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生,豳州刺史,小王可沒打算遙領。”
“有權就要用,過期就作廢。”
“先生作為王府長史,豳州將是你我論證的實驗場。”
“成與不成皆在於你,賓王可敢應承?”
親王府長史?從四品上。
王爺終於封我官位了。
馬周躬身於地。
“謝王爺栽培,賓王必盡心竭力,不負王爺信任。”
李代伸手將馬周扶起。
“這兩天,除了豳州之事,你再寫篇文章,改天小王進宮麵聖,順帶給你遞上去。”
“說不定,還能從陛下那裏,撈點好處。”
正經不過三秒,皇帝的主意都敢打,不愧是瘋王爺。
聖旨到了。
宣完皇帝口諭的小黃門,空著手,離開了福王府。
李代是不懂人情世故,還是不知道要給太監打賞?
答案肯定不是。
不論是送禮的,還是收禮的。
在李代看來,都是慣出來的毛病。
傳訊本就是太監的本職,有必要打賞嗎?
不打他們就不錯了,還敢收錢?
反了天了。
再說,心中無愧之人,有必要給太監送錢嗎?
收錢辦事非君子,君子謀道豈為財?
這麽樸素的道理,李代早就明明白白。
指望他給太監送錢,純屬做夢。
不過,太監宣讀的口諭,倒讓李代思慮良久。
馬周剛升任長史,內心十分激動。
王爺雖然大多數時候不著調,也有明見千裏的時候。
這不就給自己封官了嗎?
還讓自己主持豳州建設,這是多明智的抉擇啊!
馬周兩眼放光,差一點在李代身上,燒出兩個窟窿。
似乎覺得身子有些燙,李代停止了思考。
想不通的事情,就不要絞盡腦汁的鑽牛角。
說不定過兩天,答案自己就會跳出來。
費那勁幹嘛!
又不是多重要的事。
至於校場點兵,李代還是蠻期待的。
辛棄疾曾有詩言: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詩詞挺好,可惜李代感受不到。
三日後。
當李代站在校場上,望著滿場皆是五十來歲的老兵,原本激昂的情緒,瞬間丟的幹幹淨淨。
李世民這是什麽意思?
比薛禮和裴天嘯帶迴來的老兵還老。
人家的隊伍裏,好歹還有一半三四十歲的人呢!
李代懶得分析緣由,更懶得說話。
直接交給李恪和馬周等人處理。
自己則帶著馬周的奏章,前往皇宮複命。
馬周寫的是《陳時政疏》,李代本想先了解了解。
萬一李世民問起,他也有話可迴。
卻忽略了,馬周寫的全是文言文,李代讀的是頭昏腦大。
該死的馬周,虧小爺還想著,帶你出來增長見識。
擔心以後,你在人多的時候露怯。
你就不能先給小爺白話一遍嗎?
可不看又不行,李代隻能硬著頭皮背書。
顯德殿還沒散朝,李代轉身去拜見長孫皇後,順便問問蛇油膏的效果。
長孫皇後一如既往地慈祥,見到李代,除了噓寒問暖之外,更是拿出不少點心,招待李代。
千金碎香,花折鵝糕,花香酥醉,雲頭對爐,唐餜子,糯米滋,核棗糕,花樣繁多,香味撲鼻。
“母後,您別忙乎了,坐下我們一起吃。”
長孫皇後柔身正做,笑意盈頰,伸手取過茶碗,攏蓋慢撚。
“代兒,母後謝謝你送的蛇油膏,效果真是出奇的好。”
“有效果就好。”
能幫一代賢後少受點折磨,李代打心眼裏開心。
“母後最近有沒有出去遊玩?”
長孫皇後搖了搖頭。
“外麵太冷,再說,也沒地方可去。”
“母後可以去泡溫湯啊!這天氣泡溫湯,那才叫一個舒服。”
長孫皇後笑著指了指肚子,“代兒可是忘了?”
李代小手一拍腦門。
可不就是忘了嘛!
要是還記得,他怎會慫恿一位孕婦爬山呢?
這不是明顯找抽嗎?
李代撇著嘴,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古人的衣服,大袍套小袍,套的嚴嚴實實。
尤其是宮裝,那更是裏三層外五層。
李代哪看得出腰身粗細。
再說,皇後的腰身,豈是他能看的。
“母後那也應該多多走動,聽說這樣對生孩子有幫助。”
李代本想換個話題,但又怕彎轉的太生硬,所以,又多說了一句。
“哦?還有這樣說法?你是聽誰說的?”
李代撓了撓頭。
聽誰說的?
是大夫還是專家?
誰還記得這些。
“是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有幫助。”
女人的關注點,真是奇葩,不關注內容,卻關注說話的人。
難怪現代女性,有不少人會被照騙。
舍本逐末,自古有之啊!
“代兒,莫要偏聽偏信,以訛傳謠。”
“千年以降,舉世皆言,孕婦需凝神靜氣,悲喜勿輕。”
“你此番言論,若讓你父皇聽見,必不饒你。”
李代覺得自己就是嘴賤,沒事多吃兩口糕點,它不香嗎?
說這些幹嘛!
長孫皇後孩子都生過仨,這事不比他清楚?
李承乾,李泰,李麗質,哪一個不是白胖白胖的。
哪用得著他多話提醒。
還是趕緊換下一話題吧,鬼知道自己,會不會再說鬼話。
“母後,花園裏的棉桃,都收了嗎?”
長孫皇後知道李代是在故意打岔,倒也沒有計較,順著李代的話迴道:
“收倒是收了,隻是不多。代兒,你想要啊?”
李代點了點頭。
長孫皇後笑著吩咐一旁的婢女。
“去,把那些棉花取來。”
“順便取些布來。”
長孫皇後疑惑的看向李代。
“你要布作甚?”
“母後,兒臣給您做副手套,這樣冬天外出,手就不怕冷了。”
不一會兒,兩個婢女抬著一個大布包,挪進屋來。
這也叫不多?都夠絮床棉被了。
李代讓婢女縫製一段布管,自己則拿起棉花,就是一頓撕扯。
長孫皇後不解。
“代兒,這是何意?”
李代一邊扯,一邊解釋。
“需要把棉絮打散,這樣棉絮才蓬鬆,製成手套,不僅重量輕,還能更保暖。”
李代見扯的差不多夠用了,便開始交疊續花。
長孫皇後還是第一次見,李代幹活時的樣子。
不知不覺,被李代上下翻飛的小手所吸引。
隻見李代,左手一按,右手一扯,一小片棉絮,邊靜靜的躺在布上。
不停的重複著一樣的動作,棉片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鋪在整個布上。
拉伸,翻轉,縫合。
李代雙手捧著成品,嘿嘿的傻笑著。
長孫皇後實在不知說什麽才好。
忙乎半天,居然做了半條褲腿。
“代兒,你是否覺得母後在宮裏待的很無聊啊?”
“母後,您別看他醜,保暖是能手。不信您試試。”
長孫皇後的脾氣是真的好,任憑李代把個褲腿,套在了雙手上。
還別說,‘手套’一套在手上,還真覺得暖和。
“代兒,母後覺得叫‘套手’更合適。”
這玩意具體叫什麽,李代也不知道。
反正電視劇裏,王媳婦一到冬天,除了暖手爐,就喜歡套個這東西保暖。
“隻要母後不挨凍,叫它棉瓜都行。”
“棉瓜是何瓜?朕為何從未聽過?”
得,大人物到了。
該行禮的行禮,該跪的跪。
李代見李世民盯著褲腿不放,趕忙把馬周的文章,取了出來。
“父皇,這是兒臣府上長史馬周,寫的一篇文章,兒臣看不大懂,想請父皇幫兒臣看看。”
“小滑頭,想引薦給父皇就直說,你那點花花腸子,還是擱迴你肚子裏吧!”
李代撓了撓後腦勺,嘿嘿的傻樂著。
不弄點花花出來,如何體現陛下您明察秋毫呢?
“有權就要用,過期就作廢。”
“先生作為王府長史,豳州將是你我論證的實驗場。”
“成與不成皆在於你,賓王可敢應承?”
親王府長史?從四品上。
王爺終於封我官位了。
馬周躬身於地。
“謝王爺栽培,賓王必盡心竭力,不負王爺信任。”
李代伸手將馬周扶起。
“這兩天,除了豳州之事,你再寫篇文章,改天小王進宮麵聖,順帶給你遞上去。”
“說不定,還能從陛下那裏,撈點好處。”
正經不過三秒,皇帝的主意都敢打,不愧是瘋王爺。
聖旨到了。
宣完皇帝口諭的小黃門,空著手,離開了福王府。
李代是不懂人情世故,還是不知道要給太監打賞?
答案肯定不是。
不論是送禮的,還是收禮的。
在李代看來,都是慣出來的毛病。
傳訊本就是太監的本職,有必要打賞嗎?
不打他們就不錯了,還敢收錢?
反了天了。
再說,心中無愧之人,有必要給太監送錢嗎?
收錢辦事非君子,君子謀道豈為財?
這麽樸素的道理,李代早就明明白白。
指望他給太監送錢,純屬做夢。
不過,太監宣讀的口諭,倒讓李代思慮良久。
馬周剛升任長史,內心十分激動。
王爺雖然大多數時候不著調,也有明見千裏的時候。
這不就給自己封官了嗎?
還讓自己主持豳州建設,這是多明智的抉擇啊!
馬周兩眼放光,差一點在李代身上,燒出兩個窟窿。
似乎覺得身子有些燙,李代停止了思考。
想不通的事情,就不要絞盡腦汁的鑽牛角。
說不定過兩天,答案自己就會跳出來。
費那勁幹嘛!
又不是多重要的事。
至於校場點兵,李代還是蠻期待的。
辛棄疾曾有詩言: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詩詞挺好,可惜李代感受不到。
三日後。
當李代站在校場上,望著滿場皆是五十來歲的老兵,原本激昂的情緒,瞬間丟的幹幹淨淨。
李世民這是什麽意思?
比薛禮和裴天嘯帶迴來的老兵還老。
人家的隊伍裏,好歹還有一半三四十歲的人呢!
李代懶得分析緣由,更懶得說話。
直接交給李恪和馬周等人處理。
自己則帶著馬周的奏章,前往皇宮複命。
馬周寫的是《陳時政疏》,李代本想先了解了解。
萬一李世民問起,他也有話可迴。
卻忽略了,馬周寫的全是文言文,李代讀的是頭昏腦大。
該死的馬周,虧小爺還想著,帶你出來增長見識。
擔心以後,你在人多的時候露怯。
你就不能先給小爺白話一遍嗎?
可不看又不行,李代隻能硬著頭皮背書。
顯德殿還沒散朝,李代轉身去拜見長孫皇後,順便問問蛇油膏的效果。
長孫皇後一如既往地慈祥,見到李代,除了噓寒問暖之外,更是拿出不少點心,招待李代。
千金碎香,花折鵝糕,花香酥醉,雲頭對爐,唐餜子,糯米滋,核棗糕,花樣繁多,香味撲鼻。
“母後,您別忙乎了,坐下我們一起吃。”
長孫皇後柔身正做,笑意盈頰,伸手取過茶碗,攏蓋慢撚。
“代兒,母後謝謝你送的蛇油膏,效果真是出奇的好。”
“有效果就好。”
能幫一代賢後少受點折磨,李代打心眼裏開心。
“母後最近有沒有出去遊玩?”
長孫皇後搖了搖頭。
“外麵太冷,再說,也沒地方可去。”
“母後可以去泡溫湯啊!這天氣泡溫湯,那才叫一個舒服。”
長孫皇後笑著指了指肚子,“代兒可是忘了?”
李代小手一拍腦門。
可不就是忘了嘛!
要是還記得,他怎會慫恿一位孕婦爬山呢?
這不是明顯找抽嗎?
李代撇著嘴,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古人的衣服,大袍套小袍,套的嚴嚴實實。
尤其是宮裝,那更是裏三層外五層。
李代哪看得出腰身粗細。
再說,皇後的腰身,豈是他能看的。
“母後那也應該多多走動,聽說這樣對生孩子有幫助。”
李代本想換個話題,但又怕彎轉的太生硬,所以,又多說了一句。
“哦?還有這樣說法?你是聽誰說的?”
李代撓了撓頭。
聽誰說的?
是大夫還是專家?
誰還記得這些。
“是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的有幫助。”
女人的關注點,真是奇葩,不關注內容,卻關注說話的人。
難怪現代女性,有不少人會被照騙。
舍本逐末,自古有之啊!
“代兒,莫要偏聽偏信,以訛傳謠。”
“千年以降,舉世皆言,孕婦需凝神靜氣,悲喜勿輕。”
“你此番言論,若讓你父皇聽見,必不饒你。”
李代覺得自己就是嘴賤,沒事多吃兩口糕點,它不香嗎?
說這些幹嘛!
長孫皇後孩子都生過仨,這事不比他清楚?
李承乾,李泰,李麗質,哪一個不是白胖白胖的。
哪用得著他多話提醒。
還是趕緊換下一話題吧,鬼知道自己,會不會再說鬼話。
“母後,花園裏的棉桃,都收了嗎?”
長孫皇後知道李代是在故意打岔,倒也沒有計較,順著李代的話迴道:
“收倒是收了,隻是不多。代兒,你想要啊?”
李代點了點頭。
長孫皇後笑著吩咐一旁的婢女。
“去,把那些棉花取來。”
“順便取些布來。”
長孫皇後疑惑的看向李代。
“你要布作甚?”
“母後,兒臣給您做副手套,這樣冬天外出,手就不怕冷了。”
不一會兒,兩個婢女抬著一個大布包,挪進屋來。
這也叫不多?都夠絮床棉被了。
李代讓婢女縫製一段布管,自己則拿起棉花,就是一頓撕扯。
長孫皇後不解。
“代兒,這是何意?”
李代一邊扯,一邊解釋。
“需要把棉絮打散,這樣棉絮才蓬鬆,製成手套,不僅重量輕,還能更保暖。”
李代見扯的差不多夠用了,便開始交疊續花。
長孫皇後還是第一次見,李代幹活時的樣子。
不知不覺,被李代上下翻飛的小手所吸引。
隻見李代,左手一按,右手一扯,一小片棉絮,邊靜靜的躺在布上。
不停的重複著一樣的動作,棉片便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鋪在整個布上。
拉伸,翻轉,縫合。
李代雙手捧著成品,嘿嘿的傻笑著。
長孫皇後實在不知說什麽才好。
忙乎半天,居然做了半條褲腿。
“代兒,你是否覺得母後在宮裏待的很無聊啊?”
“母後,您別看他醜,保暖是能手。不信您試試。”
長孫皇後的脾氣是真的好,任憑李代把個褲腿,套在了雙手上。
還別說,‘手套’一套在手上,還真覺得暖和。
“代兒,母後覺得叫‘套手’更合適。”
這玩意具體叫什麽,李代也不知道。
反正電視劇裏,王媳婦一到冬天,除了暖手爐,就喜歡套個這東西保暖。
“隻要母後不挨凍,叫它棉瓜都行。”
“棉瓜是何瓜?朕為何從未聽過?”
得,大人物到了。
該行禮的行禮,該跪的跪。
李代見李世民盯著褲腿不放,趕忙把馬周的文章,取了出來。
“父皇,這是兒臣府上長史馬周,寫的一篇文章,兒臣看不大懂,想請父皇幫兒臣看看。”
“小滑頭,想引薦給父皇就直說,你那點花花腸子,還是擱迴你肚子裏吧!”
李代撓了撓後腦勺,嘿嘿的傻樂著。
不弄點花花出來,如何體現陛下您明察秋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