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對秀吉來講,最大的爭取目標是織田家的次度大臣丹羽長秀。


    “官兵衛,關鍵是二將軍丹羽公啊!”秀吉在馬上說。


    “不過,即使丹羽大人不來助戰,也可以打敗光秀吧?”


    “不,官兵衛,你想錯了。”


    秀吉催馬,繼續前進。


    “噢……”


    官兵衛緊鎖眉頭,苦苦思索著秀吉思維的著眼點。


    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是織田王的股肱,不同於秀吉、光秀這樣的家臣,他們是世代鼎臣。


    丹羽年齡長秀吉兩歲,從十五歲起,便伺候在信長身邊。信長一直稱唿他的乳名“萬千代”,看他天資聰明,遂悉心培養。丹羽長進神速,後為大將轉戰於諸路戰場,甚受恩寵。信長把庶兄信廣的女兒賜給長秀為妻,長秀和勝家被世人稱作織田家的一對棟樑。論能力和器量,或許略遜於勝家,但是沒有勝家那種不可一世的狂妄和嫉妒別人的劣根性。


    秀吉三十幾歲時,和勝家不睦,託庇於丹羽長秀,擔任了顯赫的西路元帥。但秀吉仍然不忘舊恩,每逢遠征,總是不忘記為長秀帶迴當地特產。前不久,丹羽長秀受信長之命,討伐四國的長曾我部氏。


    遠征四國,名義上的元帥是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長秀則是實際上的兵馬總督。信長公布了參戰諸侯的名單,命令他們在各自的居城裏作好準備,然後集結於大阪,聽從信孝、長秀的指揮。


    丹羽長秀和信孝一起進入大阪城,等待眾將齊集,適逢紀州雜賀作亂,長秀奉命討伐,由大阪引一支人馬,布陣於泉州岸和田,與紀州鷺森的敵人廝殺。本能寺突然傳來噩耗,長秀匆匆返迴大阪,欲報仇,兵微將寡,欲迴領國若狹小浜,中途又被明智光秀阻擋歸路。而且,織田家的諸侯在向大阪集結途中,聽說信長猝死,以為天下又迴到了戰國時代,紛紛領兵撤迴到自己的領國。


    “我等早晚被困死在大阪!”


    長秀和織田信孝一愁莫展,窮於進退。恰在此時,風聞秀吉由高鬆撤出,正沿山陽大道急進。


    “謠傳!”


    織田信孝不信,他認為秀吉不可能從山陽掙脫出來迴師東進。信長的兒子全是一窩兒蠢才,惟獨信孝略顯聰明。當然,若不是生在織田家,其才能也隻配勉強作個僕從的小頭領。織田信孝現為伊勢神戶的城主。


    “嗯,很難說!”


    丹羽長秀頗不以為然。他熟知秀吉,到了關鍵時候,那人什麽事情都能幹得出,甚至可以插上翅膀,從空中飛迴來。


    秀吉接二連三地派來使者,隨羽柴軍行動的信長近臣堀久太郎也送來了書信。綜合各方麵的情況,秀吉的行動目標就很清楚了,他正朝光秀猛撲。


    “有救了!”


    長秀大喜。宛如在大海中失去舵輪和帆檣的小舟在絕望中又遇到了大海輪。而且秀吉來信敦請二人,合兵一處,為主公報仇!


    秀吉的到來即可使長秀為故主報仇,又可讓信孝雪殺父之恨,豈不是額手稱慶的快事?但是,信孝不悅,並且若有所思地嘟囔道:


    “哼,那個猴兒精!”


    信孝袖起手,從正午至傍晚,一直在城內空腹飲酒。長秀不是不理解信孝的心情,複仇的主導權被猢猻老匹夫奪去了。既然秀吉統領大軍,按照慣例,他就是元帥,信孝和光秀隻能從屬於他,在他麾下聽令。


    長秀看透了眼下的局勢,認為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已至此,他準備愉快地輔佐秀吉。


    秀吉達到尼崎,大聲喝問:


    “喂,附近有沒有禪寺?”


    不多時,嚮導把他引到一處大寺院裏,古剎的名字叫棲賢寺。


    秀吉令一部分士兵駐紮在各個路口,四處立起“築前太守羽柴大營”的招牌,讓周圍的人都知道,秀吉為討伐光秀來到了攝津。現在,羽柴軍必須大造聲勢。


    “我要沐浴,要用飯,快去準備些提精神的飯食!”


    秀吉剛剛踏進山門,便立即吩咐道:自從信長去世,秀吉一直居喪齋戒,不進肉食。如今麵臨大戰,必須增強體力,秀吉一迭聲地喊,“把雞鴨魚肉,統統端上來,有沒有大蒜,想辦法搞點兒大蒜來!”


    “我老了,原諒我。”


    秀吉對身邊的堀久太郎和養子於次丸說。連日吃素,身上乏力,無法交戰,這樣做著實對不起故去的大王,但是為了勝利,不得不開齋進葷,以壯體力。為表示哀痛,秀吉把剪過的頭發又剪短了一截。


    “我們也……”


    堀久太郎和於次丸也要剪掉發髻,被秀吉止住,僅讓於次丸剪掉了一點兒額前的頭發,秀吉對二人說:


    “我剪頭發,你們齋戒!”


    實際上,飯量大,又好食肉的秀吉對連日吃素早已暗暗叫苦了。


    在尼崎,高槻城主高山右近,茨木城主中川瀨兵衛和尼崎,花隈,伊丹城主池田勝入齋等三名攝津諸侯前來拜會秀吉,並按照秀吉的要求,分別帶來了人質。秀吉把人質一一抱起來說:


    “真可愛啊!”


    說完,當場歸還了人質。既然人家表明了心跡,就沒必要非扣留人質。中川瀨兵衛等人不禁為秀吉的大度而咋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史太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司馬遼太郎並收藏新史太閤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