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伸手接過奏書。
隻見土黃色的紙麵上,端端正正的寫著《陳時政疏》四個大字。
(《陳時政疏》馬周於貞觀十一年上奏,因需要固而提前。)
李世民覺得很好笑。
一個親王府長史,居然大言不慚,策論時政。
真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此人怕是和他的主子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既然接過,那就看看,此人有何驚天言論。
‘臣曆睹前代,自……皆為積德累業,恩結於人心。豈無僻王,賴前哲以免爾……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廣施德化,使恩有餘地……此其所以卜怍遐長,而禍亂不作也……今百姓承喪亂之後……而供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不複可行於今……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惟在百姓苦樂……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人有餘力而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積之**也……’
李世民看過之後,久不言語。
此人一心為公,言之有物,有理有據,切切鑿鑿,其才已不多見矣。
臭小子,在哪裏發掘的人才,正是朕急需的國之棟梁啊!
李世民雙目璀璨,盯的李代直發毛。
“父皇,可是不喜?兒臣這便迴去,打他五十大板,省得他胡說八道。”
“胡鬧!”
李代還從未見過,李世民情緒激蕩時的樣子。
頓時有種動破心經的錯覺。
心道,這馬周果然厲害,一紙文書,就讓李世民激動如虎。
若是馬周在此,李世民還不把他生吞活剝了。
“此人大才,豈容你放肆。”
李代撇了撇嘴。
大才又如何,小才又如何?
他現在是我的人。
小爺想吊起來打,就吊起來打。
想躺著打,就躺著打。
嘿嘿,盡管不會發生,想想總不會犯法吧。
雖然送書的目的,便是將馬周送到李世民麵前。
但就這樣送給李世民,李代心仍有不甘。
不讓李世民付出點代價,李代擔心李世民把馬周當成便宜貨。
白來的,都不曉得珍惜。
失去了,又悔之晚矣!
卻不知,要辜負掉多少真情。
該砍價,還是要砍砍,該爭的,還是要爭一爭。
李代左手拎筐,右手成拳,隻待發令槍響。
“這個馬周,是你府上長史?”
李世民的目光,從來沒有這樣明亮過。
哪怕是在獵豔的時候,也沒有現在亮。
李代嘿嘿一笑。
“不錯,兒臣才封的。”
李世民聽後,臉色非常不好看。
靠你大爺。
才封的!
不會是進宮之前,才封的吧!
臭小子,這是故意惡心朕。
“你封的不作數。”
李代小眼睛,瞪得溜圓。
“兒臣封的,咋就不作數了?”
敢跟朕比眼睛大。
李世民虎目圓睜,兩個銅鈴,叮鈴鈴炸響。
“朕說不作數,就不作數,咋!你有意見?”
沒意見,有意見也不敢提。
您是皇帝您是爹,翻手為雲覆手雨。
誰敢炸刺?
“父皇,此人才能有是有,但還不夠。”
“為何這樣說?”
“馬周之前,是卜州助教,其能力,還有待考證。”
“一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還得落地發芽,不能光憑一張紙,便許以棟梁。”
李世民點了點頭。
“不錯,吾兒有此覺悟,為父甚慰。”
完了,皇帝走了,爹出來了。
老爹一出,勝過千軍萬馬。
馬周果真被相中了。
不行,不能等李世民開口,否則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
“父皇,兒臣此去豳州,想在那邊,多呆一段時間。”
李世民怔怔的看著李代,很想取隻勺子挖呀挖。
“不行,你若滯留豳州,長安這邊怎麽辦?”
“豳州離長安又不遠,兒臣可以隨時迴來。”
李世民沉思片刻,搖了搖頭。
“不行,你不能離開長安。”
“兒臣是豳州刺史,去豳州正是天經地義!”
“那朕便撤了你的職,看你還有何經義可憑?”
李代不說了,嘴角才剛翹起,腦殼殼,便挨了一記暴栗。
“臭小子,敢激朕!”
李代嘴角一耷拉,口吞胡餅。
“母後,父皇打我。好疼啊!”
“呦呦,不疼不疼。”
長孫皇後,玉手輕揉,眼見李代額頭,火紅一片,更加心疼。
“二郎,你看看,都腫了。”
李世民撚了撚手指頭。
一點也沒覺得慚愧。
“誰讓這臭小子誆朕,想讓朕撤了他的職,沒門。”
李代躲在皇後娘娘的懷裏,不出來了。
李世民的手指頭,跟個棒槌似的。
挨一下,狗都受不了。
“這樣吧,豳州先讓馬周代領,你迴長安。就這麽定了。”
行兇者,拍拍屁股走了。
沒有帶走一絲雲彩。
受害者,揉著腦袋走了。
沒有留下半兩棉花。
皇後的宮殿,又恢複到以往的寂靜。
長孫皇後雙手插在‘套手’裏,靜觀雲淡風起。
……………………
今天的福王府有些熱鬧。
薛禮幾人都帶了不少手下迴來。
驟然聽聞馬周在三日之前,就被李代封官了。
一個一個就如烈馬尋巢似的,圍著院子拉磨。
李代剛一迴府,就被幾人圈在了當中。
“王爺,屬下等即將開赴豳州,對外如何自稱啊?”
“是啊!王爺。屬下總不能見誰,都自稱屬下吧?”
……
李代知道,再不給他們一個交代,是真的說不過去。
可是該封他們什麽職位,自己卻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左右四周看了看,沒有發現馬周人影。
心道,小爺封你官,不是讓你撩騷的。
把火點著了,你居然敢不在?
難道想看小爺的笑話不成?
“馬長史現在何處?”
“馬長史去後院了。”
“走,我們去尋他。”
幾個人踢裏踏拉,向後院走去。
此時的馬周,正和知畫,在醃菜缸前,商談著什麽。
發覺李代等人到來,連忙轉身迎接。
“馬長史,你當官的事,是你自己傳出去的?”
馬周臉色一紅,偷偷看了一眼知畫,沒敢言語。
小爺問你話呢,你偷看知畫做什麽?
“馬長史,人生得意馬蹄歡,你想顯擺,小王理解。”
李代的話讓馬周更覺慚愧。
好像自己就似路邊的唐草一般。
十年無人問,今朝競花開。
小人得誌而不知羞。
“可你不能隻管放火,不救火吧?你看看他們幾個,也問小王要官職,你說小王該怎麽辦?”
馬周學著李代的樣子,也伸手撓了撓後腦勺。
“王爺封他們官職,也是無可厚非的嘛!”
廢話!
小爺要是知道怎麽封,還用得著你?
“你惹出來的麻煩,你來解決。”
李代說完,轉身就走。
馬周急了。
“王爺,您叫微臣如何解決啊?”
“你尋思幾個官職,授予他們,不就行了?”
“王爺……”
“你的意思,就是本王的意思。你看著辦吧!”
說完這句話,李代的身影,已消失在月門裏,不見了身影。
馬周看著薛禮等人,欲哭無淚。
遇見這麽不靠譜的王爺,他還能怎麽辦?
人這一生,不是為了錢途,就是為了前途。
眼見前途在望,吃蝦誰還等蝦紅?
大樹底下等情人,急死個人。
授人漁者,皆為師表。
既能鞏固地位,又能拉攏人心。
這麽難得重要的機會,王爺卻棄如敝履。
眼不抬,頭不迴,就像丟了塊抹布一樣,丟給了自己。
這得瘋成什麽樣?
哪位大人物是這樣?
但凡正常一點,都不會這麽做。
馬周認為是好事,李代卻不這樣想。
一山還比一山高。
官封的小了,下麵人不滿意。
官封的大了,上麵人不滿意。
得罪人的事,咱不做。
麻煩!
隻見土黃色的紙麵上,端端正正的寫著《陳時政疏》四個大字。
(《陳時政疏》馬周於貞觀十一年上奏,因需要固而提前。)
李世民覺得很好笑。
一個親王府長史,居然大言不慚,策論時政。
真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此人怕是和他的主子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既然接過,那就看看,此人有何驚天言論。
‘臣曆睹前代,自……皆為積德累業,恩結於人心。豈無僻王,賴前哲以免爾……今陛下雖以大功定天下,而積德日淺……廣施德化,使恩有餘地……此其所以卜怍遐長,而禍亂不作也……今百姓承喪亂之後……而供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不複可行於今……國之興亡不由積蓄多少,惟在百姓苦樂……貯積者固是國之常事,要當人有餘力而收之,若人勞而強斂之,******。積之**也……’
李世民看過之後,久不言語。
此人一心為公,言之有物,有理有據,切切鑿鑿,其才已不多見矣。
臭小子,在哪裏發掘的人才,正是朕急需的國之棟梁啊!
李世民雙目璀璨,盯的李代直發毛。
“父皇,可是不喜?兒臣這便迴去,打他五十大板,省得他胡說八道。”
“胡鬧!”
李代還從未見過,李世民情緒激蕩時的樣子。
頓時有種動破心經的錯覺。
心道,這馬周果然厲害,一紙文書,就讓李世民激動如虎。
若是馬周在此,李世民還不把他生吞活剝了。
“此人大才,豈容你放肆。”
李代撇了撇嘴。
大才又如何,小才又如何?
他現在是我的人。
小爺想吊起來打,就吊起來打。
想躺著打,就躺著打。
嘿嘿,盡管不會發生,想想總不會犯法吧。
雖然送書的目的,便是將馬周送到李世民麵前。
但就這樣送給李世民,李代心仍有不甘。
不讓李世民付出點代價,李代擔心李世民把馬周當成便宜貨。
白來的,都不曉得珍惜。
失去了,又悔之晚矣!
卻不知,要辜負掉多少真情。
該砍價,還是要砍砍,該爭的,還是要爭一爭。
李代左手拎筐,右手成拳,隻待發令槍響。
“這個馬周,是你府上長史?”
李世民的目光,從來沒有這樣明亮過。
哪怕是在獵豔的時候,也沒有現在亮。
李代嘿嘿一笑。
“不錯,兒臣才封的。”
李世民聽後,臉色非常不好看。
靠你大爺。
才封的!
不會是進宮之前,才封的吧!
臭小子,這是故意惡心朕。
“你封的不作數。”
李代小眼睛,瞪得溜圓。
“兒臣封的,咋就不作數了?”
敢跟朕比眼睛大。
李世民虎目圓睜,兩個銅鈴,叮鈴鈴炸響。
“朕說不作數,就不作數,咋!你有意見?”
沒意見,有意見也不敢提。
您是皇帝您是爹,翻手為雲覆手雨。
誰敢炸刺?
“父皇,此人才能有是有,但還不夠。”
“為何這樣說?”
“馬周之前,是卜州助教,其能力,還有待考證。”
“一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還得落地發芽,不能光憑一張紙,便許以棟梁。”
李世民點了點頭。
“不錯,吾兒有此覺悟,為父甚慰。”
完了,皇帝走了,爹出來了。
老爹一出,勝過千軍萬馬。
馬周果真被相中了。
不行,不能等李世民開口,否則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
“父皇,兒臣此去豳州,想在那邊,多呆一段時間。”
李世民怔怔的看著李代,很想取隻勺子挖呀挖。
“不行,你若滯留豳州,長安這邊怎麽辦?”
“豳州離長安又不遠,兒臣可以隨時迴來。”
李世民沉思片刻,搖了搖頭。
“不行,你不能離開長安。”
“兒臣是豳州刺史,去豳州正是天經地義!”
“那朕便撤了你的職,看你還有何經義可憑?”
李代不說了,嘴角才剛翹起,腦殼殼,便挨了一記暴栗。
“臭小子,敢激朕!”
李代嘴角一耷拉,口吞胡餅。
“母後,父皇打我。好疼啊!”
“呦呦,不疼不疼。”
長孫皇後,玉手輕揉,眼見李代額頭,火紅一片,更加心疼。
“二郎,你看看,都腫了。”
李世民撚了撚手指頭。
一點也沒覺得慚愧。
“誰讓這臭小子誆朕,想讓朕撤了他的職,沒門。”
李代躲在皇後娘娘的懷裏,不出來了。
李世民的手指頭,跟個棒槌似的。
挨一下,狗都受不了。
“這樣吧,豳州先讓馬周代領,你迴長安。就這麽定了。”
行兇者,拍拍屁股走了。
沒有帶走一絲雲彩。
受害者,揉著腦袋走了。
沒有留下半兩棉花。
皇後的宮殿,又恢複到以往的寂靜。
長孫皇後雙手插在‘套手’裏,靜觀雲淡風起。
……………………
今天的福王府有些熱鬧。
薛禮幾人都帶了不少手下迴來。
驟然聽聞馬周在三日之前,就被李代封官了。
一個一個就如烈馬尋巢似的,圍著院子拉磨。
李代剛一迴府,就被幾人圈在了當中。
“王爺,屬下等即將開赴豳州,對外如何自稱啊?”
“是啊!王爺。屬下總不能見誰,都自稱屬下吧?”
……
李代知道,再不給他們一個交代,是真的說不過去。
可是該封他們什麽職位,自己卻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左右四周看了看,沒有發現馬周人影。
心道,小爺封你官,不是讓你撩騷的。
把火點著了,你居然敢不在?
難道想看小爺的笑話不成?
“馬長史現在何處?”
“馬長史去後院了。”
“走,我們去尋他。”
幾個人踢裏踏拉,向後院走去。
此時的馬周,正和知畫,在醃菜缸前,商談著什麽。
發覺李代等人到來,連忙轉身迎接。
“馬長史,你當官的事,是你自己傳出去的?”
馬周臉色一紅,偷偷看了一眼知畫,沒敢言語。
小爺問你話呢,你偷看知畫做什麽?
“馬長史,人生得意馬蹄歡,你想顯擺,小王理解。”
李代的話讓馬周更覺慚愧。
好像自己就似路邊的唐草一般。
十年無人問,今朝競花開。
小人得誌而不知羞。
“可你不能隻管放火,不救火吧?你看看他們幾個,也問小王要官職,你說小王該怎麽辦?”
馬周學著李代的樣子,也伸手撓了撓後腦勺。
“王爺封他們官職,也是無可厚非的嘛!”
廢話!
小爺要是知道怎麽封,還用得著你?
“你惹出來的麻煩,你來解決。”
李代說完,轉身就走。
馬周急了。
“王爺,您叫微臣如何解決啊?”
“你尋思幾個官職,授予他們,不就行了?”
“王爺……”
“你的意思,就是本王的意思。你看著辦吧!”
說完這句話,李代的身影,已消失在月門裏,不見了身影。
馬周看著薛禮等人,欲哭無淚。
遇見這麽不靠譜的王爺,他還能怎麽辦?
人這一生,不是為了錢途,就是為了前途。
眼見前途在望,吃蝦誰還等蝦紅?
大樹底下等情人,急死個人。
授人漁者,皆為師表。
既能鞏固地位,又能拉攏人心。
這麽難得重要的機會,王爺卻棄如敝履。
眼不抬,頭不迴,就像丟了塊抹布一樣,丟給了自己。
這得瘋成什麽樣?
哪位大人物是這樣?
但凡正常一點,都不會這麽做。
馬周認為是好事,李代卻不這樣想。
一山還比一山高。
官封的小了,下麵人不滿意。
官封的大了,上麵人不滿意。
得罪人的事,咱不做。
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