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旌旗閃閃搖天末,長笛橫吹虜塵闊。


    跨下嘶風白練獰,腰間切玉青蛇活。


    擊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敗如山死。


    九泉寂寞葬秋蟲,濕雲荒草啼秋思。


    話說孫琪送走種師道,又把困境寫了書信報知宋江。當時宋江正收拾析津府上下,埋葬了薛永,都來府衙內商議。宋江問過安道全、皇甫端身體無恙。便道:“如今柴大官人身染重病,請神醫勿嫌辛勞,星夜前往搭救這個。”安道全道:“正是小生本職工作,定不負元帥所望。”宋江恐其再有不測,便道:“我遣戴宗引兩個副將隨你同去。”當下有李逵出來,正要說話,宋江道:“不許你去,俺更不放心。”李逵道:“哥哥卻不教俺說話,不是俺要去。”宋江道:“你不去,出列作甚?”李逵道:“俺舉薦兩個兄弟,護人不曾有失。”宋江道:“你卻要舉薦誰?”李逵笑道:“正是項充、李袞兩個兄弟。”宋江聞言,尋思一番道:“見得也是,這兩個最好。”項充、李袞聽了舉薦,紛紛出列道:“元帥放心,有我二人在,定保安神醫無恙。”宋江頷首,命四個去了。


    將商議完這些,又有探馬來報:“西路軍張琪來報,並有書信一封。”宋江忙來拆信,書中都是前言所述。宋江看罷,傳閱眾家兄弟看了,問道:“金賊聯合西夏,擾亂邊庭,種老將軍隻得迴守,如今西軍兵力不加,正是告急的文書,不知眾家兄弟有何高見?”吳用起身說道:“哥哥,以小弟之見,可先派一支精兵馳援孫琪。再請朝廷遣使者與西夏說明利害,與種老將軍軟硬兼施,以求速退西夏。”嶽飛附和道:“吳學究所言極是。我願率一軍前往西線接應。”宋江頷首道:“甚好。”吳用則搶道:“不可,嶽將軍留在本軍,尚有用處,可另遣大將前往。”當下又有楊誌出列道:“小將願往!”吳用道:“再來幾員副將幫襯才好。”當下又有幾個兄弟站出來,是哪幾個?正是:


    鐵笛仙馬麟、錦毛虎燕順、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金眼彪施恩、小遮攔穆春。


    宋江大喜,道:“如此甚好!就由你們六位率領馬軍五千,步軍一萬,都歸楊誌管轄,星夜馳援西路軍。”七個領命而去。將去不救,又有東邊敢熾軍來報:“徐進從東海走水路,由灤水向上,襲取灤州到手。漢軍都統劉彥宗退守薊州,請元帥出兵攔截這夥金兵漢人。”宋江聞言大喜,歎道:“鳳凰山好漢果有當年我等威風,節節進取,破金大事必成!”於是問道:“誰願出兵攔截這夥漢奸?”當下吳用道:“此事嶽飛可去。”嶽飛道:“謹遵元帥、軍師之令。”吳用道:“還需兩個幫手。”自是史進、穆弘、解寶、楊春四個出列,施禮道:“俺們願往!”又有樊瑞道:“薊州乃家師故土,小弟亦願親隨。待奪了薊州,也可望二仙山拜訪師祖。”再有楊雄出列道:“哥哥容稟,小弟自在薊州做過兩院押獄節級,那裏地麵上熟略,俺去正好帶路。”石秀、時遷兩個聞言,也要跟隨。楊雄則道:“二位兄弟賺取南京辛勞,此番不用跟去,也容哥哥得個功勞。”宋江道:“最好!”於是嶽飛七個引一萬五千人分兵去了。


    且說嶽飛引軍往東去,一路上與楊雄說些地理人情,調遣兵將的勾當。不數日,前軍先到薊州。嶽飛看了城子,上麵都是漢軍旌旗,又立著一麵認軍旗,寫著:“漢軍都統劉彥宗”幾個大字。嶽飛道:“我曾聞這漢軍都統劉彥宗,頗會些兵法,看看城頭擺列嚴整,果不其然。”穆弘不屑,笑道:“我兄弟大小征戰多少起,怕他怎地?”史進則道:“休管他,一發攻城便是!”嶽飛道:“賢弟好生莽撞,須探一探,知道敵情才好。”於是就在城外安營紮寨,分派探馬去了。不一日,探馬迴來報說:“城北有座無終山,山上都是漢軍,有一麵旗幟,寫著:‘漢軍副都統劉彥祖’,這些人馬在半山腰安營紮寨,藏匿的較深。”樊瑞略懂兵書,聞言歎道:“此乃掎角之勢,不好用武。”嶽飛亦歎道:“法師所言極是,正是會用兵法的人物。”隻有楊雄大笑三聲。嶽飛問道:“兄長何故取笑?”楊雄道:“這山喚作無終山,正是犯了地名,他在這裏屯兵,必然無終無果。”嶽飛道:“我等兵家論武,豈能因這地名忌諱而沾沾自喜?”楊雄笑道:“兄弟誤會,那無終山上沒有水源,屯千百人都難,何止上萬?必然每日下山來到沽水邊取水。”嶽飛大悟道:“想當年漢末,有馬謖在街亭南山之上安營紮寨,終被魏將張合斷絕取水之路,因此士卒潰散。”就把備細說得清楚,眾人才知其中緣由。


    當下嶽飛吩咐道:“可派一軍埋伏於沽水河邊,待其取水時殺出,不叫他走一個迴山。”遂命穆弘、楊春領軍馬前往埋伏。又吩咐道:“待他一日夜沒了水源,定然浮躁,屆時定然下山來。我自領史進等人馬去圍無終山。叫他不能下山。”史進得令。嶽飛再道:“城中得了消息,必然來營救。再遣一軍埋伏兩處必經之路上。”令楊雄、解寶各率一軍,分別在路上兩側埋伏。眾人見說了,都來讚歎嶽飛用兵高妙。就把兵馬分撥了去。


    且說穆弘、楊春兩個趁夜引軍在沽水旁藏著,看看等了一夜,不見來人,兩個暗自嘀咕:“卻是不在這裏取水麽?”又吩咐兩個精明的小校沿河去尋,尋了一遭都不見人。兩個隻得苦等。又等到日上三竿,熱浪滾滾。才見一隊人馬下山來,小缸裝滿了大車,整整五十輛,每輛車旁十幾個軍漢,數來七八百人,一發望沽水岸邊上來。穆弘見了仔細,正要出手,楊春勸道:“將軍說莫要走了一個,且等他把車子趕到岸邊,打水打到一半,也累他們一遭,到時一發擒殺了,定不走一個。”穆弘笑道:“你怎地也這般機靈了?”楊春道:“遂公明哥哥南征北戰這許多年,如何不得成長?”兩個說罷,就等漢軍裝水。那隊漢軍到了岸邊,紛紛跳下車子,從車上卸下木桶,便開始打水。穆弘、楊春看得真切,隻見那漢水一桶桶裝入桶中,眼見著裝了百十來桶,多半熱頭上來,汗如雨下。楊春見時機已到,低聲道:“此時不動,更待何時?”穆弘應了一聲,大喝道:“殺!”率軍衝殺出去。那漢軍毫無防備,被殺得丟盔卸甲,死傷無數。剩下的漢軍見勢不妙,又走脫不了,紛紛投降。穆弘、楊春二人大喜,帶著俘虜和車輛迴去本陣,不題。


    卻說無終山上劉彥祖苦等這夥人馬帶水迴來,是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又遣許多人馬去尋,皆不迴來。看看午時將過,劉彥祖大怒:“這夥人那裏去偷懶。”正說之間,探馬來報:“山下兀的出現許多宋軍,就把山腳圍著,方才下山的兄弟都死在外麵了。”劉彥祖大驚道:“有宋軍到此,怎不見來報?如今圍了山寨才知?”左右小校道:“都統盡防著東邊敢熾軍了,卻不曾探得西邊軍馬。更兼薊州城中不來消息,自然不知。”劉彥祖道:“如今水源被斷,隻得衝出重圍,才能夠活命!”當下點起大軍,望南山去。


    劉彥祖率領大軍下山突圍,南山下正是嶽飛等著,嶽飛見山上來人,大笑道:“兀那廝馬謖休走!”劉彥祖聞言,惱羞成怒,忙引大軍衝殺,兩軍就來廝鬥衝突。嶽飛手舞長槍,如蛟龍出海,衝入敵陣,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地。劉彥祖見狀,心中暗驚,連忙指揮牙將圍攻嶽飛。嶽飛也不懼他,一個來鬥五六個牙將,且戰且走,兜兜轉轉,早槊死兩三個。其餘牙將見狀,不敢爭鬥,紛紛迴馬便走。嶽飛把槍一招,大軍趕上廝殺,一時間,漫山遍野喊殺聲響動。就在這時,嶽飛麾下的一支奇兵從側翼殺出,直取劉彥祖的中軍。劉彥祖猝不及防,被打得節節敗退。嶽飛趁機掩殺過來,劉彥祖的軍隊頓時大亂。殺了半晌,劉彥祖料敵不過,不得不帶領殘部逃迴山中。嶽飛也不去追,就把軍卒聚攏,都在山腰下休憩。


    劉彥祖迴了山上寨裏,暗忖一番,歎道:“這廝不曾見過,武藝卻比那張萬仙高出許多,如之奈何?”左右一個機敏的小校,名喚張寒,這人憑借些小聰明,常常好為人師。當時張寒道:“南邊正是與薊州來往的要處,必是大軍把守,我等可反向北麵突圍,那裏必然人少。”劉彥祖聞言大喜道:“見得也是。”於是又整頓兵馬,從北麵下山。正行至半山腰上,忽見一彪人馬趕著,為首正是九紋龍史進。史進見了漢軍,高叫道:“嶽飛將軍知你等要來此處突圍,叫俺等候多時了!”劉彥祖大驚,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那邊史進怎容他想?當即引軍卷殺上山來。劉彥祖不敢匹敵,且戰且退,又迴山寨裏去。當下劉彥祖叫苦連天道:“如今山上被圍得水泄不通,豈不困死於此?”張寒又獻計道:“可遣十餘死士,揣了求救的書信,望城裏求援,但凡有一人突圍,便成了。”劉彥祖歎道:“隻好如此。”言罷,遣死士送信。


    這夥死士四麵八方下山來,大路小道,山路野渠都走得,隻是都被宋軍攔著。當下嶽飛見擒了許多人馬,便道:“若不來援兵,楊雄、解寶二位哥哥如何立功?”於是教穆弘換了那漢人的裝束,引了二三十人,扮作死士送信去;再教楊春道:“你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楊春領命,也引五七十人去了。穆弘來至城下,就說:“副都統來信求援!”守城軍官不疑有他,就放入來。城裏劉彥宗得了書信,驚道:“不好,吾弟有危!”忙教王伯龍引一軍守城,親自引大軍從北門出城,望無終山來。此時節天色見晚,看看日落西山,星月漫天。劉彥宗恐看不清山路,教左右打起火來再行。當下眾軍都忙來打火,剛點燃幾個火把,忽聽兩邊喊殺聲響。照火把看時,山路兩邊都是宋軍。左邊殺出一團步兵,為首正是雙尾蠍解寶;右邊殺出一夥步兵,為首正是病關索楊雄。劉彥宗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撤退。解寶看得清楚,就率手底下慣走山路的健步軍士包抄後路,把漢軍圍了個水泄不通,截斷了他們的退路。劉彥宗無奈,隻得奮勇抵抗,不敵宋軍人多勢眾。楊雄、解寶雙雙來鬥劉彥宗。劉彥宗負了解寶兩叉,氣力不加,眼見得就要被俘虜。說時遲,那時快。一員副將大喝一聲,提槍舍命要保劉彥宗,就把三人隔開。劉彥宗見了空隙,望刺斜便走,躲入山林中去了。解寶見狀,正要撒開步子去追,楊雄道:“山上自有嶽飛將軍在,不必幫襯,就來俘虜眾軍,莫教走了一個。”於是兩個便迴身來擒漢軍。不必絮繁


    且說劉彥宗單槍匹馬逃命上山,正巧撞見巡邏的宋軍。當下一個姓王的小校見了,拿手點指,喊道:“有人!”左右眾卒子聽了,忙抽弓搭箭,亂將射去,正把馬匹射翻。就聽得馬匹嘶風叫了幾聲,撲騰倒地。左右小卒子忙趕將上來,就見劉彥宗摔在馬下,抽身不出。那小校見了,笑道:“看這裝束,正是大人物,且擒了迴去,與嶽將軍請功,必然升職。”兩邊小卒子聽了都笑,當下五花大綁,橫拖倒拽,帶迴營中見了嶽飛。嶽飛見是劉彥宗,便道:“你這廝身為漢人,卻事異族,真漢奸也。如今落在俺的手裏,正是命裏該著。”於是教左右打造囚車看押了。屆時再擒其餘人等,一發望大元帥處慶功。嶽飛又來重傷這小校道:“你姓甚名誰,看你眼神精準,不妨與我做個親近伴當。”那小校聽了,推金山,倒玉柱。跪下拜了,就把姓名說出。有分教:正是英雄得名份,不叫好漢枉此生。不知這人姓甚名誰,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