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話說楊江甘願投靠鳳凰山大寨,李玄正要左右為楊江解綁。忽有徐進忽製止道:“且慢,我有一事要問。”眾人都看徐進。李玄道:“不知哥哥要問何事?”徐進道:“你可曾說過我隻是依靠祖宗威望來唬你的;又說我若來時,一準把我擒了,押在囚車裏,並牢裏兄弟一發解上東京淩遲?”楊江聞言,頓感疑惑,與眾好漢麵麵廝覷,不知就裏,道:“小弟都不知是兄長到此,如何說得這些話?”徐進聞言,亦不知就裏。隻見李玄等人都憋不住笑出聲來。徐進見了,恍然大悟,拿手指點李玄道:“好你個雲中君,也要誆騙自家哥哥?”李玄聞言,當即拜倒在麾下道:“小弟幾度請大哥哥上山寨聚義,哥哥一直不肯,今日我心中算來,山寨眾好漢無人能及楊天王,小弟沒了法子,才出此下策,誆請大哥哥到此助戰,萬幸,果然哥哥功高一籌,才有今日的緣分。”一席話說來,就把徐進、楊江二人高高托起,輕輕放下,哪個聽了不欣喜?徐進借坡下驢,便道:“既不是楊天王的話語,便就解綁,都做兄弟。”左右為楊江解綁,親請楊江坐定。楊江謝過坐了,李玄道:“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如此看來,大功即滿。隻差救出張先一處。”眾人就來問計,李玄隻把眼眸乜斜楊江。楊江頓時會意,毛遂自薦道:“我徒杜明溫在彼,此番小弟願去賺開城門,救出張先等一眾兄弟。”徐進大喜,便從之。李玄道:“此處要用張小乙處。”張小乙道:“但憑軍師差遣。”李玄當下附耳對張小乙說了幾句,張小乙領命。又謂楊江說了技巧,楊江道:“軍師好心思,真比不過也。”言畢,辭別眾人,領了張小乙,二人都一齊來到高唐城下。
卻說楊江叫開門。守城軍士認得楊江,急忙去報告府尹並杜明溫知。杜明溫聞聽楊江去又複迴,便與府尹前來開門,趕忙帶人來城門口迎接。卻看楊江身旁還有一人,正要詢問,楊江道:“權且迴了府衙大堂,叫俺吃些茶水再說備細。”說了,都到大堂上坐定。叫人上茶水瓜果等物,待楊江吃喝完備。杜明溫問道:“哥哥如何安然無恙迴來,身旁這人又是誰?”楊江道:“不是此人相救,我再難迴來。”府尹道:“為何?”楊江答道:“我被捉見了你個頭領,頭領道:‘如今天王三番被捉,正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此番再不投降,定要斬訖來報。’我道:‘生為大宋人,死為大宋鬼,直誓死不降!’那頭領就要斬我。不是這位英雄見著,我定身首異處。”就把張小乙介紹開來:“這英雄喚作張小乙,當時他要救我,就買通了劊子手,把我放了,有恐事發,也隨我迴來。”杜明溫道:“不知小乙哥為何要救我家哥哥?”張小乙答道:“當時看楊天王英雄了得,忠義無雙,誓死不降之壯烈沁我心脾。自古道:英雄惜英雄。如何不勾得搭救?便救下來一同到此。”眾人聞言,都來感慨,有謝過張小乙救下楊江姓名之恩,請吃茶果等物。謝恩已了,楊江道:“今日且歇了,明日再與他那裏廝殺。”當下散了。
是夜,楊江並張小乙都踅到杜明溫房裏。杜明溫尚未睡下,當即來迎。三人坐地,楊江道:“賢弟有所不知,我早已投靠鳳凰山大寨麾下,如今是要來救張先等一眾兄弟的。”杜明溫聞言大驚,問道:“哥哥此言非虛?”楊江點頭稱道:“絕不虛言。”又將前後原委訴了杜明溫知。杜明溫聽得心潮澎湃,乃道:“既然哥哥計議定了,小弟定當萬死不辭,一發落草便是。”張小乙道:“我等約定第二日裏應外合,楊天王佯裝對敵,實則去放開城門;杜將軍則留下擒住官府一等人物;我自帶人到牢房解救張先等一眾兄弟。如何?”楊江、杜明溫二人道:“可也。”當即定了,又說些備細,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楊江等眾人都在府衙商議備細。隻見土兵報道:“今日李玄一夥又來打城子,正在城外叫罵哩。”府尹大驚,楊江道:“怕他怎地!你手下人且不要慌,早作準備便了。”便著披掛了,點起精兵來。府尹親自也引著一班兒上門樓來。看時,見正東上一彪人馬,當先一個頭領,乃是千鈞佛徐進,背後便是平地追風武胡、雲中君李玄,約有兩千以上人馬在此。隻聽得戰鼓齊鳴,喊聲大舉。楊江道:“這廝今日舉大兵到此,不可輕敵,我這便下城去廝殺,杜兄弟留下守備城池。”府尹大喜,都賞了酒,楊天王上馬,盡帶了自家五百餘騎玄鐵馬軍,奔出城門。其餘的都教杜明溫管待,門樓前納喊。此時張小乙早已藏了刀劍匕首等暗器,隻守在監門左右,隻聽風聲,便乃下手。
且說城樓上擂了三通戰鼓,放了一個炮,把大門打開,一齊殺將出來。臨後,楊江帶了十數個軍兵,立在門裏。杜明溫便把原帶來的旗號插起在門樓上。那府尹見了大驚,將要詢問備細。杜明溫那待他說?抽腰中寶劍,先斬下府尹頭顱來,又吩咐左右,一發都反了。城下李玄等人見了,都知計成。有楊江迴身引著,紛紛入城去了。
再說張小乙便提著刀,直唱將入來。守監房的土兵早知張小乙的,以為是來視察,以此也不管他。張先等聽得張小乙唱,便唿哨了幾聲。張小乙尋聲來,就用摸一個鐵絲來,扭了扭做一個長環。隻見把這物實捅進鎖眼,左右旋了旋,直勾得鎖開,便開了陷車,放出三隻大蟲來。各各尋了器械,一聲喊起,各自散去廝殺。周地祖要來撒氣,就掣出兩把刀,直奔入房裏。把應有的人,一刀一個,盡都殺了。當時高唐亂作一團,土兵一個個都四散跑了,百姓亦是。但凡跑的慢的,不問緣由,都一發殺得幹淨。
李玄等入城到府衙時早空了,眾人就把徐進推到首席坐地,眾好漢都來拜投。張先、袁剛、周地祖三人道:“多謝哥哥救命之恩。”徐進忙請起道:“休謝我,要謝楊天王才是。”眾人又來謝過楊江,三說五說已了。楊江道:“哥哥容稟,今日得了高唐,當嚴禁軍旅,不可濫殺無辜最好。”徐進認理,一麵教手下小頭目去收拾嘍囉;一麵出榜安民。後來搜羅錢糧,一半齎散當地百姓,一半便就打拴帶迴山寨。當日事了,才覺不見張小乙蹤跡。眾人大驚,忙教四處尋覓,迴來報說:“小的尋得張頭領屍身,卻見得被壓在一個百姓身上。”李玄道:“小乙聰慧,不知如何而死,豈有此理!”嚴令去查。後來得知,原來那張小乙放了張先一眾,自出府衙來時,隻見大街上紅頭子都在廝殺,不顧百姓官身。張小乙心地道:“如此豈不壞了我義軍名聲!”當下就來製止,誰知那夥紅頭子是新到的,不認得張小乙,就一起圍住,隻把張小乙並兩個百姓一發亂刀槊死。可憐能工巧匠,落草性命難保。有詩歎曰:
能工巧匠冠清州,手巧心靈探眼眸。
太保英名張小乙,直於此處命該休。
徐進等聽得備細,登時大怒,就把殺良冒功這一應人等俱都抓了,按照紀平所定山寨規矩辦理。一個個都斬了頭。眾人又把張小乙並百姓屍身掩埋,焚香遙拜不提。完事齊備,李玄道:“當下先遣兩個頭領,帶這一些糧草迴山寨,大批軍馬當望濟水上去迎著滾海龍賈進一夥。”眾人認理,便遣袁剛、杜明溫兩個步軍頭領迴去,剩餘人馬一發都去濟水岸邊紮寨。商議定了,自然分兵而去。
不說袁剛迴山寨,隻說徐進等一發都望濟水岸邊來,一路無話。見走過一片擴地,李玄道:“我看此處正好用兵,可在此地安營紮寨,專等賈進到此。”於是就地建了寨紮。眾好漢都到大帳裏坐定,有楊江道:“我這裏都是馬步路上精兵,如何勾得他水軍?”李玄眼眸一晃,當下笑了。楊江見了道:“軍師一笑,便有預料。”徐進亦道:“願聞軍師良策。”李玄道:“無非是些雕蟲小技。”就把計策說了,李玄道:“看東西兩片林子,都伐將來做足了,屆時用之可也。”鐵算盤倪乾道:“隻是這一般東西都是岸上用的,水裏如何用得?”李玄道:“水裏如何用不得?”又把細節處說了,無非是:如此這般之類。左右又來稱讚軍師高妙,當下沈春、危有福二人引兵去伐木做活,不必絮繁。
且說滾海龍賈進並一個副將,喚作太衝子水誌華,就在船上立定。先看賈進如何?有詞《定風波》讚道:
大將雄添虎翼軍。猛龍平海亦翻雲。麵似重桃紅杏色,英俊,墨須眉目正方分。
心納胸中英氣概,威武,殿前司內有功勳。知法善兵歸大內,來看,護持大宋與官君。
再說那一員副將太衝子水誌華,亦有詩讚道:
渡浪行船踏細沙,功夫水上最堪誇。
心馳手快太衝子,虎翼英名水誌華。
二人布領殿前司虎翼水軍,乘駕船隻,專走濟水,迤邐前投齊州鳳凰山處來。但見:
波光粼粼,秋風瑟瑟。波光粼粼,幾尾錦鱗跳躍;秋風瑟瑟,兩岸樹枝翻騰。密密犬吠,呦呦雁鳴。密密犬吠,野狗河邊嬉戲;呦呦雁鳴,對鴻蘆內歡愉。這裏官船略過,檣篙一翻滿浪新;那裏水兵立定,執槍四顧守如舊。吹風帆不斷,搖水櫓相連。
正行之間,隻聽得船底甚響動靜,就把大船船震蕩,不得前行。那官船上軍士,先有五分懼怯。看了這等河裏深處,盡皆慌了。賈進道:“尚未見匪寇蹤跡,驚慌甚麽?”當即教水誌華去尋原因。水誌華看視一番,迴來報說了。原來經過河內淺灘,周遭早都被鳳凰山好漢用樹木做了拒馬,又綁了石塊,沉到水裏,混一些木植,都填塞斷了。那櫓槳竟搖不動。賈進聞言大驚,忙教水手下水裏去清理。眾多軍卒,將離船下水。隻聽得左邊岸上一聲炮響,忽的先鑽出一夥玄甲兵來,各個都彎弓搭箭,連拽硬弩,望船上射將來。賈進見了,不慌不忙,就教剩餘士卒,都提著擋箭牌,立在船邊,大多箭失都擋下了。賈進大喝道:“兀那廝甚麽人,敢劫官船?”玄甲軍裏為首的正是楊天王,楊江當即道:“吾乃大名府巡檢天王楊江,見今已然投靠鳳凰山大寨,吾素聞將軍忠義,不妨與我一同上山入夥!”賈進啐一口道:“楊江小兒,枉做巡檢之職,膽敢背反朝廷,我定捉你歸案不可!”說了,當即教左右以箭矢迴放。楊江見他射箭,自退兵走了。賈進剛想要追,又聽見右邊岸上鑼鼓響,忽的鑽出一波紅頭子,亦把箭矢射來。賈進又命人提擋箭牌去遮攔。賈進道:“你那些兒矬鳥,就會這等手段?不過隔靴搔癢而已。”為首的卻是周地祖,周地祖道:“有本事的上岸來廝殺!”水誌華在船上叫囂,又謂賈進道:“還請將軍予我五百精兵。我自上岸去活捉楊江迴來獻上。”話音未落,隻見前方水麵上冒出無數竹筏,上麵站滿水手。為頭的正是千鈞佛徐進。徐進喝聲道:“兀那廝滾海的蟲,敢下水來與我鬥麽?”賈進見狀,便道:“如此看來,這一夥草寇有備而來,不可強攻。”水誌華道:“見今隻有三路兵馬,又未將我等如何,怎見得中計?”不由分說,徐進又教水手把箭矢射來,宋軍就來抵擋。不一時,射的滿處都是。賈進綽一支箭在手,聞了聞道:“計在此處!”水誌華亦嗅了,大驚道:“味道雖輕,此乃油脂的氣味。”賈進然是,當即下令,盡棄了大船,都望後麵受箭少的小船上去。一眾水軍不知就裏,隻是從命,都入水裏去尋小船。賈進一眾方入水裏,大船上火光崩起,直燒的漫天都紅。那裏徐進早見賈進入水,亦自帶二三十個會水的,一發下來,就在大江大河裏遊走。眾人在水裏亂了一通,隻是捉得幾個牙將並小兵,以此都上岸來。
卻說這水誌華不肯棄船,隻顧教水軍尋沒草木的露處,搖動了行去。不到二裏,隻見前麵兩隻小船。船上是先前的楊江、周地祖,各人手執留客住,挨近船邊來。眾多駕船軍士,都跳下水裏去了。水誌華自持鋼刀圓盾,立在船頭上,與楊江交鋒。正是:出師未捷遭火燒,埋伏岸邊鬥水軍。不知水誌華性命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話說楊江甘願投靠鳳凰山大寨,李玄正要左右為楊江解綁。忽有徐進忽製止道:“且慢,我有一事要問。”眾人都看徐進。李玄道:“不知哥哥要問何事?”徐進道:“你可曾說過我隻是依靠祖宗威望來唬你的;又說我若來時,一準把我擒了,押在囚車裏,並牢裏兄弟一發解上東京淩遲?”楊江聞言,頓感疑惑,與眾好漢麵麵廝覷,不知就裏,道:“小弟都不知是兄長到此,如何說得這些話?”徐進聞言,亦不知就裏。隻見李玄等人都憋不住笑出聲來。徐進見了,恍然大悟,拿手指點李玄道:“好你個雲中君,也要誆騙自家哥哥?”李玄聞言,當即拜倒在麾下道:“小弟幾度請大哥哥上山寨聚義,哥哥一直不肯,今日我心中算來,山寨眾好漢無人能及楊天王,小弟沒了法子,才出此下策,誆請大哥哥到此助戰,萬幸,果然哥哥功高一籌,才有今日的緣分。”一席話說來,就把徐進、楊江二人高高托起,輕輕放下,哪個聽了不欣喜?徐進借坡下驢,便道:“既不是楊天王的話語,便就解綁,都做兄弟。”左右為楊江解綁,親請楊江坐定。楊江謝過坐了,李玄道:“俗話說:請將不如激將。如此看來,大功即滿。隻差救出張先一處。”眾人就來問計,李玄隻把眼眸乜斜楊江。楊江頓時會意,毛遂自薦道:“我徒杜明溫在彼,此番小弟願去賺開城門,救出張先等一眾兄弟。”徐進大喜,便從之。李玄道:“此處要用張小乙處。”張小乙道:“但憑軍師差遣。”李玄當下附耳對張小乙說了幾句,張小乙領命。又謂楊江說了技巧,楊江道:“軍師好心思,真比不過也。”言畢,辭別眾人,領了張小乙,二人都一齊來到高唐城下。
卻說楊江叫開門。守城軍士認得楊江,急忙去報告府尹並杜明溫知。杜明溫聞聽楊江去又複迴,便與府尹前來開門,趕忙帶人來城門口迎接。卻看楊江身旁還有一人,正要詢問,楊江道:“權且迴了府衙大堂,叫俺吃些茶水再說備細。”說了,都到大堂上坐定。叫人上茶水瓜果等物,待楊江吃喝完備。杜明溫問道:“哥哥如何安然無恙迴來,身旁這人又是誰?”楊江道:“不是此人相救,我再難迴來。”府尹道:“為何?”楊江答道:“我被捉見了你個頭領,頭領道:‘如今天王三番被捉,正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此番再不投降,定要斬訖來報。’我道:‘生為大宋人,死為大宋鬼,直誓死不降!’那頭領就要斬我。不是這位英雄見著,我定身首異處。”就把張小乙介紹開來:“這英雄喚作張小乙,當時他要救我,就買通了劊子手,把我放了,有恐事發,也隨我迴來。”杜明溫道:“不知小乙哥為何要救我家哥哥?”張小乙答道:“當時看楊天王英雄了得,忠義無雙,誓死不降之壯烈沁我心脾。自古道:英雄惜英雄。如何不勾得搭救?便救下來一同到此。”眾人聞言,都來感慨,有謝過張小乙救下楊江姓名之恩,請吃茶果等物。謝恩已了,楊江道:“今日且歇了,明日再與他那裏廝殺。”當下散了。
是夜,楊江並張小乙都踅到杜明溫房裏。杜明溫尚未睡下,當即來迎。三人坐地,楊江道:“賢弟有所不知,我早已投靠鳳凰山大寨麾下,如今是要來救張先等一眾兄弟的。”杜明溫聞言大驚,問道:“哥哥此言非虛?”楊江點頭稱道:“絕不虛言。”又將前後原委訴了杜明溫知。杜明溫聽得心潮澎湃,乃道:“既然哥哥計議定了,小弟定當萬死不辭,一發落草便是。”張小乙道:“我等約定第二日裏應外合,楊天王佯裝對敵,實則去放開城門;杜將軍則留下擒住官府一等人物;我自帶人到牢房解救張先等一眾兄弟。如何?”楊江、杜明溫二人道:“可也。”當即定了,又說些備細,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楊江等眾人都在府衙商議備細。隻見土兵報道:“今日李玄一夥又來打城子,正在城外叫罵哩。”府尹大驚,楊江道:“怕他怎地!你手下人且不要慌,早作準備便了。”便著披掛了,點起精兵來。府尹親自也引著一班兒上門樓來。看時,見正東上一彪人馬,當先一個頭領,乃是千鈞佛徐進,背後便是平地追風武胡、雲中君李玄,約有兩千以上人馬在此。隻聽得戰鼓齊鳴,喊聲大舉。楊江道:“這廝今日舉大兵到此,不可輕敵,我這便下城去廝殺,杜兄弟留下守備城池。”府尹大喜,都賞了酒,楊天王上馬,盡帶了自家五百餘騎玄鐵馬軍,奔出城門。其餘的都教杜明溫管待,門樓前納喊。此時張小乙早已藏了刀劍匕首等暗器,隻守在監門左右,隻聽風聲,便乃下手。
且說城樓上擂了三通戰鼓,放了一個炮,把大門打開,一齊殺將出來。臨後,楊江帶了十數個軍兵,立在門裏。杜明溫便把原帶來的旗號插起在門樓上。那府尹見了大驚,將要詢問備細。杜明溫那待他說?抽腰中寶劍,先斬下府尹頭顱來,又吩咐左右,一發都反了。城下李玄等人見了,都知計成。有楊江迴身引著,紛紛入城去了。
再說張小乙便提著刀,直唱將入來。守監房的土兵早知張小乙的,以為是來視察,以此也不管他。張先等聽得張小乙唱,便唿哨了幾聲。張小乙尋聲來,就用摸一個鐵絲來,扭了扭做一個長環。隻見把這物實捅進鎖眼,左右旋了旋,直勾得鎖開,便開了陷車,放出三隻大蟲來。各各尋了器械,一聲喊起,各自散去廝殺。周地祖要來撒氣,就掣出兩把刀,直奔入房裏。把應有的人,一刀一個,盡都殺了。當時高唐亂作一團,土兵一個個都四散跑了,百姓亦是。但凡跑的慢的,不問緣由,都一發殺得幹淨。
李玄等入城到府衙時早空了,眾人就把徐進推到首席坐地,眾好漢都來拜投。張先、袁剛、周地祖三人道:“多謝哥哥救命之恩。”徐進忙請起道:“休謝我,要謝楊天王才是。”眾人又來謝過楊江,三說五說已了。楊江道:“哥哥容稟,今日得了高唐,當嚴禁軍旅,不可濫殺無辜最好。”徐進認理,一麵教手下小頭目去收拾嘍囉;一麵出榜安民。後來搜羅錢糧,一半齎散當地百姓,一半便就打拴帶迴山寨。當日事了,才覺不見張小乙蹤跡。眾人大驚,忙教四處尋覓,迴來報說:“小的尋得張頭領屍身,卻見得被壓在一個百姓身上。”李玄道:“小乙聰慧,不知如何而死,豈有此理!”嚴令去查。後來得知,原來那張小乙放了張先一眾,自出府衙來時,隻見大街上紅頭子都在廝殺,不顧百姓官身。張小乙心地道:“如此豈不壞了我義軍名聲!”當下就來製止,誰知那夥紅頭子是新到的,不認得張小乙,就一起圍住,隻把張小乙並兩個百姓一發亂刀槊死。可憐能工巧匠,落草性命難保。有詩歎曰:
能工巧匠冠清州,手巧心靈探眼眸。
太保英名張小乙,直於此處命該休。
徐進等聽得備細,登時大怒,就把殺良冒功這一應人等俱都抓了,按照紀平所定山寨規矩辦理。一個個都斬了頭。眾人又把張小乙並百姓屍身掩埋,焚香遙拜不提。完事齊備,李玄道:“當下先遣兩個頭領,帶這一些糧草迴山寨,大批軍馬當望濟水上去迎著滾海龍賈進一夥。”眾人認理,便遣袁剛、杜明溫兩個步軍頭領迴去,剩餘人馬一發都去濟水岸邊紮寨。商議定了,自然分兵而去。
不說袁剛迴山寨,隻說徐進等一發都望濟水岸邊來,一路無話。見走過一片擴地,李玄道:“我看此處正好用兵,可在此地安營紮寨,專等賈進到此。”於是就地建了寨紮。眾好漢都到大帳裏坐定,有楊江道:“我這裏都是馬步路上精兵,如何勾得他水軍?”李玄眼眸一晃,當下笑了。楊江見了道:“軍師一笑,便有預料。”徐進亦道:“願聞軍師良策。”李玄道:“無非是些雕蟲小技。”就把計策說了,李玄道:“看東西兩片林子,都伐將來做足了,屆時用之可也。”鐵算盤倪乾道:“隻是這一般東西都是岸上用的,水裏如何用得?”李玄道:“水裏如何用不得?”又把細節處說了,無非是:如此這般之類。左右又來稱讚軍師高妙,當下沈春、危有福二人引兵去伐木做活,不必絮繁。
且說滾海龍賈進並一個副將,喚作太衝子水誌華,就在船上立定。先看賈進如何?有詞《定風波》讚道:
大將雄添虎翼軍。猛龍平海亦翻雲。麵似重桃紅杏色,英俊,墨須眉目正方分。
心納胸中英氣概,威武,殿前司內有功勳。知法善兵歸大內,來看,護持大宋與官君。
再說那一員副將太衝子水誌華,亦有詩讚道:
渡浪行船踏細沙,功夫水上最堪誇。
心馳手快太衝子,虎翼英名水誌華。
二人布領殿前司虎翼水軍,乘駕船隻,專走濟水,迤邐前投齊州鳳凰山處來。但見:
波光粼粼,秋風瑟瑟。波光粼粼,幾尾錦鱗跳躍;秋風瑟瑟,兩岸樹枝翻騰。密密犬吠,呦呦雁鳴。密密犬吠,野狗河邊嬉戲;呦呦雁鳴,對鴻蘆內歡愉。這裏官船略過,檣篙一翻滿浪新;那裏水兵立定,執槍四顧守如舊。吹風帆不斷,搖水櫓相連。
正行之間,隻聽得船底甚響動靜,就把大船船震蕩,不得前行。那官船上軍士,先有五分懼怯。看了這等河裏深處,盡皆慌了。賈進道:“尚未見匪寇蹤跡,驚慌甚麽?”當即教水誌華去尋原因。水誌華看視一番,迴來報說了。原來經過河內淺灘,周遭早都被鳳凰山好漢用樹木做了拒馬,又綁了石塊,沉到水裏,混一些木植,都填塞斷了。那櫓槳竟搖不動。賈進聞言大驚,忙教水手下水裏去清理。眾多軍卒,將離船下水。隻聽得左邊岸上一聲炮響,忽的先鑽出一夥玄甲兵來,各個都彎弓搭箭,連拽硬弩,望船上射將來。賈進見了,不慌不忙,就教剩餘士卒,都提著擋箭牌,立在船邊,大多箭失都擋下了。賈進大喝道:“兀那廝甚麽人,敢劫官船?”玄甲軍裏為首的正是楊天王,楊江當即道:“吾乃大名府巡檢天王楊江,見今已然投靠鳳凰山大寨,吾素聞將軍忠義,不妨與我一同上山入夥!”賈進啐一口道:“楊江小兒,枉做巡檢之職,膽敢背反朝廷,我定捉你歸案不可!”說了,當即教左右以箭矢迴放。楊江見他射箭,自退兵走了。賈進剛想要追,又聽見右邊岸上鑼鼓響,忽的鑽出一波紅頭子,亦把箭矢射來。賈進又命人提擋箭牌去遮攔。賈進道:“你那些兒矬鳥,就會這等手段?不過隔靴搔癢而已。”為首的卻是周地祖,周地祖道:“有本事的上岸來廝殺!”水誌華在船上叫囂,又謂賈進道:“還請將軍予我五百精兵。我自上岸去活捉楊江迴來獻上。”話音未落,隻見前方水麵上冒出無數竹筏,上麵站滿水手。為頭的正是千鈞佛徐進。徐進喝聲道:“兀那廝滾海的蟲,敢下水來與我鬥麽?”賈進見狀,便道:“如此看來,這一夥草寇有備而來,不可強攻。”水誌華道:“見今隻有三路兵馬,又未將我等如何,怎見得中計?”不由分說,徐進又教水手把箭矢射來,宋軍就來抵擋。不一時,射的滿處都是。賈進綽一支箭在手,聞了聞道:“計在此處!”水誌華亦嗅了,大驚道:“味道雖輕,此乃油脂的氣味。”賈進然是,當即下令,盡棄了大船,都望後麵受箭少的小船上去。一眾水軍不知就裏,隻是從命,都入水裏去尋小船。賈進一眾方入水裏,大船上火光崩起,直燒的漫天都紅。那裏徐進早見賈進入水,亦自帶二三十個會水的,一發下來,就在大江大河裏遊走。眾人在水裏亂了一通,隻是捉得幾個牙將並小兵,以此都上岸來。
卻說這水誌華不肯棄船,隻顧教水軍尋沒草木的露處,搖動了行去。不到二裏,隻見前麵兩隻小船。船上是先前的楊江、周地祖,各人手執留客住,挨近船邊來。眾多駕船軍士,都跳下水裏去了。水誌華自持鋼刀圓盾,立在船頭上,與楊江交鋒。正是:出師未捷遭火燒,埋伏岸邊鬥水軍。不知水誌華性命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