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大宋紛紜隱傑魁,繁星璀璨逸能材。
梁山泊內英雄聚,水滸書成字略賅。
利祿功名非所慕,忠肝義膽願常恢。
高風未許流年沒,史卷長留姓字瑰。
話說宋清拜訪蕭讓,兩個提及許多。蕭讓又說安平近日有意編撰書籍,蕭讓自己也很讚同,因此師徒兩個一同編纂。宋清問道:“不知是甚麽書籍?”蕭讓笑道:“正是把我等梁山眾兄弟過往經曆寫罷,著作成書。”宋清聽後眼睛一亮,拍手稱讚道:“此乃妙事一件,若真成此書,必能流傳後世,讓後人知曉我梁山好漢的忠義之舉。”蕭讓捋須微笑,乃道:“確是如此。隻是這工程浩大,需得細細梳理眾人之事,還得分門別類,如實記載。”兩個說得開心,談至深夜。蕭讓便留下宋清在家中住了一宵。
次日起來,兩個洗漱了罷,蕭讓道:“今日還要望大內早班,不敢苦留,兄弟請便。”宋清又說些托子的言語,當即拜辭了。宋清隻在京城逗留半月有餘,心心念念兄長宋江,於是與子宋安平辭別,自迴山東故鄉去了。
卻說蕭讓閑暇時,便與宋安平著書寫作,真如廢寢忘食一般。當時兩個商議道:“此事還需金大堅來助力。”於是又去請金大堅到此。不一刻,門外傳來一陣爽朗笑聲,隻見金大堅大步流星走進來。見二人在廳上,抱拳行禮道:“兄長尋我前來,不知有何要事?”蕭讓忙拉過金大堅說道:“我們正談及編撰兄弟們事跡成書一事,正需要你這擅長鐫刻之人,到時可得幫忙校對一番;日後成書,還需刻本刊印。這上上下下許多事,都脫不開你。”金大堅聞言,哈哈笑道:“那是自然,此事意義非凡,我定全力相助。恰巧我收一徒兒,甚是精明,也可促成此事。”蕭讓聞言,連喊三聲好。眾人相視一笑,約定既成。
自此之後,蕭讓、金大堅、宋安平、餘仁仲四人但得空閑,便聚於蕭讓家中。蕭讓負責撰寫文字,將梁山眾兄弟的英勇事跡娓娓道來;金大堅則仔細校對,憑借其精湛技藝查漏補缺;宋安平、餘仁仲兩個亦乖巧伶俐,在一旁協助整理資料。看看春去秋來,數月過去,初稿已成。蕭讓長舒一口氣,捧著厚厚的書稿,感慨萬千。然而此時卻遇難題,欲刻印刊行,需得官府許可。蕭讓等人雖曾在朝廷任職,可如今要為梁山眾人立傳,恐觸怒權貴。金大堅道:“先把書稿送往盧兄長處看罷,他位高權重,自然上達天聽,不知如何?”三人聞言大喜。
當下四人來至盧俊義府邸。當時盧俊義早聽聞這兩個文士正在著書,見二人到此,心中早有準備。盧俊義教備茶相待。盧俊義道:“聞說二位兄弟鑽研書稿,廢寢忘食。如今怎有空到為兄府上來。”蕭讓道:“我等著書以畢,書稿在此,還望兄長一觀。”說罷,奉上書稿。盧俊義接過書稿,細細翻看。看罷多時,緩緩放下書稿,眉頭微皺。眾人見狀,心下不安。盧俊義沉吟片刻後說道:“諸位兄弟心意雖佳,但此書稿若如實呈上,怕是不妥。”蕭讓道:“有何不妥?”盧俊義道:“書中多是頌揚梁山之事,豈不是教人落草為寇麽?”眾人麵麵相覷,一時無言。蕭讓上前一步,抱拳道:“盧兄所言極是,隻是我等耗時許久才成此稿,實不忍棄之。難道就無兩全之法?”盧俊義手撫胡須,沉思良久,忽眼睛一亮,笑道:“有了。可將其中涉及與朝廷對抗之事略加修改,著重突出各位兄弟招安後的忠君愛國之舉,隱去一些易招禍端之處。如此一來,既能彰顯兄弟情義,又不至於觸怒權貴。”眾人聽後,皆稱妙策。於是幾人又重新投入工作之中,精心修訂書稿。不知多久,所有更改,盡皆完成。
蕭讓等眾人又來尋盧俊義商議,當時金大堅道:“如今書稿已成,隻差刊印,需要官府認可,因此來請哥哥定奪。”盧俊義道:“先不必報知官府,愚兄可把成書上請天子禦覽。天子必然欣喜,到時便可成也。”蕭讓等聞言大喜,托付書稿與盧俊義道:“一切拜托哥哥了。”當下盧俊義便帶著書稿進宮,尋機會求見天子。當時天子正在禦書房練字,聽聞盧太尉前來獻書,頗感好奇,命其進殿。盧俊義恭敬地呈上修訂後的書稿。天子仔細閱讀,隻見書中梁山好漢事跡,替天行道之言,招安之後如何為國征戰,保境安民之事,龍顏大悅。天子讚曰:“朕原以為梁山之人皆是好漢,今觀此書,更知爾等忠義。”當即下令允準書稿刊印發行。此後言語,不在話下。
且說宋公明自從告老還鄉之後,時常出郭遊玩,不時便道梁山泊前眺望。宋江看了,心中甚喜,當時說道:“我若死於此處,堪為陰宅。”左右宋清道:“哥哥如今光宗耀祖,怎可埋葬梁山?當需與祖宗相會才是。”宋江自是孝心,當然認理。但若身閑,常去遊玩,樂情消遣。
話休絮煩。時是乾道六年首夏初旬,忽聽得朝廷降賜禦酒聖旨到來,宋江與眾出村頭迎接。入到公廨,開讀聖旨已罷。天使先捧過皇封禦匣與宋江道:“太尉,此乃聖上所賜書匣,其中有一本新刊奇書,乃是聖上親自提名,教太尉不可不看。”宋江道:“如今宋江已然告老還鄉,是白身。天使不可再喚宋江太尉,以免遭人口舌。”天使笑著認理,又捧過禦酒,教宋江飲畢。宋江亦將禦酒迴勸天使,天使一同飲了。禦酒宴罷,天使迴京。宋江備禮饋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
宋江自飲禦酒之後,開匣看書,隻見封麵上五個字,都是聖上禦筆親書,寫得書名是《忠義水滸傳》。宋江日夜細讀此書,忽一日,盡皆看罷,乃歎道:“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不幸失身於罪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天子至聖至明,賜我此書,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發揚光大。真乃人生幸事也。”說罷大笑。次日,宋江吃罷飯食,正欲睡去,忽的自覺時日無多。於是,忙起身請出玄女之課,算罷了一番,正是壽終正寢的束數。於是連夜教宋清到此,與宋清道:“兄弟,我方才卜算一卦,正是壽數臨終之象,你且聽我囑付。”宋清知道兄長玄女之課無不靈驗,當即哭道:“哥哥說,小弟無有不從。”宋江道:“可依我言,我宋家必當忠義為先,你教子有方,子教孫亦必有方。不敢妄動家本,乞依我囑。”言訖而逝。有詩為證:
受命為臣賜錦袍,南征北伐有功勞。
唯能忠義容天下,壽數將終名更高。
有一首《菩薩蠻慢》一百八字單歎宋江道:
曉星悠起。問乾坤日月,海山泰否?醉惘後、詩短詞長,便樓中意灰,不知心理。且上梁山,泊中景、總於旖旎。對寒泓靜碧,又把去傷,往恨都洗。
招安自由此類。道東風有意,吹送流水。漫記得天魁,披掛戎裝,誓保境安民,性命如彗。壽盡乘鸞,再轉眼、名留青史。縱人生、寥寥幾筆,姓留後世。
宋清大哭一場,命人置備棺槨,依禮殯葬家鄉。本地官吏老幼得知,都來爭扶宋公明靈柩,葬於宋家祖墳旁。一切不在話下。
眾位看官,如今講了宋江之死,此後便不再說陽間之事,專說陰間之事。且說宋江死後,靈魂飄蕩靈柩,看看七日限滿,有黑白無常到此。當時兩個鬼差拜見宋江道:“星主見諒,今日你陽壽已盡,需得望地府通報,我二人不敢造次,特來請之。”宋江見兩個鬼差,也不驚愕,說道:“二位上差客氣,我如今身死,自然隨你等前去,煩請帶路。”兩個答禮。就見黑無常在前引路,白無常押後,宋江隨著兩個一路向西方行去。來至泰山腳下,見一山洞,洞外滿是桃林,三個便越過桃林,入洞裏來。宋江驚道:“原來地府入口卻在泰山腳下?”白無常道:“星主怎不知,我酆都鬼城之上,正是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執掌,因此這裏也有入口。”黑無常接著道:“東嶽大帝之下便是酆都大帝執掌地獄神隻,其下還有十殿閻王執掌陰司。”宋江聽得入迷,不知不覺早入洞去。沿途隻見陰氣森森,諸多鬼差押著鬼魂,同望內去。
行不多時,出了山洞,卻見是一處峽穀,愈發狹長,兩邊穀峰上盡是牛頭馬麵等鬼差,那些兒牛頭馬麵,一個個手持劍戟,懷揣弓箭。見無鬼差驅使的遊魂野鬼,就砍殺下來,射傷抓了。宋江見狀,又驚問道:“這裏卻是哪裏?”白無常道:“稟星主,此處喚作有來無迴道,凡過此處,必無迴頭之路。哪些鬼要掙紮著迴陽間的,都會被牛頭馬麵捉了迴去,嚴加懲戒。”宋江聞言,不敢說話。
三個過了有來無迴道,忽的豁然開朗。宋江又見一股黃泉流過,望那泉水,歎道:“這便是黃泉了罷?”黑白無常然是。三人沿著黃泉再走,抬頭看時,又到一處山嶺,嶺上盡是惡犬,路邊都是孤魂野鬼,殘缺不齊。宋江看得膽寒。當時黑無常道:“星主,前麵便是惡狗嶺,生前作惡多端之人路過此地,就要遭受惡狗的撕咬啃噬。”白無常笑道:“星主不必擔心,這些狗兒不咬善人,何況星主這般貴胄。”宋江這才安心。
三個翻過嶺來,又見一山,山上滿是雄雞。不待宋江詢問,黑無常道:“向前到達金雞山 ,有前後兩道領 ,此山有如從雞背爬到雞冠 。也是艱難重重 ,會有一群公雞迎麵撲來 ,扇動著翅膀、用利爪和尖嘴啄你的靈魂 。”白無常依舊是寬慰的言語道:“星主,過了這座山,便是酆都城,前途平坦。”宋江不敢多說,隻是尋路去了。
三個過了山,又到一處村坊。黑無常道:“繼續向前,便到了野鬼村。”宋江看時,正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宋江道:“這些不入城裏去,如之奈何?”白無常道:“星主仁慈,問了便答:其實這些都是幻化而來。正是是那些捱過了惡狗嶺和金雞山的鬼魂,這些靈魂由於肢體已不全,所以暫時在這裏滯留聚集。待長成全身,才能入酆都城去。”宋江恍然大悟。
三個繼續趕路,隻見黃泉漸漸地紅了,來至盡頭,見一個池子,血腥味十足。宋江掩口問道:“這裏卻是甚麽去處?”黑無常:“此地喚作血池,如鬼魂尚有陽氣,便在此處放血,等血流幹淌盡,陽氣盡滅,才可入城。”說著,來至奈何橋上。宋江看罷橋下放血的場景,心中暗道:“想我征戰數十載,也不曾見這般苦難之相。”歎罷,下橋來,迎麵正是鬼門關。這鬼門關真個雄偉,宋江歎服不已。當時宋江疑惑道:“聞聽過奈何橋需飲孟婆湯,不知哪裏去飲?”白無常道:“凡人謠傳,不必信以為真。這關後有一座迷魂殿,孟婆自在大殿內熬煮迷魂湯。當然,星主不必飲。”黑無常則笑道:“若星主想嚐嚐滋味,也無不可。”宋江驚道:“不必,不必。”黑白無常見狀,哈哈大笑。
三個入了鬼門關,過了迷魂殿,又見一處高台。宋江點指道:“這想必是望鄉台了?”黑無常道:“星主所言正是。”三個上了望鄉台,宋江果見自己家鄉。宋江仔細看了,家鄉富裕許多。
原來天子感恩宋江從龍之功,又因宋江無後,願請其弟宋清繼任職務官爵等。宋清自知不能勝任,故上表奏道:“臣宋清賴兄長宋江文治武功,已得許多好處。然臣自知不如兄長,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天下大任,當以有能者居之,才是天下大幸。實不敢貪圖此官位。”天子得知,自然應允,下旨曰:“官職不在,爵位仍存,世襲罔替,不能有損。”又齎賜十萬貫頤享天年。
不說這些。宋江看罷,垂淚下了望鄉台,白無常安慰道:“星主不必憂傷,人生難免如此。”三個說了,又道一個去處。見一座巨石,上刻許多龍章鳳篆。宋江疑惑,白無常道:“這便是三生石,撫之可看前生、今生、來生。”宋江好奇,自摸了一番。正是:生死天注定,富貴人打拚。不知宋江三生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大宋紛紜隱傑魁,繁星璀璨逸能材。
梁山泊內英雄聚,水滸書成字略賅。
利祿功名非所慕,忠肝義膽願常恢。
高風未許流年沒,史卷長留姓字瑰。
話說宋清拜訪蕭讓,兩個提及許多。蕭讓又說安平近日有意編撰書籍,蕭讓自己也很讚同,因此師徒兩個一同編纂。宋清問道:“不知是甚麽書籍?”蕭讓笑道:“正是把我等梁山眾兄弟過往經曆寫罷,著作成書。”宋清聽後眼睛一亮,拍手稱讚道:“此乃妙事一件,若真成此書,必能流傳後世,讓後人知曉我梁山好漢的忠義之舉。”蕭讓捋須微笑,乃道:“確是如此。隻是這工程浩大,需得細細梳理眾人之事,還得分門別類,如實記載。”兩個說得開心,談至深夜。蕭讓便留下宋清在家中住了一宵。
次日起來,兩個洗漱了罷,蕭讓道:“今日還要望大內早班,不敢苦留,兄弟請便。”宋清又說些托子的言語,當即拜辭了。宋清隻在京城逗留半月有餘,心心念念兄長宋江,於是與子宋安平辭別,自迴山東故鄉去了。
卻說蕭讓閑暇時,便與宋安平著書寫作,真如廢寢忘食一般。當時兩個商議道:“此事還需金大堅來助力。”於是又去請金大堅到此。不一刻,門外傳來一陣爽朗笑聲,隻見金大堅大步流星走進來。見二人在廳上,抱拳行禮道:“兄長尋我前來,不知有何要事?”蕭讓忙拉過金大堅說道:“我們正談及編撰兄弟們事跡成書一事,正需要你這擅長鐫刻之人,到時可得幫忙校對一番;日後成書,還需刻本刊印。這上上下下許多事,都脫不開你。”金大堅聞言,哈哈笑道:“那是自然,此事意義非凡,我定全力相助。恰巧我收一徒兒,甚是精明,也可促成此事。”蕭讓聞言,連喊三聲好。眾人相視一笑,約定既成。
自此之後,蕭讓、金大堅、宋安平、餘仁仲四人但得空閑,便聚於蕭讓家中。蕭讓負責撰寫文字,將梁山眾兄弟的英勇事跡娓娓道來;金大堅則仔細校對,憑借其精湛技藝查漏補缺;宋安平、餘仁仲兩個亦乖巧伶俐,在一旁協助整理資料。看看春去秋來,數月過去,初稿已成。蕭讓長舒一口氣,捧著厚厚的書稿,感慨萬千。然而此時卻遇難題,欲刻印刊行,需得官府許可。蕭讓等人雖曾在朝廷任職,可如今要為梁山眾人立傳,恐觸怒權貴。金大堅道:“先把書稿送往盧兄長處看罷,他位高權重,自然上達天聽,不知如何?”三人聞言大喜。
當下四人來至盧俊義府邸。當時盧俊義早聽聞這兩個文士正在著書,見二人到此,心中早有準備。盧俊義教備茶相待。盧俊義道:“聞說二位兄弟鑽研書稿,廢寢忘食。如今怎有空到為兄府上來。”蕭讓道:“我等著書以畢,書稿在此,還望兄長一觀。”說罷,奉上書稿。盧俊義接過書稿,細細翻看。看罷多時,緩緩放下書稿,眉頭微皺。眾人見狀,心下不安。盧俊義沉吟片刻後說道:“諸位兄弟心意雖佳,但此書稿若如實呈上,怕是不妥。”蕭讓道:“有何不妥?”盧俊義道:“書中多是頌揚梁山之事,豈不是教人落草為寇麽?”眾人麵麵相覷,一時無言。蕭讓上前一步,抱拳道:“盧兄所言極是,隻是我等耗時許久才成此稿,實不忍棄之。難道就無兩全之法?”盧俊義手撫胡須,沉思良久,忽眼睛一亮,笑道:“有了。可將其中涉及與朝廷對抗之事略加修改,著重突出各位兄弟招安後的忠君愛國之舉,隱去一些易招禍端之處。如此一來,既能彰顯兄弟情義,又不至於觸怒權貴。”眾人聽後,皆稱妙策。於是幾人又重新投入工作之中,精心修訂書稿。不知多久,所有更改,盡皆完成。
蕭讓等眾人又來尋盧俊義商議,當時金大堅道:“如今書稿已成,隻差刊印,需要官府認可,因此來請哥哥定奪。”盧俊義道:“先不必報知官府,愚兄可把成書上請天子禦覽。天子必然欣喜,到時便可成也。”蕭讓等聞言大喜,托付書稿與盧俊義道:“一切拜托哥哥了。”當下盧俊義便帶著書稿進宮,尋機會求見天子。當時天子正在禦書房練字,聽聞盧太尉前來獻書,頗感好奇,命其進殿。盧俊義恭敬地呈上修訂後的書稿。天子仔細閱讀,隻見書中梁山好漢事跡,替天行道之言,招安之後如何為國征戰,保境安民之事,龍顏大悅。天子讚曰:“朕原以為梁山之人皆是好漢,今觀此書,更知爾等忠義。”當即下令允準書稿刊印發行。此後言語,不在話下。
且說宋公明自從告老還鄉之後,時常出郭遊玩,不時便道梁山泊前眺望。宋江看了,心中甚喜,當時說道:“我若死於此處,堪為陰宅。”左右宋清道:“哥哥如今光宗耀祖,怎可埋葬梁山?當需與祖宗相會才是。”宋江自是孝心,當然認理。但若身閑,常去遊玩,樂情消遣。
話休絮煩。時是乾道六年首夏初旬,忽聽得朝廷降賜禦酒聖旨到來,宋江與眾出村頭迎接。入到公廨,開讀聖旨已罷。天使先捧過皇封禦匣與宋江道:“太尉,此乃聖上所賜書匣,其中有一本新刊奇書,乃是聖上親自提名,教太尉不可不看。”宋江道:“如今宋江已然告老還鄉,是白身。天使不可再喚宋江太尉,以免遭人口舌。”天使笑著認理,又捧過禦酒,教宋江飲畢。宋江亦將禦酒迴勸天使,天使一同飲了。禦酒宴罷,天使迴京。宋江備禮饋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
宋江自飲禦酒之後,開匣看書,隻見封麵上五個字,都是聖上禦筆親書,寫得書名是《忠義水滸傳》。宋江日夜細讀此書,忽一日,盡皆看罷,乃歎道:“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不幸失身於罪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天子至聖至明,賜我此書,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發揚光大。真乃人生幸事也。”說罷大笑。次日,宋江吃罷飯食,正欲睡去,忽的自覺時日無多。於是,忙起身請出玄女之課,算罷了一番,正是壽終正寢的束數。於是連夜教宋清到此,與宋清道:“兄弟,我方才卜算一卦,正是壽數臨終之象,你且聽我囑付。”宋清知道兄長玄女之課無不靈驗,當即哭道:“哥哥說,小弟無有不從。”宋江道:“可依我言,我宋家必當忠義為先,你教子有方,子教孫亦必有方。不敢妄動家本,乞依我囑。”言訖而逝。有詩為證:
受命為臣賜錦袍,南征北伐有功勞。
唯能忠義容天下,壽數將終名更高。
有一首《菩薩蠻慢》一百八字單歎宋江道:
曉星悠起。問乾坤日月,海山泰否?醉惘後、詩短詞長,便樓中意灰,不知心理。且上梁山,泊中景、總於旖旎。對寒泓靜碧,又把去傷,往恨都洗。
招安自由此類。道東風有意,吹送流水。漫記得天魁,披掛戎裝,誓保境安民,性命如彗。壽盡乘鸞,再轉眼、名留青史。縱人生、寥寥幾筆,姓留後世。
宋清大哭一場,命人置備棺槨,依禮殯葬家鄉。本地官吏老幼得知,都來爭扶宋公明靈柩,葬於宋家祖墳旁。一切不在話下。
眾位看官,如今講了宋江之死,此後便不再說陽間之事,專說陰間之事。且說宋江死後,靈魂飄蕩靈柩,看看七日限滿,有黑白無常到此。當時兩個鬼差拜見宋江道:“星主見諒,今日你陽壽已盡,需得望地府通報,我二人不敢造次,特來請之。”宋江見兩個鬼差,也不驚愕,說道:“二位上差客氣,我如今身死,自然隨你等前去,煩請帶路。”兩個答禮。就見黑無常在前引路,白無常押後,宋江隨著兩個一路向西方行去。來至泰山腳下,見一山洞,洞外滿是桃林,三個便越過桃林,入洞裏來。宋江驚道:“原來地府入口卻在泰山腳下?”白無常道:“星主怎不知,我酆都鬼城之上,正是東嶽天齊仁聖大帝執掌,因此這裏也有入口。”黑無常接著道:“東嶽大帝之下便是酆都大帝執掌地獄神隻,其下還有十殿閻王執掌陰司。”宋江聽得入迷,不知不覺早入洞去。沿途隻見陰氣森森,諸多鬼差押著鬼魂,同望內去。
行不多時,出了山洞,卻見是一處峽穀,愈發狹長,兩邊穀峰上盡是牛頭馬麵等鬼差,那些兒牛頭馬麵,一個個手持劍戟,懷揣弓箭。見無鬼差驅使的遊魂野鬼,就砍殺下來,射傷抓了。宋江見狀,又驚問道:“這裏卻是哪裏?”白無常道:“稟星主,此處喚作有來無迴道,凡過此處,必無迴頭之路。哪些鬼要掙紮著迴陽間的,都會被牛頭馬麵捉了迴去,嚴加懲戒。”宋江聞言,不敢說話。
三個過了有來無迴道,忽的豁然開朗。宋江又見一股黃泉流過,望那泉水,歎道:“這便是黃泉了罷?”黑白無常然是。三人沿著黃泉再走,抬頭看時,又到一處山嶺,嶺上盡是惡犬,路邊都是孤魂野鬼,殘缺不齊。宋江看得膽寒。當時黑無常道:“星主,前麵便是惡狗嶺,生前作惡多端之人路過此地,就要遭受惡狗的撕咬啃噬。”白無常笑道:“星主不必擔心,這些狗兒不咬善人,何況星主這般貴胄。”宋江這才安心。
三個翻過嶺來,又見一山,山上滿是雄雞。不待宋江詢問,黑無常道:“向前到達金雞山 ,有前後兩道領 ,此山有如從雞背爬到雞冠 。也是艱難重重 ,會有一群公雞迎麵撲來 ,扇動著翅膀、用利爪和尖嘴啄你的靈魂 。”白無常依舊是寬慰的言語道:“星主,過了這座山,便是酆都城,前途平坦。”宋江不敢多說,隻是尋路去了。
三個過了山,又到一處村坊。黑無常道:“繼續向前,便到了野鬼村。”宋江看時,正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宋江道:“這些不入城裏去,如之奈何?”白無常道:“星主仁慈,問了便答:其實這些都是幻化而來。正是是那些捱過了惡狗嶺和金雞山的鬼魂,這些靈魂由於肢體已不全,所以暫時在這裏滯留聚集。待長成全身,才能入酆都城去。”宋江恍然大悟。
三個繼續趕路,隻見黃泉漸漸地紅了,來至盡頭,見一個池子,血腥味十足。宋江掩口問道:“這裏卻是甚麽去處?”黑無常:“此地喚作血池,如鬼魂尚有陽氣,便在此處放血,等血流幹淌盡,陽氣盡滅,才可入城。”說著,來至奈何橋上。宋江看罷橋下放血的場景,心中暗道:“想我征戰數十載,也不曾見這般苦難之相。”歎罷,下橋來,迎麵正是鬼門關。這鬼門關真個雄偉,宋江歎服不已。當時宋江疑惑道:“聞聽過奈何橋需飲孟婆湯,不知哪裏去飲?”白無常道:“凡人謠傳,不必信以為真。這關後有一座迷魂殿,孟婆自在大殿內熬煮迷魂湯。當然,星主不必飲。”黑無常則笑道:“若星主想嚐嚐滋味,也無不可。”宋江驚道:“不必,不必。”黑白無常見狀,哈哈大笑。
三個入了鬼門關,過了迷魂殿,又見一處高台。宋江點指道:“這想必是望鄉台了?”黑無常道:“星主所言正是。”三個上了望鄉台,宋江果見自己家鄉。宋江仔細看了,家鄉富裕許多。
原來天子感恩宋江從龍之功,又因宋江無後,願請其弟宋清繼任職務官爵等。宋清自知不能勝任,故上表奏道:“臣宋清賴兄長宋江文治武功,已得許多好處。然臣自知不如兄長,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天下大任,當以有能者居之,才是天下大幸。實不敢貪圖此官位。”天子得知,自然應允,下旨曰:“官職不在,爵位仍存,世襲罔替,不能有損。”又齎賜十萬貫頤享天年。
不說這些。宋江看罷,垂淚下了望鄉台,白無常安慰道:“星主不必憂傷,人生難免如此。”三個說了,又道一個去處。見一座巨石,上刻許多龍章鳳篆。宋江疑惑,白無常道:“這便是三生石,撫之可看前生、今生、來生。”宋江好奇,自摸了一番。正是:生死天注定,富貴人打拚。不知宋江三生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