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懿太妃在旁聽著,不由小聲說了一句:「太後娘娘,這英雄不問出處。庶出的女兒,也未必見得就比嫡女差些什麽。」
趙太後瞥了她一眼,微微一笑:「哀家倒是忘了,你也是庶女出身,言語不慎,牽連著你,你便擔待些吧。」
恭懿太妃哪兒敢不擔待,閉口一聲兒也不吭了。
朱蕊倒是頗為憂慮,說道:「娘娘,奴才打聽了,錢大人好似被打的很重,臉麵腫脹的認不出來,被錢府的家奴給抬出宮去的。這錢大人已有了年歲,也身居高位,這倘或有個三長兩短,錢家的人怕是要鬧。」
趙太後笑道:「憑他們鬧去,一群酒囊飯袋的文官,能鬧出什麽亂子?」口中雖說的硬氣,卻還是問了一句:「皇帝知曉此事了麽?如何說法?」
朱蕊迴話:「這事兒才出來,奴才便緊趕著迴來報知太後娘娘了。皇上此刻正在承幹宮與貴妃娘娘說話,想必這時候才聽到消息。」
趙太後將眉一挑,問道:「皇上,今個兒去了軟兒那邊?」
朱蕊頷首微笑:「正是,奴才聽聞此事時,也納罕不已。但皇上肯去貴妃娘娘處,倒也一件好事。」
恭懿太妃不失時機道:「昨兒妾身聽聞,皇上在翊坤宮用晚膳時,那賢妃竟丟下皇上,自己一個人迴寢宮去了。雖說皇上依舊在翊坤宮過了夜,但想必兩人是生了什麽齟齬。這賢妃原本性子就傲些,承寵多日,又有了身孕,越發不將旁人放在眼中,頂撞皇帝,想必也是有的。皇上同她不和,大約就想起旁人來了。」
趙太後聽了這言語,微微有些疑惑:「這賢妃向來是個說話行事滴水不漏的,怎會忽然就頂撞起皇上來?」
恭懿太妃說道:「太後娘娘,這蘇氏服侍了妾身這些年,妾身對她的脾氣最熟稔不過了,麵上看著和順,其實最心高氣傲不過。她才當上賢妃,就連您的麵子也不顧,發落了吳德來。頂撞皇上,在她眼裏怕也不算什麽。她是吃準了有了龍胎這個倚仗,皇上也不會對她如何。待將來孩子生下,那腳跟就站的越發穩了,更是什麽也不顧忌了。」
趙太後想起吳德來那件事,她竟被蘇若華逼迫的不得不親自發落自己的心腹親信,不由心中窩火,禁不住冷笑道:「她若是打這個算盤,那可是錯了主意。自來宮裏,懷上孩子不算福氣,生下孩子也不算什麽福氣,能不能親自把孩兒看養長大,那才是真正的福氣呢!」
正說話間,外頭人傳報:「皇上駕到——!貴妃娘娘到——!」
趙太後微微一怔,不期這兩人今日竟會一道過來。
片刻,隻見陸旻與趙貴妃進得門內,陸旻在前,趙貴妃略錯一步,落在後麵。二人進得屋中,齊齊與趙太後請安,又見過了恭懿太妃。
趙太後令宮人賜座,微笑道:「這賢妃懷了身孕,皇上倒有空閑去看看貴妃了。」
這話略帶了幾分諷刺之意,陸旻卻仿佛並未放在心上,淡然一笑:「太後娘娘說笑了,朕近日忙碌,所以少進後宮罷了。」
眾人說著話,宮女端了茶點上來。
陸旻取了一盞在手,啜飲了一口,說道:「這是今年新貢的明前龍井,太後娘娘吃著可還適口?」
趙太後笑道:「這茶倒是好,哀家記著,賢妃仿佛也愛吃這個,該叫宮人拿些過去才是。」
陸旻拜了拜手,說道:「不必了,她如今懷著身孕,太醫叮囑她少飲茶,用不上這些。」說著,又向趙貴妃道:「你適才同朕抱怨,今歲沒有好茶,吃著這個可還好?若覺得好,朕便叫人把今歲的貢茶都拿過去,可歡喜?」
趙太後與恭懿太妃更為詫異了,陸旻向來不喜趙貴妃,且恨不得將蘇若華捧到天上去,今兒卻怎麽改了性子?
難道說,皇帝正與蘇若華慪氣,所以故意親近旁人,來氣蘇若華麽?
趙貴妃素來嘴上硬氣,口口聲聲不稀罕皇帝的恩寵,然而心底裏卻十分眼熱前麵的淑妃、如今的賢妃的恩寵,她雖對陸旻無甚情意,但此事關係後宮嬪妃的顏麵。今日忽見皇帝來了自己宮中,眼下又這等和顏悅色同自己攀談,受寵若驚之下,忙笑道:「皇上給的,那當然都是天底下最好的,臣妾當然喜歡。」
說了幾句閑話,陸旻便將話鋒轉到了遷宮之事上,說道:「慈寧宮曆經三年大修,如今已算竣工。朕有意選個吉日,便請太後娘娘遷宮,就不知太後娘娘意下如何?」
趙太後早已聽朱蕊提過此事,現下又聽皇帝親口說出,心中自然是大喜。
自大周開國以來,曆代太後的居所皆是慈寧宮,壽康宮則是有臉麵的太妃養老之所。
慈寧宮寬廣華麗,絕非這壽康宮可比。
趙太後時運不濟,陸旻登基稱帝那年,慈寧宮走水,一場大火將主殿幾乎焚燒殆盡,她便不得不暫居這壽康宮。她掌權之時,每年都要自國庫撥出大筆銀兩修繕慈寧宮,隻望早些搬遷進去。
然而,所謂人心苦不知足,趙太後總想將慈寧宮大肆翻修,營造的比前朝更加壯闊華美,致使工程進度緩慢,直至陸旻親征,這慈寧宮還未修完。
陸旻臨朝之後,便總說國庫不裕,不是邊境不平,軍中急需糧草,便是某地發了災情,蠲免稅負,致使國庫空虛,這慈寧宮修繕事宜更是遙遙無期。今歲又發了旱災,除卻賑災安撫流民外,陸旻又劍走偏鋒,定要在今歲興修水利,國庫隻怕早已倒空了。
趙太後瞥了她一眼,微微一笑:「哀家倒是忘了,你也是庶女出身,言語不慎,牽連著你,你便擔待些吧。」
恭懿太妃哪兒敢不擔待,閉口一聲兒也不吭了。
朱蕊倒是頗為憂慮,說道:「娘娘,奴才打聽了,錢大人好似被打的很重,臉麵腫脹的認不出來,被錢府的家奴給抬出宮去的。這錢大人已有了年歲,也身居高位,這倘或有個三長兩短,錢家的人怕是要鬧。」
趙太後笑道:「憑他們鬧去,一群酒囊飯袋的文官,能鬧出什麽亂子?」口中雖說的硬氣,卻還是問了一句:「皇帝知曉此事了麽?如何說法?」
朱蕊迴話:「這事兒才出來,奴才便緊趕著迴來報知太後娘娘了。皇上此刻正在承幹宮與貴妃娘娘說話,想必這時候才聽到消息。」
趙太後將眉一挑,問道:「皇上,今個兒去了軟兒那邊?」
朱蕊頷首微笑:「正是,奴才聽聞此事時,也納罕不已。但皇上肯去貴妃娘娘處,倒也一件好事。」
恭懿太妃不失時機道:「昨兒妾身聽聞,皇上在翊坤宮用晚膳時,那賢妃竟丟下皇上,自己一個人迴寢宮去了。雖說皇上依舊在翊坤宮過了夜,但想必兩人是生了什麽齟齬。這賢妃原本性子就傲些,承寵多日,又有了身孕,越發不將旁人放在眼中,頂撞皇帝,想必也是有的。皇上同她不和,大約就想起旁人來了。」
趙太後聽了這言語,微微有些疑惑:「這賢妃向來是個說話行事滴水不漏的,怎會忽然就頂撞起皇上來?」
恭懿太妃說道:「太後娘娘,這蘇氏服侍了妾身這些年,妾身對她的脾氣最熟稔不過了,麵上看著和順,其實最心高氣傲不過。她才當上賢妃,就連您的麵子也不顧,發落了吳德來。頂撞皇上,在她眼裏怕也不算什麽。她是吃準了有了龍胎這個倚仗,皇上也不會對她如何。待將來孩子生下,那腳跟就站的越發穩了,更是什麽也不顧忌了。」
趙太後想起吳德來那件事,她竟被蘇若華逼迫的不得不親自發落自己的心腹親信,不由心中窩火,禁不住冷笑道:「她若是打這個算盤,那可是錯了主意。自來宮裏,懷上孩子不算福氣,生下孩子也不算什麽福氣,能不能親自把孩兒看養長大,那才是真正的福氣呢!」
正說話間,外頭人傳報:「皇上駕到——!貴妃娘娘到——!」
趙太後微微一怔,不期這兩人今日竟會一道過來。
片刻,隻見陸旻與趙貴妃進得門內,陸旻在前,趙貴妃略錯一步,落在後麵。二人進得屋中,齊齊與趙太後請安,又見過了恭懿太妃。
趙太後令宮人賜座,微笑道:「這賢妃懷了身孕,皇上倒有空閑去看看貴妃了。」
這話略帶了幾分諷刺之意,陸旻卻仿佛並未放在心上,淡然一笑:「太後娘娘說笑了,朕近日忙碌,所以少進後宮罷了。」
眾人說著話,宮女端了茶點上來。
陸旻取了一盞在手,啜飲了一口,說道:「這是今年新貢的明前龍井,太後娘娘吃著可還適口?」
趙太後笑道:「這茶倒是好,哀家記著,賢妃仿佛也愛吃這個,該叫宮人拿些過去才是。」
陸旻拜了拜手,說道:「不必了,她如今懷著身孕,太醫叮囑她少飲茶,用不上這些。」說著,又向趙貴妃道:「你適才同朕抱怨,今歲沒有好茶,吃著這個可還好?若覺得好,朕便叫人把今歲的貢茶都拿過去,可歡喜?」
趙太後與恭懿太妃更為詫異了,陸旻向來不喜趙貴妃,且恨不得將蘇若華捧到天上去,今兒卻怎麽改了性子?
難道說,皇帝正與蘇若華慪氣,所以故意親近旁人,來氣蘇若華麽?
趙貴妃素來嘴上硬氣,口口聲聲不稀罕皇帝的恩寵,然而心底裏卻十分眼熱前麵的淑妃、如今的賢妃的恩寵,她雖對陸旻無甚情意,但此事關係後宮嬪妃的顏麵。今日忽見皇帝來了自己宮中,眼下又這等和顏悅色同自己攀談,受寵若驚之下,忙笑道:「皇上給的,那當然都是天底下最好的,臣妾當然喜歡。」
說了幾句閑話,陸旻便將話鋒轉到了遷宮之事上,說道:「慈寧宮曆經三年大修,如今已算竣工。朕有意選個吉日,便請太後娘娘遷宮,就不知太後娘娘意下如何?」
趙太後早已聽朱蕊提過此事,現下又聽皇帝親口說出,心中自然是大喜。
自大周開國以來,曆代太後的居所皆是慈寧宮,壽康宮則是有臉麵的太妃養老之所。
慈寧宮寬廣華麗,絕非這壽康宮可比。
趙太後時運不濟,陸旻登基稱帝那年,慈寧宮走水,一場大火將主殿幾乎焚燒殆盡,她便不得不暫居這壽康宮。她掌權之時,每年都要自國庫撥出大筆銀兩修繕慈寧宮,隻望早些搬遷進去。
然而,所謂人心苦不知足,趙太後總想將慈寧宮大肆翻修,營造的比前朝更加壯闊華美,致使工程進度緩慢,直至陸旻親征,這慈寧宮還未修完。
陸旻臨朝之後,便總說國庫不裕,不是邊境不平,軍中急需糧草,便是某地發了災情,蠲免稅負,致使國庫空虛,這慈寧宮修繕事宜更是遙遙無期。今歲又發了旱災,除卻賑災安撫流民外,陸旻又劍走偏鋒,定要在今歲興修水利,國庫隻怕早已倒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