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二問汗
祖傳中醫上中醫藥大學 作者:木子李大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是一節中診課,何老師最近講課水平,直線下滑,講著講著就容易歪樓。
“一問寒熱,二問汗。
這寒熱隻能在臨床上慢慢體會了,而這汗也不好把握。
現在問這汗,是繼寒熱之後,判斷表證虛實,一般認為,有汗就是表虛,無汗是表實。
當然還有裏熱證,也是大汗出脈洪大。
如今的中醫大都是秉承滋陰補汗,或者益氣固表的思路,動不動就是用生脈飲跟玉屏風散......可能這也跟中成藥的售賣有關吧。
有一部分對症的是有效的,而另外一部分喝了之後汗還是止不住的,就成了疑難雜症了。”
李介賓聽著,心裏在想,老師,咱這是在講問診,你這扯治法幹嘛。
不過何老師說的不錯,表證。
生理學講,水分子呀是往濃度高的地方匯集的,也就是俗稱的“水往高處流。”
算了算了,在教室裏講出花來,大家理解都是各不相同,也隻有真的到臨床實踐,一驗才能見真假。
“還有特殊汗出,自汗、盜汗、戰汗、絕汗......”
“還有局部汗出,隻是頭上出汗,隻是胸部出汗,或者半身出汗......”
桂枝湯是如何治療汗出的呢?
這是一筆糊塗賬,教材書上將麻黃湯定義為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明確說了,無汗。
而把桂枝湯定義為傷風表虛證的代表方,有汗。
方劑學第一個方子就是麻黃湯桂枝湯。
很多中醫學生背方歌背到最後還是隻記得這兩個方子……桂枝湯治太陽風……麻黃湯中用桂枝……
要說對方劑學意見最大的,莫過於經方派。
因為該書將占據經方中篇幅最大的桂枝類方,一刀削殘了……
舉個反複說了很多遍的例子。
桂枝湯是治療汗證的很好的方子。
但是治汗並非是什麽發汗解肌或者固表,而是可以調和營衛!
這是傷寒裏麵的原文,病汗是因為榮衛不和,所以桂枝湯可以讓榮衛和諧,起到止汗的作用。
調和營衛是雙向調節作用,就好像兩條河流一樣,哪條水多了,那條水少了,都不好,所以用桂枝與芍藥,一陰一陽,一動一靜,一剛一柔,不管是誰多誰少,都能調和到一個陰平陽秘的狀態。
這才是桂枝湯這個方子,仲景第一方的本質精髓!
治病必求於本,本於陰陽!
而之後仲景治療大法都是由此而演化得來的。
但是現代人,或者說之前很多醫家他們是怎麽理解的?
啊,桂枝是大辛大熱之物,所以隻能用來治療風寒且表虛證。
熱證不能用呀~
實證不能用呀~
這種思維其實還是將中藥當成了單體藥來考慮,而忽略了配伍的意義。
持這種想法的中醫,開方最好用原方,一旦真的加減,可能一刀裁到大動脈上……
這就是,將桂枝湯證定義為表虛證感冒的後果了。
新冠後,很多異常汗出的病人,許多中醫師或是一味收斂固澀,如牡蠣散,或是滋陰斂汗,如生脈散,或是益氣固表,如玉屏風散之類。
效果不佳。
而當時李介賓就是用了桂枝湯加減應用,治好了一波新冠後異常汗出。
很多同行揣測,汗出是陽虛,用補陽法?
李介賓無力解釋……還沒加附子呢,補啥陽呢。
————
醫院的某專家診室裏,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一位滿頭大汗的中年女性坐在了椅子上。
“孟教授,你看這,唉......”
孟超凡依舊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樣子,他和顏悅色的勸導:“不要太焦慮,說說是怎麽迴事兒吧。”
這是孟超凡一位朋友,最近給自己的親妹妹做了捐腎手術,然後身體一下子就變差了,這次來是想用中藥調理一下。
“都有什麽症狀呢?”
“主要就是出了很多汗,一直止不住,人也疲乏無力。”
“嗯,發熱嗎?”
“感覺有點發熱,但是量體溫一直都是正常的。”
“嗯,我號個脈,把舌頭伸出來。”
脈虛,舌淡,苔薄白。
“沒事兒,開三天藥喝喝就好了。”
然後寫下處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三副水煎服,一日一劑分服。
隨後安慰了幾句老朋友,讓他們去取藥了。
“老師,你這不就是桂枝湯原方嘛。”一旁跟診的學生問道。
“是呀,就是桂枝湯。”
“可是她也不感冒呀。”
“你這口氣,這是在質疑老師的水平嗎?”陽光灑在孟超凡的眼鏡上反射出一道亮光。
學生們心有戚戚。
“不過,你們畢竟是我的學生,我就給你們解釋一下,這桂枝湯不光是治療虛證感冒,還是個治療自汗的經方。”
“那什麽自汗都能治嗎?不是玉屏風散嗎?這裏麵也沒有黃芪呀。”
“一般是見於瘦弱之人,經過極度疲勞、寒涼、創傷等刺激,精神不振,烘熱汗出、心悸、食欲不振。
為什麽會出汗?傳統的解釋是營衛不和,又說是表虛,也就是機體的自我穩定功能下降的緣故。
桂枝湯就是調和方,是強壯方,是抗疲勞方。
我那個朋友剛剛做過大手術,這個時候自汗,就是體質虛弱的表現。”
學生還是拗不過這個思維模式:“可是裏麵也沒有固表止汗的藥,也沒滋陰的藥呀。”
“給你們說了,別天天用西藥思維看中藥,桂枝湯不是單純收斂汗液,而是調整體質......”
一旁的學生心裏吐槽,你不是西醫教研室出身的嘛,教了十年西診西內,您屬狗的呀,說翻臉就翻臉。
孟超凡說完,意猶未盡,讓下一個患者進來就診。
進來個六十多歲的退休幹部,巧了不是,也是自汗多,一動就出汗,衣服都濕透了,出完汗後發冷。
孟超凡看完後覺得是陽虛,剛想開桂枝加附子湯,結果一看這幹部遞過來的病案,之前服用過桂枝加附子湯、竹葉石膏湯、六味地黃湯、生脈散、玉屏風散......
好家夥,這是把止汗的方子都吃遍了呀。
嘶,孟超凡思維靈活,自己又沒光環兒,桂枝加附子湯既然別人開了不管用,那麽自己開了估計也差不多,隻是這方子都吃完了呀......
正琢磨著,突然看到沒關門的診室門口,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個誰......小李你,去外麵喊一聲李介賓,看有沒有人應。”
“一問寒熱,二問汗。
這寒熱隻能在臨床上慢慢體會了,而這汗也不好把握。
現在問這汗,是繼寒熱之後,判斷表證虛實,一般認為,有汗就是表虛,無汗是表實。
當然還有裏熱證,也是大汗出脈洪大。
如今的中醫大都是秉承滋陰補汗,或者益氣固表的思路,動不動就是用生脈飲跟玉屏風散......可能這也跟中成藥的售賣有關吧。
有一部分對症的是有效的,而另外一部分喝了之後汗還是止不住的,就成了疑難雜症了。”
李介賓聽著,心裏在想,老師,咱這是在講問診,你這扯治法幹嘛。
不過何老師說的不錯,表證。
生理學講,水分子呀是往濃度高的地方匯集的,也就是俗稱的“水往高處流。”
算了算了,在教室裏講出花來,大家理解都是各不相同,也隻有真的到臨床實踐,一驗才能見真假。
“還有特殊汗出,自汗、盜汗、戰汗、絕汗......”
“還有局部汗出,隻是頭上出汗,隻是胸部出汗,或者半身出汗......”
桂枝湯是如何治療汗出的呢?
這是一筆糊塗賬,教材書上將麻黃湯定義為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明確說了,無汗。
而把桂枝湯定義為傷風表虛證的代表方,有汗。
方劑學第一個方子就是麻黃湯桂枝湯。
很多中醫學生背方歌背到最後還是隻記得這兩個方子……桂枝湯治太陽風……麻黃湯中用桂枝……
要說對方劑學意見最大的,莫過於經方派。
因為該書將占據經方中篇幅最大的桂枝類方,一刀削殘了……
舉個反複說了很多遍的例子。
桂枝湯是治療汗證的很好的方子。
但是治汗並非是什麽發汗解肌或者固表,而是可以調和營衛!
這是傷寒裏麵的原文,病汗是因為榮衛不和,所以桂枝湯可以讓榮衛和諧,起到止汗的作用。
調和營衛是雙向調節作用,就好像兩條河流一樣,哪條水多了,那條水少了,都不好,所以用桂枝與芍藥,一陰一陽,一動一靜,一剛一柔,不管是誰多誰少,都能調和到一個陰平陽秘的狀態。
這才是桂枝湯這個方子,仲景第一方的本質精髓!
治病必求於本,本於陰陽!
而之後仲景治療大法都是由此而演化得來的。
但是現代人,或者說之前很多醫家他們是怎麽理解的?
啊,桂枝是大辛大熱之物,所以隻能用來治療風寒且表虛證。
熱證不能用呀~
實證不能用呀~
這種思維其實還是將中藥當成了單體藥來考慮,而忽略了配伍的意義。
持這種想法的中醫,開方最好用原方,一旦真的加減,可能一刀裁到大動脈上……
這就是,將桂枝湯證定義為表虛證感冒的後果了。
新冠後,很多異常汗出的病人,許多中醫師或是一味收斂固澀,如牡蠣散,或是滋陰斂汗,如生脈散,或是益氣固表,如玉屏風散之類。
效果不佳。
而當時李介賓就是用了桂枝湯加減應用,治好了一波新冠後異常汗出。
很多同行揣測,汗出是陽虛,用補陽法?
李介賓無力解釋……還沒加附子呢,補啥陽呢。
————
醫院的某專家診室裏,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一位滿頭大汗的中年女性坐在了椅子上。
“孟教授,你看這,唉......”
孟超凡依舊是那副神采奕奕的樣子,他和顏悅色的勸導:“不要太焦慮,說說是怎麽迴事兒吧。”
這是孟超凡一位朋友,最近給自己的親妹妹做了捐腎手術,然後身體一下子就變差了,這次來是想用中藥調理一下。
“都有什麽症狀呢?”
“主要就是出了很多汗,一直止不住,人也疲乏無力。”
“嗯,發熱嗎?”
“感覺有點發熱,但是量體溫一直都是正常的。”
“嗯,我號個脈,把舌頭伸出來。”
脈虛,舌淡,苔薄白。
“沒事兒,開三天藥喝喝就好了。”
然後寫下處方: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三副水煎服,一日一劑分服。
隨後安慰了幾句老朋友,讓他們去取藥了。
“老師,你這不就是桂枝湯原方嘛。”一旁跟診的學生問道。
“是呀,就是桂枝湯。”
“可是她也不感冒呀。”
“你這口氣,這是在質疑老師的水平嗎?”陽光灑在孟超凡的眼鏡上反射出一道亮光。
學生們心有戚戚。
“不過,你們畢竟是我的學生,我就給你們解釋一下,這桂枝湯不光是治療虛證感冒,還是個治療自汗的經方。”
“那什麽自汗都能治嗎?不是玉屏風散嗎?這裏麵也沒有黃芪呀。”
“一般是見於瘦弱之人,經過極度疲勞、寒涼、創傷等刺激,精神不振,烘熱汗出、心悸、食欲不振。
為什麽會出汗?傳統的解釋是營衛不和,又說是表虛,也就是機體的自我穩定功能下降的緣故。
桂枝湯就是調和方,是強壯方,是抗疲勞方。
我那個朋友剛剛做過大手術,這個時候自汗,就是體質虛弱的表現。”
學生還是拗不過這個思維模式:“可是裏麵也沒有固表止汗的藥,也沒滋陰的藥呀。”
“給你們說了,別天天用西藥思維看中藥,桂枝湯不是單純收斂汗液,而是調整體質......”
一旁的學生心裏吐槽,你不是西醫教研室出身的嘛,教了十年西診西內,您屬狗的呀,說翻臉就翻臉。
孟超凡說完,意猶未盡,讓下一個患者進來就診。
進來個六十多歲的退休幹部,巧了不是,也是自汗多,一動就出汗,衣服都濕透了,出完汗後發冷。
孟超凡看完後覺得是陽虛,剛想開桂枝加附子湯,結果一看這幹部遞過來的病案,之前服用過桂枝加附子湯、竹葉石膏湯、六味地黃湯、生脈散、玉屏風散......
好家夥,這是把止汗的方子都吃遍了呀。
嘶,孟超凡思維靈活,自己又沒光環兒,桂枝加附子湯既然別人開了不管用,那麽自己開了估計也差不多,隻是這方子都吃完了呀......
正琢磨著,突然看到沒關門的診室門口,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個誰......小李你,去外麵喊一聲李介賓,看有沒有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