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呴說的有理有據不由沈兵不信。
其實,更重要的還是之前魏國百姓爭相歡迎黑甲軍那一幕影響了沈兵。
那些可是百姓自發組織的,沒有秦軍逼著他們也並不全是黑甲軍眷屬,相當一部份是毫不相幹的百姓。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魏國民心已經轉向秦國。
這對於沈兵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因為速度有些快,一時還沒來得及適應。
後來想想,沈兵覺得這也正常。
首先,最重要的是這不是與外族而是中原內部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從來都不明顯,尤其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是魏王假不仁,便如之前所言,大王不仁民心更易轉向。
再次就是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現在中原各地已彼此征戰數百年,百姓已迫切希望統一、希望和平、希望止戰養息。
而此時的秦國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原。
秦國在統一中原前的以法家治國的做法和精神還是很受百姓歡迎,這製度相對於其它六國而言更公平,同時也給了百姓進入上層貴族的機會,於是當然更受百姓擁戴。
所以秦朝隻短短14年便宣告滅亡著實可惜。
有句話叫「大亂之後必有大治」。
自春秋起長達數百年的大亂,一旦統一全國上下都不想打仗都想種田好好過日子。
偏偏統一中原後嬴政又性情大變亂搞一通,再加上秦二世在趙高的控製下又胡作非為,於是本應出現「大治」的局麵卻成了「官逼民反」。
於是「大治」就出現在漢朝。
假如這些都沒出現,那「大治」豈不應是秦朝?
眼前這魏國軍民也是中原百姓,潛意識中也有「大治」的願望,民心會這麽快就轉向秦國也不奇怪……
想通這層道理,沈兵這邊就下了決心。
他對楊端和說道:
「將軍,屬下認為我等該從二十萬降兵中選出十萬精兵。」
「如此我軍方可攻楚。」
楊端和想想也覺得沒有其它選擇,隻得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這些事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最終還需要嬴政點頭……這可是十萬大軍的事,沒有嬴政同意誰敢擅自作主?怕不是要反了?
楊端和與沈兵還以為此事是難上加難。
因為就連楊端和與沈兵都心存顧慮,嬴政又豈會輕易答應?
沒想到幾天後嬴政那得到的答覆卻是:
「有整訓黑甲軍且大敗楚軍之先例,寡人以為此舉可行。」
「上將軍可依戰時所需自行點兵整訓!」
楊端和與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當然是信不過這些魏降兵。
但轉念一想,這是沈兵提出的建議……神仙派來助他的還能有錯嗎?
於是甚至沒有與其它人商量,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楊端和見此不由喜出望外,當下就讓沈兵去點兵。
沈兵目瞪口呆,趕忙拱手道:
「上將軍,屬下隻是建議,未曾說過要統領此軍。」
「何況屬下還要指揮黑甲軍……」
沒想到楊端和想也不想就迴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當作恩人。」
「何況你還有成功整訓黑甲軍的先例,不由你來統領又由誰來統領?」
沈兵一聽這話還真有道理,於是隻能灰溜溜的點兵去了。
是時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濘中艱難的挑土築路,見沈兵和魏呴前來便紛紛停下手中的活朝他們投來期望的目光。
也難怪他們會這樣。
沈兵之前就從他們中選過兵,而且選兵後還成功組建了黑甲軍甚至打敗楚軍立功晉爵。
他們原本就是兵士,原本就該在戰場上與敵拚殺建功立業。
誰又會想繼續呆在這做苦役?
誰又會願意在這餓死、累死、凍死?
他們或許不怕死,但卻怕這種毫無尊嚴的死。
便是傳迴家裏聽著都是兩迴事:
一種是某某在工地餓死。
另一種是某某在戰場戰死……
雖然都是死,但前者是受盡屈辱含恨而死,後者卻是光宗耀祖自豪的死,甚至還能給家人帶來爵位和田宅,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沈兵朝魏呴點了點頭。
魏呴恭謹的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後用激動得發顫的聲音說道:
「校尉受大王之令前來點兵十萬,願隨我等從軍者,列隊待點!」
降兵們不由暴出一陣歡唿。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多謝校尉,多謝左校尉!」
接著眾降兵的歡唿很快就變成一片感恩聲,其中更是有人跪地磕頭,也有人放聲痛哭。
這一刻,沈兵就知道自己的決定沒錯了。
魏呴是對的,降兵其實早就有歸秦之心了,隻是身為魏兵沒有很好的機會而已。
想了想,沈兵又不由暗嘆一聲。
此次他隻能點兵十萬,這也就意味著……還有近十萬降兵要繼續做苦役。
這十萬人要想有出頭之日就難了。
原因很簡單,被挑了幾次剩下的就意味著是老弱的兵士……魏軍戰力不濟,這樣的兵士不在少數。
秦軍雖是憑軍功晉爵,但也不養無用之人。
就像循……
沈兵一想起此時的循不知在何處受苦,不由黯然神傷。
自從來到這世界,沈兵已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副堅強的樣子,但內心深處依舊會被某個不經意的聯想刺痛。
點兵這事自有魏呴處理。
沈兵不過半個時辰又被楊端和叫了去。
楊端和拿著份竹簡麵帶驚慌的說道:
「校尉,剛收到大王信件。」
「大王問我等有何攻楚方略?何時出兵攻楚?」
沈兵被這話給震驚了。
這「何時出兵」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在催促他們發兵了。
不是要等到明年開春再出兵嗎?
這時候就在問何時攻楚了?
這降兵還沒點完還沒整訓呢!
卻原來是這嬴政先後順利的拿下趙、魏兩國又大敗燕、代聯軍後就有些飄飄然了。
其實這隻是一部份原因。
飄飄然之外還帶有「寡人有神仙相助命中注定能統一中原,又何須怕那牛鬼蛇神」的想法……
於是早些出兵不就能早些滅楚進而一統中原了嗎?
他嬴政已迫不及待的要看到這一天了。
其實,更重要的還是之前魏國百姓爭相歡迎黑甲軍那一幕影響了沈兵。
那些可是百姓自發組織的,沒有秦軍逼著他們也並不全是黑甲軍眷屬,相當一部份是毫不相幹的百姓。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魏國民心已經轉向秦國。
這對於沈兵來說有些難以想像,因為速度有些快,一時還沒來得及適應。
後來想想,沈兵覺得這也正常。
首先,最重要的是這不是與外族而是中原內部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從來都不明顯,尤其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更是如此。
其次是魏王假不仁,便如之前所言,大王不仁民心更易轉向。
再次就是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現在中原各地已彼此征戰數百年,百姓已迫切希望統一、希望和平、希望止戰養息。
而此時的秦國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原。
秦國在統一中原前的以法家治國的做法和精神還是很受百姓歡迎,這製度相對於其它六國而言更公平,同時也給了百姓進入上層貴族的機會,於是當然更受百姓擁戴。
所以秦朝隻短短14年便宣告滅亡著實可惜。
有句話叫「大亂之後必有大治」。
自春秋起長達數百年的大亂,一旦統一全國上下都不想打仗都想種田好好過日子。
偏偏統一中原後嬴政又性情大變亂搞一通,再加上秦二世在趙高的控製下又胡作非為,於是本應出現「大治」的局麵卻成了「官逼民反」。
於是「大治」就出現在漢朝。
假如這些都沒出現,那「大治」豈不應是秦朝?
眼前這魏國軍民也是中原百姓,潛意識中也有「大治」的願望,民心會這麽快就轉向秦國也不奇怪……
想通這層道理,沈兵這邊就下了決心。
他對楊端和說道:
「將軍,屬下認為我等該從二十萬降兵中選出十萬精兵。」
「如此我軍方可攻楚。」
楊端和想想也覺得沒有其它選擇,隻得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這些事卻不是他們能決定的,最終還需要嬴政點頭……這可是十萬大軍的事,沒有嬴政同意誰敢擅自作主?怕不是要反了?
楊端和與沈兵還以為此事是難上加難。
因為就連楊端和與沈兵都心存顧慮,嬴政又豈會輕易答應?
沒想到幾天後嬴政那得到的答覆卻是:
「有整訓黑甲軍且大敗楚軍之先例,寡人以為此舉可行。」
「上將軍可依戰時所需自行點兵整訓!」
楊端和與沈兵不知道的是,多疑的嬴政當然是信不過這些魏降兵。
但轉念一想,這是沈兵提出的建議……神仙派來助他的還能有錯嗎?
於是甚至沒有與其它人商量,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楊端和見此不由喜出望外,當下就讓沈兵去點兵。
沈兵目瞪口呆,趕忙拱手道:
「上將軍,屬下隻是建議,未曾說過要統領此軍。」
「何況屬下還要指揮黑甲軍……」
沒想到楊端和想也不想就迴敬了一句:
「魏降兵上下早已把你當作恩人。」
「何況你還有成功整訓黑甲軍的先例,不由你來統領又由誰來統領?」
沈兵一聽這話還真有道理,於是隻能灰溜溜的點兵去了。
是時降兵正在城外的泥濘中艱難的挑土築路,見沈兵和魏呴前來便紛紛停下手中的活朝他們投來期望的目光。
也難怪他們會這樣。
沈兵之前就從他們中選過兵,而且選兵後還成功組建了黑甲軍甚至打敗楚軍立功晉爵。
他們原本就是兵士,原本就該在戰場上與敵拚殺建功立業。
誰又會想繼續呆在這做苦役?
誰又會願意在這餓死、累死、凍死?
他們或許不怕死,但卻怕這種毫無尊嚴的死。
便是傳迴家裏聽著都是兩迴事:
一種是某某在工地餓死。
另一種是某某在戰場戰死……
雖然都是死,但前者是受盡屈辱含恨而死,後者卻是光宗耀祖自豪的死,甚至還能給家人帶來爵位和田宅,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沈兵朝魏呴點了點頭。
魏呴恭謹的朝沈兵拱了下手,然後用激動得發顫的聲音說道:
「校尉受大王之令前來點兵十萬,願隨我等從軍者,列隊待點!」
降兵們不由暴出一陣歡唿。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多謝校尉,多謝左校尉!」
接著眾降兵的歡唿很快就變成一片感恩聲,其中更是有人跪地磕頭,也有人放聲痛哭。
這一刻,沈兵就知道自己的決定沒錯了。
魏呴是對的,降兵其實早就有歸秦之心了,隻是身為魏兵沒有很好的機會而已。
想了想,沈兵又不由暗嘆一聲。
此次他隻能點兵十萬,這也就意味著……還有近十萬降兵要繼續做苦役。
這十萬人要想有出頭之日就難了。
原因很簡單,被挑了幾次剩下的就意味著是老弱的兵士……魏軍戰力不濟,這樣的兵士不在少數。
秦軍雖是憑軍功晉爵,但也不養無用之人。
就像循……
沈兵一想起此時的循不知在何處受苦,不由黯然神傷。
自從來到這世界,沈兵已努力將自己偽裝成一副堅強的樣子,但內心深處依舊會被某個不經意的聯想刺痛。
點兵這事自有魏呴處理。
沈兵不過半個時辰又被楊端和叫了去。
楊端和拿著份竹簡麵帶驚慌的說道:
「校尉,剛收到大王信件。」
「大王問我等有何攻楚方略?何時出兵攻楚?」
沈兵被這話給震驚了。
這「何時出兵」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在催促他們發兵了。
不是要等到明年開春再出兵嗎?
這時候就在問何時攻楚了?
這降兵還沒點完還沒整訓呢!
卻原來是這嬴政先後順利的拿下趙、魏兩國又大敗燕、代聯軍後就有些飄飄然了。
其實這隻是一部份原因。
飄飄然之外還帶有「寡人有神仙相助命中注定能統一中原,又何須怕那牛鬼蛇神」的想法……
於是早些出兵不就能早些滅楚進而一統中原了嗎?
他嬴政已迫不及待的要看到這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