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沈兵就說道:
「非常時期當用非常辦法!」
「屬下以為我等該實施配給製!」
楊端和不由奇道:
「何為配給製?」
配給製其實很多國家都用過,不過大多是近現代。
比如二戰期間物資緊缺時的德國及被德國封鎖時的英國都用過。
沈兵解釋道:
「簡而言之,就是將所有糧食收為國有統一調配。」
「這樣就能盡可能讓最多的人活下去。」
這是很明顯的。
百姓手裏的存糧數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其次受災數量也不同。
若是存糧不多又都被淹了隻怕幾天時間糧食就發芽保存不住了。
接著就等著餓死?或是眼看著糧食長成麥苗再爛掉?
而另一邊卻有人存著大量的糧食不願意拿出來救濟。
這樣下去是什麽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糧食還有卻不斷有人被餓死,甚至由此還會出現許多紛爭,比如偷糧、搶糧之類的。
實行配給製可以盡可能避免這情況發生。
因為每個人手裏都沒糧,都等著分配。
更重要的還是……
「若實行了配給製,那麽我們就可以先分配被淹的糧食。」
「或是將其做些處理,比如試著烘幹。」
「沒有被淹的糧食則放在後期使用,這樣可增加時長。」
楊端和點頭道:
「有理,的確該實施配給製!」
說著楊端和一抬頭,對站在身旁的李岩下令道:
「把命令傳下去,所有百姓無論身份家世,必須交出所有糧食不得私藏。」
「之後自會有人給他們配糧勿需擔心!」
李岩拱手應聲,就下去安排了。
這一點要做到並不難,因為現在刀握在秦軍手裏,魏國百姓正擔心秦軍是否會大開殺戒,此時令他們繳出糧食哪裏還敢反抗當然也無從反抗。
不過這在前期還是相當危險的。
因為此舉必定會引起百姓恐慌。
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百姓存糧就是用來過冬的,現在把他們的糧食搜走差不多也就是要他們的命。
雖秦軍承諾以後會給他們配給,但誰知道秦軍說的是真是假?
如果是騙他們的呢?
所以一個不小心就會逼得百姓造反。
如果百姓再攻陷大牢將那二十萬魏軍放出來就更要壞事。
不過隻要過一段時間事情就會好轉。
因為他們發現秦軍兌現承諾給他們分糧……於是就慢慢放下戒心。
李岩才下去不久,就見魏呴匆匆上來。
他趕到楊端和麵前拱手道:
「將軍,聽聞將軍要收糧,屬下以為萬萬不可。」
「百姓若是手中無糧便可能作亂,在此關鍵時刻……」
聽魏呴這麽說楊端和反而更放心了。
楊端和不傻,他知道如果魏呴是假降,哪裏還會管你秦軍是不是激起民憤。
甚至秦軍惹了民憤那就正好,到時魏呴振臂一唿百姓便聽其號令了。
可現在魏呴一知道此事就前來提醒楊端和,就足以證明他已經站在秦軍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楊端和笑了笑,朝沈兵揚頭道:
「這卻是嗇夫的意思。」
魏呴這時才看到沈兵坐在一旁,不由一臉疑惑,似乎是不相信沈兵會出這餿主意。
沈兵解釋了一番後魏呴才恍然大悟。
「嗇夫此言有理,的確該實施配給製。」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將軍放心。」
「此時我軍實則與大梁軍民在同一條船上了。」
「百姓生我軍活,百姓亂我軍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識趣自尋死路?」
沈兵這話是個暗示:
秦軍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後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內亂的話,那麽第一時間就會帶著百姓和俘虜一起死。
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
首先是關押俘虜的大牢,那是讓魏軍自行構築設的營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沒有什麽大牢足夠關押二十萬人。
所以魏兵其實是被關押在一處山坳裏,兩頭用木柵欄封著,不遠處便是內河,還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當然這人工河同樣是魏兵挖的。
隻要一有不妥,秦軍隨時可以放水淹了魏軍俘虜。
另一邊的家眷,則是聚在一群木房區,秦軍隻要放一把火就能將其化為灰燼……
這不是說楊端和殘忍,而是有時必須得這麽做才能保命。
有句話叫「要敢戰才能止戰」。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話,誰都會來欺負你,於是麻煩反而越來越多。
此時秦軍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們手裏必須抓住魏軍俘虜的把柄有足夠的威攝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殺戮。
沈兵這麽一說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時就是這麽奇怪,危險時你越是說好話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帶點火藥味還會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迴答:
「嗇夫此法甚好,是屬下多心了。」
「不過,將軍……屬下有個不情之請。」
「此事可否交予屬下去做?」
「屬下定與百姓說明情況並將糧食盡數收來。」
沈兵將目光轉向楊端和,這可不是他能做的決定。
楊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適。
魏呴在大梁的名聲本就不錯,此時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說明情況……當然會少了許多麻煩,兩全齊美何樂而不為?
於是就點頭同意:
「我自是信得過魏將軍,此事便由你去辦!」
魏呴趕忙拜道:
「謝將軍。」
然後又小聲對沈兵說了聲:
「謝過嗇夫。」
沈兵趕忙迴禮。
等魏呴離開後,楊端和便問了聲:
「你看這魏呴如何?」
沈兵迴答:
「據聞便是他帶兵前往偷襲廣武山?」
楊端和點了點頭:
「的確如此。」
「他身上的箭傷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贊道:
「有勇有謀,難得的一名武將。」
「隻可惜那魏王假有眼無珠,如此將才在身邊卻不知重用,輸得也不冤枉。」
楊端和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又問:
「此人可用嗎?」
沈兵頗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楊端和這個將軍居然要問自己?
不過沈兵還是迴答:
「屬下以為可用,但不是此時。」
楊端和隻是迴了句:
「如此甚好。」
「非常時期當用非常辦法!」
「屬下以為我等該實施配給製!」
楊端和不由奇道:
「何為配給製?」
配給製其實很多國家都用過,不過大多是近現代。
比如二戰期間物資緊缺時的德國及被德國封鎖時的英國都用過。
沈兵解釋道:
「簡而言之,就是將所有糧食收為國有統一調配。」
「這樣就能盡可能讓最多的人活下去。」
這是很明顯的。
百姓手裏的存糧數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其次受災數量也不同。
若是存糧不多又都被淹了隻怕幾天時間糧食就發芽保存不住了。
接著就等著餓死?或是眼看著糧食長成麥苗再爛掉?
而另一邊卻有人存著大量的糧食不願意拿出來救濟。
這樣下去是什麽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糧食還有卻不斷有人被餓死,甚至由此還會出現許多紛爭,比如偷糧、搶糧之類的。
實行配給製可以盡可能避免這情況發生。
因為每個人手裏都沒糧,都等著分配。
更重要的還是……
「若實行了配給製,那麽我們就可以先分配被淹的糧食。」
「或是將其做些處理,比如試著烘幹。」
「沒有被淹的糧食則放在後期使用,這樣可增加時長。」
楊端和點頭道:
「有理,的確該實施配給製!」
說著楊端和一抬頭,對站在身旁的李岩下令道:
「把命令傳下去,所有百姓無論身份家世,必須交出所有糧食不得私藏。」
「之後自會有人給他們配糧勿需擔心!」
李岩拱手應聲,就下去安排了。
這一點要做到並不難,因為現在刀握在秦軍手裏,魏國百姓正擔心秦軍是否會大開殺戒,此時令他們繳出糧食哪裏還敢反抗當然也無從反抗。
不過這在前期還是相當危險的。
因為此舉必定會引起百姓恐慌。
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百姓存糧就是用來過冬的,現在把他們的糧食搜走差不多也就是要他們的命。
雖秦軍承諾以後會給他們配給,但誰知道秦軍說的是真是假?
如果是騙他們的呢?
所以一個不小心就會逼得百姓造反。
如果百姓再攻陷大牢將那二十萬魏軍放出來就更要壞事。
不過隻要過一段時間事情就會好轉。
因為他們發現秦軍兌現承諾給他們分糧……於是就慢慢放下戒心。
李岩才下去不久,就見魏呴匆匆上來。
他趕到楊端和麵前拱手道:
「將軍,聽聞將軍要收糧,屬下以為萬萬不可。」
「百姓若是手中無糧便可能作亂,在此關鍵時刻……」
聽魏呴這麽說楊端和反而更放心了。
楊端和不傻,他知道如果魏呴是假降,哪裏還會管你秦軍是不是激起民憤。
甚至秦軍惹了民憤那就正好,到時魏呴振臂一唿百姓便聽其號令了。
可現在魏呴一知道此事就前來提醒楊端和,就足以證明他已經站在秦軍角度去思考問題了。
楊端和笑了笑,朝沈兵揚頭道:
「這卻是嗇夫的意思。」
魏呴這時才看到沈兵坐在一旁,不由一臉疑惑,似乎是不相信沈兵會出這餿主意。
沈兵解釋了一番後魏呴才恍然大悟。
「嗇夫此言有理,的確該實施配給製。」
沈兵安慰魏呴道:
「魏將軍放心。」
「此時我軍實則與大梁軍民在同一條船上了。」
「百姓生我軍活,百姓亂我軍亡。」
「我等又如何能如此不識趣自尋死路?」
沈兵這話是個暗示:
秦軍有一天若是走到最後守不住大梁或是大梁起內亂的話,那麽第一時間就會帶著百姓和俘虜一起死。
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
首先是關押俘虜的大牢,那是讓魏軍自行構築設的營地……
偌大的大梁城也沒有什麽大牢足夠關押二十萬人。
所以魏兵其實是被關押在一處山坳裏,兩頭用木柵欄封著,不遠處便是內河,還有一道挖好的人工河直通山坳。
當然這人工河同樣是魏兵挖的。
隻要一有不妥,秦軍隨時可以放水淹了魏軍俘虜。
另一邊的家眷,則是聚在一群木房區,秦軍隻要放一把火就能將其化為灰燼……
這不是說楊端和殘忍,而是有時必須得這麽做才能保命。
有句話叫「要敢戰才能止戰」。
意思是你若不敢打的話,誰都會來欺負你,於是麻煩反而越來越多。
此時秦軍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們手裏必須抓住魏軍俘虜的把柄有足夠的威攝力,才有可能得到和平而不是殺戮。
沈兵這麽一說魏呴就放心了。
人的心理有時就是這麽奇怪,危險時你越是說好話他就越是感到害怕。
反而帶點火藥味還會使其安心。
魏呴拱手迴答:
「嗇夫此法甚好,是屬下多心了。」
「不過,將軍……屬下有個不情之請。」
「此事可否交予屬下去做?」
「屬下定與百姓說明情況並將糧食盡數收來。」
沈兵將目光轉向楊端和,這可不是他能做的決定。
楊端和一想,由魏呴去做倒也合適。
魏呴在大梁的名聲本就不錯,此時若再由他去跟百姓說明情況……當然會少了許多麻煩,兩全齊美何樂而不為?
於是就點頭同意:
「我自是信得過魏將軍,此事便由你去辦!」
魏呴趕忙拜道:
「謝將軍。」
然後又小聲對沈兵說了聲:
「謝過嗇夫。」
沈兵趕忙迴禮。
等魏呴離開後,楊端和便問了聲:
「你看這魏呴如何?」
沈兵迴答:
「據聞便是他帶兵前往偷襲廣武山?」
楊端和點了點頭:
「的確如此。」
「他身上的箭傷便是那晚留下的。」
沈兵贊道:
「有勇有謀,難得的一名武將。」
「隻可惜那魏王假有眼無珠,如此將才在身邊卻不知重用,輸得也不冤枉。」
楊端和深有同感的點了點頭,又問:
「此人可用嗎?」
沈兵頗有些意外,可不可用楊端和這個將軍居然要問自己?
不過沈兵還是迴答:
「屬下以為可用,但不是此時。」
楊端和隻是迴了句: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