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趕緊仔細解釋道:“不是亦傑要釀醋,亦傑自家的生意都不願意管,怎麽可能拜師學藝幹那活呢?是他用自己秀才的身份請來了一個釀醋的師傅,給家裏請的,不是他要學……”
酒瘋子聽完了老憨的解釋,這才放下心來,但還是說道:“我的亦酒也不去學,你讓亦強去學吧,那孩子有點兒像亦廣,很認真很踏實帶一個人,但是性格也有些綿軟了,跟著亦傑免得受欺負。”
酒瘋子這話倒是一語中的的,亦強和亦傑的性格脾氣也真的非常像。
老憨微笑的順著話說:“我也是這麽想的,而且亦強這孩子的年齡也合適,十六七歲的年紀,正好是學手藝的好年齡啊!”
酒瘋子卻又哼了一聲說道:“那孩子的性格太綿軟了,再好的年齡也沒法學釀酒,一點烈性都沒有,學釀醋還差不多……”
經過酒瘋子的一番解釋,釀醋和釀酒果然是同出一門的。
傳說中的酒祖杜康是釀酒的祖師爺,他的兒子黑塔卻是釀醋的祖師爺,釀酒和釀醋開始的步驟也非常的類似,但是釀酒和釀醋用的曲卻不一樣,釀酒的人最害怕釀醋的人碰他的酒曲了。
原來酒瘋子說,亦傑學了釀醋就不要到他這裏來了,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空穴來風。
誤會解開了,酒瘋子還是很好說話的,怪不得亦傑會找來問他釀醋的事情,這酒瘋子也是釀醋的行家,可惜和釀醋的是冤家。
這一下讓老憨一家對釀醋更有信心了。
官莊後麵右側的山上和左側的山上情況大不相同。右側的山上光禿禿的,很少有樹木,都是石灰岩。左側的身上卻枝繁葉茂,是風化了的糠石嶺,看著是石頭抓一把,有點像豆腐渣。
很顯然,這兩座山形成的年代根本不同,這還真是挺神奇的。
很多年前老憨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想要利用一下左邊山上石灰岩的,想要建幾個石灰窯。
可惜後來害怕打擾老官哥哥的生活,就把那挖出來的石灰岩給賣了,沒有建那石灰窯。
再到後來老官哥哥走了,老憨知道石灰窯上出太多的事情,危險係數太高,也就沒有再建那石灰窯。
現在自己的兒子想要在官莊後麵釀造食醋,也挺好的。
那個釀醋師傅是個50多歲的山西漢子,長相很粗獷,沒想到卻是個識文寫字兒的主。
他見了亦強之後非常滿意,卻笑著對亦強說道:“我姓寇,別人都叫我寇老醯兒,知道我這個醯是什麽意思嗎?”
亦傑老實的迴答道:“醋在古代就叫做醯兒,所以說,師父是釀醋的老行家!”
寇老醯兒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不愧是秀才的弟弟呀!果然有些見識!山西人愛吃醋會釀醋,很多山西人都被稱作老醯兒……”
隻是這樣解說還不過癮,又提筆在紙上寫了一個醯字,居然寫得相當工整,並且進一步解釋道:“這個字兒就完美的解釋了釀醋的精髓,酒流到器皿裏,去水,這個字兒就念醯……”
原來這個老師傅家裏祖傳就是釀醋的,家境還算殷實,小時候也曾經苦讀詩書,可惜屢考不中,始終沒能考上個秀才,後來家境敗落了,不得已才用重新拾起家族手藝,也做了釀醋師傅。
即使是這樣,他對讀書人也極為崇拜,對秀才也是極為尊敬,別人請他請不動的,亦傑用秀才的身份去請他,一請他就來了。
看著亦強剛剛長開的身體,卻又悠悠的說道:“從一粒高粱變成一滴醋,要經過蒸,酵,熏,淋,陳,五道工藝82道工序,夏伏曬,冬撈冰,可都是力氣活,你必須光著腳丫子,才能在地上踩的穩當,光著膀子幹活才能利索,這可就和斯文搭不上邊兒了,你還願意學嗎?”
亦強卻毫不猶豫的說:“我願意學!”
寇老醯兒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道:“你願意學,那我就教你了,你磕頭拜師吧!”
亦強心甘情願的跪地磕頭,拜了師傅,從此踏踏實實學手藝。
拜師宴上,寇老醯兒很坦然的對老憨說道:“員外爺也有釀酒作坊的,釀酒作坊的那個師傅肯定不待見我吧!沒什麽的,我們這兩個行業係出同門,卻相生相克,互相仇視,幾千年了都是這樣子的。”
他的坦然讓老憨多少有些尷尬,卻還是說道:“每個行業的師父都受人尊敬的,先生如此豁達,已經略勝一籌了。”
寇老醯卻擺擺手說道:“教書育人的是先生,你是治病救人的大夫,也可以稱一聲先生,說書的靠聽眾給兩個小錢維持生活,說的是書,也可以稱一聲先生,我這個行業就算了,我們釀酒的和釀醋的,幾千年互相不對付,也是挺好玩兒的事兒!”
老憨不由的感歎,這人說話如此痛快,樸實中還透著些許的深厚,果然是個有手藝的老師傅,看來自己的孩子拜對了師父了。
釀醋的手藝,講究勤翻細攪,夏伏曬冬撈冰,醋缸還要不停的搬動,跟著太陽地兒走,還真不是個容易的活兒。
亦強這孩子老實中透著一股踏實勁兒,腳踏實地的一點一點學習,居然學得非常認真。
這位老師父寇老醯兒果然有兩下子。
不但釀出了味道香醇的老陳醋。還讓別人把釀酒作坊的酒糟拉了過來,又配上玉米麵,小麥麵和小米麵,經過二次發酵,也做成了一種質優價廉的醋。
亦強激動的說道:“酒糟以前都用來喂牲口了,牲口吃不完做了肥料了,現在居然釀成了醋,師父好本事啊!”
亦強的誇獎還是讓老師傅寇老醯非常受用的:“你小子不錯,又識字,又老實,又勤快,果然這樣的徒弟學手藝才是最快的,學的才是最好的……”
亦強趕緊說道:“還是師傅教的好啊!”
老師傅寇老醯兒卻搖搖頭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父親作為員外,卻支持你們這些孩子學這種手藝,還真是不一般呀!你們家一定會興旺發達的,幾輩子不會出一個敗家子兒的。”
酒瘋子聽完了老憨的解釋,這才放下心來,但還是說道:“我的亦酒也不去學,你讓亦強去學吧,那孩子有點兒像亦廣,很認真很踏實帶一個人,但是性格也有些綿軟了,跟著亦傑免得受欺負。”
酒瘋子這話倒是一語中的的,亦強和亦傑的性格脾氣也真的非常像。
老憨微笑的順著話說:“我也是這麽想的,而且亦強這孩子的年齡也合適,十六七歲的年紀,正好是學手藝的好年齡啊!”
酒瘋子卻又哼了一聲說道:“那孩子的性格太綿軟了,再好的年齡也沒法學釀酒,一點烈性都沒有,學釀醋還差不多……”
經過酒瘋子的一番解釋,釀醋和釀酒果然是同出一門的。
傳說中的酒祖杜康是釀酒的祖師爺,他的兒子黑塔卻是釀醋的祖師爺,釀酒和釀醋開始的步驟也非常的類似,但是釀酒和釀醋用的曲卻不一樣,釀酒的人最害怕釀醋的人碰他的酒曲了。
原來酒瘋子說,亦傑學了釀醋就不要到他這裏來了,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空穴來風。
誤會解開了,酒瘋子還是很好說話的,怪不得亦傑會找來問他釀醋的事情,這酒瘋子也是釀醋的行家,可惜和釀醋的是冤家。
這一下讓老憨一家對釀醋更有信心了。
官莊後麵右側的山上和左側的山上情況大不相同。右側的山上光禿禿的,很少有樹木,都是石灰岩。左側的身上卻枝繁葉茂,是風化了的糠石嶺,看著是石頭抓一把,有點像豆腐渣。
很顯然,這兩座山形成的年代根本不同,這還真是挺神奇的。
很多年前老憨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想要利用一下左邊山上石灰岩的,想要建幾個石灰窯。
可惜後來害怕打擾老官哥哥的生活,就把那挖出來的石灰岩給賣了,沒有建那石灰窯。
再到後來老官哥哥走了,老憨知道石灰窯上出太多的事情,危險係數太高,也就沒有再建那石灰窯。
現在自己的兒子想要在官莊後麵釀造食醋,也挺好的。
那個釀醋師傅是個50多歲的山西漢子,長相很粗獷,沒想到卻是個識文寫字兒的主。
他見了亦強之後非常滿意,卻笑著對亦強說道:“我姓寇,別人都叫我寇老醯兒,知道我這個醯是什麽意思嗎?”
亦傑老實的迴答道:“醋在古代就叫做醯兒,所以說,師父是釀醋的老行家!”
寇老醯兒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不愧是秀才的弟弟呀!果然有些見識!山西人愛吃醋會釀醋,很多山西人都被稱作老醯兒……”
隻是這樣解說還不過癮,又提筆在紙上寫了一個醯字,居然寫得相當工整,並且進一步解釋道:“這個字兒就完美的解釋了釀醋的精髓,酒流到器皿裏,去水,這個字兒就念醯……”
原來這個老師傅家裏祖傳就是釀醋的,家境還算殷實,小時候也曾經苦讀詩書,可惜屢考不中,始終沒能考上個秀才,後來家境敗落了,不得已才用重新拾起家族手藝,也做了釀醋師傅。
即使是這樣,他對讀書人也極為崇拜,對秀才也是極為尊敬,別人請他請不動的,亦傑用秀才的身份去請他,一請他就來了。
看著亦強剛剛長開的身體,卻又悠悠的說道:“從一粒高粱變成一滴醋,要經過蒸,酵,熏,淋,陳,五道工藝82道工序,夏伏曬,冬撈冰,可都是力氣活,你必須光著腳丫子,才能在地上踩的穩當,光著膀子幹活才能利索,這可就和斯文搭不上邊兒了,你還願意學嗎?”
亦強卻毫不猶豫的說:“我願意學!”
寇老醯兒點了點頭,滿意的說道:“你願意學,那我就教你了,你磕頭拜師吧!”
亦強心甘情願的跪地磕頭,拜了師傅,從此踏踏實實學手藝。
拜師宴上,寇老醯兒很坦然的對老憨說道:“員外爺也有釀酒作坊的,釀酒作坊的那個師傅肯定不待見我吧!沒什麽的,我們這兩個行業係出同門,卻相生相克,互相仇視,幾千年了都是這樣子的。”
他的坦然讓老憨多少有些尷尬,卻還是說道:“每個行業的師父都受人尊敬的,先生如此豁達,已經略勝一籌了。”
寇老醯卻擺擺手說道:“教書育人的是先生,你是治病救人的大夫,也可以稱一聲先生,說書的靠聽眾給兩個小錢維持生活,說的是書,也可以稱一聲先生,我這個行業就算了,我們釀酒的和釀醋的,幾千年互相不對付,也是挺好玩兒的事兒!”
老憨不由的感歎,這人說話如此痛快,樸實中還透著些許的深厚,果然是個有手藝的老師傅,看來自己的孩子拜對了師父了。
釀醋的手藝,講究勤翻細攪,夏伏曬冬撈冰,醋缸還要不停的搬動,跟著太陽地兒走,還真不是個容易的活兒。
亦強這孩子老實中透著一股踏實勁兒,腳踏實地的一點一點學習,居然學得非常認真。
這位老師父寇老醯兒果然有兩下子。
不但釀出了味道香醇的老陳醋。還讓別人把釀酒作坊的酒糟拉了過來,又配上玉米麵,小麥麵和小米麵,經過二次發酵,也做成了一種質優價廉的醋。
亦強激動的說道:“酒糟以前都用來喂牲口了,牲口吃不完做了肥料了,現在居然釀成了醋,師父好本事啊!”
亦強的誇獎還是讓老師傅寇老醯非常受用的:“你小子不錯,又識字,又老實,又勤快,果然這樣的徒弟學手藝才是最快的,學的才是最好的……”
亦強趕緊說道:“還是師傅教的好啊!”
老師傅寇老醯兒卻搖搖頭說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父親作為員外,卻支持你們這些孩子學這種手藝,還真是不一般呀!你們家一定會興旺發達的,幾輩子不會出一個敗家子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