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話說那小校生擒劉彥宗,嶽飛欣賞其人,願引為伴當,常伴左右,便來詢問姓名等。那小校聞言,得了晉升之道,忙來磕頭拜謝,答道:“小人姓王名貴,祖貫相州湯陰人士,家父是殿前司下教頭,為因惡了高俅那廝,被罷免了官職,鬱鬱而終。小子投靠梁山時,做了林衝帳下小校,常隨林衝出生入死,也學了幾套林家強棒,梁山上也混出個名號,但喚小子病豹子王貴。”嶽飛聽了,才定眼觀瞧這人,卻與豹子頭林衝有幾分相似。後人有《臨江仙》一詞,專道這個好漢名聲:
怒發斥須如樊噲,豪強能展寒瞳。泊中學得萬般功。耍刀槍棍棒,渾體似林衝。
意氣才是江湖客,忠心甘闖天宮。喝開四海比黃龍,人稱病豹子,王貴最英雄。
當下嶽飛便叫王貴做了貼身伴當,並承諾:“日後有功,定稟過元帥升賞。”王貴又來拜謝:“今後願為將軍執馬提槍。”兩個談論一陣,嶽飛道:“今日有事相托。”王貴道:“萬死不辭!”嶽飛就把備細說了,教王貴引一彪軍馬去了。不必絮繁。
且說漢軍王伯龍正守薊州,忽有一彪探馬來城下稟報:“都統受了埋伏,特教俺來求援!”城上王伯龍聞言,忙引軍出城助陣。將開了城門,王伯龍勒住馬問道:“都統哪裏遇伏?你且帶路。”那一夥探馬便引著王伯龍望山裏走。相去不遠,到了山腳,見許多屍體。王伯龍暗忖道:“此去有些不妙,恐是有詐。”就來問:“到底在何處?”那探馬道:“就在前麵不遠。”王伯龍不信,便不願入山裏去,喝問道:“你究竟是誰?”那探馬見誆他不住,隻得說了:“爺爺乃白花蛇楊春是也!”說了,提著樸刀迴身來鬥。王伯龍大怒,挺槍便迎著。兩個鬥不過十餘合,楊春不敵,撥馬便走。王伯龍也不去追,大喊一聲:“不好,中調虎離山之計了!”遂引大軍都迴。楊春遠遠的見了,叫道:“莫教走了這廝,拖延一刻便是大功一件!”又引士卒迴馬來纏鬥。王伯龍正走,聽得後麵響動,又迴身來打楊春。楊春虛鬥七八合,又望刺斜走。王伯龍見走了楊春,便繼續趕路,誰知楊春又殺迴來。如此反複五七次,王伯龍大怒,急中生智。至第八次,楊春轉頭要走,王伯龍就把手中槍托起,借著月光,望準楊春背心便投。隻聽清脆聲響,那槍刺碎護心鏡,半個槍頭都入鎧甲裏去。楊春喊聲:“阿也!”應聲倒地。左右小卒子見狀,都來施救。當下救了楊春便走。
王伯龍見這夥人走得遠了,才來趕路。一路迴到薊州城下,卻見城門緊閉,燈火幽暗。王伯龍叫道:“是俺,快開城門!”此時節,城上一人笑道:“你來遲也!”王伯龍道:“你是何人?”那人道:“你卻忘了送信的,俺正是沒遮攔穆弘!”王伯龍聞言大罵,正要引軍攻城,忽聞身後一彪人馬殺來。為首的正是王貴。當下王貴喝道:“病豹子王貴在此!賊將速速投降!”隻因夜深,王伯龍不見來的人馬多少,隻見火把無數,星星點點般撲麵而來。因此不敢抵敵,隻得棄城向北而去。當時城上穆弘見狀,一時想不起來,問道:“你是何人,怎不曾聽過這般名號?”王貴來至城下道:“俺原是林衝帳下小校,今奉嶽飛將軍之命,教多打火把,少用人馬來助將軍取得城池!”穆弘聞言,才迴想起這號人物。忙開了城門,請入城來。當下兩個交頭,王貴問道:“城裏守軍何在?”穆弘大吹大擂道:“都叫俺用蒙汗藥麻翻了,大半砍了,小半關在府衙大牢裏。”兩個說了一番。王貴道:“將軍果然機敏,且請在這裏守城,俺這便迴報嶽飛將軍。”當下把兵馬駐紮城內,單槍匹馬出城報信去了。
卻說王貴來報嶽飛,嶽飛知得了城池,心下大喜,又教傳令聚攏眾將,一發殺上山去。卻有樊瑞出列道:“何須將軍動武,且看貧道做個道法,教山上這夥人都來投降。”嶽飛道:“先生有何妙法,速速用來。”樊瑞就說:“我扮作個山神,去他那裏招降,必然成功。”說了,就把自己打扮了,但見:
手提寶劍,掌壓拂塵。一身星鬥披日月,滿麵仙紋顯神跡。背兩盞明燈,如同西天如來佛;騎一頭青牛,恰似九霄太上君。掐指巡紋,指尖微泛虹光;口念真經,舌頭略有霞色。真如山神土地,哪是混世魔王?
當下樊瑞扮作山神,來到山寨前,使個千裏傳音之術,高聲喊道:“山上眾漢人聽真,我乃本山守山神是也!皆言:‘上天有好生之德。’吾念汝等都是漢人,今特來勸汝等歸降,勿再抵抗,以免血濺滿山!”將士們聞聲大驚,先來看視,隻見半空中一道霞光,霞光下正是一座莊嚴神隻。守軍急忙報給劉彥祖。劉彥祖聞言道,當然不肯相信,罵道:“矬鳥胡說些甚麽?”探馬道:“都統若不信,可出寨看視一遭。”於是劉彥祖親自出寨查看,果見一個神隻在彼,正是樊瑞。看那神隻威風凜凜,法相莊嚴,心中暗自嘀咕。樊瑞見劉彥祖親至,又說道:“若不投降,恐天人怪責!”言罷,見劉彥祖猶豫不決,樊瑞趁機施展法術,頓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劉彥祖見狀,以為是神靈發怒,嚇得率眾投降。嶽飛見狀大喜,率大軍占了山寨,接管一切,又教收攏眾軍。當下有史進從後山轉來,說道:“見南山霞光萬道,又有狂風閃電,便知是樊瑞用法,心知必然成了。不一時將軍便來傳信,因此聚人馬先到。”又有楊雄、解寶到此,眾人皆讚樊瑞法術高超,立下大功。正說之間,又有小卒子來報:“楊春將軍中了王伯龍一槍,如今性命垂危。”眾人聞言,由喜轉悲。嶽飛則道:“且把解寶一部步軍留下,看顧這些降兵,剩餘兵馬都入城裏去,再找城中醫士看治楊春。”說了,分兵入城裏去了。
卻說嶽飛一日夜間便平了劉彥宗、劉彥祖兩路漢軍,就把二人關押大牢之中。次日天明,一麵放榜安民,一麵尋求醫士醫治楊春。隻是各路醫士來了,皆不能治療痊愈。看看三五日,楊春抵捱不過,在床前與史進說些肺腑之言,言畢,一命嗚唿去了。有詩歎道:
人號白花蛇,長身隱水波。
英雄真本色,好漢葬山坡。
史進見死了楊春,淚流滿麵,其餘人等亦是悲哀多感。左右兄弟都來寬慰。當下就在城外葬了楊春,史進就在墳前立誓道:“若不殺王伯龍這賊,俺誓不為人!”待一切都了,嶽飛又與宋江飛書報知,並把劉彥宗、劉彥祖等幾個為首的將領鎖住囚車,一發運往東京發落。不三五日,忽有守軍來報:“東麵來一夥宋兵,打一個敢熾旗號,已到城下。”嶽飛聞言甚喜,便道:“這夥好漢我素有耳聞,如今也可一見,真是一件幸事也。”於是親引著眾多將領出城來迎。敢熾軍裏有徐進為首的幾個好漢,見了來人,卻不知姓名,隻得客套道:“聞聽將軍殺散漢軍,擒獲劉彥宗兄弟,真是大功一件。”嶽飛還禮道:“皆是眾英雄一路攻取,教這二人疲憊應對,因此疏忽俺這一路人馬,僥幸撿到了一份便宜功勞,正是眾位英雄豪傑承讓。”兩邊互相吹捧,又引薦了眾人,互相施禮。當日二軍合一,便屯兵於此。又七八日,宋江迴書道:“權且守住薊州,屆時大軍都到此處會垓。”於是兩軍每日演練,互相熟絡,也無甚事。
是日,樊瑞來尋嶽飛道:“俺見得這裏平安了,也不用兵,想起師祖羅真人正在二仙山,要去拜會,特來請假。”嶽飛聞言,迴想起當日樊瑞的法術,來了興致。暗忖道:“這樊瑞已然能唿風喚雨,傳聞入雲龍公孫勝更是道法無邊,如今真人就在眼前,如何能不拜會一二?”便道:“先生,俺能否與你一同前往,共同拜會羅真人?”樊瑞道:“不妨事,若將軍願意,可一同前往。”次日,又有敢熾軍頭領在中軍閑話,嶽飛說了要望九宮縣二仙山拜訪羅真人。高托天問道:“久聞俺的吳諱法師師父羅真人,乃盛世之高士。敢煩將軍,能引俺也去法座前焚香參拜,一洗塵俗。未知尊意若何?”樊瑞聞言,才知吳諱正是師叔,忙來稽首。吳諱還禮道:“未知師兄如何?”樊瑞才把公孫勝前事說了。吳諱歎道:“師兄大功大德,日後必能成正果非凡。”當下商議定了。
次日,嶽飛暫委徐進、史進兩個掌管軍馬,收拾了名香淨果,金珠彩段,將帶高托天、吳諱、王貴三個頭領,嶽飛與樊瑞,共五騎馬,帶領二三百步卒,要出發來。吳諱勸道:“將軍不必準備這些,怹老人家定不收得。”嶽飛認理,就把金珠彩鍛收了,又道:“名香淨果卻是必要送的。”於是取路投九宮縣二仙山來。嶽飛等在馬上,離了薊州,來到魚鼻山深處。但見青鬆滿徑,涼氣翛翛,炎暑全無。眾人轉過魚鼻山,尋路直至紫虛觀前下馬,整頓衣巾。小校托著名香淨果,徑到觀裏鶴軒前麵。觀裏道眾見了吳諱,俱各向前施禮;道眾同來見嶽飛,亦施禮罷。吳諱便問:“吾師何在?”道眾道:“師父正在觀內講經。”吳諱聽了,便和眾人徑投道觀內來。轉進觀門中,羅真人在內端坐,與眾道誦經。吳諱先進殿內,禮拜本師已畢,便稟道:“弟子舊友高托天,受了招安,今奉敕命,封敢熾軍軍師之職,統兵來破大金。又有宋江麾下五虎將嶽飛,今到薊州,特地要來參禮我師。見在此間。”羅真人見說,便散了道眾,教請進嶽飛等人。嶽飛先取信香爐中焚爇,參禮了八拜。遂唿高托天等三個頭領,俱各禮拜已了。
羅真人都教請坐,命童子烹茶獻果已罷。動問行藏,羅真人乃謂嶽飛曰:“嶽將軍乃中天梵氣鬥母元君座下天遒元帥轉世,外合列曜,內符天道。如今隨天罡星征北,他日功成名就,必然威鎮中原,功果皆滿。”嶽飛聞言,心中甚喜,就來謝過真人。羅真人又與高托天曰:“高先生乃紫微鬥數青龍星臨凡,如今歸順宋朝,此清名千秋不朽矣。隻是路途坎坷,應多加小心。”高托天聞言,心中急切,來問願求指迷。羅真人曰:“先生一生命薄,不得全美。”高托天告道:“我師,莫非小可此身不得善終?”羅真人道:“正是。先生亡必家破國衰,屍必無葬之地。正是結善因,乃種惡果,不能反複。”高托天聞言大驚,欲哭再告:“我師,善惡皆非我意,隻求解困之法。”羅真人歎曰:“大限到來,豈容汝等留戀乎!”高托天不願放棄,再拜,求羅真人法語。羅真人無奈,命童子取過紙筆,寫下四句法語,度與高托天。那四句說道是:
“遼陽功依,星落更稀。
金光雲起,宗不拾遺。
龍翔潛底,乾坤分籍。
月轉日移,鬥旋端奇。”
高托天看畢,不曉其意,再拜懇告:“乞我師金口剖決,指引迷愚。”羅真人擺手曰:“此乃天機,不可泄漏。他日應時,先生自知。夜深更靜,請諸位觀內暫宿一宿,來早再與拜會。貧道當年寢寐,未曾還的,再欲赴夢去也。諸位勿罪。”嶽飛等人辭了羅真人,來觀內宿歇。眾道眾接至方丈,宿了一宵。次日清晨,來參真人。其時吳諱、樊瑞二人已到大堂裏了。羅真人叫備素饌齋飯相待。早膳已畢,羅真人再與嶽飛曰:“將軍凡事多勞,貧道不意久留,還望少罪。”嶽飛聞言知其理,當即引眾拜別,出到觀前。所有乘坐馬匹,在觀中喂養,從人已牽在觀外伺候。眾道士送嶽飛等出到觀外相別。嶽飛教牽馬至半山平坦之處,與眾等一同上馬,再迴薊州。正是:天命昭昭不可違,但用人力些許偏。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話說那小校生擒劉彥宗,嶽飛欣賞其人,願引為伴當,常伴左右,便來詢問姓名等。那小校聞言,得了晉升之道,忙來磕頭拜謝,答道:“小人姓王名貴,祖貫相州湯陰人士,家父是殿前司下教頭,為因惡了高俅那廝,被罷免了官職,鬱鬱而終。小子投靠梁山時,做了林衝帳下小校,常隨林衝出生入死,也學了幾套林家強棒,梁山上也混出個名號,但喚小子病豹子王貴。”嶽飛聽了,才定眼觀瞧這人,卻與豹子頭林衝有幾分相似。後人有《臨江仙》一詞,專道這個好漢名聲:
怒發斥須如樊噲,豪強能展寒瞳。泊中學得萬般功。耍刀槍棍棒,渾體似林衝。
意氣才是江湖客,忠心甘闖天宮。喝開四海比黃龍,人稱病豹子,王貴最英雄。
當下嶽飛便叫王貴做了貼身伴當,並承諾:“日後有功,定稟過元帥升賞。”王貴又來拜謝:“今後願為將軍執馬提槍。”兩個談論一陣,嶽飛道:“今日有事相托。”王貴道:“萬死不辭!”嶽飛就把備細說了,教王貴引一彪軍馬去了。不必絮繁。
且說漢軍王伯龍正守薊州,忽有一彪探馬來城下稟報:“都統受了埋伏,特教俺來求援!”城上王伯龍聞言,忙引軍出城助陣。將開了城門,王伯龍勒住馬問道:“都統哪裏遇伏?你且帶路。”那一夥探馬便引著王伯龍望山裏走。相去不遠,到了山腳,見許多屍體。王伯龍暗忖道:“此去有些不妙,恐是有詐。”就來問:“到底在何處?”那探馬道:“就在前麵不遠。”王伯龍不信,便不願入山裏去,喝問道:“你究竟是誰?”那探馬見誆他不住,隻得說了:“爺爺乃白花蛇楊春是也!”說了,提著樸刀迴身來鬥。王伯龍大怒,挺槍便迎著。兩個鬥不過十餘合,楊春不敵,撥馬便走。王伯龍也不去追,大喊一聲:“不好,中調虎離山之計了!”遂引大軍都迴。楊春遠遠的見了,叫道:“莫教走了這廝,拖延一刻便是大功一件!”又引士卒迴馬來纏鬥。王伯龍正走,聽得後麵響動,又迴身來打楊春。楊春虛鬥七八合,又望刺斜走。王伯龍見走了楊春,便繼續趕路,誰知楊春又殺迴來。如此反複五七次,王伯龍大怒,急中生智。至第八次,楊春轉頭要走,王伯龍就把手中槍托起,借著月光,望準楊春背心便投。隻聽清脆聲響,那槍刺碎護心鏡,半個槍頭都入鎧甲裏去。楊春喊聲:“阿也!”應聲倒地。左右小卒子見狀,都來施救。當下救了楊春便走。
王伯龍見這夥人走得遠了,才來趕路。一路迴到薊州城下,卻見城門緊閉,燈火幽暗。王伯龍叫道:“是俺,快開城門!”此時節,城上一人笑道:“你來遲也!”王伯龍道:“你是何人?”那人道:“你卻忘了送信的,俺正是沒遮攔穆弘!”王伯龍聞言大罵,正要引軍攻城,忽聞身後一彪人馬殺來。為首的正是王貴。當下王貴喝道:“病豹子王貴在此!賊將速速投降!”隻因夜深,王伯龍不見來的人馬多少,隻見火把無數,星星點點般撲麵而來。因此不敢抵敵,隻得棄城向北而去。當時城上穆弘見狀,一時想不起來,問道:“你是何人,怎不曾聽過這般名號?”王貴來至城下道:“俺原是林衝帳下小校,今奉嶽飛將軍之命,教多打火把,少用人馬來助將軍取得城池!”穆弘聞言,才迴想起這號人物。忙開了城門,請入城來。當下兩個交頭,王貴問道:“城裏守軍何在?”穆弘大吹大擂道:“都叫俺用蒙汗藥麻翻了,大半砍了,小半關在府衙大牢裏。”兩個說了一番。王貴道:“將軍果然機敏,且請在這裏守城,俺這便迴報嶽飛將軍。”當下把兵馬駐紮城內,單槍匹馬出城報信去了。
卻說王貴來報嶽飛,嶽飛知得了城池,心下大喜,又教傳令聚攏眾將,一發殺上山去。卻有樊瑞出列道:“何須將軍動武,且看貧道做個道法,教山上這夥人都來投降。”嶽飛道:“先生有何妙法,速速用來。”樊瑞就說:“我扮作個山神,去他那裏招降,必然成功。”說了,就把自己打扮了,但見:
手提寶劍,掌壓拂塵。一身星鬥披日月,滿麵仙紋顯神跡。背兩盞明燈,如同西天如來佛;騎一頭青牛,恰似九霄太上君。掐指巡紋,指尖微泛虹光;口念真經,舌頭略有霞色。真如山神土地,哪是混世魔王?
當下樊瑞扮作山神,來到山寨前,使個千裏傳音之術,高聲喊道:“山上眾漢人聽真,我乃本山守山神是也!皆言:‘上天有好生之德。’吾念汝等都是漢人,今特來勸汝等歸降,勿再抵抗,以免血濺滿山!”將士們聞聲大驚,先來看視,隻見半空中一道霞光,霞光下正是一座莊嚴神隻。守軍急忙報給劉彥祖。劉彥祖聞言道,當然不肯相信,罵道:“矬鳥胡說些甚麽?”探馬道:“都統若不信,可出寨看視一遭。”於是劉彥祖親自出寨查看,果見一個神隻在彼,正是樊瑞。看那神隻威風凜凜,法相莊嚴,心中暗自嘀咕。樊瑞見劉彥祖親至,又說道:“若不投降,恐天人怪責!”言罷,見劉彥祖猶豫不決,樊瑞趁機施展法術,頓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劉彥祖見狀,以為是神靈發怒,嚇得率眾投降。嶽飛見狀大喜,率大軍占了山寨,接管一切,又教收攏眾軍。當下有史進從後山轉來,說道:“見南山霞光萬道,又有狂風閃電,便知是樊瑞用法,心知必然成了。不一時將軍便來傳信,因此聚人馬先到。”又有楊雄、解寶到此,眾人皆讚樊瑞法術高超,立下大功。正說之間,又有小卒子來報:“楊春將軍中了王伯龍一槍,如今性命垂危。”眾人聞言,由喜轉悲。嶽飛則道:“且把解寶一部步軍留下,看顧這些降兵,剩餘兵馬都入城裏去,再找城中醫士看治楊春。”說了,分兵入城裏去了。
卻說嶽飛一日夜間便平了劉彥宗、劉彥祖兩路漢軍,就把二人關押大牢之中。次日天明,一麵放榜安民,一麵尋求醫士醫治楊春。隻是各路醫士來了,皆不能治療痊愈。看看三五日,楊春抵捱不過,在床前與史進說些肺腑之言,言畢,一命嗚唿去了。有詩歎道:
人號白花蛇,長身隱水波。
英雄真本色,好漢葬山坡。
史進見死了楊春,淚流滿麵,其餘人等亦是悲哀多感。左右兄弟都來寬慰。當下就在城外葬了楊春,史進就在墳前立誓道:“若不殺王伯龍這賊,俺誓不為人!”待一切都了,嶽飛又與宋江飛書報知,並把劉彥宗、劉彥祖等幾個為首的將領鎖住囚車,一發運往東京發落。不三五日,忽有守軍來報:“東麵來一夥宋兵,打一個敢熾旗號,已到城下。”嶽飛聞言甚喜,便道:“這夥好漢我素有耳聞,如今也可一見,真是一件幸事也。”於是親引著眾多將領出城來迎。敢熾軍裏有徐進為首的幾個好漢,見了來人,卻不知姓名,隻得客套道:“聞聽將軍殺散漢軍,擒獲劉彥宗兄弟,真是大功一件。”嶽飛還禮道:“皆是眾英雄一路攻取,教這二人疲憊應對,因此疏忽俺這一路人馬,僥幸撿到了一份便宜功勞,正是眾位英雄豪傑承讓。”兩邊互相吹捧,又引薦了眾人,互相施禮。當日二軍合一,便屯兵於此。又七八日,宋江迴書道:“權且守住薊州,屆時大軍都到此處會垓。”於是兩軍每日演練,互相熟絡,也無甚事。
是日,樊瑞來尋嶽飛道:“俺見得這裏平安了,也不用兵,想起師祖羅真人正在二仙山,要去拜會,特來請假。”嶽飛聞言,迴想起當日樊瑞的法術,來了興致。暗忖道:“這樊瑞已然能唿風喚雨,傳聞入雲龍公孫勝更是道法無邊,如今真人就在眼前,如何能不拜會一二?”便道:“先生,俺能否與你一同前往,共同拜會羅真人?”樊瑞道:“不妨事,若將軍願意,可一同前往。”次日,又有敢熾軍頭領在中軍閑話,嶽飛說了要望九宮縣二仙山拜訪羅真人。高托天問道:“久聞俺的吳諱法師師父羅真人,乃盛世之高士。敢煩將軍,能引俺也去法座前焚香參拜,一洗塵俗。未知尊意若何?”樊瑞聞言,才知吳諱正是師叔,忙來稽首。吳諱還禮道:“未知師兄如何?”樊瑞才把公孫勝前事說了。吳諱歎道:“師兄大功大德,日後必能成正果非凡。”當下商議定了。
次日,嶽飛暫委徐進、史進兩個掌管軍馬,收拾了名香淨果,金珠彩段,將帶高托天、吳諱、王貴三個頭領,嶽飛與樊瑞,共五騎馬,帶領二三百步卒,要出發來。吳諱勸道:“將軍不必準備這些,怹老人家定不收得。”嶽飛認理,就把金珠彩鍛收了,又道:“名香淨果卻是必要送的。”於是取路投九宮縣二仙山來。嶽飛等在馬上,離了薊州,來到魚鼻山深處。但見青鬆滿徑,涼氣翛翛,炎暑全無。眾人轉過魚鼻山,尋路直至紫虛觀前下馬,整頓衣巾。小校托著名香淨果,徑到觀裏鶴軒前麵。觀裏道眾見了吳諱,俱各向前施禮;道眾同來見嶽飛,亦施禮罷。吳諱便問:“吾師何在?”道眾道:“師父正在觀內講經。”吳諱聽了,便和眾人徑投道觀內來。轉進觀門中,羅真人在內端坐,與眾道誦經。吳諱先進殿內,禮拜本師已畢,便稟道:“弟子舊友高托天,受了招安,今奉敕命,封敢熾軍軍師之職,統兵來破大金。又有宋江麾下五虎將嶽飛,今到薊州,特地要來參禮我師。見在此間。”羅真人見說,便散了道眾,教請進嶽飛等人。嶽飛先取信香爐中焚爇,參禮了八拜。遂唿高托天等三個頭領,俱各禮拜已了。
羅真人都教請坐,命童子烹茶獻果已罷。動問行藏,羅真人乃謂嶽飛曰:“嶽將軍乃中天梵氣鬥母元君座下天遒元帥轉世,外合列曜,內符天道。如今隨天罡星征北,他日功成名就,必然威鎮中原,功果皆滿。”嶽飛聞言,心中甚喜,就來謝過真人。羅真人又與高托天曰:“高先生乃紫微鬥數青龍星臨凡,如今歸順宋朝,此清名千秋不朽矣。隻是路途坎坷,應多加小心。”高托天聞言,心中急切,來問願求指迷。羅真人曰:“先生一生命薄,不得全美。”高托天告道:“我師,莫非小可此身不得善終?”羅真人道:“正是。先生亡必家破國衰,屍必無葬之地。正是結善因,乃種惡果,不能反複。”高托天聞言大驚,欲哭再告:“我師,善惡皆非我意,隻求解困之法。”羅真人歎曰:“大限到來,豈容汝等留戀乎!”高托天不願放棄,再拜,求羅真人法語。羅真人無奈,命童子取過紙筆,寫下四句法語,度與高托天。那四句說道是:
“遼陽功依,星落更稀。
金光雲起,宗不拾遺。
龍翔潛底,乾坤分籍。
月轉日移,鬥旋端奇。”
高托天看畢,不曉其意,再拜懇告:“乞我師金口剖決,指引迷愚。”羅真人擺手曰:“此乃天機,不可泄漏。他日應時,先生自知。夜深更靜,請諸位觀內暫宿一宿,來早再與拜會。貧道當年寢寐,未曾還的,再欲赴夢去也。諸位勿罪。”嶽飛等人辭了羅真人,來觀內宿歇。眾道眾接至方丈,宿了一宵。次日清晨,來參真人。其時吳諱、樊瑞二人已到大堂裏了。羅真人叫備素饌齋飯相待。早膳已畢,羅真人再與嶽飛曰:“將軍凡事多勞,貧道不意久留,還望少罪。”嶽飛聞言知其理,當即引眾拜別,出到觀前。所有乘坐馬匹,在觀中喂養,從人已牽在觀外伺候。眾道士送嶽飛等出到觀外相別。嶽飛教牽馬至半山平坦之處,與眾等一同上馬,再迴薊州。正是:天命昭昭不可違,但用人力些許偏。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