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後原沒了指望,皇帝卻忽然告知她慈寧宮修繕完畢,已可遷宮,當即大喜過望。
若換成別事,趙太後或許還要再思忖一二,但這件事卻是她心頭一塊老病——不住在慈寧宮,怎能叫做太後?皇帝已不是她親生的,再不能入主慈寧宮,越發的名不正言不順,她這個太後當的總有幾分氣短。
故此,趙太後更不多想,當即笑道:「難為皇帝一片孝心,哀家怎能辜負?皇帝既說選個吉日,那就如此吧。」
陸旻唇邊泛起了一抹頗有幾分深意的笑,又道:「然而,朝中幾位大臣,頗有些非議。朕思量著,卻也有些道理。國庫空虛不假,地方災情也未結束,這會兒請娘娘遷宮,怕要激起民怨。」
趙太後不以為然道:「不過是哀家換個地方住罷了,又能耗費幾何?再說,這分明是後宮事,是皇帝的家務事,又勞那些外臣費什麽唇舌!皇帝,這些臣子是越發不敬上了。長此以往,恐於皇權穩固不利,你倒要警惕著些。」
陸旻莞爾道:「太後娘娘言重了,禦史言官,上諫君王之失,倒也算是本分。隻是,就因如此,趙太尉竟在宮中痛毆了錢書同一場,怕才是真正的不將皇權放在眼中。」
趙太後心頭一驚,看著陸旻那雙烏黑瑩亮的眼眸,暗道:想不到皇帝繞了這麽大一圈,竟然在這兒等著哀家!他提此事,必定是要做些文章了。
當下,她沉了臉色,沉吟道:「趙太尉是哀家的兄長,對朝廷、對皇帝向來是忠心耿耿的,皇帝倒不必疑心這點。哀家卻以為,怕是這錢書同不知背地裏說了什麽大不敬的言語,這方激怒了趙太尉。皇帝該好生查查才是,免得錯冤了忠良。」
陸旻淺笑道:「太後娘娘說的是,然而當時有四五位朝臣在場,還有幾個太監。朕已依次問過了,眾人皆說,錢書同不過是與幾個子侄閑話,並無什麽不當言語。趙太尉,竟隻是因著朝堂上與錢書同政見不合,在宮中動手毆打同僚,不知太後娘娘如何看法?」
趙太後有些沉不住氣,提高了聲量道:「哀家不知此事分曉,皇帝如此,是在盤問哀家麽?!難道,是哀家指使了趙太尉,毆打錢書同的?!」
陸旻微笑道:「太後娘娘莫動氣,此事已在朝中引發了爭議了。不論如何,錢書同到底是兩朝老臣,文臣的魁首,不給他們一個妥善的交代,此事隻怕難以善了。趙太尉又是太後娘娘的娘家人,朕不得不來問一聲。」話至此處,他逕自起身,又道:「前朝還有事,朕便不陪太後娘娘說話了。」
撂下這一句,陸旻也不再理會趙太後,竟拂袖而去。
餘下眾人,麵麵相覷。
趙太後麵色有些青白,一字不發。
一旁的趙貴妃看著她這幅神情,心中害怕,怯怯道:「姑母……」
趙太後喝道:「叫哀家作甚?!你們父女兩個,當真是沒有一個省心的!這麽些年來,可有一個能幫的上本宮?!你在宮裏真是百無一用,你父親又在外麵闖下這等禍事!」
趙貴妃白白被訓斥了一頓,心中委屈,癟嘴道:「姑母發什麽脾氣。父親打了個文臣罷了,有什麽大不了?打了就打了,還要怎樣?不然,讓父親去給人登門賠個罪也就是了。」
趙太後聽了這言語,斥道:「迴你的承幹宮去,如今皇帝願看你一眼了,你便好生琢磨琢磨,怎麽拉攏的住皇帝!」
趙貴妃見太後下了逐客令,賭氣起身走了。
朱蕊在旁勸道:「太後娘娘,不論皇上同那蘇氏慪氣也好,怎麽也罷,隻要肯親近貴妃娘娘,就是好事了。往後,貴妃娘娘也能出一把力。待貴妃娘娘有了喜,也就不必指望那蘇若華了。」
趙太後卻斥道:「哀家這一輩子,算是被這些人給活生生累死了!」
第一百章
這日, 外頭鬧得人仰馬翻,翊坤宮中倒是清靜。
蘇若華服過安胎藥,便在屋中照舊做孩子針線。昨兒那件八寶葫蘆護頂已經縫好了, 她又令春桃裁了一匹湖綠色緞子, 做背心。
春桃一麵裁著衣料,一麵說道:「娘娘何必自己動手呢?這熬油費眼的, 內侍省送來的還不足夠麽?即便那些都不中意, 娘娘便打發人去說一聲,要什麽沒有?」
蘇若華低頭穿針,微笑道:「這不一樣的。內侍省不過照章辦事,外人做的, 與自己親娘做的,怎會相同?到底是自己孩兒身上的東西,親自動手, 也是為娘的心意。」
春桃在旁瞧著,仿佛有一團柔光籠在蘇若華的身上,既溫柔又慈和, 令人忍不住心生親近。
她便忍不住有些打抱不平起來:「皇上也真是的, 娘娘辛辛苦苦懷著他的孩子,早先那兩月,害喜的那般厲害,什麽也吃不下去,每日隻能靠那兩口清粥度日。皇上也不知體恤娘娘,這才出了翊坤宮, 轉頭就進了承幹宮,當真叫人意難平!」
蘇若華頭也未抬,微微一笑道:「皇上,自然有皇上的打算。後宮裏的許多事,都牽連著前朝,並不單單隻是男女之間的那些事。本宮既然已決意今生追隨皇上,這些事也就早有覺悟了。」
春桃小聲嘟噥道:「前朝的事是前朝的事,同後宮又能有什麽相幹。再說了,皇上是九五之尊,天下的主人,什麽事不是他說一句就能了結的?何必要做這樣的事!」
蘇若華淡淡言道:「你便以為,做皇帝就是這樣容易的事情麽?什麽事都可以由著性子來,全憑自己的好惡?」說至此,她笑著搖了搖頭:「世上哪有這般輕鬆容易的事呢,何況皇上又是被趙家強架上皇位的。」她本想說一說勢力平衡之道,然而想到春桃也未必能聽懂,多說隻是白費唇舌,便沒再多言了,隻是說了一句:「這些話,往後不要再說了。若是傳揚開來,外頭人又要議論本宮善妒,意圖霸占皇上,那些朝臣們可就又有的說了。」
若換成別事,趙太後或許還要再思忖一二,但這件事卻是她心頭一塊老病——不住在慈寧宮,怎能叫做太後?皇帝已不是她親生的,再不能入主慈寧宮,越發的名不正言不順,她這個太後當的總有幾分氣短。
故此,趙太後更不多想,當即笑道:「難為皇帝一片孝心,哀家怎能辜負?皇帝既說選個吉日,那就如此吧。」
陸旻唇邊泛起了一抹頗有幾分深意的笑,又道:「然而,朝中幾位大臣,頗有些非議。朕思量著,卻也有些道理。國庫空虛不假,地方災情也未結束,這會兒請娘娘遷宮,怕要激起民怨。」
趙太後不以為然道:「不過是哀家換個地方住罷了,又能耗費幾何?再說,這分明是後宮事,是皇帝的家務事,又勞那些外臣費什麽唇舌!皇帝,這些臣子是越發不敬上了。長此以往,恐於皇權穩固不利,你倒要警惕著些。」
陸旻莞爾道:「太後娘娘言重了,禦史言官,上諫君王之失,倒也算是本分。隻是,就因如此,趙太尉竟在宮中痛毆了錢書同一場,怕才是真正的不將皇權放在眼中。」
趙太後心頭一驚,看著陸旻那雙烏黑瑩亮的眼眸,暗道:想不到皇帝繞了這麽大一圈,竟然在這兒等著哀家!他提此事,必定是要做些文章了。
當下,她沉了臉色,沉吟道:「趙太尉是哀家的兄長,對朝廷、對皇帝向來是忠心耿耿的,皇帝倒不必疑心這點。哀家卻以為,怕是這錢書同不知背地裏說了什麽大不敬的言語,這方激怒了趙太尉。皇帝該好生查查才是,免得錯冤了忠良。」
陸旻淺笑道:「太後娘娘說的是,然而當時有四五位朝臣在場,還有幾個太監。朕已依次問過了,眾人皆說,錢書同不過是與幾個子侄閑話,並無什麽不當言語。趙太尉,竟隻是因著朝堂上與錢書同政見不合,在宮中動手毆打同僚,不知太後娘娘如何看法?」
趙太後有些沉不住氣,提高了聲量道:「哀家不知此事分曉,皇帝如此,是在盤問哀家麽?!難道,是哀家指使了趙太尉,毆打錢書同的?!」
陸旻微笑道:「太後娘娘莫動氣,此事已在朝中引發了爭議了。不論如何,錢書同到底是兩朝老臣,文臣的魁首,不給他們一個妥善的交代,此事隻怕難以善了。趙太尉又是太後娘娘的娘家人,朕不得不來問一聲。」話至此處,他逕自起身,又道:「前朝還有事,朕便不陪太後娘娘說話了。」
撂下這一句,陸旻也不再理會趙太後,竟拂袖而去。
餘下眾人,麵麵相覷。
趙太後麵色有些青白,一字不發。
一旁的趙貴妃看著她這幅神情,心中害怕,怯怯道:「姑母……」
趙太後喝道:「叫哀家作甚?!你們父女兩個,當真是沒有一個省心的!這麽些年來,可有一個能幫的上本宮?!你在宮裏真是百無一用,你父親又在外麵闖下這等禍事!」
趙貴妃白白被訓斥了一頓,心中委屈,癟嘴道:「姑母發什麽脾氣。父親打了個文臣罷了,有什麽大不了?打了就打了,還要怎樣?不然,讓父親去給人登門賠個罪也就是了。」
趙太後聽了這言語,斥道:「迴你的承幹宮去,如今皇帝願看你一眼了,你便好生琢磨琢磨,怎麽拉攏的住皇帝!」
趙貴妃見太後下了逐客令,賭氣起身走了。
朱蕊在旁勸道:「太後娘娘,不論皇上同那蘇氏慪氣也好,怎麽也罷,隻要肯親近貴妃娘娘,就是好事了。往後,貴妃娘娘也能出一把力。待貴妃娘娘有了喜,也就不必指望那蘇若華了。」
趙太後卻斥道:「哀家這一輩子,算是被這些人給活生生累死了!」
第一百章
這日, 外頭鬧得人仰馬翻,翊坤宮中倒是清靜。
蘇若華服過安胎藥,便在屋中照舊做孩子針線。昨兒那件八寶葫蘆護頂已經縫好了, 她又令春桃裁了一匹湖綠色緞子, 做背心。
春桃一麵裁著衣料,一麵說道:「娘娘何必自己動手呢?這熬油費眼的, 內侍省送來的還不足夠麽?即便那些都不中意, 娘娘便打發人去說一聲,要什麽沒有?」
蘇若華低頭穿針,微笑道:「這不一樣的。內侍省不過照章辦事,外人做的, 與自己親娘做的,怎會相同?到底是自己孩兒身上的東西,親自動手, 也是為娘的心意。」
春桃在旁瞧著,仿佛有一團柔光籠在蘇若華的身上,既溫柔又慈和, 令人忍不住心生親近。
她便忍不住有些打抱不平起來:「皇上也真是的, 娘娘辛辛苦苦懷著他的孩子,早先那兩月,害喜的那般厲害,什麽也吃不下去,每日隻能靠那兩口清粥度日。皇上也不知體恤娘娘,這才出了翊坤宮, 轉頭就進了承幹宮,當真叫人意難平!」
蘇若華頭也未抬,微微一笑道:「皇上,自然有皇上的打算。後宮裏的許多事,都牽連著前朝,並不單單隻是男女之間的那些事。本宮既然已決意今生追隨皇上,這些事也就早有覺悟了。」
春桃小聲嘟噥道:「前朝的事是前朝的事,同後宮又能有什麽相幹。再說了,皇上是九五之尊,天下的主人,什麽事不是他說一句就能了結的?何必要做這樣的事!」
蘇若華淡淡言道:「你便以為,做皇帝就是這樣容易的事情麽?什麽事都可以由著性子來,全憑自己的好惡?」說至此,她笑著搖了搖頭:「世上哪有這般輕鬆容易的事呢,何況皇上又是被趙家強架上皇位的。」她本想說一說勢力平衡之道,然而想到春桃也未必能聽懂,多說隻是白費唇舌,便沒再多言了,隻是說了一句:「這些話,往後不要再說了。若是傳揚開來,外頭人又要議論本宮善妒,意圖霸占皇上,那些朝臣們可就又有的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