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萬裏鑾輿去不還,故宮風物尚依然。
四圍錦繡山河地,一片雲霞洞府天。
空有遺愁生落日,可無佳氣起非煙。
古來國破皆如此,誰念經營二百年。
話說秦檜沉迷大金詭計之中,柴進等人無奈,隻得一麵上奏朝廷,一麵與遼國使臣兀顏均商議後事,當時兀顏均道:“這番拙劣計策,我怎能不知?隻是無奈,來使郎主千歲道:‘萬事以大宋天朝為主。’因此我不能做主,如之奈何?”柴進道:“如今之計,隻能等陛下傳迴旨意,再作商議。”於是眾人隻得等待。
中京無事,卻說宋江一部在薊州等了多日,不得音訊如何。宋江心急,便叫戴宗去問。戴宗迴來就把前事說了,宋江聞言,歎道:“這廝怎敢誤國!”於是也寫了奏章,命戴宗加急送往京師。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隻說天子得報,心中大怒,乃曰:“朕必不輕饒!”龍顏大怒,拍案而起。“朕意嚴懲秦檜,以振朝綱。”兩班部中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息怒,微臣愚意,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勢,切不可輕舉妄動。先前朝廷任命,怎可朝令夕改,有損天子威儀,更要防金人有變。”天子看時,卻是龍圖閣直學士汪博彥。這汪博彥,表字廷俊,乃是徽州祁門縣人氏。正是秦檜之師,所以包庇秦檜。天子聞之,曰:“有理。”遂采納其言。隻是下旨,教盡快談和。
且說旨意迴傳中京,柴進、嶽飛等聚眾商議道:“雖然聖上下旨,恐這奸臣得了許多好處,定要屈從,如之奈何?”蕭讓道:“若如此時,我意隻得應允,別無他法。”柴進隻是冷笑。嶽飛道:“兄長何故隻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柴進道:“我本以為秦檜這人誌向高遠,有心敬之。他若做有悖國家之事,我也不擇手段才是。”嶽飛問道:“如何不擇手段?”柴進道:“我自梁山以來,隨吳用軍師學了忒多攻取心計。如今看遼使兀顏均那人,自恃年少輕狂,皇親貴胄的人,本是武將,今不得已而做了文職。更兼遼金本是一族,隻是不同部落,看看國運衰盛,反噬其主,自然滿腹不平之氣。先前金使送金銀到此,他雖收了,隻是頻頻把眼瞅這完顏宗興,心內自己躊躇。我看這人倒有顧眄之心,隻是不得已。我可學加亮先生智激之法,略放片言,教他大怒,屆時攪亂談判,也不教他得成。”嶽飛道:“最好!”於是幾個就來相見兀顏均。
再說兀顏均請眾人入到客館裏麵,問過來由。柴進道:“如今與金國談判,是要中京兩府之地歸你大遼,奈何他不曾答應。暗自裏說:‘是你大宋要收取中京道,卻拿遼國名號搪塞,如今遼國已被我大金覆滅,何來國土?’因此不願相還。我等無奈,才請貴國來使,一同協商其中細節。”兀顏均道:“若說金賊滅我大遼一節,但提起,睚眥欲裂,又不能報得此仇!如今複國,皆是大宋天朝隆恩,我全國上下無不感恩宋國。”柴進道:“見得也是,我大宋願與之做唇齒之邦,兄弟之國。今日談和,不為瓜分國土,隻為恢複中京與你國。此合天下公論,也不負了我朝天子隆恩。”兀顏均道:“承先生高談。若再談時,必將寸土相爭。”柴進道:“我觀完顏宗興這人麵相,似是轉麵無恩之人,隻怕這廝不肯。”兀顏均直腸子的人,雖恨金朝,然不知完顏宗興的人品,便道:“我觀這人待人接物,一團和氣,金銀珠寶,不曾少待,不似這般說。”柴進便道:“我年長你許多,就胡亂稱唿一聲賢弟,你年紀尚小,閱人不多,隻是知人知麵不知心。更兼兩國談判,不能上下。隻怕求不得國土是,莫要見怪。”兀顏均聞言,大失所望,沉默半晌,才道:“我主叫我來使,曾言:‘謹遵大宋言語即可。’若不能取得中京,也隻好作罷。”言畢,心中不甘,早溢於麵上。
柴進望見,心知:“似此中我計了。”故作為難,思考多時,才道:“賢弟休生見外之心,愚兄自有分曉。不知賢弟取國土之心如何?”兀顏均聞言,才覺有望,急忙道:“為報國仇,為複家國,收複國土,縱死不為過!不知宋使有何見教?”柴進道:“則我隻恐你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今日要與他詳談,看他如何相待,若這廝語言有理,定下合約,萬事罷倫;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愚兄身上。”兀顏均道:“上國使臣如此錯愛下臣,深感厚恩,如若補齊,願拜為兄長。”言畢,便拜了四拜。柴進忙扶起道:“隻是到時還需賢弟幫襯。”兀顏均起身道;“願聽兄長吩咐。”柴進就把計謀說了。兀顏均聽罷大驚,問道:“此計可成?”見柴進然是,於是同意。這般操作,隻把嶽飛看的一愣一愣。正是:
惺惺自古惜惺惺,談笑相逢眼更青。
效仿軍師心設計,旋風貴胄也機靈。
當日沒多時,隻見小校到來相請,說道:“今日秦禦史相請柴進、蕭讓、裴宣三個,共赴銀安殿論事。”柴進道:“上複禦史,少間便到。”小校去了。嶽飛問柴進道:“兄長,此一會如何?”柴進笑道:“將軍放心。已然約定,談判龜裂,他定鬧將起來,將軍可佐了兵馬安安調動,遣兩個在門外接應,便可協力。”嶽飛等眾人暗喜。當時便與眾人相聚,又請遼國使臣兀顏均到此。兀顏均聞言趕到,問秦檜道:“宋使也在,不知今日可否談成?”秦檜道:“今日不能飲酒誤事。”說了,上銀安殿與金國使臣完顏宗興等商榷大事。自有完顏宗興得報,謂吳孝民道:“我看拖延不得,似此如之奈何?”吳孝民道:“見好就收便是。”兩個商議定了,自去見秦檜。
卻說雙方笑臉相迎,完顏宗興拱手道:“秦禦史,聞聽有要事相商,不知何事?”秦檜連忙施禮,乃道:“前日朝廷下旨,教俺不能耽擱談判要事,眼見得遼國使臣也在,今日特來談和。”完顏宗興早有準備,就請坐下,兩邊詳談。完顏宗興與吳孝民坐在左邊主位上,後麵坐著裴滿傑、裴滿俠兩個武將;秦檜與柴進坐在右邊客席,後麵坐著蕭讓、裴宣兩個文士。階下守備軍士輪番把盞。秦檜拒之,才道:“在此逗留多日,勞煩貴使日夜相陪,今番當做個決策,也不好拖遝。”宗興道:“不敢推脫,先前曾約定三條,禦史不曾認可,今番卻能認麽?”秦檜是收了好處的,當即道:“萬事好商量,聖上允我全權,自然可以應允。”兀顏均則道:“你那三條都是與大宋相約,我大遼如何?隻把中京道兩府二十一州遼國舊土歸還!”宗興道:“不是我等不還,隻是人馬調動,百姓遷移,多費時間,怎能一蹴而就?”秦檜則幫襯道:“見得也是,不妨先還灤州、潤州、遷州三地,其後慢慢地還,不知遼使意下如何?”兀顏均聞言,怒道:“怎能如此?此三州不過蕞爾邊陲之地,你卻隻還我這三州?我迴去如何與我家郎主交代,萬萬不可!”吳孝民說道:“其餘州郡不是不還,隻是慢慢地還而已,來使何必動怒。”兀顏均大怒,拍案而起。秦檜忙安撫道:“遼使息怒,此事尚可從長計議。”完顏宗興見狀,出來打圓場道:“不如我們各退一步,除適才所提三州外,再加鬆山州、高州兩地如何?”兀顏均思考片刻,又道:“你等本是我大遼同族,如今反噬其主,又辱我大遼,真真欺人太甚!”完顏宗興道:“遼使何出此言?”兀顏均道:“想那鬆山、高州二地,與你上京較近,若我遼國收迴,如何自立?你這般明麵上的謀算,也叫俺往裏跳,真真豈有此理!”說罷,使了一身氣力,就把詔馳龍案掀翻,又一腳踢翻了交椅,掣腰間刀在手,就來大鬧銀安殿。有詩為證:
輕狂年少為遼使,受辱難堪火沁肝。
桌椅傾掀翻滾處,腰刀在手鬧銀安。
當時銀安殿上眾侍衛見狀,紛紛拔刀出鞘,將兀顏均團團圍住。完顏宗興臉色大變,厲聲喝道:“大膽遼使,竟敢在我大金中京殿上撒野,莫非是想挑起兩國爭端不成?”秦檜也趕緊勸阻道:“遼使切勿衝動,有事好商量!”兀顏均道:“今日之事,怎能罷休!秦禦史也是大國重臣,似此毀壞家國大義之事,怎能任其擺布,如何幫襯外朝?”秦檜聽得惱羞,因此不言。又有柴進勸說了,兀顏均這才收刀,當下不歡而散。後來談判,隻要提及皆無終無果。完顏宗興又用談判為由,隻把秦檜這幾個軟監在館驛。不必絮繁。
且說嶽飛便和李應迴驛站商議:“這談判的事都不見次第,隻是幾個文士在其下館中,怎生得出?”李應道:“這個好辦,遣張清、呂方舊去館前伺候。等他內裏有人出來,把些金銀賄賂與他,賺得一個廝見。通了消息,便有商量。”當時兩個帶將金銀,徑投驛站使館來。先在衙門前窺望了一迴,不見人影。張清便留下呂方看著,自己再轉到館前看了,隻見府裏一個年紀小的侍從,搖擺將出來。張清便向前與他施禮。那仆從認得,忙迴禮道:“將軍來此何幹?”張清道:“實話說了,欲要見館內眾人一見。因此上相央。”隨從大驚道:“將軍且休說!這裏深處的勾當,誰理會的!”張清便向袖內取出一錠大銀,放在那仆從手上,對其道:“足下隻引的一人出來相見一麵,不要出館驛的大門,便送這錠銀子與足下。”那人見了財物,一時利動人心,思忖道:“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何況隻見一麵,沒甚麽損失。”便道:“我與將軍喚他出來,說了話,休失信,把銀子與我。”張清道:“這個自然。”那人便起身分付道:“你隻在斜角處小門前等我。”那人急急入館內去了。有詩為證:
仆役齊中走出來,便將金帛向前排。
張清當下通消息,準擬更深有計劃。
張清忙去尋來呂方,兩個在角門等不到半個時辰,隻見那小侍從慌慌出來說道:“先把銀子來。人已叫出在假山後了。”張清就把銀子與他。侍從得了銀子,便引張清轉過假山後麵,山洞裏正見蕭讓。那仆從道:“你兩個快說了話便去。”蕭讓便與張清道:“複用當日之計可也,四更為期,不可失誤。”兩個商議定了,各自入去了,暗暗通報了眾人。張清、呂方兩個也急急去與嶽飛、李應說知。
隻說館內柴進等眾人聽得,各自暗喜。裴宣便道:“可通知秦禦史、兀顏將軍麽?”柴進暗暗想來,便道:“兀顏將軍自然要說,秦禦史那裏,便不說了。”裴宣道:“同朝為官,陷於不仁不義,恐世人議論。”柴進道:“留下此人,迴去說了,就說:‘金國不誠信,扣留我大宋使臣。’我等再談,或者再戰,都是有理,可謂:師出有名。”蕭讓認理,於是也就通知兀顏均,並其兩個文士。當日至夜伺候。獨留秦檜在彼,後被金國賄賂,終成一代奸臣。此是後話,不必絮繁。
且說嶽飛、李應兩個引三千人馬,在城外伺候,張清、呂方兩個在城門前伺候,朱貴、朱富兩個自然就街上買了兩條粗索,藏在身邊。先去館驛後看了落腳處,正是一片平地,兩個便就牆角處伏了。看看聽的更鼓已打四更,兩個便就牆後咳嗽。隻聽的牆裏應聲咳嗽。兩邊都已會意。朱貴便把索來漾將過去。約莫裏麵拴係牢了,兩個在外麵對絞定,緊緊地拽住索頭。隻見柴進先盤出來,隨後便是蕭讓、裴宣,後麵跟著兩個文士,最後是兀顏均。幾個都溜將下來,卻把索子丟入牆內去了。幾個人來至城門,早有張清、呂方接著,就殺散守門軍士,打開城門。門外嶽飛、李應率大軍接著,一發都走。當時兀顏均道:“我部人馬尚在城外,就此告辭,他日再來感謝兄長。”於是分道揚鑣。
城門被開,此事早傳入完顏宗興耳中,當時宗興正睡,聞之此報,忙請與吳孝民說了,吳孝民道:“速派兵追迴這夥人,若能捉將在手,日後更做籌碼。”宗興認理,便教裴滿傑去追宋使,裴滿俠去追遼使。又與完顏杲急報,教截住這夥人馬。正是:兩國相爭不相讓,談判難好更難成。未知柴進等逃脫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萬裏鑾輿去不還,故宮風物尚依然。
四圍錦繡山河地,一片雲霞洞府天。
空有遺愁生落日,可無佳氣起非煙。
古來國破皆如此,誰念經營二百年。
話說秦檜沉迷大金詭計之中,柴進等人無奈,隻得一麵上奏朝廷,一麵與遼國使臣兀顏均商議後事,當時兀顏均道:“這番拙劣計策,我怎能不知?隻是無奈,來使郎主千歲道:‘萬事以大宋天朝為主。’因此我不能做主,如之奈何?”柴進道:“如今之計,隻能等陛下傳迴旨意,再作商議。”於是眾人隻得等待。
中京無事,卻說宋江一部在薊州等了多日,不得音訊如何。宋江心急,便叫戴宗去問。戴宗迴來就把前事說了,宋江聞言,歎道:“這廝怎敢誤國!”於是也寫了奏章,命戴宗加急送往京師。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隻說天子得報,心中大怒,乃曰:“朕必不輕饒!”龍顏大怒,拍案而起。“朕意嚴懲秦檜,以振朝綱。”兩班部中有一人出班奏道:“陛下息怒,微臣愚意,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勢,切不可輕舉妄動。先前朝廷任命,怎可朝令夕改,有損天子威儀,更要防金人有變。”天子看時,卻是龍圖閣直學士汪博彥。這汪博彥,表字廷俊,乃是徽州祁門縣人氏。正是秦檜之師,所以包庇秦檜。天子聞之,曰:“有理。”遂采納其言。隻是下旨,教盡快談和。
且說旨意迴傳中京,柴進、嶽飛等聚眾商議道:“雖然聖上下旨,恐這奸臣得了許多好處,定要屈從,如之奈何?”蕭讓道:“若如此時,我意隻得應允,別無他法。”柴進隻是冷笑。嶽飛道:“兄長何故隻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柴進道:“我本以為秦檜這人誌向高遠,有心敬之。他若做有悖國家之事,我也不擇手段才是。”嶽飛問道:“如何不擇手段?”柴進道:“我自梁山以來,隨吳用軍師學了忒多攻取心計。如今看遼使兀顏均那人,自恃年少輕狂,皇親貴胄的人,本是武將,今不得已而做了文職。更兼遼金本是一族,隻是不同部落,看看國運衰盛,反噬其主,自然滿腹不平之氣。先前金使送金銀到此,他雖收了,隻是頻頻把眼瞅這完顏宗興,心內自己躊躇。我看這人倒有顧眄之心,隻是不得已。我可學加亮先生智激之法,略放片言,教他大怒,屆時攪亂談判,也不教他得成。”嶽飛道:“最好!”於是幾個就來相見兀顏均。
再說兀顏均請眾人入到客館裏麵,問過來由。柴進道:“如今與金國談判,是要中京兩府之地歸你大遼,奈何他不曾答應。暗自裏說:‘是你大宋要收取中京道,卻拿遼國名號搪塞,如今遼國已被我大金覆滅,何來國土?’因此不願相還。我等無奈,才請貴國來使,一同協商其中細節。”兀顏均道:“若說金賊滅我大遼一節,但提起,睚眥欲裂,又不能報得此仇!如今複國,皆是大宋天朝隆恩,我全國上下無不感恩宋國。”柴進道:“見得也是,我大宋願與之做唇齒之邦,兄弟之國。今日談和,不為瓜分國土,隻為恢複中京與你國。此合天下公論,也不負了我朝天子隆恩。”兀顏均道:“承先生高談。若再談時,必將寸土相爭。”柴進道:“我觀完顏宗興這人麵相,似是轉麵無恩之人,隻怕這廝不肯。”兀顏均直腸子的人,雖恨金朝,然不知完顏宗興的人品,便道:“我觀這人待人接物,一團和氣,金銀珠寶,不曾少待,不似這般說。”柴進便道:“我年長你許多,就胡亂稱唿一聲賢弟,你年紀尚小,閱人不多,隻是知人知麵不知心。更兼兩國談判,不能上下。隻怕求不得國土是,莫要見怪。”兀顏均聞言,大失所望,沉默半晌,才道:“我主叫我來使,曾言:‘謹遵大宋言語即可。’若不能取得中京,也隻好作罷。”言畢,心中不甘,早溢於麵上。
柴進望見,心知:“似此中我計了。”故作為難,思考多時,才道:“賢弟休生見外之心,愚兄自有分曉。不知賢弟取國土之心如何?”兀顏均聞言,才覺有望,急忙道:“為報國仇,為複家國,收複國土,縱死不為過!不知宋使有何見教?”柴進道:“則我隻恐你生退去之意,特來早早說知。今日要與他詳談,看他如何相待,若這廝語言有理,定下合約,萬事罷倫;倘若這廝今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愚兄身上。”兀顏均道:“上國使臣如此錯愛下臣,深感厚恩,如若補齊,願拜為兄長。”言畢,便拜了四拜。柴進忙扶起道:“隻是到時還需賢弟幫襯。”兀顏均起身道;“願聽兄長吩咐。”柴進就把計謀說了。兀顏均聽罷大驚,問道:“此計可成?”見柴進然是,於是同意。這般操作,隻把嶽飛看的一愣一愣。正是:
惺惺自古惜惺惺,談笑相逢眼更青。
效仿軍師心設計,旋風貴胄也機靈。
當日沒多時,隻見小校到來相請,說道:“今日秦禦史相請柴進、蕭讓、裴宣三個,共赴銀安殿論事。”柴進道:“上複禦史,少間便到。”小校去了。嶽飛問柴進道:“兄長,此一會如何?”柴進笑道:“將軍放心。已然約定,談判龜裂,他定鬧將起來,將軍可佐了兵馬安安調動,遣兩個在門外接應,便可協力。”嶽飛等眾人暗喜。當時便與眾人相聚,又請遼國使臣兀顏均到此。兀顏均聞言趕到,問秦檜道:“宋使也在,不知今日可否談成?”秦檜道:“今日不能飲酒誤事。”說了,上銀安殿與金國使臣完顏宗興等商榷大事。自有完顏宗興得報,謂吳孝民道:“我看拖延不得,似此如之奈何?”吳孝民道:“見好就收便是。”兩個商議定了,自去見秦檜。
卻說雙方笑臉相迎,完顏宗興拱手道:“秦禦史,聞聽有要事相商,不知何事?”秦檜連忙施禮,乃道:“前日朝廷下旨,教俺不能耽擱談判要事,眼見得遼國使臣也在,今日特來談和。”完顏宗興早有準備,就請坐下,兩邊詳談。完顏宗興與吳孝民坐在左邊主位上,後麵坐著裴滿傑、裴滿俠兩個武將;秦檜與柴進坐在右邊客席,後麵坐著蕭讓、裴宣兩個文士。階下守備軍士輪番把盞。秦檜拒之,才道:“在此逗留多日,勞煩貴使日夜相陪,今番當做個決策,也不好拖遝。”宗興道:“不敢推脫,先前曾約定三條,禦史不曾認可,今番卻能認麽?”秦檜是收了好處的,當即道:“萬事好商量,聖上允我全權,自然可以應允。”兀顏均則道:“你那三條都是與大宋相約,我大遼如何?隻把中京道兩府二十一州遼國舊土歸還!”宗興道:“不是我等不還,隻是人馬調動,百姓遷移,多費時間,怎能一蹴而就?”秦檜則幫襯道:“見得也是,不妨先還灤州、潤州、遷州三地,其後慢慢地還,不知遼使意下如何?”兀顏均聞言,怒道:“怎能如此?此三州不過蕞爾邊陲之地,你卻隻還我這三州?我迴去如何與我家郎主交代,萬萬不可!”吳孝民說道:“其餘州郡不是不還,隻是慢慢地還而已,來使何必動怒。”兀顏均大怒,拍案而起。秦檜忙安撫道:“遼使息怒,此事尚可從長計議。”完顏宗興見狀,出來打圓場道:“不如我們各退一步,除適才所提三州外,再加鬆山州、高州兩地如何?”兀顏均思考片刻,又道:“你等本是我大遼同族,如今反噬其主,又辱我大遼,真真欺人太甚!”完顏宗興道:“遼使何出此言?”兀顏均道:“想那鬆山、高州二地,與你上京較近,若我遼國收迴,如何自立?你這般明麵上的謀算,也叫俺往裏跳,真真豈有此理!”說罷,使了一身氣力,就把詔馳龍案掀翻,又一腳踢翻了交椅,掣腰間刀在手,就來大鬧銀安殿。有詩為證:
輕狂年少為遼使,受辱難堪火沁肝。
桌椅傾掀翻滾處,腰刀在手鬧銀安。
當時銀安殿上眾侍衛見狀,紛紛拔刀出鞘,將兀顏均團團圍住。完顏宗興臉色大變,厲聲喝道:“大膽遼使,竟敢在我大金中京殿上撒野,莫非是想挑起兩國爭端不成?”秦檜也趕緊勸阻道:“遼使切勿衝動,有事好商量!”兀顏均道:“今日之事,怎能罷休!秦禦史也是大國重臣,似此毀壞家國大義之事,怎能任其擺布,如何幫襯外朝?”秦檜聽得惱羞,因此不言。又有柴進勸說了,兀顏均這才收刀,當下不歡而散。後來談判,隻要提及皆無終無果。完顏宗興又用談判為由,隻把秦檜這幾個軟監在館驛。不必絮繁。
且說嶽飛便和李應迴驛站商議:“這談判的事都不見次第,隻是幾個文士在其下館中,怎生得出?”李應道:“這個好辦,遣張清、呂方舊去館前伺候。等他內裏有人出來,把些金銀賄賂與他,賺得一個廝見。通了消息,便有商量。”當時兩個帶將金銀,徑投驛站使館來。先在衙門前窺望了一迴,不見人影。張清便留下呂方看著,自己再轉到館前看了,隻見府裏一個年紀小的侍從,搖擺將出來。張清便向前與他施禮。那仆從認得,忙迴禮道:“將軍來此何幹?”張清道:“實話說了,欲要見館內眾人一見。因此上相央。”隨從大驚道:“將軍且休說!這裏深處的勾當,誰理會的!”張清便向袖內取出一錠大銀,放在那仆從手上,對其道:“足下隻引的一人出來相見一麵,不要出館驛的大門,便送這錠銀子與足下。”那人見了財物,一時利動人心,思忖道:“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何況隻見一麵,沒甚麽損失。”便道:“我與將軍喚他出來,說了話,休失信,把銀子與我。”張清道:“這個自然。”那人便起身分付道:“你隻在斜角處小門前等我。”那人急急入館內去了。有詩為證:
仆役齊中走出來,便將金帛向前排。
張清當下通消息,準擬更深有計劃。
張清忙去尋來呂方,兩個在角門等不到半個時辰,隻見那小侍從慌慌出來說道:“先把銀子來。人已叫出在假山後了。”張清就把銀子與他。侍從得了銀子,便引張清轉過假山後麵,山洞裏正見蕭讓。那仆從道:“你兩個快說了話便去。”蕭讓便與張清道:“複用當日之計可也,四更為期,不可失誤。”兩個商議定了,各自入去了,暗暗通報了眾人。張清、呂方兩個也急急去與嶽飛、李應說知。
隻說館內柴進等眾人聽得,各自暗喜。裴宣便道:“可通知秦禦史、兀顏將軍麽?”柴進暗暗想來,便道:“兀顏將軍自然要說,秦禦史那裏,便不說了。”裴宣道:“同朝為官,陷於不仁不義,恐世人議論。”柴進道:“留下此人,迴去說了,就說:‘金國不誠信,扣留我大宋使臣。’我等再談,或者再戰,都是有理,可謂:師出有名。”蕭讓認理,於是也就通知兀顏均,並其兩個文士。當日至夜伺候。獨留秦檜在彼,後被金國賄賂,終成一代奸臣。此是後話,不必絮繁。
且說嶽飛、李應兩個引三千人馬,在城外伺候,張清、呂方兩個在城門前伺候,朱貴、朱富兩個自然就街上買了兩條粗索,藏在身邊。先去館驛後看了落腳處,正是一片平地,兩個便就牆角處伏了。看看聽的更鼓已打四更,兩個便就牆後咳嗽。隻聽的牆裏應聲咳嗽。兩邊都已會意。朱貴便把索來漾將過去。約莫裏麵拴係牢了,兩個在外麵對絞定,緊緊地拽住索頭。隻見柴進先盤出來,隨後便是蕭讓、裴宣,後麵跟著兩個文士,最後是兀顏均。幾個都溜將下來,卻把索子丟入牆內去了。幾個人來至城門,早有張清、呂方接著,就殺散守門軍士,打開城門。門外嶽飛、李應率大軍接著,一發都走。當時兀顏均道:“我部人馬尚在城外,就此告辭,他日再來感謝兄長。”於是分道揚鑣。
城門被開,此事早傳入完顏宗興耳中,當時宗興正睡,聞之此報,忙請與吳孝民說了,吳孝民道:“速派兵追迴這夥人,若能捉將在手,日後更做籌碼。”宗興認理,便教裴滿傑去追宋使,裴滿俠去追遼使。又與完顏杲急報,教截住這夥人馬。正是:兩國相爭不相讓,談判難好更難成。未知柴進等逃脫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