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妃所懷子嗣,既是為大周帶來福運的福星,那她本人當然也是有功之臣。
既有功,身居高位也是理所當然。
皇帝這一言,算是為賢妃定了調,餘下的人便是再心懷不滿,也隻好都憋迴去。
眾人再無異議,陸旻又提大赦天下並開恩科之事。
這兩件事,倒也不算意外,原本朝廷就有逢喜事,比如新帝登基、後妃生產、又或皇帝太後壽辰,皆會大赦天下、加開恩科等以示皇恩浩蕩。
今歲,皇帝的賢妃有喜,河南原本大旱,老天卻忽然下了大雨,蒙古大捷,這三件事合在一處,怎麽也夠格了。
此事沒有什麽波瀾,前兩日皇帝在朝堂上已然提過,今日不過重新議定了章程。
料理罷政務,眼看再無朝臣奏事,陸旻便命退朝。
下了朝堂,陸旻滿麵春風,往後殿行去。
李忠快步跟了上來,看著皇帝麵色愉悅,便陪笑道:「皇上,今兒看來沒什麽煩心事,這等高興了。」
陸旻莞爾一笑:「煩心的事,那是一日也不會消停的。隻是朕如今想了個絕好的辦法,讓這些人替朕頭疼去吧。」
李忠連連點頭,拍馬屁道:「皇上說的是,奴才聽過一句話,叫什麽垂拱而治,是為明君。咱們聖上,就是這樣的明君了。」
陸旻笑了兩聲,雖明知這是底下人的阿諛奉承,聽著倒也受用。
李忠觀摩著皇帝的神色,問道:「皇上,此刻無事,還是去翊坤宮坐坐?再一會兒,就要擺午膳了,正好同賢妃娘娘一道用膳。」
陸旻臉上的笑意逐漸淡去,半晌說道:「賢妃懷著身子,需好生調養,近期朕還是別去打擾為好。有日子不見貴妃了,去承幹宮瞧瞧吧。」
李忠驚得眼珠子幾乎從眼眶中蹦出去,皇帝不待見貴妃,這一年到頭踏進承幹宮的日子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這會兒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來去看貴妃了!
驚訝歸驚訝,他到底隻是個奴才,隻能低頭聽命。
當下,禦駕便往承幹宮而去。
那起朝臣下了朝堂,各自向宮外走去。
錢書同上了年紀,腿腳不甚利索,便落在了後麵。
幾個錢氏族中的青年子弟跟上來,與他笑語攀談,便說起朝上之事,便多有奉承之言,捧著錢書同說他耿直中正,不畏強權,敢向皇帝直言勸諫。
錢書同聽著這些話,頗有幾分飄飄然,捋須而笑:「食君祿,自然忠君事。老夫為官數十載,所知不過忠心二字。這個節骨眼上,太後娘娘要遷宮,當然是大大不妥,老夫自然要向皇上進言。」
這話才落地,卻聽身後如炸雷一般的響起一道怒吼聲:「我把你這個倚老賣老的老匹夫!」
眾人當即一驚,錢書同慌慌張張的迴頭望去,但見趙太尉提著兩個如鐵錘一般的拳頭衝著自己直撲過來。
錢書同隻愣了一下,尚未想明白,便被趙太尉踢倒在地,拳頭如雨點一般落下,渾身骨頭便如碎裂一般劇痛,登時如殺豬也似的嚎叫起來。
此刻,趙太後正在壽康宮正殿上,同恭懿太妃說些家常話。朱蕊忽匆匆走來,神色焦慮稟告道:「太後娘娘,太尉大爺在宮裏打了人了!」
第九十九章
趙太後神色一凜, 不覺脫口而出道:「哥哥怎會在宮中與人動手?他脾氣雖有些暴躁,總還知道分寸。」說著,便問道:「和他動手的是誰?到底是何緣故?」
這兩句話一出, 便將是非對錯打了個顛倒。
恭懿太妃看了她一眼, 腹誹道:真不愧是趙家的人,上下嘴皮子一掀, 什麽都是別人的錯。
朱蕊也迴過神來, 改了口吻道:「迴娘娘的話,是錢書同錢大人在朝上與太尉大爺口角了幾句,仿佛還關係著太後娘娘。皇上做了和事老,這錢大人下了朝堂依舊不依不饒, 太尉大爺聽見了幾句,心中氣惱,便動了手。」
趙太後聽聞此言, 心中滿意,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這般說來, 還是錢書同的錯了。」一言未了, 她又蹙眉道:「這件事,怎麽還牽扯著哀家?」
朱蕊答道:「奴才聽聞,皇上有意請太後娘娘遷居慈寧宮,幾位大人不同意。其中為首的,便是錢大人。想必,太尉大爺是為娘娘打抱不平, 所以才動了手。」
恭懿太妃聽聞此訊,不失時機的向趙太後奉承道:「皇上對您老人家還是十分孝順的,這慈寧宮自前幾年走水之後,便始終空著。皇上這是要等慈寧宮真正大修完畢,一切妥當了,方才請您入住。如今朝廷事多,皇上還能想著這件事,足見您老人家在他心中地位。」
現如今,太妃有個致命的把柄落在太後手中,她本又無依無靠,自然隻能聽憑太後的拿捏,凡事以太後唯馬首是瞻了。
趙太後麵上微微露出些得意的神色,洋洋自得道:「倒也不枉費了哀家栽培了他這麽多年。若非如此,他這皇位豈能坐的安穩。隻是,此事又和他錢書同什麽相幹?他要阻攔?」
朱蕊迴話:「奴才也打聽了,說是有幾位大人以為,如今正值朝廷多事之際,國庫又空虛,此時娘娘遷宮,人力物力未免耗費巨大,是為奢靡浪費。」
趙太後也如她哥哥一般,冷哼了一聲:「都不過是說辭罷了,依哀家所見,這錢氏就是要同咱們趙家過不去。淑妃被廢,打入冷宮,軟兒還是貴妃,他們心中自有不忿。近來,哀家還聽說,錢氏正在族中尋覓合適的女子,想要托門路送進宮來,仿佛挑中了一個偏房的庶出女兒。哼,他們也不好生想想,這捧在手心、金尊玉貴養出來的嫡出女兒還不中用,庶出的女兒就越發上不得台麵了。這時候,又鑽出哀家遷宮這件事來,他們自然是要攔著了。說起來,也是這錢書同不知好歹,挨著一頓痛揍,當真是活該。」
既有功,身居高位也是理所當然。
皇帝這一言,算是為賢妃定了調,餘下的人便是再心懷不滿,也隻好都憋迴去。
眾人再無異議,陸旻又提大赦天下並開恩科之事。
這兩件事,倒也不算意外,原本朝廷就有逢喜事,比如新帝登基、後妃生產、又或皇帝太後壽辰,皆會大赦天下、加開恩科等以示皇恩浩蕩。
今歲,皇帝的賢妃有喜,河南原本大旱,老天卻忽然下了大雨,蒙古大捷,這三件事合在一處,怎麽也夠格了。
此事沒有什麽波瀾,前兩日皇帝在朝堂上已然提過,今日不過重新議定了章程。
料理罷政務,眼看再無朝臣奏事,陸旻便命退朝。
下了朝堂,陸旻滿麵春風,往後殿行去。
李忠快步跟了上來,看著皇帝麵色愉悅,便陪笑道:「皇上,今兒看來沒什麽煩心事,這等高興了。」
陸旻莞爾一笑:「煩心的事,那是一日也不會消停的。隻是朕如今想了個絕好的辦法,讓這些人替朕頭疼去吧。」
李忠連連點頭,拍馬屁道:「皇上說的是,奴才聽過一句話,叫什麽垂拱而治,是為明君。咱們聖上,就是這樣的明君了。」
陸旻笑了兩聲,雖明知這是底下人的阿諛奉承,聽著倒也受用。
李忠觀摩著皇帝的神色,問道:「皇上,此刻無事,還是去翊坤宮坐坐?再一會兒,就要擺午膳了,正好同賢妃娘娘一道用膳。」
陸旻臉上的笑意逐漸淡去,半晌說道:「賢妃懷著身子,需好生調養,近期朕還是別去打擾為好。有日子不見貴妃了,去承幹宮瞧瞧吧。」
李忠驚得眼珠子幾乎從眼眶中蹦出去,皇帝不待見貴妃,這一年到頭踏進承幹宮的日子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這會兒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來去看貴妃了!
驚訝歸驚訝,他到底隻是個奴才,隻能低頭聽命。
當下,禦駕便往承幹宮而去。
那起朝臣下了朝堂,各自向宮外走去。
錢書同上了年紀,腿腳不甚利索,便落在了後麵。
幾個錢氏族中的青年子弟跟上來,與他笑語攀談,便說起朝上之事,便多有奉承之言,捧著錢書同說他耿直中正,不畏強權,敢向皇帝直言勸諫。
錢書同聽著這些話,頗有幾分飄飄然,捋須而笑:「食君祿,自然忠君事。老夫為官數十載,所知不過忠心二字。這個節骨眼上,太後娘娘要遷宮,當然是大大不妥,老夫自然要向皇上進言。」
這話才落地,卻聽身後如炸雷一般的響起一道怒吼聲:「我把你這個倚老賣老的老匹夫!」
眾人當即一驚,錢書同慌慌張張的迴頭望去,但見趙太尉提著兩個如鐵錘一般的拳頭衝著自己直撲過來。
錢書同隻愣了一下,尚未想明白,便被趙太尉踢倒在地,拳頭如雨點一般落下,渾身骨頭便如碎裂一般劇痛,登時如殺豬也似的嚎叫起來。
此刻,趙太後正在壽康宮正殿上,同恭懿太妃說些家常話。朱蕊忽匆匆走來,神色焦慮稟告道:「太後娘娘,太尉大爺在宮裏打了人了!」
第九十九章
趙太後神色一凜, 不覺脫口而出道:「哥哥怎會在宮中與人動手?他脾氣雖有些暴躁,總還知道分寸。」說著,便問道:「和他動手的是誰?到底是何緣故?」
這兩句話一出, 便將是非對錯打了個顛倒。
恭懿太妃看了她一眼, 腹誹道:真不愧是趙家的人,上下嘴皮子一掀, 什麽都是別人的錯。
朱蕊也迴過神來, 改了口吻道:「迴娘娘的話,是錢書同錢大人在朝上與太尉大爺口角了幾句,仿佛還關係著太後娘娘。皇上做了和事老,這錢大人下了朝堂依舊不依不饒, 太尉大爺聽見了幾句,心中氣惱,便動了手。」
趙太後聽聞此言, 心中滿意,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這般說來, 還是錢書同的錯了。」一言未了, 她又蹙眉道:「這件事,怎麽還牽扯著哀家?」
朱蕊答道:「奴才聽聞,皇上有意請太後娘娘遷居慈寧宮,幾位大人不同意。其中為首的,便是錢大人。想必,太尉大爺是為娘娘打抱不平, 所以才動了手。」
恭懿太妃聽聞此訊,不失時機的向趙太後奉承道:「皇上對您老人家還是十分孝順的,這慈寧宮自前幾年走水之後,便始終空著。皇上這是要等慈寧宮真正大修完畢,一切妥當了,方才請您入住。如今朝廷事多,皇上還能想著這件事,足見您老人家在他心中地位。」
現如今,太妃有個致命的把柄落在太後手中,她本又無依無靠,自然隻能聽憑太後的拿捏,凡事以太後唯馬首是瞻了。
趙太後麵上微微露出些得意的神色,洋洋自得道:「倒也不枉費了哀家栽培了他這麽多年。若非如此,他這皇位豈能坐的安穩。隻是,此事又和他錢書同什麽相幹?他要阻攔?」
朱蕊迴話:「奴才也打聽了,說是有幾位大人以為,如今正值朝廷多事之際,國庫又空虛,此時娘娘遷宮,人力物力未免耗費巨大,是為奢靡浪費。」
趙太後也如她哥哥一般,冷哼了一聲:「都不過是說辭罷了,依哀家所見,這錢氏就是要同咱們趙家過不去。淑妃被廢,打入冷宮,軟兒還是貴妃,他們心中自有不忿。近來,哀家還聽說,錢氏正在族中尋覓合適的女子,想要托門路送進宮來,仿佛挑中了一個偏房的庶出女兒。哼,他們也不好生想想,這捧在手心、金尊玉貴養出來的嫡出女兒還不中用,庶出的女兒就越發上不得台麵了。這時候,又鑽出哀家遷宮這件事來,他們自然是要攔著了。說起來,也是這錢書同不知好歹,挨著一頓痛揍,當真是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