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方麵軍已料到春天羽柴秀吉必來攻城,於是這年正月,長於外交的隆景把疆界上的七位城主邀至備後的三原城,以穩定眾人之心。


    “不知各位作何打算?”


    隆景環視七位城主,禮貌地問道。七位不食毛利家的俸祿,是毛利領內的同盟者,具有半獨立性質,所以隆景需要摸清眾人的想法。


    “倘若羽柴引兵來犯,我等雖城小兵寡,也將不惜性命,據城抵抗,願以一死報效毛利公,將軍毋須多問。”


    七人似乎都是毛利的忠實盟友,剛直不阿的誌士。隆景聽眾人發誓,放下心來,遂重整杯盞,大宴七將,商議如何防禦敵軍。議罷,隆景各賜腰刀一口,七將拜謝,一長者上前一步,說道:


    “待凱旋之日,我等重聚三原城。還請將軍為大家擺酒慶功!”


    “在下以為不然!”


    有人提出異議。說話人身材魁梧,麵容清臒,聲音深沉,乃備中高鬆城城主,清水家治。高鬆城距離秀吉的岡山城最近。


    “羽柴軍有三、四萬之眾,足可塞滿山陽大道。在下城小,禦敵力量有限,萬一擋不住敵軍,鄙人將頭枕城牆而自殺,以報毛利公多年的護庇之恩。似如此,來日凱旋慶功,恐難以再見諸公!”


    宗治一席話,使隆景異常感動,當即說道:


    “萬一足下玉碎,毛利家將立將軍一子,世代保護,決不食言!”


    卻說宗治和其他諸將一同迴到備中疆界,登上高鬆城,準備禦敵。不久,毛利援軍抵達高鬆,將領有林三郎左衛門、鳥越左兵衛,鬆田左衛門,末近左衛門,中島大炊助,片山助兵衛,長沅元之丞等,包括當地軍兵共約五千人。作為毛利氏的前線要塞,高鬆是最大的城堡。


    岡山的秀吉已有精神準備,知道不會輕易拿下高鬆。憑清水家治的性格,軍兵的士氣和城中的防備,假如貿然攻城,需要付出一萬人的代價。


    秀吉首先謀求和平解放,利用外交手段,勸宗治投降。黒田官兵衛精通此道,秀吉令官兵衛為正使,蜂須賀小六同行,即刻出使高鬆城!


    事前,秀吉遣快馬從安土討來信長的親筆信,書中說:


    “倘若歸順織田家,賜給將軍備中、備後兩國。”


    宗治鄭重地拒絕了,秀吉令使臣帶上自己的書信,再次敦促宗治歸降,宗治仍不從。


    勸降不果,不得不訴諸武力。四月十四日秀吉出兵備中,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十八天內迅速剷平了七座城池中的富路城和冠山城,繼而分別圍住加茂,日煙,鬆島和庭瀨四城。隻要占領主城高鬆,以上四城將不戰自潰。


    秀吉把中軍大營紮在龍王山,高鬆城近在咫尺。從山頂大營俯視山下,可以看到高鬆城的城郭躺臥在盆底般的田野裏,城牆微微隆起,蒼鬆翠柏給小岡塗上了一層墨綠。城內旌旗林立,每座哨樓都站滿了士卒,軍兵往來穿梭,情緒振奮,昂然有血戰到底的氣勢。


    高鬆城的四周是一片莊稼地,泥田中僅有一條小道通向高鬆城正門。這是唯一的路,路麵狹窄,猶如獨木橋,隻能通過一人一騎!


    “攻下此城恐怕需要兩年!”


    官兵衛沒了主意,隻有嘆息。自古一來,領兵征戰,沒有比攻城再困難的了。此前,本願寺軍固守在攝津的石山城,織田軍攻打了五年,也沒有得手。信長隻好請朝廷出麵調停,最後才勉強握手言和。看來攻下高鬆城,最快也需要兩年的時間。


    “本願寺便是例證!”


    “不錯,本願寺是花了五年時間。”


    秀吉淡淡一笑。當時,擔任攻城的主將不是秀吉,而是織田王的(207)重臣佐久間信盛。雙方講和之後,信長大發雷霆,斥責信盛行動遲緩,作戰不力。可憐的信盛被赤條條趕出織田家,隻身逃進了高野山,秀吉心想:


    “怎能把我與佐久間相提並論!”


    當然,萬一高鬆城受挫,羽柴秀吉也會象佐久間一樣,被無情地趕出織田家的大門。


    “我攻占過播州的三木城,因幡的鳥取城。如果跟攻打本願寺相提並論,那我也太可憐啦!”


    “話是這麽說,不過……”


    官兵衛心想,主人輕敵,小覷了備中的高鬆城。和三木、鳥取城不同,高鬆城距離廣島的毛利氏最近,是其前沿屏障,此城陷落,廣島自然危機,甚至可以說,毛利氏一旦失去高鬆城,便有投降的可能。可以想像,作為重要的戰略要塞,高鬆城的防禦和抵抗是不同尋常的。


    秀吉還在思索,不一會兒,他開口說道:


    “官兵衛,這一次用水攻如何?”


    官兵衛以為秀吉要斷敵人水源,認為此案不妥。敵城周圍都是低窪地,城內隨處可以掘井,何愁沒有水(208)?


    “這……這個麽?”


    秀吉看官兵衛猶豫,立刻看透了他的心思,笑道:


    “不對,我是要造湖!”


    官兵衛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想法太驚人了!秀吉要在平原上造一個人工湖,把敵城丟進漫漫的湖水裏。他要改變地型,改變周圍的風景!除官兵衛信仰的造物主之外,世界上有誰想到過這個主意?造湖,惟獨上齋有如此法力,非常人可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史太閤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司馬遼太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司馬遼太郎並收藏新史太閤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