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萌坐在大門口,鄭隊長坐在他左麵,董萌坐在他右麵,三人看著院子裏熱熱鬧鬧的場景,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老弟啊,今年可多虧了你啊,要不然我真是愧對這隊長一職。”


    “鄭哥你這話就不對了,這可是我們大家的功勞,要是沒有你組織大家用八天就挖出那麽大的池塘,怎麽養魚,我自己挖嗎?那不得挖到明年過年。”


    “話是這麽說,可主意是你出的,位置是你選的,魚苗是你弄得,魚塘是你養的,最起碼你是首功,今年的勞模非你莫屬啊。”


    “算了吧,沒必要,你把功勞放你自己身上就行。”


    “你放屁,我這當大哥的能跟你搶功勞?我這匯報材料都寫好了,”


    “那也別寫我名。”


    “不寫你名寫誰的,反正我不要。”


    “那你就寫。。。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於人民的人。”


    “呸,不要臉。”這是來自於董家的小媳婦董萌的聲音。


    “哈哈哈哈哈”


    最終匯報材料上終究還是寫的董思萌和董萌的名字,兩人在年終的時候一個是優秀勞動模範,一個先進工作者,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分魚風波告一段落,日子恢複了往常的平靜,十一月,生產隊迎來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董思萌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兔皮帽子,兔皮護膝,墊了兔皮的棉鞋,麅子皮的棉褲,羊皮的棉襖,和鹿皮的手套。甚至還有富餘的兔皮做了個兔皮褥子。


    剛下完雪的天氣格外寒冷,可站在室外的董萌硬生生被捂出了一身汗,不滿的看了一眼董思萌。


    “就賴你,給我弄成個球不說,還捂出一身汗。”


    “女人嘛,怕涼,著涼了容易烙下病,寧可出汗不能受凍。”


    董思萌滿不在乎的掃著雪。家家戶戶也陸續出來人清理大院的積雪,沾了董思萌的光,今年家家戶戶都能拿出來個皮護膝和皮手套,往年總是生滿凍瘡的手難得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護,雖然家裏還是一如既往的冷。


    不過這跟董思萌沒有關係,董思萌家裏的地炕讓整個屋子都維持在20度左右,唯一的缺點是半夜需要在地炕裏添兩次煤,兩人都是睡覺特別沉的人,根本醒不了,所以基本早晨都是被凍醒的,然後董萌賴在被窩裏,董思萌則是穿戴整齊去地炕小屋生火並且燒上水,等到屋裏暖和起來董萌就會鑽出被窩就著熱水洗漱然後做早飯,這已經是兩人默契的日常。


    11月最後一的天早晨,兩人正在吃著早飯,鄭隊長敲門進來。


    “老弟啊,你這屋真暖和,問你個事兒,這煤家家戶戶都不夠用,白天燒了晚上冷,晚上燒了白天冷,白天晚上都燒就下個月冷,好幾家孩子凍的直哭,你有沒有什麽辦法。”


    董思萌嚼著饅頭說“辦法肯定是有的,就是工作量有點大而且需要一些工具。”


    “這天寒地凍的,也沒得事兒幹,你要說讓家家戶戶都不受凍,那幹活的人有的是,這不是事兒,你說什麽辦法把。”


    董思萌看了他一眼。


    “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


    “對,集中供暖,一家一個暖氣片,絕對暖和還省煤。”


    “咳,暖氣片這個東西,我倒是聽說過,可是咱們生產隊買不起啊,隊員也買不起。”


    “那就不用暖氣片,多走兩根管子也行,就是效果不太好,另外就是屋子的密封要做好了。”


    “咳,那個。。。”


    “別說了,管子也買不起是吧?”


    “哈哈哈,老弟真聰明。”鄭隊尷尬的笑著。


    “這樣的話。。。沒有金屬管水循環就做不到,那就空氣循環吧。”


    “空氣循環?”


    “對,我先問你兩個問題,鐵皮煙囪能搞來吧。”


    “這個沒問題,我戰友有沈陽薄板廠的,我打個電話就能運過來,這東西買得起”


    “第二個問題,鼓風機能弄來吧,沈陽鼓風機廠有戰友沒。”


    “也有,弄個小型鼓風機沒問題,可是生產隊沒電啊。”


    “草率了。。。那你弄個手搖鼓風機吧,迴來咱給改成腳踏的。”


    “腳踏?”


    “總不能讓人搖一晚上吧,你去弄吧,直徑15厘米的鐵皮煙囪120米,大一點的手搖鼓風機兩個,剩下的我去搞定。”


    鄭隊長迴家了。


    “老公你真厲害。”


    “你老公哪裏厲害。”


    “我老公哪裏都厲害。”


    第二天一早,鄭隊長和董思萌兩人腿兒著去了縣城,剛下完雪,自行車和驢車都走不了,隻能腿著去,到了縣城都快中午了,鄭隊長去打電話,董思萌先找了個廢品收購站買了個兩個破自行車架子,又找了個修自行車的收拾了一下腳蹬子、鏈條和後齒輪,又到鐵匠鋪讓師傅按自己的要求弄了個空氣加熱箱,其實也就是個扁的鐵箱子,裏麵多設置了幾個u型彎,增加了空氣在裏麵停留的時間和受熱麵積。迴去時候沒跟鄭隊一起走,一起走的話這倆東西就得扛著,自己走肯定扔進小世界裏。


    臨近傍晚才迴到家,裹了一身皮子的董思萌沒怎麽樣,鄭隊緩了好長時間還沒緩過來。


    “怎麽樣,弄好了嗎?”


    “弄好了,等鄭隊長的煙囪和鼓風機到了就可以開工了。”


    。。。。。。。。


    大太陽都起老高了,鄭隊長把大夥兒叫到一起,按照董思萌的要求,從牆角開了一個直徑十五厘米的洞,又在兩排房子的東側各蓋了一個小棚子,裏麵還搭了一個煤爐,把各家各戶的煤都集中在那裏。


    等到下午的時候,三個驢車在雪地裏磕磕絆絆的送來了120米的鐵皮煙囪和兩個鼓風機,按照董思萌的要求穿進開好的洞裏,用黃泥把接口處封好,又用一大把黃泥把西麵的出口封上。


    緊接著董思萌把空氣加熱箱架在煤爐上,又把箱子的出風口與東麵第一家的薄鐵皮煙囪口連接密封,箱子的進風口與鼓風機的出風口連接密封並把爐子生上火,鼓風機的把手卸下來,用做好的卡扣與自行車的後軸連接。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董思萌拿著一把磨尖的螺絲刀給各家各戶挨個開風口,越往西開的口越多越大。


    開完口,董思萌一聲令下。


    “鼓風機,送風。”


    早就等在鍋爐房的人開始蹬自行車的腳蹬子。


    各家各戶趕緊迴屋守在鐵皮管子的出風口,幾分鍾後。


    “出風了,熱了熱了,出熱風了。”這是最東麵一家的聲音。


    “我這是涼風,哎有點溫度了,哎熱了熱了。”


    “我這怎麽還是涼風,啥時候出熱風啊,哎有了,有了有了,熱了。”


    由東到西,各家各戶逐漸有了熱風,雖然西麵的風沒有那麽熱了,可是通風口開的多,效果也很不錯,這也就是暖風,如果是暖氣的話,沒有鍋爐光這些水一個小時都燒不熱。


    讓蹬自行車的人改變了幾次速度後,找到了一個又省力效果又明顯的頻率。


    “行了,以後從東到西,大家輪著來蹬自行車,蹬自行車的同時也要負責往爐子裏添煤,每人兩個小時,輪到幾點算幾點啊,都自覺點,到時間就去。”


    “沒有表啊,怎麽知道啥時候到時間。”


    “那這樣吧,這個表,放在鍋爐房,燒鍋爐的看著時間,到時間了就去敲下一家的門,怎麽樣。”


    “可以。”


    “同意。”


    就這麽十幾分鍾,屋裏的溫度就明顯感覺到不那麽寒冷刺骨了,明天把房子密封再做一做,效果還會更明顯。


    “嘿,老弟還是你有主意,這招神了啊。”


    “神啥啊,鄭哥趕緊想辦法通個電吧,用電鼓風機把人換下來,別老把人當驢用。”


    “這東西我說了也不算啊,再說了,就算弄,怎麽也得明年了,不行就先這樣吧。”


    “電弄不過來,你整個柴油機,也能把人換下來不,那單缸的柴油機怠速,一天也才兩塊錢油錢,一排20多戶,一家一天才不到1毛錢。”


    “你說的輕鬆,一天2塊錢,一個月60塊,一年取暖至少3個半月,這就210塊錢,還得買煤呢。”


    “要我說你咋這麽死性呢,這幾十口子人,一冬天,你帶著他們幹點啥還賺不迴來這200多塊錢,砸冰窟窿撈魚,上山下套抓兔子抓麅子,再不濟幹不了這些的女人小孩,上山撿樹枝子燒火也能把買煤的錢省下來買柴油不。”


    “有道理,明天就讓他們賺錢去。”


    “可拉倒吧,今年就這樣吧,明年好好規劃一下,春夏秋也多攢點柴火,原來50多個爐子,現在就燒兩個爐子,能省多少煤呢,過兩天算一下能用多少煤,留出來,剩下的找個地方賣了,買點肉迴來大夥兒一分,過年也能多吃一口不是。”


    “嗯嗯嗯,太好了太好了,我跟你說啊老弟,咱這生產隊啊,就沒幾個北方的,過冬經驗不足啊。”


    “行了鄭哥,今兒都累了,招唿大家休息吧。”


    “好嘞好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裝老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裝老六並收藏四合院:十幾年後,我卷土重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