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自古沙場次到今,將軍烈士隔陽陰。
人生自古誰無死,怎負平生結義心?
猛打窮追番鬼子,學成曹賊道梅林。
本該永逸一勞受,怎奈天時也護金。
話說兩軍交戰,約定各出十個將領放對。當時二十人鬥過二十合之上,忽見一將落馬,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打虎將李忠,被磨輦一槍刺下馬來。兩陣上各自鳴金收軍,九對將軍分開。兩下各迴本陣。可憐打虎將,卻被番人殺。有詩歎道:
慣會刀槍打虎兇,江湖立定一青鬆。
如今戰死沙場下,也是魂歸耀祖宗。
孫琪見失了李忠,軍心不定,忙教退兵。那裏完顏銀術可見狀,喊一聲道:“殺蠻子,立大功!”卷著旌旗,喊殺將來。就見宋軍丟盔棄甲,四散奔逃,都往那火燒山裏去。銀術可變教完顏婁室再左,夾穀烈英在右,其餘牙將壓住陣腳,一發往山上來。“誓要包圍宋軍,一舉全殲!”當下金兵士氣大振,不管不顧都望山上走。
山中貝應夔、伍應星兩個引大軍藏在山寨裏,先見一夥宋軍上山來,不一時,又見一夥金兵上山來。伍應星正要出戰,貝應夔道:“白旗未動,不可擅自出兵。”兩個又等了一刻,又見兩路兵馬望兩邊山嘴裏去。伍應星道:“兵分三路,如何是好?”貝應夔道:“你且盯住左邊的,我就盯住右邊的。”兩個商議定了,再看那山頂旗幟,白旗落了,紅旗升起。貝應夔道:“時機已到,你我分兵殺出!”當說了,分左右衝將出來。此時節前路金兵正要翻過山頭,隻聽得山頭上鑼鼓響,殺下一片宋軍。賀從龍當先出馬,正抵住中路中軍,就把金兵陣勢攔腰切斷,分做山前、山後兩隊,教這夥金兵不能相互救應。貝應夔從右邊山嘴出來,正抵住夾穀烈英中軍;伍應星從左邊山嘴出來,也抵住完顏婁室中軍。兩邊都是把金兵攔腰折斷。
三路人馬混戰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賀從龍揮舞鋼槍,見一隻蛟龍出海;貝應夔刀法淩厲,見一隻大鵬落樹;伍應星長矛橫掃,見一隻猛虎下山。金兵登時打亂。完顏銀術可、完顏婁室、夾穀烈英三個聽得後軍大亂,急忙迴頭時,又聽前麵喊殺聲迭起。看時,正是孫琪、楊誌、劉贇三將引兵卷殺迴來。銀術可三人見大事不妙,哪敢抵敵?隻得且戰且走,被殺得節節敗退。完顏銀術可見狀,心中大驚,急忙下令望刺斜裏去。誰知山中早有許多伏兵,都是賀從龍沿路設下的,這些伏兵不在前麵廝殺,隻在邊緣裏擒殺走單的士卒。有活命的金兵迴來報說:“四下裏都是宋兵,走脫不掉!”完顏銀術可大驚,歎一聲道:“莫非此處便是俺的葬身之地麽?”話音未落,隻聽刺斜裏一軍趕來。銀術可看時,正是夾穀烈英引著十個牙將趕到。夾穀烈英道:“俺這裏十員牙將鎮住後軍,方才殺了幾個宋將,這邊正有出路,將軍快隨我走!”銀術可也不顧完顏婁室的性命,隻為自己求生,便引著殘兵敗將,隨著夾穀烈英望刺斜去了。
此一役下來,山中金兵大半被撲殺。孫琪命人打掃戰場,才知伍應星攜四百餘土兵生擒完顏婁室,貝應夔、張韜被三五個牙將圍著亂槍戳死,亂軍裏又死了穆春,傷了馬麟。孫琪便叫好生埋葬三人。正是:好漢小遮攔,魂歸火燒山。有詩歎道:
遮攔是土紳,兄弟少全珍。
百裏不逢喜,千年難遇春。
再說完顏銀術可兩人倉惶下山迴城裏來,就把遇見伏兵的事情說了:“一二萬人馬,隻剩如今兩三千人勾得迴來。”完顏杲聞言大驚,拍案道:“如今失卻這許多精兵強將,這西京城如何守得住?”完顏希尹沉凝片刻,說道:“如今形勢危急,需立刻派人向朝廷求援。”說罷,完顏杲謂完顏宗翰道:“你速去上京,請求援兵。”宗翰領命而去。完顏杲轉身對眾將官道:“諸位,西京城乃我大金要衝,絕不能失。吾等當死守城池,以待援兵到來。”諸將齊聲應諾。
隻說完顏宗翰引一隊精兵,從東門出城來,便見烏壓壓一片旌旗,為首一個將領,正是鄧元覺。當時鄧元覺橫著禪杖道:“奉將軍命,我步軍在此等候多時了!”原來孫琪退守火燒山時,徐槐提議:“可把水軍、步軍分作兩路,從山後繞到北門、東門兩處,叫他不能出城,皆是馬軍殺迴城下,就勢頭把城池圍住,便可耗死這夥城內金兵。”孫琪自然認理,這才有了這出。當下完顏宗翰見狀,不敢匹敵,引兵迴城裏去了。完顏杲見完顏宗翰迴來,問道:“如何不去頒領救兵?”完顏宗翰答道:“城外有宋軍埋伏,末將無法突圍。”完顏杲聽了,心中更加焦急。便引人都來東門城上看了,果見一夥宋軍步兵在彼,把去路圍得水泄不通。完顏杲道:“北門如何?”小校報道:“隱隱約約也見一夥宋兵埋伏。”完顏杲聞言,心如死灰,長歎一聲:“天要亡我,如之奈何?”話音未落,完顏希尹提議道:“元帥莫急,我有一計,或可解當前之困。”完顏杲忙問:“計將安出?”完顏希尹道:“此城本是遼國西京,當時遼人為運輸便利,挖一座運河,名喚禦河,正與西城南北貫通,我等可教四個死士將軍,分四門出城,誘惑敵軍,元帥則可乘船走水門,往東北而去。”完顏杲聽了大喜,當即吩咐下去。不多時,挑揀四個死士,扮作完顏杲的裝束,引二三百人,望四門衝出而去。孫琪等人不知是計,紛紛追趕。
完顏杲見走了宋軍,則帶領親隨,悄悄打開水門,登上一艘小船,向北而行。船上,完顏杲迴望西京城,隻見火光衝天,喊殺聲不絕於耳。他心中暗歎:“此番雖逃得性命,但金國大勢已去。”想到此處,不禁潸然淚下。完顏杲一行人逆流而上,行得較慢。不一時,忽聞身後有聲音道:“兀那廝賊人要瞞天過海麽?”金兵循聲望去,卻是嚴勇、李玉兩個引水軍來追。
原來當時李玉聽說捉了完顏杲,覺得不妙,大悟道:“完顏杲此人謹慎,怎會這般露出馬腳?”來看時,有認得的,知道不是完顏杲,才道:“眾調虎離山之計了!”嚴勇道:“四門都有守把,他能哪裏去?”李玉這才想起,城中有條禦河,東北角有座水門。於是二人先入城裏看了,借調些許民船,引了許多能幹水軍來追。萬幸,金兵會乘船搖櫓者不多,行的慢,這才追上。完顏杲見狀大驚,忙教劃船。完顏希尹便道:“隻把重物投入河裏,也好阻隔一二!”於是金兵就來搬運金銀珠寶等物,一發扔河裏去。完顏杲一隻船來到一處荒灘,正是禦河盡頭。完顏杲無奈,隻得棄船上岸,往東而去。嚴勇見狀,也教水軍棄船,都上岸來追。上得岸邊,水軍便不濟金兵,就見完顏杲幾個為頭的元帥、監軍,哪怕高高在上的職位,也隻能用兩條腿狂奔。
完顏杲不知奔走多久,迴頭看時,嚴勇、李玉等就叫水軍卸甲,輕裝簡從,大步流星而來。完顏杲有樣學樣,也叫眾人卸甲,都穿輕裝再跑。完顏杲等人一路逃竄,疲憊不堪,許多將領都跌倒在地。完顏杲為鼓舞士氣,忙道:“跑過這片林子,前麵便有援兵!”眾人聞言,都覺生還在望,又使出吃奶的勁,奔波起來。過了林子,卻是一片山丘,不見甚麽援兵。完顏杲又道:“過前麵山丘,正是援兵大寨!”眾人聞言,又來奔走。堪堪翻過山丘,卻不見甚麽援兵。眾軍已然疲憊,皆不能走路。完顏杲也癱軟在地,不能動彈。夾穀烈英正迴頭看,嚴勇、李玉兩個正緩緩靠近,再迴頭看,正麵揚起一片塵埃。完顏杲大唿:“死了,死定了!”完顏宗翰卻看得真著,大唿道:“非是宋兵,卻是援兵到也!”隻見那一彪人馬奔來,打一個張字旗號,為首一人正是完顏藥師麾下張令徽。那邊李玉見有援軍,忙止住大軍道:“金兵援兵到了,不能匹敵,且徐徐退之。”嚴勇罵一聲道:“直娘賊,險些兒擒了完顏杲,錯過這等大功!”兩個罵罵咧咧,退兵去了。
當下張令徽見了完顏杲,下馬參拜道:“末將鎮守弘州,不敢擅離職守,隻是聽聞西京被圍,特來搭救諸位元帥!”完顏杲心中隻是恐追兵到了,忙道:“將軍不要答禮,快去殺散宋兵!”張令徽起身,引軍看了一遭,迴來報說:“宋軍見我援軍已到,徐徐退去了。”完顏杲這才鬆一口氣,隻覺渾身癱軟。張令徽趕忙將完顏杲扶起,又命人取來水和食物,散給眾位元帥將領。完顏杲稍稍恢複了一些精神,謂張令徽道:“此次多虧你及時趕來,否則我們都要命喪此地。”張令徽則道:“這是末將分內之事,元帥不必掛懷。”完顏杲歎道:“隻是不知以後如何是好?”張令徽道:“元帥,如今之計,我們當務之急是趕迴弘州,整頓兵馬,以防宋軍來襲。再派人快馬加鞭前往上京,請求郎主增派援兵。”完顏杲頷首道是。於是,眾人都迴弘州,不必絮繁。
且說嚴勇和李玉迴了大同府,與孫琪等報說了備細。祖士遠歎道:“這便是命不該絕,日後必是大患!”眾人道是。當日,孫琪命人放榜安民,調撥糧草等事務,一日夜不曾合眼。次日天明,孫琪等為頭的將領將歇,楊誌亦入夢中,忽見林衝拜訪。當時林衝道:“你兩個手下兄弟,俺要帶迴梁山團聚,兄弟莫要掛念。”言畢,就見兩團黑的白的,似人似鬼,遂林衝走了。楊誌要問,撒然覺來。楊誌睜眼看時,不見林衝,忽有小校來報:“馬麟、燕順二位將軍捱不過五更,撒手人寰去了!”楊誌聞言,欲哭無淚。當下叫人好生安葬,又報書宋江。有詩歎道:
鐵笛鋼刀數馬麟,雄心壯誌貌如神。
欣然死後不平意,魄遣梁山是本真。
錦繡花毛為惡虎,強人土匪也稱臣。
如今滅卻英豪膽,一抹魂歸水泊巡。
此時節宋江也在夢中,正遇見與秦明相聚,當時秦明說了言語,與林衝一般無二。宋江驚醒,心中多有悲感,又與吳用圓夢。宋江、吳用二人都知道其中暗喻,隻是嘴上不說,兩個當夜無眠。又過兩日,才得了楊誌書信,隻道是:“李忠、穆春戰死,馬麟、燕順病死。”隻覺心中難安,一日夜裏頭發全白。眾兄弟見宋江這般,哪個能不傷懷?當下有戴宗道:“元帥憂心國事兄弟,恐勞累成疾,我可去取神醫到此,為兄長調理身體。”宋江道:“不必,神醫正與柴進處醫治,若此時取來,柴進不能痊愈,豈不是愚兄之過?況且年過半百,豈有不生白發之理?”於是便作罷了。自此之後,宋江每日鬱鬱寡歡,身體每況愈下。眾兄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一日,盧俊義前來探望,勸道:“哥哥切莫太過憂慮,保重身體要緊。如今戰事吃緊,還需哥哥主持大局。”宋江歎口氣道:“我雖憂心戰事,但更痛心失去的兄弟們。他們都是遂我從梁山泊出來的好兒郎,如今卻陰陽兩隔。”盧俊義這才近前安慰道:“哥哥,逝者已矣,生者當自強。我等做兄長的,應化悲痛為力量,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雪恨。”宋江微微點頭。次日,宋江匯集眾將商議:“如今東西兩路大勝,我意一舉殲滅金兵,不知有何計策可用?”吳用道:“如今大勢已定,可與陛下上表,教啟用海濱王,任其統領原有遼軍,以重建遼國為本,出兵儒州,切斷完顏杲歸路。屆時他必孤立無援,我軍可一舉蕩平東西兩路金兵。”宋江道:“正合我心。隻是不知允遼國多少土地?”盧俊義點指輿圖道:“可賜下原遼國西京大同府以北奉聖州、可汗州、儒州、歸化州,四個州郡。其餘皆歸我大宋所有,以後若能同伐金國中京道,可平分之。”宋江深以為然,當下修書一封,派戴宗送往汴京。正是:有商有量複大遼,同仇敵愾破金兵。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自古沙場次到今,將軍烈士隔陽陰。
人生自古誰無死,怎負平生結義心?
猛打窮追番鬼子,學成曹賊道梅林。
本該永逸一勞受,怎奈天時也護金。
話說兩軍交戰,約定各出十個將領放對。當時二十人鬥過二十合之上,忽見一將落馬,眾人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打虎將李忠,被磨輦一槍刺下馬來。兩陣上各自鳴金收軍,九對將軍分開。兩下各迴本陣。可憐打虎將,卻被番人殺。有詩歎道:
慣會刀槍打虎兇,江湖立定一青鬆。
如今戰死沙場下,也是魂歸耀祖宗。
孫琪見失了李忠,軍心不定,忙教退兵。那裏完顏銀術可見狀,喊一聲道:“殺蠻子,立大功!”卷著旌旗,喊殺將來。就見宋軍丟盔棄甲,四散奔逃,都往那火燒山裏去。銀術可變教完顏婁室再左,夾穀烈英在右,其餘牙將壓住陣腳,一發往山上來。“誓要包圍宋軍,一舉全殲!”當下金兵士氣大振,不管不顧都望山上走。
山中貝應夔、伍應星兩個引大軍藏在山寨裏,先見一夥宋軍上山來,不一時,又見一夥金兵上山來。伍應星正要出戰,貝應夔道:“白旗未動,不可擅自出兵。”兩個又等了一刻,又見兩路兵馬望兩邊山嘴裏去。伍應星道:“兵分三路,如何是好?”貝應夔道:“你且盯住左邊的,我就盯住右邊的。”兩個商議定了,再看那山頂旗幟,白旗落了,紅旗升起。貝應夔道:“時機已到,你我分兵殺出!”當說了,分左右衝將出來。此時節前路金兵正要翻過山頭,隻聽得山頭上鑼鼓響,殺下一片宋軍。賀從龍當先出馬,正抵住中路中軍,就把金兵陣勢攔腰切斷,分做山前、山後兩隊,教這夥金兵不能相互救應。貝應夔從右邊山嘴出來,正抵住夾穀烈英中軍;伍應星從左邊山嘴出來,也抵住完顏婁室中軍。兩邊都是把金兵攔腰折斷。
三路人馬混戰在一起,殺得難解難分。賀從龍揮舞鋼槍,見一隻蛟龍出海;貝應夔刀法淩厲,見一隻大鵬落樹;伍應星長矛橫掃,見一隻猛虎下山。金兵登時打亂。完顏銀術可、完顏婁室、夾穀烈英三個聽得後軍大亂,急忙迴頭時,又聽前麵喊殺聲迭起。看時,正是孫琪、楊誌、劉贇三將引兵卷殺迴來。銀術可三人見大事不妙,哪敢抵敵?隻得且戰且走,被殺得節節敗退。完顏銀術可見狀,心中大驚,急忙下令望刺斜裏去。誰知山中早有許多伏兵,都是賀從龍沿路設下的,這些伏兵不在前麵廝殺,隻在邊緣裏擒殺走單的士卒。有活命的金兵迴來報說:“四下裏都是宋兵,走脫不掉!”完顏銀術可大驚,歎一聲道:“莫非此處便是俺的葬身之地麽?”話音未落,隻聽刺斜裏一軍趕來。銀術可看時,正是夾穀烈英引著十個牙將趕到。夾穀烈英道:“俺這裏十員牙將鎮住後軍,方才殺了幾個宋將,這邊正有出路,將軍快隨我走!”銀術可也不顧完顏婁室的性命,隻為自己求生,便引著殘兵敗將,隨著夾穀烈英望刺斜去了。
此一役下來,山中金兵大半被撲殺。孫琪命人打掃戰場,才知伍應星攜四百餘土兵生擒完顏婁室,貝應夔、張韜被三五個牙將圍著亂槍戳死,亂軍裏又死了穆春,傷了馬麟。孫琪便叫好生埋葬三人。正是:好漢小遮攔,魂歸火燒山。有詩歎道:
遮攔是土紳,兄弟少全珍。
百裏不逢喜,千年難遇春。
再說完顏銀術可兩人倉惶下山迴城裏來,就把遇見伏兵的事情說了:“一二萬人馬,隻剩如今兩三千人勾得迴來。”完顏杲聞言大驚,拍案道:“如今失卻這許多精兵強將,這西京城如何守得住?”完顏希尹沉凝片刻,說道:“如今形勢危急,需立刻派人向朝廷求援。”說罷,完顏杲謂完顏宗翰道:“你速去上京,請求援兵。”宗翰領命而去。完顏杲轉身對眾將官道:“諸位,西京城乃我大金要衝,絕不能失。吾等當死守城池,以待援兵到來。”諸將齊聲應諾。
隻說完顏宗翰引一隊精兵,從東門出城來,便見烏壓壓一片旌旗,為首一個將領,正是鄧元覺。當時鄧元覺橫著禪杖道:“奉將軍命,我步軍在此等候多時了!”原來孫琪退守火燒山時,徐槐提議:“可把水軍、步軍分作兩路,從山後繞到北門、東門兩處,叫他不能出城,皆是馬軍殺迴城下,就勢頭把城池圍住,便可耗死這夥城內金兵。”孫琪自然認理,這才有了這出。當下完顏宗翰見狀,不敢匹敵,引兵迴城裏去了。完顏杲見完顏宗翰迴來,問道:“如何不去頒領救兵?”完顏宗翰答道:“城外有宋軍埋伏,末將無法突圍。”完顏杲聽了,心中更加焦急。便引人都來東門城上看了,果見一夥宋軍步兵在彼,把去路圍得水泄不通。完顏杲道:“北門如何?”小校報道:“隱隱約約也見一夥宋兵埋伏。”完顏杲聞言,心如死灰,長歎一聲:“天要亡我,如之奈何?”話音未落,完顏希尹提議道:“元帥莫急,我有一計,或可解當前之困。”完顏杲忙問:“計將安出?”完顏希尹道:“此城本是遼國西京,當時遼人為運輸便利,挖一座運河,名喚禦河,正與西城南北貫通,我等可教四個死士將軍,分四門出城,誘惑敵軍,元帥則可乘船走水門,往東北而去。”完顏杲聽了大喜,當即吩咐下去。不多時,挑揀四個死士,扮作完顏杲的裝束,引二三百人,望四門衝出而去。孫琪等人不知是計,紛紛追趕。
完顏杲見走了宋軍,則帶領親隨,悄悄打開水門,登上一艘小船,向北而行。船上,完顏杲迴望西京城,隻見火光衝天,喊殺聲不絕於耳。他心中暗歎:“此番雖逃得性命,但金國大勢已去。”想到此處,不禁潸然淚下。完顏杲一行人逆流而上,行得較慢。不一時,忽聞身後有聲音道:“兀那廝賊人要瞞天過海麽?”金兵循聲望去,卻是嚴勇、李玉兩個引水軍來追。
原來當時李玉聽說捉了完顏杲,覺得不妙,大悟道:“完顏杲此人謹慎,怎會這般露出馬腳?”來看時,有認得的,知道不是完顏杲,才道:“眾調虎離山之計了!”嚴勇道:“四門都有守把,他能哪裏去?”李玉這才想起,城中有條禦河,東北角有座水門。於是二人先入城裏看了,借調些許民船,引了許多能幹水軍來追。萬幸,金兵會乘船搖櫓者不多,行的慢,這才追上。完顏杲見狀大驚,忙教劃船。完顏希尹便道:“隻把重物投入河裏,也好阻隔一二!”於是金兵就來搬運金銀珠寶等物,一發扔河裏去。完顏杲一隻船來到一處荒灘,正是禦河盡頭。完顏杲無奈,隻得棄船上岸,往東而去。嚴勇見狀,也教水軍棄船,都上岸來追。上得岸邊,水軍便不濟金兵,就見完顏杲幾個為頭的元帥、監軍,哪怕高高在上的職位,也隻能用兩條腿狂奔。
完顏杲不知奔走多久,迴頭看時,嚴勇、李玉等就叫水軍卸甲,輕裝簡從,大步流星而來。完顏杲有樣學樣,也叫眾人卸甲,都穿輕裝再跑。完顏杲等人一路逃竄,疲憊不堪,許多將領都跌倒在地。完顏杲為鼓舞士氣,忙道:“跑過這片林子,前麵便有援兵!”眾人聞言,都覺生還在望,又使出吃奶的勁,奔波起來。過了林子,卻是一片山丘,不見甚麽援兵。完顏杲又道:“過前麵山丘,正是援兵大寨!”眾人聞言,又來奔走。堪堪翻過山丘,卻不見甚麽援兵。眾軍已然疲憊,皆不能走路。完顏杲也癱軟在地,不能動彈。夾穀烈英正迴頭看,嚴勇、李玉兩個正緩緩靠近,再迴頭看,正麵揚起一片塵埃。完顏杲大唿:“死了,死定了!”完顏宗翰卻看得真著,大唿道:“非是宋兵,卻是援兵到也!”隻見那一彪人馬奔來,打一個張字旗號,為首一人正是完顏藥師麾下張令徽。那邊李玉見有援軍,忙止住大軍道:“金兵援兵到了,不能匹敵,且徐徐退之。”嚴勇罵一聲道:“直娘賊,險些兒擒了完顏杲,錯過這等大功!”兩個罵罵咧咧,退兵去了。
當下張令徽見了完顏杲,下馬參拜道:“末將鎮守弘州,不敢擅離職守,隻是聽聞西京被圍,特來搭救諸位元帥!”完顏杲心中隻是恐追兵到了,忙道:“將軍不要答禮,快去殺散宋兵!”張令徽起身,引軍看了一遭,迴來報說:“宋軍見我援軍已到,徐徐退去了。”完顏杲這才鬆一口氣,隻覺渾身癱軟。張令徽趕忙將完顏杲扶起,又命人取來水和食物,散給眾位元帥將領。完顏杲稍稍恢複了一些精神,謂張令徽道:“此次多虧你及時趕來,否則我們都要命喪此地。”張令徽則道:“這是末將分內之事,元帥不必掛懷。”完顏杲歎道:“隻是不知以後如何是好?”張令徽道:“元帥,如今之計,我們當務之急是趕迴弘州,整頓兵馬,以防宋軍來襲。再派人快馬加鞭前往上京,請求郎主增派援兵。”完顏杲頷首道是。於是,眾人都迴弘州,不必絮繁。
且說嚴勇和李玉迴了大同府,與孫琪等報說了備細。祖士遠歎道:“這便是命不該絕,日後必是大患!”眾人道是。當日,孫琪命人放榜安民,調撥糧草等事務,一日夜不曾合眼。次日天明,孫琪等為頭的將領將歇,楊誌亦入夢中,忽見林衝拜訪。當時林衝道:“你兩個手下兄弟,俺要帶迴梁山團聚,兄弟莫要掛念。”言畢,就見兩團黑的白的,似人似鬼,遂林衝走了。楊誌要問,撒然覺來。楊誌睜眼看時,不見林衝,忽有小校來報:“馬麟、燕順二位將軍捱不過五更,撒手人寰去了!”楊誌聞言,欲哭無淚。當下叫人好生安葬,又報書宋江。有詩歎道:
鐵笛鋼刀數馬麟,雄心壯誌貌如神。
欣然死後不平意,魄遣梁山是本真。
錦繡花毛為惡虎,強人土匪也稱臣。
如今滅卻英豪膽,一抹魂歸水泊巡。
此時節宋江也在夢中,正遇見與秦明相聚,當時秦明說了言語,與林衝一般無二。宋江驚醒,心中多有悲感,又與吳用圓夢。宋江、吳用二人都知道其中暗喻,隻是嘴上不說,兩個當夜無眠。又過兩日,才得了楊誌書信,隻道是:“李忠、穆春戰死,馬麟、燕順病死。”隻覺心中難安,一日夜裏頭發全白。眾兄弟見宋江這般,哪個能不傷懷?當下有戴宗道:“元帥憂心國事兄弟,恐勞累成疾,我可去取神醫到此,為兄長調理身體。”宋江道:“不必,神醫正與柴進處醫治,若此時取來,柴進不能痊愈,豈不是愚兄之過?況且年過半百,豈有不生白發之理?”於是便作罷了。自此之後,宋江每日鬱鬱寡歡,身體每況愈下。眾兄弟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一日,盧俊義前來探望,勸道:“哥哥切莫太過憂慮,保重身體要緊。如今戰事吃緊,還需哥哥主持大局。”宋江歎口氣道:“我雖憂心戰事,但更痛心失去的兄弟們。他們都是遂我從梁山泊出來的好兒郎,如今卻陰陽兩隔。”盧俊義這才近前安慰道:“哥哥,逝者已矣,生者當自強。我等做兄長的,應化悲痛為力量,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雪恨。”宋江微微點頭。次日,宋江匯集眾將商議:“如今東西兩路大勝,我意一舉殲滅金兵,不知有何計策可用?”吳用道:“如今大勢已定,可與陛下上表,教啟用海濱王,任其統領原有遼軍,以重建遼國為本,出兵儒州,切斷完顏杲歸路。屆時他必孤立無援,我軍可一舉蕩平東西兩路金兵。”宋江道:“正合我心。隻是不知允遼國多少土地?”盧俊義點指輿圖道:“可賜下原遼國西京大同府以北奉聖州、可汗州、儒州、歸化州,四個州郡。其餘皆歸我大宋所有,以後若能同伐金國中京道,可平分之。”宋江深以為然,當下修書一封,派戴宗送往汴京。正是:有商有量複大遼,同仇敵愾破金兵。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