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診方喝完之後,諸症皆消,唯尿頻無改善。


    2小時一次小便,小便量少,小便時無任何澀痛,小便黃。


    李介賓往下看。


    四診方:鹽黃柏12g,知母12g,桂枝8g,木通8g,鹽車前子20g(包煎),萹蓄10g,瞿麥10g,梔子10g,滑石粉20g,甘草6g,川牛膝16g,熟地黃25g,淡竹葉15g,蓮子10g,地膚子15g,山藥40g,白茅根18g,茯苓16g,醋香附10g,豆蔻10g,澤瀉16g,益母草16g,蒲公英16g。


    3付,水煎服,1日1劑分服。


    首鼠兩端。


    三診方合用濟生腎氣丸與五淋散,滋補腎氣而利尿通淋,同時害怕剛剛治好的大便又稀,所以沒有過用清熱利濕藥。


    但是喝了之後,尿頻症狀仍無改善,老唐還是急了,所以這次加了知母黃柏,去掉了酒萸肉、黑順片(熟附子)、龍骨、牡蠣。


    這就變成了知柏地黃丸,滋陰清熱。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幹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而且,有意思,真有意思,李介賓發現了什麽?


    “唐教授,最近在研讀《藥性賦》嗎?”


    “呃,嗯嗯.....”老唐尷尬的點點頭,這也是沒辦法,換方換來換去,就是治不好一個尿頻,他老唐也是治病亂看書,翻出來一本藥性賦,直接照著用了。


    車前子止瀉利小便兮,尤能明目......


    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


    瞿麥治熱淋之有血......


    滑石利六腑之澀結......


    地膚子利膀胱,可洗皮膚之風......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頻數......


    木通、豬苓尤為利水之多......


    讓豪哥來,估計會跟老唐很有共同語言。


    四診的方子,老唐的思路已經開始混亂了,如果說之前他開方還有方圓,那麽這一次他開的方子,已經有點有病亂投醫的意思了。


    一般開方是選一對證主方為主,然後進行加減。


    而老唐四診的方子已經是破罐子破摔,直接把一大堆利尿通淋藥給用上了。


    不管是辨證選方也好,或者幹脆以專藥治專病也好,都不算錯。


    那麽老唐錯在哪裏了呢?


    哼哼。


    醫案上剛剛寫下的,四診後,尿頻如前,無改善。


    錯在,喝了沒用呀。


    中醫就是這麽現實,西醫你還能擺事實講道理,唉,這個病目前研究到哪兒哪兒,我們現在用的什麽方案......所以沒有效果也沒辦法。


    患者:噢噢,原來如此,所以我的這個病,就隻能這樣了。(作聽懂狀。)


    這個,就叫科學。


    而中醫呢?


    你這是怎麽這麽了,我這是用了什麽什麽治法,給你補了哪裏,所以完全對症。(說的也很有道理呀。)


    患者:那為什麽我吃了沒效呢?


    中醫:......那個,吃的療程不夠,再開1個月的藥,繼續吃......


    噗,已經吃了沒效,除了少部分慢性病之外,估計再吃1個月也不會有效。


    患者再來問,為什麽我這吃了還沒效呢?


    中醫:我......


    你咋說?自己辨錯了?那肯定不能錯呀,明明就對呀,可既然沒錯,為什麽喝了沒用呢?


    來,麥克風給你,你來狡辯一下。


    這是中醫的邏輯悖論,也是為什麽會有很多中醫看病療效不好的原因,更多時候像瞎貓碰見死耗子,他們的思維是因為——所以。


    這是典型的自然科學思維,因果論。


    這個思維是錯誤的,這是西醫的思維模式,眾所周知,蘇軍跟美械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就跟安卓跟蘋果一樣,不配套就是不配套,你用蘋果手機刷個安卓係統試試?


    那麽中醫的思維是什麽呢?


    結果論。


    接下來,李介賓就要展現一下,這個方子該怎麽開。


    李介賓看著老太太問道:“現在大便情況如何呢?”


    老太太抬起頭來,目光掃過診室裏的其他人,發現他們似乎對此習以為常,於是她放心地迴答道:“大便狀況良好,每天有一到兩次,排出的大便呈長條狀……”她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輕鬆和滿意。


    李介賓微微點頭,表示理解,然後繼續追問:“那小便呢?顏色還是黃色嗎?”


    老太太點了點頭,肯定地迴答:“沒錯,還是黃色的。”


    李介賓緊接著問道:“小便時會感到疼痛嗎?”


    老太太搖了搖頭,平靜地說:“沒有任何不適或疼痛的感覺。”


    李介賓進一步詢問:“每次排尿量大概有多少呢?”


    老太太思考片刻後迴答:“不算很多,但也不至於太少,大約每兩個小時就需要去一次廁所。”


    聽到這裏,李介賓輕輕地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好的,請伸出手讓我把一下脈,張嘴巴,讓我看一下舌苔。”


    老太太順從地伸出右手,放在脈枕上。李介賓將手指輕輕地搭在她的手腕上,感受著脈搏的跳動。


    片刻之後,他鬆開手指,對診室的人說道:“脈象仍然是數脈。舌淡紅,薄黃苔。”


    感覺差不多了,他對眾人說:“所謂寒熱,有時候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涇渭分明,以揣測去判斷,未免會有誇大。”


    “比如說枸杞,性平,味甘;那按理論說既然性平,是不是吃了就不會上火了?但事實是,吃了之後依然會上火,這個時候再反問說,枸杞又不溫,為什麽會上火呢?這不就陷入了思維怪圈裏了嗎?”


    這個道理是李介賓很小的時候,用自己親身經曆悟出來的,從此便脫離了桎梏。


    比如說本草學裏麵說牛乳性微寒,可以補益脾胃。


    就有人反問,那那些喝了牛奶拉肚子的,還能補脾胃嗎?


    都拉肚子了,那自然是補不了脾胃的,但他就是想不清楚,既然說牛乳補益脾胃,那麽為什麽會拉肚子?


    這叫兩頭堵。


    跟西醫分科一樣,掐頭去尾,然後就拿這一句話死磕,非要論個對錯。


    那就不能跳出來想想,不是有人喝了不拉肚子?


    那同樣的牛奶,不同的人喝了為什麽不一樣?


    人不一樣嘛,有些人適合喝,喝了補脾胃,有些人不適合喝,喝了反而拉肚子。


    然後他又該問了,那什麽樣的人適合喝,什麽樣的不適合喝......


    累了,就這機械思維,遲早要給你個npc當當。


    喝了拉肚子的不適合喝,不拉肚子的適合呀!


    某大濕咆哮體:現代人是怎麽了?被洗腦了嗎?沒有指令腦子就不知道怎麽動了?


    活人還真能讓尿憋死不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大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大濕並收藏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