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辭舊迎新又一春,新生老死乃迴輪。
行街串巷聞冤案,夢鬼觀旌正是真。
話說盧俊義也來讚詩,便道:“眾兄弟都各有才華,我這裏也有一首雜詩,說來與眾兄弟聽。”宋江道:“賢弟也有詩詞,愚兄洗耳恭聽。”眾人聞言,都壓聲來聽。盧俊義就把詩來念道:
“玉樹瓊枝映碧空,飛花入戶笑春風。
如今四海皆兄弟,蓋盡人間是義忠。”
眾人聞之喝彩。吳用笑道:“盧員外如今也會寫詩,小生再也賺不得員外了。”眾人聞言都笑,盧俊義道:“盧某前半生虛度田園,若非軍師賺盧某上山,那知人心冷暖,才與眾兄弟暢快一生,盡忠守義。”眾人道是。就在此時,一陣寒風襲來,吹得炭火熊熊燃燒。宋江見狀,心中一動,說道:“這風雪交加之時,正合圍爐取暖,共話江湖。不知各位兄弟去歲分別,可有甚奇聞異事,不妨分享一番。”眾頭領皆相視一笑,都來講述自己所見所聞。一時間,笑聲、語聲交織銀裝素裹之中。當晚方散。
又過三日,金朝來使求和,宋江便把大宋聖上“絕不求和”的旨意說了,又把金使者驅逐迴金。當時金使罵道:“無義南蠻,不予求和,當遭報應。”宋江不以為意。當下吳用進言道:“雖是農耕時日,隻怕金人擾亂邊庭,需把人馬分往各州,以加強防備。”宋江認理道:“軍師所言既當,俺這便下達軍令。”於是,先將書信傳至東西二路,教好好提防,又把自家大軍分為幾支,計開:
教盧俊義引朱武為軍師,領董平、歐鵬、鄧飛、張橫、童猛、楊雄、石秀、李忠、周通、燕青、樊瑞,共十三人鎮守北方定州,直麵金軍;教關勝引宣讚、郝思文、李俊、童威、史進、劉唐、陳達、楊春、白勝,共十人鎮守西方祁州,策應盧俊義一軍;教秦明引索超、單廷圭、魏定國、阮小二、杜遷、朱仝、雷橫、鄭天壽、薛永、時遷,共十一人鎮守真定府嘉佑鎮北寨,直麵金軍;教唿延灼引楊誌、韓滔、彭玘、阮小五、宋萬、穆弘、李逵、項充、李袞、樂和,共十一人鎮守西方平定軍,操練演武,策應中央;教柴進、李應引蔣敬、杜興、張順、王定六、湯隆、侯健、張青、孫二娘、段景住,共十一人鎮守南方趙州,收集物資,送運糧草。
當下吩咐完備,眾兄弟都來與宋江辭別。看看冬去春來,一月無話。是日,正值二月中旬天氣,陽光明媚,春風正好,宋江正理軍務,忽有小校來報:“大元帥容稟,山東鄆城縣有元帥家書到此。”宋江聞言,忙請入內,小廝拜罷了宋江,遞上書信。宋江接來看時,封皮逆封著,又沒平安二字,卻是官府的紅章。宋江心內早感不適,連忙扯開封皮,從頭讀至一半,後麵寫道:
“宋太公於去年十二月末日,因病身故,見今停喪在家,專等大元帥來家遷葬。千萬,千萬!切不可誤!鄆城縣奏文奉書。”
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出門在外,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左右呂方、郭盛抱住。見宋江哭得昏迷,忙去請安神醫到此看視。當時安神醫見狀,行針走藥,半晌方才救醒。不一時,許多頭領聽得消息都到府內看視。當下吳用看罷書信,與眾人商議。吳用忙來勸道:“哥哥且省煩惱。”宋江道:“軍師,家父已歿,大敵當前,又不能趕歸去奔喪。若請旨守孝丁憂,三年無從與金人抗衡,如之奈何?”宋江說到此處,不禁潸然淚下。吳用勸道:“公明哥哥,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如今金兵犯我大宋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還望哥哥以大局為重。”宋江衣衫擦拭淚,緩道:“隻是我身為宋家之子,此時卻不能在父親靈前盡孝,實在有愧於心。”當下宋清開口說道:“哥哥莫要自責。當以國事為先,驅除金兵,保家衛國,家父的事,小弟代為守孝,不知可否?”眾人聞言,也紛紛附和。宋江隻得首肯,便道:“四郎此去,代不孝三郎之情,務必盡心辦理。”宋清道:“哥哥放心,四郎定盡心盡力。”又有吳用道:“可著孔明孔亮兄弟一路護送。”宋江認理從之。
宋江吩咐已了,宋清這才與眾暫別,自引孔明孔亮,帶領隨行軍健一二百人,挑擔行李衣裝等物,離了真定府,望山東進發。宋清三個在馬上衣錦還鄉,迴歸故裏。離了河北,於路無話。自來到山東鄆城縣宋家村,鄉中故舊,父老親戚,都來迎接。宋江迴到莊上,果見宋太公已死,靈柩尚存。宋清痛哭傷感,不勝哀戚。家眷莊客,都來拜見宋清。莊院田產家私什物,宋太公存日,整置得齊備,亦如舊時。宋清在莊上修設好事,請僧命道,修建功果,薦拔亡過父母宗親。州縣官僚,探望不絕。擇日選時,親扶太公靈柩,高原安葬。是日,本州官員,親鄰父老,賓朋眷屬,盡來送葬已了。待白事完備,又送孔明孔亮二人迴去,都到莊外,孔明道:“哥哥如今守孝,代師父丁憂,不便遠送,且迴。”三人這才灑淚分別。不在話下。
不說宋清丁憂,單說孔明孔亮迴來與宋江說了白事備細,教一切放心。宋江雖然認理,隻是每日愁楚,心頭無奈,怠慢許多公文瑣事,不知幾日。是日,忽有孫新興高采烈而來,滿口公明哥哥,連喊數聲道:“小弟這裏有喜事。”宋江看了,問道:“孫新賢弟有何喜事,恁地高興?”孫新道:“前日裏拙妻身體不適,請安道全看治,哥哥您猜怎地?”宋江問道:“妻子有病在身,如何這般?”孫新笑道:“哥哥不知,俺那拙妻並非染病,而是有孕在身,正是孫家後繼有人。”宋江聞說,也替兄弟欣喜。宋江連連道喜:“此乃大喜之事,定要熱鬧熱鬧。”孫新道:“不勞煩哥哥張羅,俺那同姓的哥哥已然做了宴席,專請眾家兄弟,今日特來請哥哥參席,俺也好討個賞錢甚地。”宋江笑道:“既如此,我等兄弟便可好好暢飲一番。”孫新謝過宋江,又閑聊幾句便去了。
約定當夜,眾人都在孫立的府邸相聚,獻禮納物,談笑風生。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立站起來,端起酒杯,對大家說道:“今日召集各位兄弟前來,一是為了慶祝我弟妹有喜,二是感謝眾位兄弟往日的照應。大家共飲此杯。”眾人紛紛響應,舉杯共飲。席間也有盧俊義、關勝等在外兄弟來信賀喜。人雖未到,禮物不少,正是兄弟情義。孫新夫婦又請宋江為小子取名,宋江道:“既是兄弟說了,愚兄也不推辭,若是男子則喚個‘易’字可也。”吳用讚道:“係辭有雲:‘辭有險易。’禮記亦有雲:‘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此乃安樂之意,是個好名。”孫新夫婦就來答謝宋江。宋江又道:“你夫婦如此,便莫再戰場廝殺,我準你二人歸故裏,相夫教子如何?”孫新聽了,趕忙起身拜謝宋江。隻是顧大嫂道:“多謝哥哥美意,隻是我等舍不得眾位兄弟,又不是貪生怕死之徒,怎能退居其後。”宋江一意勸道:“萬萬不可,賢妹有身孕,怎能刀兵來見,若認我做哥哥,你便聽哥哥的,不可使性子。”顧大嫂道:“若我迴去也罷,隻是男人不能離了廝殺。”宋江定要二人同迴故裏,孫立聞言道:“多謝宋公明兄長關懷,我這弟妹性格莽撞,還望兄長少罪則個。”又對顧大嫂使了眼色,這才領情。當時眾人又是一陣歡聲笑語,盡醉而歸。
宴罷,眾人各自散去。宋江迴到住處,心中感慨萬千,無從睡下。此時,又有鬱保四來訪。宋江便和衣來見,卻看到鬱保四愁眉不展,便詢問緣由道:“兄弟怎地深夜不睡,卻來尋愚兄?”鬱保四便說道:“哥哥,小弟近日來常在夢中遇鬼,因此夜裏不得睡下。”宋江正要說去尋樊瑞解惑,才迴想起樊瑞已隨盧俊義在定州守備。宋江自恃學了三卷天書法門,便來問鬱保四道:“夢中情景如何?”鬱保四歎了口氣,說道:“小弟夢一女子前來告冤訴苦,我問他怎地尋我,他答道:‘小女子一介冤魂怨鬼,近不得天魁星主的身,隻是遠遠望見,有那認軍旗一麵,正是官人把持,萬不得已,特來求告冤屈,教眾家星君為小女子做主。’我待要問過備細,隻是撒然覺來,此後每每都夢此人,隻是不知真假,因此不敢叨擾哥哥,隻是今番一連三天之久,實屬無奈,才來央求哥哥。”宋江聽後,沉默片刻。心想此事頗為蹊蹺,便道:“既是見我軍認軍旗,得知我等身份,又是一場冤枉,應當受理。”鬱保四道:“哥哥說的在理,隻是這女子究竟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小弟一概不知,這可如何是好。”宋江略加思索,才道:“明日我與你一同前往衙內,將此事告知吳用軍師,再做計較。”鬱保四點頭稱是。
次日一早,宋江便與鬱保四來到廳上,正見吳用等兄弟在彼,將此事詳述一番。吳用聽罷,撚須沉思道:“此事確有可疑,需得詳加調查。保四,你可還記得甚麽?”鬱保四道:“隻說是本地人士,其餘一概不知。”吳用道:“如此這般,可派黃信在本城探聽一番,或許能有所收獲。”宋江點頭應允。於是,戴宗三人領命而去。數日後,黃信帶迴消息,稱在城中並無聽說有誰家女子受了冤屈。宋江和吳用皆感困惑,吳用疑慮道:“莫非真是鬼魂托夢,因此不在活人之中?”宋江道:“見得是了。”於是又教李雲走街串巷,無論古今事情,詢問仔細。不數日,又有李雲迴來報說:“哥哥,小弟探得那女子消息迴來。”宋江聞言,便問備細。李雲不愧做過都頭,走街串巷更細心些,便道:
“探得一個老人家得知,乃是前朝初年的事,當時高俅發跡,這老人正巧隻得備細,便與我道:‘前朝本地南城永綠坊有戶高家,正是本地出名的紈絝子弟,名喚高清,仗著與高俅遠房親戚的名頭,便在當地胡作非為,本地州府縣衙都奈何不得。當年高清看中本坊間一個文老漢之女文淑。這文老漢本是做炊餅生意的苦命人,哪裏鬥得過高家權貴?州府縣衙也不曾管他,自然得手。文淑乃是心底靈巧的人,當夜逃了高家府邸,便躲入衙門。而那高清則用銀子上下打點衙門,到時公堂對峙,這文淑怎能取勝?本以為敗訴則是,誰知那高清倒打一耙,反告文家汙蔑高家清白。哪知那文淑正是個貞潔烈女,聽了此等判決,怎能受辱?當堂撞柱而亡,死在公堂之上,以證清白之軀。隻是高家權勢滔天,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我問道:‘如此說來,還有後事麽?’那老人家答道:‘俺本以為此事到此便了了,誰知那高清卻氣不過,再要找文家鬧事。此時文家有文老漢與另一人在堂。’我問那人是誰,老人家道:‘這人姓陳名義,本是在地書生,又是文老漢親點的女婿。陳義本要進京趕考,隻因文淑橫死,悲痛欲絕,不意趕考。隻待喪事完備,便要進京鳴冤。哪知正巧撞著高清,那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二人爭鬥,那高家手下許多惡徒,就來打殺陳義。文老漢見狀,忙來阻攔,亦被打殺在自家院裏。可憐一家老少,齠齔不留。’此話傳到如今,因金兵南侵,知之者甚少。”
此話一出,眾人聽得憤恨非常。就看一人拍案而起,罵一聲道:“不想竟有這等惡事!可憐這文家一口並那個書生,遭此厄運,天理難容。”眾人看時,卻是怒惱了這個英豪?有教是:一怒千裏難滅,敢嚐佛法無邊。不知怒的這人是誰?請聽下迴分解。
辭舊迎新又一春,新生老死乃迴輪。
行街串巷聞冤案,夢鬼觀旌正是真。
話說盧俊義也來讚詩,便道:“眾兄弟都各有才華,我這裏也有一首雜詩,說來與眾兄弟聽。”宋江道:“賢弟也有詩詞,愚兄洗耳恭聽。”眾人聞言,都壓聲來聽。盧俊義就把詩來念道:
“玉樹瓊枝映碧空,飛花入戶笑春風。
如今四海皆兄弟,蓋盡人間是義忠。”
眾人聞之喝彩。吳用笑道:“盧員外如今也會寫詩,小生再也賺不得員外了。”眾人聞言都笑,盧俊義道:“盧某前半生虛度田園,若非軍師賺盧某上山,那知人心冷暖,才與眾兄弟暢快一生,盡忠守義。”眾人道是。就在此時,一陣寒風襲來,吹得炭火熊熊燃燒。宋江見狀,心中一動,說道:“這風雪交加之時,正合圍爐取暖,共話江湖。不知各位兄弟去歲分別,可有甚奇聞異事,不妨分享一番。”眾頭領皆相視一笑,都來講述自己所見所聞。一時間,笑聲、語聲交織銀裝素裹之中。當晚方散。
又過三日,金朝來使求和,宋江便把大宋聖上“絕不求和”的旨意說了,又把金使者驅逐迴金。當時金使罵道:“無義南蠻,不予求和,當遭報應。”宋江不以為意。當下吳用進言道:“雖是農耕時日,隻怕金人擾亂邊庭,需把人馬分往各州,以加強防備。”宋江認理道:“軍師所言既當,俺這便下達軍令。”於是,先將書信傳至東西二路,教好好提防,又把自家大軍分為幾支,計開:
教盧俊義引朱武為軍師,領董平、歐鵬、鄧飛、張橫、童猛、楊雄、石秀、李忠、周通、燕青、樊瑞,共十三人鎮守北方定州,直麵金軍;教關勝引宣讚、郝思文、李俊、童威、史進、劉唐、陳達、楊春、白勝,共十人鎮守西方祁州,策應盧俊義一軍;教秦明引索超、單廷圭、魏定國、阮小二、杜遷、朱仝、雷橫、鄭天壽、薛永、時遷,共十一人鎮守真定府嘉佑鎮北寨,直麵金軍;教唿延灼引楊誌、韓滔、彭玘、阮小五、宋萬、穆弘、李逵、項充、李袞、樂和,共十一人鎮守西方平定軍,操練演武,策應中央;教柴進、李應引蔣敬、杜興、張順、王定六、湯隆、侯健、張青、孫二娘、段景住,共十一人鎮守南方趙州,收集物資,送運糧草。
當下吩咐完備,眾兄弟都來與宋江辭別。看看冬去春來,一月無話。是日,正值二月中旬天氣,陽光明媚,春風正好,宋江正理軍務,忽有小校來報:“大元帥容稟,山東鄆城縣有元帥家書到此。”宋江聞言,忙請入內,小廝拜罷了宋江,遞上書信。宋江接來看時,封皮逆封著,又沒平安二字,卻是官府的紅章。宋江心內早感不適,連忙扯開封皮,從頭讀至一半,後麵寫道:
“宋太公於去年十二月末日,因病身故,見今停喪在家,專等大元帥來家遷葬。千萬,千萬!切不可誤!鄆城縣奏文奉書。”
宋江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自罵道:“不孝逆子,出門在外,老父身亡,不能盡人子之道,畜生何異!”自把頭去壁上磕撞,大哭起來。左右呂方、郭盛抱住。見宋江哭得昏迷,忙去請安神醫到此看視。當時安神醫見狀,行針走藥,半晌方才救醒。不一時,許多頭領聽得消息都到府內看視。當下吳用看罷書信,與眾人商議。吳用忙來勸道:“哥哥且省煩惱。”宋江道:“軍師,家父已歿,大敵當前,又不能趕歸去奔喪。若請旨守孝丁憂,三年無從與金人抗衡,如之奈何?”宋江說到此處,不禁潸然淚下。吳用勸道:“公明哥哥,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如今金兵犯我大宋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正是用人之際,還望哥哥以大局為重。”宋江衣衫擦拭淚,緩道:“隻是我身為宋家之子,此時卻不能在父親靈前盡孝,實在有愧於心。”當下宋清開口說道:“哥哥莫要自責。當以國事為先,驅除金兵,保家衛國,家父的事,小弟代為守孝,不知可否?”眾人聞言,也紛紛附和。宋江隻得首肯,便道:“四郎此去,代不孝三郎之情,務必盡心辦理。”宋清道:“哥哥放心,四郎定盡心盡力。”又有吳用道:“可著孔明孔亮兄弟一路護送。”宋江認理從之。
宋江吩咐已了,宋清這才與眾暫別,自引孔明孔亮,帶領隨行軍健一二百人,挑擔行李衣裝等物,離了真定府,望山東進發。宋清三個在馬上衣錦還鄉,迴歸故裏。離了河北,於路無話。自來到山東鄆城縣宋家村,鄉中故舊,父老親戚,都來迎接。宋江迴到莊上,果見宋太公已死,靈柩尚存。宋清痛哭傷感,不勝哀戚。家眷莊客,都來拜見宋清。莊院田產家私什物,宋太公存日,整置得齊備,亦如舊時。宋清在莊上修設好事,請僧命道,修建功果,薦拔亡過父母宗親。州縣官僚,探望不絕。擇日選時,親扶太公靈柩,高原安葬。是日,本州官員,親鄰父老,賓朋眷屬,盡來送葬已了。待白事完備,又送孔明孔亮二人迴去,都到莊外,孔明道:“哥哥如今守孝,代師父丁憂,不便遠送,且迴。”三人這才灑淚分別。不在話下。
不說宋清丁憂,單說孔明孔亮迴來與宋江說了白事備細,教一切放心。宋江雖然認理,隻是每日愁楚,心頭無奈,怠慢許多公文瑣事,不知幾日。是日,忽有孫新興高采烈而來,滿口公明哥哥,連喊數聲道:“小弟這裏有喜事。”宋江看了,問道:“孫新賢弟有何喜事,恁地高興?”孫新道:“前日裏拙妻身體不適,請安道全看治,哥哥您猜怎地?”宋江問道:“妻子有病在身,如何這般?”孫新笑道:“哥哥不知,俺那拙妻並非染病,而是有孕在身,正是孫家後繼有人。”宋江聞說,也替兄弟欣喜。宋江連連道喜:“此乃大喜之事,定要熱鬧熱鬧。”孫新道:“不勞煩哥哥張羅,俺那同姓的哥哥已然做了宴席,專請眾家兄弟,今日特來請哥哥參席,俺也好討個賞錢甚地。”宋江笑道:“既如此,我等兄弟便可好好暢飲一番。”孫新謝過宋江,又閑聊幾句便去了。
約定當夜,眾人都在孫立的府邸相聚,獻禮納物,談笑風生。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孫立站起來,端起酒杯,對大家說道:“今日召集各位兄弟前來,一是為了慶祝我弟妹有喜,二是感謝眾位兄弟往日的照應。大家共飲此杯。”眾人紛紛響應,舉杯共飲。席間也有盧俊義、關勝等在外兄弟來信賀喜。人雖未到,禮物不少,正是兄弟情義。孫新夫婦又請宋江為小子取名,宋江道:“既是兄弟說了,愚兄也不推辭,若是男子則喚個‘易’字可也。”吳用讚道:“係辭有雲:‘辭有險易。’禮記亦有雲:‘故君子居易以俟命。’此乃安樂之意,是個好名。”孫新夫婦就來答謝宋江。宋江又道:“你夫婦如此,便莫再戰場廝殺,我準你二人歸故裏,相夫教子如何?”孫新聽了,趕忙起身拜謝宋江。隻是顧大嫂道:“多謝哥哥美意,隻是我等舍不得眾位兄弟,又不是貪生怕死之徒,怎能退居其後。”宋江一意勸道:“萬萬不可,賢妹有身孕,怎能刀兵來見,若認我做哥哥,你便聽哥哥的,不可使性子。”顧大嫂道:“若我迴去也罷,隻是男人不能離了廝殺。”宋江定要二人同迴故裏,孫立聞言道:“多謝宋公明兄長關懷,我這弟妹性格莽撞,還望兄長少罪則個。”又對顧大嫂使了眼色,這才領情。當時眾人又是一陣歡聲笑語,盡醉而歸。
宴罷,眾人各自散去。宋江迴到住處,心中感慨萬千,無從睡下。此時,又有鬱保四來訪。宋江便和衣來見,卻看到鬱保四愁眉不展,便詢問緣由道:“兄弟怎地深夜不睡,卻來尋愚兄?”鬱保四便說道:“哥哥,小弟近日來常在夢中遇鬼,因此夜裏不得睡下。”宋江正要說去尋樊瑞解惑,才迴想起樊瑞已隨盧俊義在定州守備。宋江自恃學了三卷天書法門,便來問鬱保四道:“夢中情景如何?”鬱保四歎了口氣,說道:“小弟夢一女子前來告冤訴苦,我問他怎地尋我,他答道:‘小女子一介冤魂怨鬼,近不得天魁星主的身,隻是遠遠望見,有那認軍旗一麵,正是官人把持,萬不得已,特來求告冤屈,教眾家星君為小女子做主。’我待要問過備細,隻是撒然覺來,此後每每都夢此人,隻是不知真假,因此不敢叨擾哥哥,隻是今番一連三天之久,實屬無奈,才來央求哥哥。”宋江聽後,沉默片刻。心想此事頗為蹊蹺,便道:“既是見我軍認軍旗,得知我等身份,又是一場冤枉,應當受理。”鬱保四道:“哥哥說的在理,隻是這女子究竟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小弟一概不知,這可如何是好。”宋江略加思索,才道:“明日我與你一同前往衙內,將此事告知吳用軍師,再做計較。”鬱保四點頭稱是。
次日一早,宋江便與鬱保四來到廳上,正見吳用等兄弟在彼,將此事詳述一番。吳用聽罷,撚須沉思道:“此事確有可疑,需得詳加調查。保四,你可還記得甚麽?”鬱保四道:“隻說是本地人士,其餘一概不知。”吳用道:“如此這般,可派黃信在本城探聽一番,或許能有所收獲。”宋江點頭應允。於是,戴宗三人領命而去。數日後,黃信帶迴消息,稱在城中並無聽說有誰家女子受了冤屈。宋江和吳用皆感困惑,吳用疑慮道:“莫非真是鬼魂托夢,因此不在活人之中?”宋江道:“見得是了。”於是又教李雲走街串巷,無論古今事情,詢問仔細。不數日,又有李雲迴來報說:“哥哥,小弟探得那女子消息迴來。”宋江聞言,便問備細。李雲不愧做過都頭,走街串巷更細心些,便道:
“探得一個老人家得知,乃是前朝初年的事,當時高俅發跡,這老人正巧隻得備細,便與我道:‘前朝本地南城永綠坊有戶高家,正是本地出名的紈絝子弟,名喚高清,仗著與高俅遠房親戚的名頭,便在當地胡作非為,本地州府縣衙都奈何不得。當年高清看中本坊間一個文老漢之女文淑。這文老漢本是做炊餅生意的苦命人,哪裏鬥得過高家權貴?州府縣衙也不曾管他,自然得手。文淑乃是心底靈巧的人,當夜逃了高家府邸,便躲入衙門。而那高清則用銀子上下打點衙門,到時公堂對峙,這文淑怎能取勝?本以為敗訴則是,誰知那高清倒打一耙,反告文家汙蔑高家清白。哪知那文淑正是個貞潔烈女,聽了此等判決,怎能受辱?當堂撞柱而亡,死在公堂之上,以證清白之軀。隻是高家權勢滔天,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我問道:‘如此說來,還有後事麽?’那老人家答道:‘俺本以為此事到此便了了,誰知那高清卻氣不過,再要找文家鬧事。此時文家有文老漢與另一人在堂。’我問那人是誰,老人家道:‘這人姓陳名義,本是在地書生,又是文老漢親點的女婿。陳義本要進京趕考,隻因文淑橫死,悲痛欲絕,不意趕考。隻待喪事完備,便要進京鳴冤。哪知正巧撞著高清,那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二人爭鬥,那高家手下許多惡徒,就來打殺陳義。文老漢見狀,忙來阻攔,亦被打殺在自家院裏。可憐一家老少,齠齔不留。’此話傳到如今,因金兵南侵,知之者甚少。”
此話一出,眾人聽得憤恨非常。就看一人拍案而起,罵一聲道:“不想竟有這等惡事!可憐這文家一口並那個書生,遭此厄運,天理難容。”眾人看時,卻是怒惱了這個英豪?有教是:一怒千裏難滅,敢嚐佛法無邊。不知怒的這人是誰?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