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兵當然就隻能徵兵。
但卻上哪徵兵呢?
魏國、趙國或是韓國?
如果純論徵兵應該是魏國最好。
韓、趙對秦的仇恨最深,千方百計的想搞出些亂子。
魏王假最為昏庸,大王昏庸民心就思變,民心思變就更容易倒向秦國。這段時間黑甲軍及大梁百姓的表現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徵兵或許不是問題,也能徵得一定數量的兵。
問題在於這些新征的兵需要時間訓練,而秦軍攻楚就在眼前。
所以要征就要征會打仗的兵……
於是楊端和與沈兵幾乎同時想到了一點:
「魏國降兵!」
沈兵問:
「降兵還在蒙山營麽?」
楊端和迴答:
「大多已被送去服勞役。」
秦軍當然不會這麽白養著這些俘虜,所以就像之前處理俘虜的方式一樣將其拉去做苦工。
這時恰好也有許多事可以做,比如上次水淹楚軍時就沖毀了大量的民宅道路,十餘萬俘虜就用於修複設施。
做苦役的日子當然不會好過,吃不飽穿不暖不說,每天還有繁重的勞作,一年下來非累死一半不可。
這些不是沈兵需要考慮的,沈兵隻是擔憂:
「他們是魏國降兵,隻怕……」
楊端和則笑著搖頭道:
「你已訓練了黑甲軍且大敗楚軍,卻還不信他們?」
沈兵迴答:
「此一時彼一時。」
「黑甲軍不過三千人,其在我大秦十萬人間便是想作亂也無處下手。」
「但如果是十萬甚至二十萬人……」
楊端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三千魏軍若是要叛秦那是一點希望都沒有,沒有希望就不會去想。
但如果是十萬、二十萬,這兵力甚至與秦軍不相上下,那要叛秦複國就有希望了,有希望自然就會作打算……
楊端和遲疑了下,說道:
「不若,將這些魏兵配屬到秦軍中去……」
沈兵知道楊端和這話的意思。
所謂的「配屬」,其實是將他們編入陷陣之士也就是做敢死隊。
這或許是一種好辦法,陷陣之士一不需要盔甲二也可以沖在前方殺敵,這就大量減少秦軍兵士的消耗同時又把魏降兵這些不穩定因素消耗掉……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但沈兵卻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
沈兵迴答:
「上將軍,此次是去攻楚。」
「自我軍攻趙以來楚魏屢屢聯手抗秦,魏國被秦攻時楚國也一再相救,這使魏人對楚國頗有好感。」
「若我軍再以魏降兵為陷陣之士攻楚……」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站在魏降兵的角度去想:
秦國若是不能容我活命,何不降了楚國?
楊端和當下就點頭道:
「不妥,確是不妥。」
「這要是魏兵陣前降了楚國,我軍必定陣腳大亂。」
沈兵道:
「所以我等必須做出決定:要麽不用,要用便完全信任魏降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這道理。
如果有疑心就不用,但若用了卻半信半疑,則是逼著他反叛,那還不如不用。
楊端和嘆了口氣:
「如此說來,我等豈非沒有選擇的餘地?」
的確是沒有選擇的餘地。
要攻楚就必須有更多的兵,要更多的兵就必須用魏降兵,要用魏降兵就必須信任他們……
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不反呢?
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隻是能不能滅楚的問題了,而是連大梁都保不住要斷送目前這大好形勢的問題了。
楊端和輕撫了下鬍鬚,就皺眉說道:
「我再問問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來,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險用魏降兵了。」
沈兵點頭表示贊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來就最好,就怕沒這麽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沒幾天楊端和那傳來的消息就讓人絕望了:「隻有二十萬兵。」
也難怪嬴政隻能出二十萬兵。
秦國因連年徵兵損兵甚巨,新滅的幾國韓、趙又不敢輕言徵兵,於是舉國之兵隻有四十萬。
這四十萬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時能給楊端和二十萬兵攻楚幾乎已是極限。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帶六十萬兵攻楚,那是因為經過四年的休生養息韓、趙、魏等地都已穩定並可放心徵兵。
沈兵沒多說什麽,他知道這消息後先喚來了魏呴。
魏呴在牽城水戰後已晉爵上造,此時束著秦軍兵士的中束發髻,聽到傳喚便神采奕奕的走了進來向沈兵拱手道:
「屬下參見校尉。」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左校尉請起。」
「此次喚左校尉來是有一事相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請問。」
「若屬下知情必如實相告。」
沈兵問:
「你可知蒙山營的魏降兵已被征為苦役?」
魏呴麵帶戚容迴答:
「屬下自是知道,隻是……」
說著就嘆了一口氣,這是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事。
沈兵又問:
「左校尉可知征為苦役的結果是什麽?」
魏呴沉重的點了點頭:
「屬下知道。」
沈兵又問:
「若我有一法救他們於苦難之中,左校尉以為如何?」
魏呴聞言不由雙目一亮,抬頭望向沈兵:
「校尉的意思是……」
沈兵幹脆直說了:
「攻楚,我隻想知道可否放心用他們攻楚!」
魏呴馬上就明白沈兵這話的意思了。
他沒有任何遲疑就迴答道:
「魏呴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校尉可放心用他們與楚軍作戰。」
沈兵迴答:
「我自是信得過你,也信得過黑甲營。」
「但如何信得過他們……」
魏呴趕忙說道:
「屬下認為校尉勿需為此擔憂。」
「秦軍紀律嚴整、賞罰分明,於是萬眾無不歸心。」
「黑甲軍便是先例,戰場殺敵便能論功晉爵與秦人無異。」
「降兵若是叛秦又能有何出路?」
「投楚?複國?」
「楚國又豈能給予我等如此待遇?」
「魏王假更是視人不如狗。」
「我等又何苦來哉?」
說著便再朝沈兵行了個大禮,說道:
「魏呴懇請校尉準許降兵脫離苦役上陣殺敵。」
「若校尉願予降兵機會,降兵必會奮勇殺敵勇敢爭先。」
「若他們有半點叛秦之心,到時勿需秦軍出手。魏呴及黑甲營上下便饒不過他們。」
但卻上哪徵兵呢?
魏國、趙國或是韓國?
如果純論徵兵應該是魏國最好。
韓、趙對秦的仇恨最深,千方百計的想搞出些亂子。
魏王假最為昏庸,大王昏庸民心就思變,民心思變就更容易倒向秦國。這段時間黑甲軍及大梁百姓的表現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徵兵或許不是問題,也能徵得一定數量的兵。
問題在於這些新征的兵需要時間訓練,而秦軍攻楚就在眼前。
所以要征就要征會打仗的兵……
於是楊端和與沈兵幾乎同時想到了一點:
「魏國降兵!」
沈兵問:
「降兵還在蒙山營麽?」
楊端和迴答:
「大多已被送去服勞役。」
秦軍當然不會這麽白養著這些俘虜,所以就像之前處理俘虜的方式一樣將其拉去做苦工。
這時恰好也有許多事可以做,比如上次水淹楚軍時就沖毀了大量的民宅道路,十餘萬俘虜就用於修複設施。
做苦役的日子當然不會好過,吃不飽穿不暖不說,每天還有繁重的勞作,一年下來非累死一半不可。
這些不是沈兵需要考慮的,沈兵隻是擔憂:
「他們是魏國降兵,隻怕……」
楊端和則笑著搖頭道:
「你已訓練了黑甲軍且大敗楚軍,卻還不信他們?」
沈兵迴答:
「此一時彼一時。」
「黑甲軍不過三千人,其在我大秦十萬人間便是想作亂也無處下手。」
「但如果是十萬甚至二十萬人……」
楊端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三千魏軍若是要叛秦那是一點希望都沒有,沒有希望就不會去想。
但如果是十萬、二十萬,這兵力甚至與秦軍不相上下,那要叛秦複國就有希望了,有希望自然就會作打算……
楊端和遲疑了下,說道:
「不若,將這些魏兵配屬到秦軍中去……」
沈兵知道楊端和這話的意思。
所謂的「配屬」,其實是將他們編入陷陣之士也就是做敢死隊。
這或許是一種好辦法,陷陣之士一不需要盔甲二也可以沖在前方殺敵,這就大量減少秦軍兵士的消耗同時又把魏降兵這些不穩定因素消耗掉……可以說是一舉數得。
但沈兵卻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
沈兵迴答:
「上將軍,此次是去攻楚。」
「自我軍攻趙以來楚魏屢屢聯手抗秦,魏國被秦攻時楚國也一再相救,這使魏人對楚國頗有好感。」
「若我軍再以魏降兵為陷陣之士攻楚……」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站在魏降兵的角度去想:
秦國若是不能容我活命,何不降了楚國?
楊端和當下就點頭道:
「不妥,確是不妥。」
「這要是魏兵陣前降了楚國,我軍必定陣腳大亂。」
沈兵道:
「所以我等必須做出決定:要麽不用,要用便完全信任魏降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就是這道理。
如果有疑心就不用,但若用了卻半信半疑,則是逼著他反叛,那還不如不用。
楊端和嘆了口氣:
「如此說來,我等豈非沒有選擇的餘地?」
的確是沒有選擇的餘地。
要攻楚就必須有更多的兵,要更多的兵就必須用魏降兵,要用魏降兵就必須信任他們……
但是,誰又能保證他們不反呢?
這魏兵要是反了那就不隻是能不能滅楚的問題了,而是連大梁都保不住要斷送目前這大好形勢的問題了。
楊端和輕撫了下鬍鬚,就皺眉說道:
「我再問問大王,希望能多派些兵士來,如此我等便勿需冒險用魏降兵了。」
沈兵點頭表示贊同。
如果嬴政那能再派些兵來就最好,就怕沒這麽好的事。
果然不出沈兵所料,沒幾天楊端和那傳來的消息就讓人絕望了:「隻有二十萬兵。」
也難怪嬴政隻能出二十萬兵。
秦國因連年徵兵損兵甚巨,新滅的幾國韓、趙又不敢輕言徵兵,於是舉國之兵隻有四十萬。
這四十萬兵既要防匈奴又要防燕、代。
此時能給楊端和二十萬兵攻楚幾乎已是極限。
史上王翦之所以能帶六十萬兵攻楚,那是因為經過四年的休生養息韓、趙、魏等地都已穩定並可放心徵兵。
沈兵沒多說什麽,他知道這消息後先喚來了魏呴。
魏呴在牽城水戰後已晉爵上造,此時束著秦軍兵士的中束發髻,聽到傳喚便神采奕奕的走了進來向沈兵拱手道:
「屬下參見校尉。」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左校尉請起。」
「此次喚左校尉來是有一事相詢。」
魏呴拱手道:
「校尉請問。」
「若屬下知情必如實相告。」
沈兵問:
「你可知蒙山營的魏降兵已被征為苦役?」
魏呴麵帶戚容迴答:
「屬下自是知道,隻是……」
說著就嘆了一口氣,這是他能力範圍之外的事。
沈兵又問:
「左校尉可知征為苦役的結果是什麽?」
魏呴沉重的點了點頭:
「屬下知道。」
沈兵又問:
「若我有一法救他們於苦難之中,左校尉以為如何?」
魏呴聞言不由雙目一亮,抬頭望向沈兵:
「校尉的意思是……」
沈兵幹脆直說了:
「攻楚,我隻想知道可否放心用他們攻楚!」
魏呴馬上就明白沈兵這話的意思了。
他沒有任何遲疑就迴答道:
「魏呴敢以項上人頭擔保,校尉可放心用他們與楚軍作戰。」
沈兵迴答:
「我自是信得過你,也信得過黑甲營。」
「但如何信得過他們……」
魏呴趕忙說道:
「屬下認為校尉勿需為此擔憂。」
「秦軍紀律嚴整、賞罰分明,於是萬眾無不歸心。」
「黑甲軍便是先例,戰場殺敵便能論功晉爵與秦人無異。」
「降兵若是叛秦又能有何出路?」
「投楚?複國?」
「楚國又豈能給予我等如此待遇?」
「魏王假更是視人不如狗。」
「我等又何苦來哉?」
說著便再朝沈兵行了個大禮,說道:
「魏呴懇請校尉準許降兵脫離苦役上陣殺敵。」
「若校尉願予降兵機會,降兵必會奮勇殺敵勇敢爭先。」
「若他們有半點叛秦之心,到時勿需秦軍出手。魏呴及黑甲營上下便饒不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