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天恩賜予分三國,大宋遼金各有州。
恰似豐唇維皓齒,渾如表裏共仇讎。
如今直上北方去,同把金軍困劣丘。
水內橋邊明日落,狂流怒放散輕舟。
話說宋江寫了奏表,遣神行太保戴宗迴京上表。當日天子駕坐文德殿,曰:“今日文武班齊麽?”殿頭官奏道:“是日左文右武,都會集在殿下,俱各班齊。”天子宣命卷簾,旨令左右兵部李綱出班奏道:“有元帥宋江報書,請陛下禦覽。”當下有殿頭官呈書於龍書案。天子展書來看,其中都是之前戰況。天子看罷,忽得大喜,讚宋江曰:“朕的愛卿,連戰連捷。如今又望秋收臨前殲滅金軍,正是國家大幸之事。”又曰:“宋愛卿要恢複遼國,眾愛卿意下如何?”當下文武百官無有不從,都來附議。天子隨即準奏,將海濱王賜封遼國郎主,則遼國為大宋屬國。賜國土奉聖州、可汗州、儒州、歸化州,四個州郡。並將可汗州改做中京懷來府。後任遼國郎主統領定州原有遼軍,以梁方平為監軍,出兵儒州,切斷完顏杲歸路。旨意下達,遼國狼主叩謝天恩,心中大喜,就來辭別天子駕前。天子曰:“望君複國,切莫倒戈。你我兩國唇齒相依,應當永結同好才是。”遼國狼主又拜謝道:“天子在上,臣耶律輝定當與天朝上國為主,永世不敢忘懷。”再拜而去。
隻說遼國郎主領了天壽公主答裏孛商議起軍。門吏報道:“有降將耶律師來見郎主。”問其來故,耶律師說道:“聞知大宋天子恩德,郎主重複遼國,恢複國籍,正要提兵去和金兵戰。師不才,也有投效國家之意,願解一國之厄。不知郎主千歲意下如何?”遼國郎主聞言,登時大喜道:“有愛卿在,定能大成!”當下便遣耶律師為先鋒,調前部軍馬,出城前進。自領為中軍,答裏孛做合後,軍馬進發,來聚定州。
當時迤邐前行,一路無話,都到定州城下。早有皇侄耶律得華、耶律得忠,將領隻兒拂郎、烏利可安、洞仙文榮、曲利出清等,紛紛出城拜見。眾遼人賀喜複國之事,喜不自勝。後又有監軍梁方平引著麾下辛道宗、辛彥宗、鄭浩、王曉、張誌寧五員大將出城,來見遼國郎主。遼國郎主與眾人寒暄一番,都入城裏衙內坐定。郎主自然坐了上首,一旁坐了梁方平,下麵都是文臣武將。郎主問道:“不知我大遼人馬如何?”耶律得華出列奏道:“稟郎主千歲,自夏日以來,宋元帥處被擒與來投的遼人,約麽兩三萬人,我等自領本部也有一萬餘人,尚有百姓民兵,當下合計共軍卒五萬之上。”又有梁方平道:“我大宋在本州也有一萬餘精兵,土兵不計其數,目下領了天子聖旨,也隨遼國郎主差遣。”遼國郎主甚喜,便道:“虧得監軍在此,教俺大軍齊整軍備,糧草甲仗也足,正好出兵。”又謂自家眾文武道:“大宋天子下旨,教俺大遼助宋元帥一臂之力。引軍北進,駐紮儒州,阻斷金國西路軍完顏杲歸路,眾愛卿意下如何?”耶律師出列道:“我主容稟,我見儒州偏向東北,不是阻隔之地。”郎主道:“愛卿有何見地?”耶律師答道:“我看輿圖,歸化州與弘州更近,周遭都是群山峻嶺,也好埋伏。”郎主聞言在理,即刻下令整軍備戰,引大軍望歸化州去。於是大遼軍一路北進,直到歸化州城下。見城上都是金國旗幟,郎主又來問計,耶律師道:“城中遼人居多,郎主陛下可發告示入城,城中必然嘩變。”郎主認理,當即親書三五十張告示,綁在箭矢之上,發往城中。果不其然,許多遼人思念故國,聞聽是遼主引大軍複國而來,紛紛響應。哪管金軍如何?各個奮勇當先,就把城門打開,恭迎耶律輝入城。當下郎主先教耶律師引軍入城,一麵殺戮金兵,一麵安撫百姓,就此奪了城池。有詩為證:
朗主君王耶律輝,如今複國故鄉歸。
平民百姓皆恩愛,重振雄風北極威。
當下城池占定,遼國郎主來問耶律師後計如何?耶律師道:“北麵是雞鳴山,南麵是涿鹿山,如此埋伏兩軍,他哪裏走脫得了?”郎主從之,遣耶律得華引隻兒拂郎、烏利可安率領一軍埋伏雞鳴山,耶律得忠與洞仙文榮、曲利出清潛藏於涿鹿山。耶律師道:“可再出一支奇兵,繞到西麵埋伏,到時放過金國人馬,再阻斷後路;再遣一隊與羊河就近埋伏,莫教他水路裏去,必不叫他走脫。”郎主亦從之,逐教公主答裏孛於水路埋伏,耶律師則領奇兵往西去。當下吩咐已了,各自散去不題。
再說完顏杲逃得性命在弘州,自覺不能與宋軍匹敵,有意退兵還朝。正與眾家將領道:“我看宋朝氣數未盡,我等可先迴朝,勵精圖治,隻等待時機,再殺將迴來不遲。”完顏宗翰道:“都元帥所言甚是,況且秋收將近,也該迴國務農才是。”眾人聞言,都有退兵之意。如此收拾軍備,半月不曾出兵。忽一日,有探馬來報:“宋國重啟遼兵,當下遼國郎主耶律輝引本國兵馬往北駐紮奉聖州,斷我軍歸路。”完顏杲聞聽此言大驚失色,忙召集諸將商議對策。完顏藥師提議道:“須立刻派兵增援奉聖州,以防遼軍截斷退路!”完顏杲認理,又有完顏藥師麾下幾個大將願往。但完顏杲知這些都是遼人,如今遼國迴複,恐他們以出兵為由去而不迴,因此道:“可遣完顏銀術可引軍前往。”完顏銀術可領命去了。
不三五日,完顏銀術可迴來報說:“我去半途,早遇著奉聖州敗逃守軍,這夥人道:‘城池內遼人造反,打開城門,遼軍昨日便入城了。’我恐遼軍得了地理,埋伏我軍,因此不敢深入,這才迴來報說。”完顏杲聽罷,拍案而起,怒道:“可惡!耶律輝這廝好生狡詐!”眾將皆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完顏希尹忙獻計道:“如今之計,唯有趁金兵立足未穩之時,速速撤軍,另尋出路。否則,一旦宋遼聯軍合圍,我軍必敗無疑。”完顏杲認理。完顏藥師又道:“宋軍若知我等退兵,必然來追,可遣一軍留下於路埋伏。”完顏杲亦認其理。於是留下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兩軍殿後。金兵當下也不多收拾,就把弘州城付之一炬,連夜拔營,向北撤去。
有宋軍探馬見弘州火光衝天,金兵都從北門走了,忙迴來報說。此事傳入孫琪等人耳中,冷恭道:“定是金兵行蹤敗露,他金軍怕被圍殲,這才慌不擇路要走。”楊誌歎一口氣道:“要包餃餌,卻露了肉餡!”當下祖士遠道:“為今之計,當兵分兩路,一路入城滅火,救應百姓;一路北上去追金兵。”徐槐則道:“他那裏北逃,必然留下埋伏,若去追,定不能成功。”孫琪認理,便道:“見得也是,如之奈何?”眾人見將軍問了,都來看輿圖。徐槐點指道:“弘州北麵有條南洋河,金軍必在這裏搭橋渡河,我等不順路去追,而從下遊先渡河,再與對岸去追,定能追上!”孫琪大喜,當下便點起三萬人馬,令楊誌、冷恭率領周通、施恩、嚴勇、李玉、成貴、翟源、謝福、高玉幾個水軍將領,從下遊渡河,去追擊金兵。自己則率餘下人馬,進城救火,安撫百姓。“隨後我等再來助楊將軍一臂之力。”楊誌道:“正合我意。”當下分兵去了。
且說楊誌、冷恭二人率軍,用馬車馱了舟船,行至南洋河畔,就把舟船入水,先將一半馬匹渡河,又將一半士卒渡河,來迴五六趟,都渡河去。楊誌便把船隻托付高玉道:“將軍且從水路慢慢來,我等乘馬去追。”說了,引軍望上遊而去。來至不遠,隻見河對麵金軍果然搭好了橋,大半軍士都渡河來。楊誌見狀,士氣大振,喊一聲:“金賊哪裏走!”麾軍便衝。完顏藥師見宋軍殺來,慌忙教下麵放箭“務必射住陣腳!”宋軍不曾防備箭矢,死傷不少,但仍奮勇向前。完顏藥師見射不住陣腳,隻得謂完顏杲道:“且戰且走!”完顏杲便引眾人撥馬便走。楊誌就把大軍橫插在橋邊,隻把金兵分做兩半。當下兩軍廝殺,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大半金兵不敵,被殺落水中。不必絮繁。
卻說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埋伏多時,不見追兵,便叫探馬去尋,迴來報說:“宋兵兵分兩路,一路直接入城裏去了,一路不來這裏,繞道望南洋河去了。”完顏希尹大驚道:“不好,都元帥有危!”完顏宗翰道:“速去救應!”兩個引軍縱馬狂奔。行至半路,完顏希尹道:“這般去恐為時已晚,且去河麵上遊,我有計策!”完顏宗翰從之,二人引軍刺斜裏望上遊去。
迴頭再說楊誌等人,沿著河岸殺敗金軍,冷恭道:“我來占住大橋,楊將軍且引軍去追完顏杲!”楊誌則道:“你且引兵去,我來看住這裏。”冷恭聞言,恐延誤軍機,也不推辭,引兵去了。當下楊誌就引著周通、施恩占住橋上廝殺。眾人殺得正歡,忽然河中水勢大漲,波濤洶湧,就把浮橋打翻,楊誌三個兵橋上宋金的眾多軍士紛紛落水。不一時,高玉引船都到,見楊誌等人落水,就吩咐水手打撈救應。當下高玉抄起船槳勾搭著楊誌上船來。楊誌不顧自身,忙起身道:“快救兄弟!”望船外看時,河流湍急,許多軍卒都救應不及,早不見了周通、施恩二將。
原來,遼人曾在上遊築壩蓄水,完顏希尹喜好地理,每到一處都詳細本地風土人情,自然知道這個備細,就引軍來上遊開閘放水,以此將宋軍一舉擊潰。當時冷恭正追,見水勢大漲,大驚失色,暗忖道:“不好,楊將軍有危。”因此不敢深追,隻得率軍退迴來。
當下高玉救得楊誌上岸,冷恭也迴軍問過安危。楊誌道:“俺無妨,隻是這許多宋兵與周通、施恩兩個兄弟慘死水中,如何與元帥交代?”冷恭勸解道:“將軍不必這般說,二位將軍福大命大,指不定衝在岸邊活命。”又教許多水軍頭領在河裏打撈。不一刻,翟源水性極佳,當時在下遊尋來小霸王周通。眾人把周通抬到岸邊,救了半日,眼見得救不活了。楊誌哭一聲兄弟,眾人隻得寬慰。眾人又在河裏尋了三迴,依舊不見施恩蹤跡,冷恭勸道:“既不見屍,可能存活。如今當迴本州安歇,再做圖謀。”楊誌歎道:“借你吉言,希望如此。”就叫把周通與其餘宋軍屍首裝船,運迴弘州城外葬了。有詩歎曰:
人稱好漢周通是,姓貫江湖小霸王。
慘死水中憑義氣,恰如項羽飲烏江。
且說完顏杲狼狽逃竄,忽見大水,雖有臨岸邊的金兵被衝散,但見宋兵退去,隻覺心中稍安。眾金軍不管不顧望上遊來,行至不願,正見完顏宗翰與完顏希尹在彼。當下兩軍合一,完顏杲道:“二位將軍不是在殿後麽,怎會走在俺的前麵?”完顏希尹就把備細說了。完顏杲大喜道:“多虧二位將軍放水,險些兒被宋軍捉了去。”當下說了,又問後計如何。完顏希尹道:“以此向東,可繞過歸化、奉聖二州,且脫離包圍的圈子,便是鳥出樊籠,魚入大海。”完顏藥師則道:“不可一軍同往,可散開全軍,分幾路過去,不教他得知都元帥位置,正是瞞天過海之法。”完顏杲道:“如此甚好,便依將軍所言。”於是把金軍兵分三路,完顏杲、蒲察石家奴、陸川一路;完顏宗翰、完顏希尹一路;完顏藥師、完顏銀術可一路;夾穀烈俊自領一路。散往南去,約定都到檀州會合。
不說金兵如何,卻說奉聖州遼軍探馬迴來報耶律師前軍說:“金兵敗走弘州,往北而去。”當下耶律師正埋伏山間,聞聽此言,揣測一陣便道:“不好,這夥金兵要繞過本州!”說了,自領伏兵迴本州與遼國郎主報說。遼國郎主得知,乃問:“卻待如何?”耶律師道:“此番必是想逃脫我軍與宋軍的圈子,微臣意,速令全軍率部追趕,絕不能讓金兵輕易逃走。”郎主從之,當即下令,命在外人馬都往北去。耶律師不敢怠慢,領旨而去。正是:世事無常唯生死,瞬息萬變是軍機。不知合圍成功與否 ,請聽下迴分解。
天恩賜予分三國,大宋遼金各有州。
恰似豐唇維皓齒,渾如表裏共仇讎。
如今直上北方去,同把金軍困劣丘。
水內橋邊明日落,狂流怒放散輕舟。
話說宋江寫了奏表,遣神行太保戴宗迴京上表。當日天子駕坐文德殿,曰:“今日文武班齊麽?”殿頭官奏道:“是日左文右武,都會集在殿下,俱各班齊。”天子宣命卷簾,旨令左右兵部李綱出班奏道:“有元帥宋江報書,請陛下禦覽。”當下有殿頭官呈書於龍書案。天子展書來看,其中都是之前戰況。天子看罷,忽得大喜,讚宋江曰:“朕的愛卿,連戰連捷。如今又望秋收臨前殲滅金軍,正是國家大幸之事。”又曰:“宋愛卿要恢複遼國,眾愛卿意下如何?”當下文武百官無有不從,都來附議。天子隨即準奏,將海濱王賜封遼國郎主,則遼國為大宋屬國。賜國土奉聖州、可汗州、儒州、歸化州,四個州郡。並將可汗州改做中京懷來府。後任遼國郎主統領定州原有遼軍,以梁方平為監軍,出兵儒州,切斷完顏杲歸路。旨意下達,遼國狼主叩謝天恩,心中大喜,就來辭別天子駕前。天子曰:“望君複國,切莫倒戈。你我兩國唇齒相依,應當永結同好才是。”遼國狼主又拜謝道:“天子在上,臣耶律輝定當與天朝上國為主,永世不敢忘懷。”再拜而去。
隻說遼國郎主領了天壽公主答裏孛商議起軍。門吏報道:“有降將耶律師來見郎主。”問其來故,耶律師說道:“聞知大宋天子恩德,郎主重複遼國,恢複國籍,正要提兵去和金兵戰。師不才,也有投效國家之意,願解一國之厄。不知郎主千歲意下如何?”遼國郎主聞言,登時大喜道:“有愛卿在,定能大成!”當下便遣耶律師為先鋒,調前部軍馬,出城前進。自領為中軍,答裏孛做合後,軍馬進發,來聚定州。
當時迤邐前行,一路無話,都到定州城下。早有皇侄耶律得華、耶律得忠,將領隻兒拂郎、烏利可安、洞仙文榮、曲利出清等,紛紛出城拜見。眾遼人賀喜複國之事,喜不自勝。後又有監軍梁方平引著麾下辛道宗、辛彥宗、鄭浩、王曉、張誌寧五員大將出城,來見遼國郎主。遼國郎主與眾人寒暄一番,都入城裏衙內坐定。郎主自然坐了上首,一旁坐了梁方平,下麵都是文臣武將。郎主問道:“不知我大遼人馬如何?”耶律得華出列奏道:“稟郎主千歲,自夏日以來,宋元帥處被擒與來投的遼人,約麽兩三萬人,我等自領本部也有一萬餘人,尚有百姓民兵,當下合計共軍卒五萬之上。”又有梁方平道:“我大宋在本州也有一萬餘精兵,土兵不計其數,目下領了天子聖旨,也隨遼國郎主差遣。”遼國郎主甚喜,便道:“虧得監軍在此,教俺大軍齊整軍備,糧草甲仗也足,正好出兵。”又謂自家眾文武道:“大宋天子下旨,教俺大遼助宋元帥一臂之力。引軍北進,駐紮儒州,阻斷金國西路軍完顏杲歸路,眾愛卿意下如何?”耶律師出列道:“我主容稟,我見儒州偏向東北,不是阻隔之地。”郎主道:“愛卿有何見地?”耶律師答道:“我看輿圖,歸化州與弘州更近,周遭都是群山峻嶺,也好埋伏。”郎主聞言在理,即刻下令整軍備戰,引大軍望歸化州去。於是大遼軍一路北進,直到歸化州城下。見城上都是金國旗幟,郎主又來問計,耶律師道:“城中遼人居多,郎主陛下可發告示入城,城中必然嘩變。”郎主認理,當即親書三五十張告示,綁在箭矢之上,發往城中。果不其然,許多遼人思念故國,聞聽是遼主引大軍複國而來,紛紛響應。哪管金軍如何?各個奮勇當先,就把城門打開,恭迎耶律輝入城。當下郎主先教耶律師引軍入城,一麵殺戮金兵,一麵安撫百姓,就此奪了城池。有詩為證:
朗主君王耶律輝,如今複國故鄉歸。
平民百姓皆恩愛,重振雄風北極威。
當下城池占定,遼國郎主來問耶律師後計如何?耶律師道:“北麵是雞鳴山,南麵是涿鹿山,如此埋伏兩軍,他哪裏走脫得了?”郎主從之,遣耶律得華引隻兒拂郎、烏利可安率領一軍埋伏雞鳴山,耶律得忠與洞仙文榮、曲利出清潛藏於涿鹿山。耶律師道:“可再出一支奇兵,繞到西麵埋伏,到時放過金國人馬,再阻斷後路;再遣一隊與羊河就近埋伏,莫教他水路裏去,必不叫他走脫。”郎主亦從之,逐教公主答裏孛於水路埋伏,耶律師則領奇兵往西去。當下吩咐已了,各自散去不題。
再說完顏杲逃得性命在弘州,自覺不能與宋軍匹敵,有意退兵還朝。正與眾家將領道:“我看宋朝氣數未盡,我等可先迴朝,勵精圖治,隻等待時機,再殺將迴來不遲。”完顏宗翰道:“都元帥所言甚是,況且秋收將近,也該迴國務農才是。”眾人聞言,都有退兵之意。如此收拾軍備,半月不曾出兵。忽一日,有探馬來報:“宋國重啟遼兵,當下遼國郎主耶律輝引本國兵馬往北駐紮奉聖州,斷我軍歸路。”完顏杲聞聽此言大驚失色,忙召集諸將商議對策。完顏藥師提議道:“須立刻派兵增援奉聖州,以防遼軍截斷退路!”完顏杲認理,又有完顏藥師麾下幾個大將願往。但完顏杲知這些都是遼人,如今遼國迴複,恐他們以出兵為由去而不迴,因此道:“可遣完顏銀術可引軍前往。”完顏銀術可領命去了。
不三五日,完顏銀術可迴來報說:“我去半途,早遇著奉聖州敗逃守軍,這夥人道:‘城池內遼人造反,打開城門,遼軍昨日便入城了。’我恐遼軍得了地理,埋伏我軍,因此不敢深入,這才迴來報說。”完顏杲聽罷,拍案而起,怒道:“可惡!耶律輝這廝好生狡詐!”眾將皆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完顏希尹忙獻計道:“如今之計,唯有趁金兵立足未穩之時,速速撤軍,另尋出路。否則,一旦宋遼聯軍合圍,我軍必敗無疑。”完顏杲認理。完顏藥師又道:“宋軍若知我等退兵,必然來追,可遣一軍留下於路埋伏。”完顏杲亦認其理。於是留下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兩軍殿後。金兵當下也不多收拾,就把弘州城付之一炬,連夜拔營,向北撤去。
有宋軍探馬見弘州火光衝天,金兵都從北門走了,忙迴來報說。此事傳入孫琪等人耳中,冷恭道:“定是金兵行蹤敗露,他金軍怕被圍殲,這才慌不擇路要走。”楊誌歎一口氣道:“要包餃餌,卻露了肉餡!”當下祖士遠道:“為今之計,當兵分兩路,一路入城滅火,救應百姓;一路北上去追金兵。”徐槐則道:“他那裏北逃,必然留下埋伏,若去追,定不能成功。”孫琪認理,便道:“見得也是,如之奈何?”眾人見將軍問了,都來看輿圖。徐槐點指道:“弘州北麵有條南洋河,金軍必在這裏搭橋渡河,我等不順路去追,而從下遊先渡河,再與對岸去追,定能追上!”孫琪大喜,當下便點起三萬人馬,令楊誌、冷恭率領周通、施恩、嚴勇、李玉、成貴、翟源、謝福、高玉幾個水軍將領,從下遊渡河,去追擊金兵。自己則率餘下人馬,進城救火,安撫百姓。“隨後我等再來助楊將軍一臂之力。”楊誌道:“正合我意。”當下分兵去了。
且說楊誌、冷恭二人率軍,用馬車馱了舟船,行至南洋河畔,就把舟船入水,先將一半馬匹渡河,又將一半士卒渡河,來迴五六趟,都渡河去。楊誌便把船隻托付高玉道:“將軍且從水路慢慢來,我等乘馬去追。”說了,引軍望上遊而去。來至不遠,隻見河對麵金軍果然搭好了橋,大半軍士都渡河來。楊誌見狀,士氣大振,喊一聲:“金賊哪裏走!”麾軍便衝。完顏藥師見宋軍殺來,慌忙教下麵放箭“務必射住陣腳!”宋軍不曾防備箭矢,死傷不少,但仍奮勇向前。完顏藥師見射不住陣腳,隻得謂完顏杲道:“且戰且走!”完顏杲便引眾人撥馬便走。楊誌就把大軍橫插在橋邊,隻把金兵分做兩半。當下兩軍廝殺,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大半金兵不敵,被殺落水中。不必絮繁。
卻說完顏宗翰、完顏希尹埋伏多時,不見追兵,便叫探馬去尋,迴來報說:“宋兵兵分兩路,一路直接入城裏去了,一路不來這裏,繞道望南洋河去了。”完顏希尹大驚道:“不好,都元帥有危!”完顏宗翰道:“速去救應!”兩個引軍縱馬狂奔。行至半路,完顏希尹道:“這般去恐為時已晚,且去河麵上遊,我有計策!”完顏宗翰從之,二人引軍刺斜裏望上遊去。
迴頭再說楊誌等人,沿著河岸殺敗金軍,冷恭道:“我來占住大橋,楊將軍且引軍去追完顏杲!”楊誌則道:“你且引兵去,我來看住這裏。”冷恭聞言,恐延誤軍機,也不推辭,引兵去了。當下楊誌就引著周通、施恩占住橋上廝殺。眾人殺得正歡,忽然河中水勢大漲,波濤洶湧,就把浮橋打翻,楊誌三個兵橋上宋金的眾多軍士紛紛落水。不一時,高玉引船都到,見楊誌等人落水,就吩咐水手打撈救應。當下高玉抄起船槳勾搭著楊誌上船來。楊誌不顧自身,忙起身道:“快救兄弟!”望船外看時,河流湍急,許多軍卒都救應不及,早不見了周通、施恩二將。
原來,遼人曾在上遊築壩蓄水,完顏希尹喜好地理,每到一處都詳細本地風土人情,自然知道這個備細,就引軍來上遊開閘放水,以此將宋軍一舉擊潰。當時冷恭正追,見水勢大漲,大驚失色,暗忖道:“不好,楊將軍有危。”因此不敢深追,隻得率軍退迴來。
當下高玉救得楊誌上岸,冷恭也迴軍問過安危。楊誌道:“俺無妨,隻是這許多宋兵與周通、施恩兩個兄弟慘死水中,如何與元帥交代?”冷恭勸解道:“將軍不必這般說,二位將軍福大命大,指不定衝在岸邊活命。”又教許多水軍頭領在河裏打撈。不一刻,翟源水性極佳,當時在下遊尋來小霸王周通。眾人把周通抬到岸邊,救了半日,眼見得救不活了。楊誌哭一聲兄弟,眾人隻得寬慰。眾人又在河裏尋了三迴,依舊不見施恩蹤跡,冷恭勸道:“既不見屍,可能存活。如今當迴本州安歇,再做圖謀。”楊誌歎道:“借你吉言,希望如此。”就叫把周通與其餘宋軍屍首裝船,運迴弘州城外葬了。有詩歎曰:
人稱好漢周通是,姓貫江湖小霸王。
慘死水中憑義氣,恰如項羽飲烏江。
且說完顏杲狼狽逃竄,忽見大水,雖有臨岸邊的金兵被衝散,但見宋兵退去,隻覺心中稍安。眾金軍不管不顧望上遊來,行至不願,正見完顏宗翰與完顏希尹在彼。當下兩軍合一,完顏杲道:“二位將軍不是在殿後麽,怎會走在俺的前麵?”完顏希尹就把備細說了。完顏杲大喜道:“多虧二位將軍放水,險些兒被宋軍捉了去。”當下說了,又問後計如何。完顏希尹道:“以此向東,可繞過歸化、奉聖二州,且脫離包圍的圈子,便是鳥出樊籠,魚入大海。”完顏藥師則道:“不可一軍同往,可散開全軍,分幾路過去,不教他得知都元帥位置,正是瞞天過海之法。”完顏杲道:“如此甚好,便依將軍所言。”於是把金軍兵分三路,完顏杲、蒲察石家奴、陸川一路;完顏宗翰、完顏希尹一路;完顏藥師、完顏銀術可一路;夾穀烈俊自領一路。散往南去,約定都到檀州會合。
不說金兵如何,卻說奉聖州遼軍探馬迴來報耶律師前軍說:“金兵敗走弘州,往北而去。”當下耶律師正埋伏山間,聞聽此言,揣測一陣便道:“不好,這夥金兵要繞過本州!”說了,自領伏兵迴本州與遼國郎主報說。遼國郎主得知,乃問:“卻待如何?”耶律師道:“此番必是想逃脫我軍與宋軍的圈子,微臣意,速令全軍率部追趕,絕不能讓金兵輕易逃走。”郎主從之,當即下令,命在外人馬都往北去。耶律師不敢怠慢,領旨而去。正是:世事無常唯生死,瞬息萬變是軍機。不知合圍成功與否 ,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