他基於已知現實作出聯想的能力本就很強,現在這能力似是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在考慮了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後,他借著現在的自己的特殊性,把這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可視化”後平鋪於自己麵前、一個接一個並“津津有味”地打量著看、並逐個分析起這些可能性的大小與合理性。
他從沒想過要將這些可能性們從自己已失去的大腦中一一排除,就任著它們留在了自己的神識中,畢竟他現在的胡思亂想隻是在打發時間、他也隻是在等待現實中的自己的魂火完全融入顧霜的軀體、等待著看似是“顧斐”實則僅是一縷意識的他徹底消失罷。
顧斐能想象到,他的神火應該已被肩頭火剝離,他在外界的肉/身也應該已經化作了一塊癱/軟的血肉、並完全成為了複活陣圖的祭品,而這些軀殼崩潰後留下的肉塊,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作複生者軀殼的一部分。
祭品越多就更有利於複生者的複活,所以對自己會成為顧霜複活的“素材”、與顧霜“融為一體”這一事,熱愛著顧霜的顧斐自是不會感到任何的恐慌或是反胃感。
他還有些興奮,他很高興能遵守自己生前的諾言,將自身的一切都獻給自己的愛人、並看著所愛之人接納自己的一切——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我可以為了霜兒付出一切”的“願意無私付出生命、自我犧牲”、實際上卻隻是自我感動的大義感。
等到他的意識完全消失的時候,他想,他的霜兒就能複活了。
重獲生命後,顧霜就能和另一個他、和施先生一起生活在這個雖然很苦卻永不會再遭遇劫難的謝仙村中,施先生也會遵守自己生前許下的承諾,給予顧霜她想要的一切,並無比幸福地看著“霜兒”得到幸福——不管是哪一位“顧斐”,他們都會永遠地守護著他們的霜兒、再以一介永生者的身份接受現實,看著自己的妹妹和妹妹的愛人、以及妹妹的家庭慢慢老去、看著對方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最後安詳地離開人世。
或許施先生會耐不住寂寞,忍不住悄咪咪地傳授給本是要做一輩子普通人的顧霜一些混雜有修仙秘訣的故事,期望對方能學習那經不住毒蛇誘/惑的夏娃,自此走上修真道路而後延長壽元,這時候創世神的心火和神火便能派上用場,確保顧霜的修真道路能一帆風順。
假若那時候神明仍不願舍棄人心,顧霜還能借自己身上的創世神心火來獲得神明的庇佑。
盡管長生者和永生者從根本上就是迥然不同的存在,修真者活的越久、人性越淡;凡人活的越久,隻會瘋狂。也許施先生永遠都不會改變自己對妹妹的心意,他對這唯一的親人的愛意或許會幫助他抵禦瘋狂而保持清醒,但誰也說不準從小姑娘變成天山童姥的顧霜會變成怎樣,也不知她會不會在創世神的庇護下保住人心。
但這些都是憑施先生來定奪的事,和他顧斐關係密切,卻無關。
“哎,說起來,關於印長明的真實身份還有一種可能……”早已不複存在的大腦在顧斐殘存意識的“想象”中飛速運轉著,三心二意地想著不同事情的顧斐用想象出的眼睛掃過平攤在自己麵前的“可能性”圖,這時候,他突然聽見自己的記憶中閃過一段話,“心”中驀地一動。
“啊……是比較麻煩。”
所謂新的一種“可能性”,就是將前麵幾種可能性糅合在一塊而誕生的“混合體”,畢竟先前幾種可能性之間互相並不衝突,合在一起看反而能更容易地解釋一些事來。
對於這一新的“可能性”,簡單說,就是印長明與顧斐來自同一個“原世界”,印長明就是係統口中那真正“被選中”的闖關者,他被係統拉進書中世界後、便成為了書裏的“顧斐”。
或許在一段時間內他也老老實實地扮演著“顧斐”的身份、貫徹一作死反派的指責迫害主角,可他還有“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在,他的三觀絕不會像顧斐那般混亂,在他看來,聽從係統安排去完成任務也絕不是為了讓自己早死,而是要讓自己活下去。
於是在得到了某一契機、或是和係統達成了某種共識後,他和係統一起扭曲了任務,一個沒有守本分地去赴死,而是像另外的一些穿越小說主角那樣對書中的主角避而遠之,一個幫助宿主開掛、利用可以調整成功率的能力讓宿主能萬事順利。
他們離開了主角,躲得遠遠的,然後再在暗地裏悄然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努力修煉到能在神明手下支撐幾迴合的境界。
或許,係統會在一開始時對他顧斐問出“正常人一般都會考慮接下來自己該怎麽活下去吧”這樣的問題,就是受到了過去所經曆、如今卻已遺忘了的某一世界的影響,比起死了但又活過來、所以仍然是人類的闖關者,已經不是人了的係統有能力計算出世界的異常。
“……”
讓自己的思緒隨意“飄散”開來後,似是發著呆的顧斐沉默地看著麵前這新生的“可能性可視圖”,不由想起了在和印長明對話時、對方告誡他的一些事。
印長明告訴他,某件事不能過早地放手離開,亦不要拖延太久,因為就算是神明耐心也有限,以及、有些選擇也隻是表麵上看起來正確,實則是最為錯誤的錯誤。
“這是經驗。”那時候,這位清虛宗的首席大弟子麵色凝重地如是說道,隨後則用一種玩味的語氣,和也因為他先前的話而嚴肅起來的顧斐講述起了一個故事。
“在已成為過去的某一世界中,有一個來自清源山的修士自作聰明,覺得除去了創世神轉世後就可讓輪迴停止、不自量力地認為自己能以這種方式來挽救重要的人的性命、並保住自己同樣重要的家園。
於是他在創世神轉世還未得到清源山‘路引’而踏上仙途前,先下手為強,砍去了對方的頭顱,再將其埋在了清源山下、用清源山的本源靈力來壓製可能存在的神力的反撲。”
“……”
哪怕故事的講述著刻意隱藏了故事中主角的身份,顧斐聽第一句時就猜到了那是童邢。
“清源山的那位弟子選擇了一條捷徑——那一世界的童邢選擇了一條成效最快的路徑,u看書 wwukanshu天機上也述這是最正確的一條路。
闖關者在已一切開始前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也救下了自己視作珍寶的‘那個人’。”
“天機中稱那是‘取巧之輩的迷夢’。”講述著故事的青年修士在說到這裏時,抬眸瞥了眼有些發愣的顧斐,話也稍有停頓,但很快又繼續說了下去。
“當找到了捷徑且果斷地作出抉擇後,取得了一時的成功與勝利果實的清源山弟子沉迷於過去的自己的所作所為中,他和他所尊敬的‘重要之人’在一起平靜地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的結局是,兩人一同死在了妖怪、亦或是魔物的襲擊之下。”
“這是必然,創世神的設局,不會有偶然,就像另一個故事中妄想不斷變強而超越神明的魔修,他的成長已完全超出了神明的預想,所以他一定會死——已和神明一般強大的他,最後死在了自詡正義之人手中。”
“……”
“……”
在看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猜測後,所有的迴憶在顧斐的驅使下慢慢沉澱了下去,青年人殘缺的神識再用意識毀去了那些可視化的“可能性”圖,獨留他一“人”待在虛假的漆黑之中。
身處一片虛無之內,反倒能更加地清醒。
——印長明鄙視說謊者、亦不屑於做這等事,所以他所述的話並無虛假,可他也沒必要把真話說全。
——事實上,他僅是迴答了一個沒有根據的問題而已,他什麽都沒說,隻等著聽到迴答後的有心人自己腦補、並讓對方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越想越複雜。
目送著記憶中的冷冰冰的人走進村長大宅後,被扔進自己的神識之中、被迫觀看起自己的迴憶的顧斐,又一次絞盡已不存在的腦汁,重新思考起這些已被過去的他反複思考過n遍的問題。
印長明的話是能衍生出歧義的,他否認了自己是“顧斐”,卻不想把話說清,想法不同的人對他所述的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既然如此,那就會誕生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例如,假設他顧斐在原世界裏改個名,以另一個名字、比如說“顧霜”這樣的名字活著,再跳橋自殺而穿進《仙界創世錄》裏,又同樣頂替了“顧斐”原主的身份、成為了書中世界的“顧斐”,那麽他也可以逢人就講“我不是顧斐”——畢竟他在原世界中的名字是另一個,留存在他心中的、需要被他時刻謹記的他的“真實身份”並非書中這名為“顧斐”的炮灰反派角色,而是原世界裏那個叫做“顧霜”的人。
也就是說,印長明或許便是那位在他剛穿過來時,係統口中所說的“真正的闖關者”、“真正的係統宿主”,就是那個被他“搶走”了這誰也不要的穿越名額的幸運兒。
也許在第一、第二、第三或是第五世界中,係統沒有找錯人,在那些世界中,顧斐自殺後實實在在地死去了,並沒有穿書;既然係統沒有犯錯,那麽因為某些因素而被選中的“正確的闖關者”就會進入書裏,完成任務、再獲得奇跡般的獎勵。
不清楚印長明在原世界裏叫什麽,或許就叫“印長明”,但他穿進書裏後,則被按上了“顧斐”這一名字——那“顧斐”之名於印長明來說隻是個不必當真的“稱號”罷了。
如果這一假設是真,印長明自然可以稱自己並非“顧斐”,他在世界變動時也經曆過死亡,自然能通過直麵死亡而窺得天機、然後知道世界“不止一個”而且還在不斷輪迴、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世界裏依然不可避免地發生的事情。
印長明口中的“你可以相信我”和“我不會害你”,可能就是已經脫離了劇情、成為了旁觀者的他幸災樂禍地對由於世界“重啟”、被重新篩選出的和自己有著“相同”命運的穿越者表示出的那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同情”。
再出於本質上是享受優越感、本質上是“傲慢”的“憐憫”之心,他把一些於他而言微不足道的小事透露了出去,用這些不知有用無用的消息“發自真心”、但並不是“好意”地幫助自己之後的闖關者。
再者,還有可能印長明就是“顧斐”,卻已放棄了“顧斐”這一身份,不承認自己曾經的“顧斐”身份。
這一可能性還蠻大的,隨著世界的變動而來到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並走上了另一條有著光輝璀璨的未來道路的印長明,完全沒必要再對一介倒黴的炮灰反派的身份依依不舍、戀戀不忘。
他可安安心心地去做那受人瞻仰的“清虛宗掌門麾下的首席大弟子”,哪會稀罕原主無法修煉、不可悟道的悲催仙途。
當然也有印長明壓根是在說謊的可能性在,但是這一可能性並不大,因為這位性情古怪但在某些時候卻異常耿直的修士似乎不怎麽看好那些說謊的人,自己也不屑於說謊。
謊言本身是一種能侵染他人並汙染自己的、害人害己、傷人更傷己的“惡意”,無論說謊者是有意無意,也不管那是善意的謊話還是純粹的邪念,他們說謊的瞬間便會被惡意纏上,之後的事就要看這些人自己的造化了。
不過這種事也是有兩麵性的,滿口謊言且說謊已成為惡習的人或許會因周身的惡意而被邪靈和魔物盯上,被魔物視作目標,若是普通人便等同於死亡,但走魔修途徑的修士卻能以此反吸取魔物的力量、獲得極大的利益。
—
沒了軀殼限製後,顧斐倒是能想到更多的事情了,作為二十多年來訓練的結果,他基於已知現實作出聯想的能力本就很強,現在這能力似是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在考慮了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後,他借著現在的自己的特殊性,把這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可視化”後平鋪於自己麵前、一個接一個並“津津有味”地打量著看、並逐個分析起這些可能性的大小與合理性。
他從沒想過要將這些可能性們從自己已失去的大腦中一一排除,就任著它們留在了自己的神識中,畢竟他現在的胡思亂想隻是在打發時間、他也隻是在等待現實中的自己的魂火完全融入顧霜的軀體、等待著看似是“顧斐”實則僅是一縷意識的他徹底消失罷。
顧斐能想象到,他的神火應該已被肩頭火剝離,他在外界的肉/身也應該已經化作了一塊癱/軟的血肉、並完全成為了複活陣圖的祭品,而這些軀殼崩潰後留下的肉塊,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作複生者軀殼的一部分。
祭品越多就更有利於複生者的複活,所以對自己會成為顧霜複活的“素材”、與顧霜“融為一體”這一事,熱愛著顧霜的顧斐自是不會感到任何的恐慌或是反胃感。
他還有些興奮,他很高興能遵守自己生前的諾言,將自身的一切都獻給自己的愛人、並看著所愛之人接納自己的一切——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我可以為了霜兒付出一切”的“願意無私付出生命、自我犧牲”、實際上卻隻是自我感動的大義感。
等到他的意識完全消失的時候,他想,他的霜兒就能複活了。
重獲生命後,顧霜就能和另一個他、和施先生一起生活在這個雖然很苦卻永不會再遭遇劫難的謝仙村中,施先生也會遵守自己生前許下的承諾,給予顧霜她想要的一切,並無比幸福地看著“霜兒”得到幸福——不管是哪一位“顧斐”,他們都會永遠地守護著他們的霜兒、再以一介永生者的身份接受現實,看著自己的妹妹和妹妹的愛人、以及妹妹的家庭慢慢老去、看著對方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最後安詳地離開人世。
或許施先生會耐不住寂寞,忍不住悄咪咪地傳授給本是要做一輩子普通人的顧霜一些混雜有修仙秘訣的故事,期望對方能學習那經不住毒蛇誘/惑的夏娃,自此走上修真道路而後延長壽元,這時候創世神的心火和神火便能派上用場,確保顧霜的修真道路能一帆風順。
假若那時候神明仍不願舍棄人心,顧霜還能借自己身上的創世神心火來獲得神明的庇佑。
盡管長生者和永生者從根本上就是迥然不同的存在,修真者活的越久、人性越淡;凡人活的越久,隻會瘋狂。也許施先生永遠都不會改變自己對妹妹的心意,他對這唯一的親人的愛意或許會幫助他抵禦瘋狂而保持清醒,但誰也說不準從小姑娘變成天山童姥的顧霜會變成怎樣,也不知她會不會在創世神的庇護下保住人心。
但這些都是憑施先生來定奪的事,和他顧斐關係密切,卻無關。
“哎,說起來,關於印長明的真實身份還有一種可能……”早已不複存在的大腦在顧斐殘存意識的“想象”中飛速運轉著,三心二意地想著不同事情的顧斐用想象出的眼睛掃過平攤在自己麵前的“可能性”圖,這時候,他突然聽見自己的記憶中閃過一段話,“心”中驀地一動。
“啊……是比較麻煩。”
所謂新的一種“可能性”,就是將前麵幾種可能性糅合在一塊而誕生的“混合體”,畢竟先前幾種可能性之間互相並不衝突,合在一起看反而能更容易地解釋一些事來。
對於這一新的“可能性”,簡單說,就是印長明與顧斐來自同一個“原世界”,印長明就是係統口中那真正“被選中”的闖關者,他被係統拉進書中世界後、便成為了書裏的“顧斐”。
或許在一段時間內他也老老實實地扮演著“顧斐”的身份、貫徹一作死反派的指責迫害主角,可他還有“想要活下去”的信念在,他的三觀絕不會像顧斐那般混亂,在他看來,聽從係統安排去完成任務也絕不是為了讓自己早死,而是要讓自己活下去。
於是在得到了某一契機、或是和係統達成了某種共識後,他和係統一起扭曲了任務,一個沒有守本分地去赴死,而是像另外的一些穿越小說主角那樣對書中的主角避而遠之,一個幫助宿主開掛、利用可以調整成功率的能力讓宿主能萬事順利。
他們離開了主角,躲得遠遠的,然後再在暗地裏悄然發展起自己的勢力、努力修煉到能在神明手下支撐幾迴合的境界。
或許,係統會在一開始時對他顧斐問出“正常人一般都會考慮接下來自己該怎麽活下去吧”這樣的問題,就是受到了過去所經曆、如今卻已遺忘了的某一世界的影響,比起死了但又活過來、所以仍然是人類的闖關者,已經不是人了的係統有能力計算出世界的異常。
“……”
讓自己的思緒隨意“飄散”開來後,似是發著呆的顧斐沉默地看著麵前這新生的“可能性可視圖”,不由想起了在和印長明對話時、對方告誡他的一些事。
印長明告訴他,某件事不能過早地放手離開,亦不要拖延太久,因為就算是神明耐心也有限,以及、有些選擇也隻是表麵上看起來正確,實則是最為錯誤的錯誤。
“這是經驗。”那時候,這位清虛宗的首席大弟子麵色凝重地如是說道,隨後則用一種玩味的語氣,和也因為他先前的話而嚴肅起來的顧斐講述起了一個故事。
“在已成為過去的某一世界中,有一個來自清源山的修士自作聰明,覺得除去了創世神轉世後就可讓輪迴停止、不自量力地認為自己能以這種方式來挽救重要的人的性命、並保住自己同樣重要的家園。
於是他在創世神轉世還未得到清源山‘路引’而踏上仙途前,先下手為強,砍去了對方的頭顱,再將其埋在了清源山下、用清源山的本源靈力來壓製可能存在的神力的反撲。”
“……”
哪怕故事的講述著刻意隱藏了故事中主角的身份,顧斐聽第一句時就猜到了那是童邢。
“清源山的那位弟子選擇了一條捷徑——那一世界的童邢選擇了一條成效最快的路徑,u看書 wwukanshu天機上也述這是最正確的一條路。
闖關者在已一切開始前作出了最正確的選擇,他也救下了自己視作珍寶的‘那個人’。”
“天機中稱那是‘取巧之輩的迷夢’。”講述著故事的青年修士在說到這裏時,抬眸瞥了眼有些發愣的顧斐,話也稍有停頓,但很快又繼續說了下去。
“當找到了捷徑且果斷地作出抉擇後,取得了一時的成功與勝利果實的清源山弟子沉迷於過去的自己的所作所為中,他和他所尊敬的‘重要之人’在一起平靜地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的結局是,兩人一同死在了妖怪、亦或是魔物的襲擊之下。”
“這是必然,創世神的設局,不會有偶然,就像另一個故事中妄想不斷變強而超越神明的魔修,他的成長已完全超出了神明的預想,所以他一定會死——已和神明一般強大的他,最後死在了自詡正義之人手中。”
“……”
“……”
在看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猜測後,所有的迴憶在顧斐的驅使下慢慢沉澱了下去,青年人殘缺的神識再用意識毀去了那些可視化的“可能性”圖,獨留他一“人”待在虛假的漆黑之中。
身處一片虛無之內,反倒能更加地清醒。
——印長明鄙視說謊者、亦不屑於做這等事,所以他所述的話並無虛假,可他也沒必要把真話說全。
——事實上,他僅是迴答了一個沒有根據的問題而已,他什麽都沒說,隻等著聽到迴答後的有心人自己腦補、並讓對方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越想越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