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到底怎麽了?拉舒姆怎麽會允許發表這篇文章?他真卑鄙。”亨利說。
“他讓你吃驚了?”朗貝爾問。
“是的。文章的口氣也叫我震驚。眼下,倒是有一種寬容的氣氛。”
“我並不那麽大驚小怪。”薩瑪澤爾說,“離大選還有三個月了,他們決不會誹謗像《希望報》這樣一份工人、甚至連共產黨人都閱讀的報紙。就嚴格意義上的革命解放聯合會而言,情況也完全一樣,他們不對它進行攻擊是有利的。至於迪布勒伊,毀掉他在左派年輕知識分子中間的威信,這樣做他們有利可圖。”
薩瑪澤爾和朗貝爾十分明顯的幸災樂禍的情緒讓亨利心中大為不快。兩天以後,朗貝爾一副樂嗬嗬的、近乎逗弄的神態對他說:“我針對《鐵鑽》報的文章玩兒著寫了一篇東西。隻是我不知道你是否會同意發?”聽了這話,亨利感到心裏一陣抽搐。
“為什麽?”
“因為我對拉舒姆和迪布勒伊各打了五十大板。拉舒姆是活該,他以後就會學乖把文章寫得模稜兩可了。要是個知識分子,那他就不能為政治而犧牲知識分子的美德;如果他把知識分子的美德當作徒有虛名、裝潢門麵的東西,那就讓他先說清楚。至於自由思想什麽的,就隻好另找地方去談了。”
“我確實懷疑能在《希望報》發這玩藝兒。”亨利說,“再說,你也不公平。還是拿出來看看吧。”
文章盡管充滿惡意,但巧妙、辛辣,有時還相當中肯。它猛烈攻擊共產黨人,但對迪布勒伊也極為不敬。
“你還真有論戰的天賦。”亨利說,“你這篇玩藝兒很出色。”他微微一笑:“顯然,不能發。”
“我說的不是實話?”朗貝爾問道。
“迪布勒伊被肢解,這確是實情;但你責怪他,我感到驚訝。你知道,我情況跟他一樣。”
“你?但是,這是由於你對他忠心耿耿的緣故。”朗貝爾說。他把文章又放迴口袋:“請注意,並不是我非要堅持發我這篇破文章,可事情確實有趣。即便我想發表,也沒有法子。對《希望報》或《警覺》雜誌來說,我過分反共;可對右派分子來講,我又過分親左。”
“我是第一次不用你的文章。”亨利說。
“噢!通訊報導、評註,這些東西到處可發。但是,一旦我想對某件有一定重要意義的事情談談我的想法,你就隻能向我表示歉意了。”
“那你就試試吧。”亨利友好地說。
朗貝爾微微一笑:“幸好我沒有任何重要的事情要說。”
“你沒有嚐試再寫短篇小說?”亨利問。
“沒有。”
“你打退堂鼓打得太快了。”
“你不知道什麽事情叫我打退堂鼓吧?”朗貝樂突然咄咄逼人地說,“是因為我讀了《警覺》雜誌上那個小珀勒維寫的故事。要是你也欣賞那類文學,我就再也不理解了。”
“你不覺得那很有意思?”亨利詫異地問。“從中可以感覺到印度支那的氛圍,感覺得出一個移民的命運,同時也感覺得出一個童年時代的生活。”
“幹脆說《警覺》雜誌既不發表長篇小說,也不發表短篇小說,隻發通訊報導而已。”朗貝爾說,“隻要哪個傢夥在殖民地度過了童年,並反對殖民地,您就宣稱他富有才華。”
“珀勒維是有才華。”亨利說,“事實上,說一點兒總比什麽都不說強。”他又接著說道,“你寫的短篇小說的缺陷就在於你實際上什麽也沒有講述。若你像那位小夥子一樣談談你的親身經曆,你那篇東西也許可以寫得十分出色。”
朗貝爾聳聳肩膀:“我也曾想過寫寫我的童年,可後來放棄了。我個人的經曆不會給世界提出什麽問題,它純粹是主觀性的,依您的觀點看,是毫無意義的。”
“任何東西都不是毫無意義的。”亨利說,“你的童年也有其意義:需要你自己來尋覓,並讓我們有所感受。”
“我知道,”朗貝爾挪揄的口吻說道,“不管用什麽玩藝兒,都可以編造出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東西來。”他搖搖頭:“我對此並不感興趣。若我寫作,那就要談談那些陷於無意義之中的事物。我要以我的手法盡力拯救這些事物。”他一聳肩膀:“請你放心,我不會幹的:我問心有愧。隻是我不喜愛您所愛的文學,因此我便什麽也不寫:這更簡單。”
“聽我說,下次出門,咱們再認真談談這些事情。”亨利說,“如果是因為我讓你對寫作喪失了興趣,我深表歉意。”
“別抱歉,這用不著。”朗貝爾說。他板著臉走出辦公室,就差點兒砰地一聲關上門了。他真的受到了傷害。
“他會消氣的。”亨利心裏想。他決定不再庸人自擾,事情的發展總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麽糟糕。薩瑪澤爾也不像亨利擔心的那樣礙手礙腳。除了呂克,他可憑自己的熱情抓住手下的全部人員。特拉利奧從不登報社的大門。報紙的訂數大幅度增加,說到底,亨利還跟以前同樣自由。但尤其使他感到樂觀的是他那部新動筆的小說。他曾擔心會遇到巨大困難,沒料到小說幾乎自行形成了結構。這一次,亨利差不多可以肯定開了個好頭,寫得輕鬆愉快。惟一的麻煩是波爾非要他在她身邊寫作,還執意要看他的初稿,亨利拒絕,她便生氣。這天早晨,他倆剛剛用完早餐,波爾又開了腔:
“你寫作順利嗎?”
“勉勉強強。”
“你什麽時候給我一點兒瞧瞧?”
“我已經不下二十遍告訴你現在還看不出什麽名堂,還沒有成形。”
“是呀,從你第一次告訴我到現在,可能已經成形了。”
“我全都從頭重寫了。”
波爾的雙肘支在桌子上,雙手托著下頜:“你對我再也不會很信任了,是嗎?”
“當然信任!”
“不,你再也不相信我了,打從那次騎自行車旅遊之後。”她若有所思地說。
亨利驚詫地打量著她:“那次旅遊對我們倆又會有什麽影響?”
“事實說明問題。”她說。
“什麽事實?”
“呃,你再也不相信我對你說的話。”亨利一聳肩,波爾馬上補充道:“你不相信我,這類情況我可以給你列舉出二十次來。”
“比如?”
“比如,我在9月份就告訴你,你如果願意,你自個兒可以到那旅館裏去睡,可是你每次還是一副犯罪似的模樣問我同意不同意。你並不相信,與我自己的幸福相比較,我更願意你自由。”
“聽著,波爾,我第一次上旅館睡了之後,第二天早晨發現你的眼睛又紅又腫。”
</br>
“他讓你吃驚了?”朗貝爾問。
“是的。文章的口氣也叫我震驚。眼下,倒是有一種寬容的氣氛。”
“我並不那麽大驚小怪。”薩瑪澤爾說,“離大選還有三個月了,他們決不會誹謗像《希望報》這樣一份工人、甚至連共產黨人都閱讀的報紙。就嚴格意義上的革命解放聯合會而言,情況也完全一樣,他們不對它進行攻擊是有利的。至於迪布勒伊,毀掉他在左派年輕知識分子中間的威信,這樣做他們有利可圖。”
薩瑪澤爾和朗貝爾十分明顯的幸災樂禍的情緒讓亨利心中大為不快。兩天以後,朗貝爾一副樂嗬嗬的、近乎逗弄的神態對他說:“我針對《鐵鑽》報的文章玩兒著寫了一篇東西。隻是我不知道你是否會同意發?”聽了這話,亨利感到心裏一陣抽搐。
“為什麽?”
“因為我對拉舒姆和迪布勒伊各打了五十大板。拉舒姆是活該,他以後就會學乖把文章寫得模稜兩可了。要是個知識分子,那他就不能為政治而犧牲知識分子的美德;如果他把知識分子的美德當作徒有虛名、裝潢門麵的東西,那就讓他先說清楚。至於自由思想什麽的,就隻好另找地方去談了。”
“我確實懷疑能在《希望報》發這玩藝兒。”亨利說,“再說,你也不公平。還是拿出來看看吧。”
文章盡管充滿惡意,但巧妙、辛辣,有時還相當中肯。它猛烈攻擊共產黨人,但對迪布勒伊也極為不敬。
“你還真有論戰的天賦。”亨利說,“你這篇玩藝兒很出色。”他微微一笑:“顯然,不能發。”
“我說的不是實話?”朗貝爾問道。
“迪布勒伊被肢解,這確是實情;但你責怪他,我感到驚訝。你知道,我情況跟他一樣。”
“你?但是,這是由於你對他忠心耿耿的緣故。”朗貝爾說。他把文章又放迴口袋:“請注意,並不是我非要堅持發我這篇破文章,可事情確實有趣。即便我想發表,也沒有法子。對《希望報》或《警覺》雜誌來說,我過分反共;可對右派分子來講,我又過分親左。”
“我是第一次不用你的文章。”亨利說。
“噢!通訊報導、評註,這些東西到處可發。但是,一旦我想對某件有一定重要意義的事情談談我的想法,你就隻能向我表示歉意了。”
“那你就試試吧。”亨利友好地說。
朗貝爾微微一笑:“幸好我沒有任何重要的事情要說。”
“你沒有嚐試再寫短篇小說?”亨利問。
“沒有。”
“你打退堂鼓打得太快了。”
“你不知道什麽事情叫我打退堂鼓吧?”朗貝樂突然咄咄逼人地說,“是因為我讀了《警覺》雜誌上那個小珀勒維寫的故事。要是你也欣賞那類文學,我就再也不理解了。”
“你不覺得那很有意思?”亨利詫異地問。“從中可以感覺到印度支那的氛圍,感覺得出一個移民的命運,同時也感覺得出一個童年時代的生活。”
“幹脆說《警覺》雜誌既不發表長篇小說,也不發表短篇小說,隻發通訊報導而已。”朗貝爾說,“隻要哪個傢夥在殖民地度過了童年,並反對殖民地,您就宣稱他富有才華。”
“珀勒維是有才華。”亨利說,“事實上,說一點兒總比什麽都不說強。”他又接著說道,“你寫的短篇小說的缺陷就在於你實際上什麽也沒有講述。若你像那位小夥子一樣談談你的親身經曆,你那篇東西也許可以寫得十分出色。”
朗貝爾聳聳肩膀:“我也曾想過寫寫我的童年,可後來放棄了。我個人的經曆不會給世界提出什麽問題,它純粹是主觀性的,依您的觀點看,是毫無意義的。”
“任何東西都不是毫無意義的。”亨利說,“你的童年也有其意義:需要你自己來尋覓,並讓我們有所感受。”
“我知道,”朗貝爾挪揄的口吻說道,“不管用什麽玩藝兒,都可以編造出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東西來。”他搖搖頭:“我對此並不感興趣。若我寫作,那就要談談那些陷於無意義之中的事物。我要以我的手法盡力拯救這些事物。”他一聳肩膀:“請你放心,我不會幹的:我問心有愧。隻是我不喜愛您所愛的文學,因此我便什麽也不寫:這更簡單。”
“聽我說,下次出門,咱們再認真談談這些事情。”亨利說,“如果是因為我讓你對寫作喪失了興趣,我深表歉意。”
“別抱歉,這用不著。”朗貝爾說。他板著臉走出辦公室,就差點兒砰地一聲關上門了。他真的受到了傷害。
“他會消氣的。”亨利心裏想。他決定不再庸人自擾,事情的發展總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麽糟糕。薩瑪澤爾也不像亨利擔心的那樣礙手礙腳。除了呂克,他可憑自己的熱情抓住手下的全部人員。特拉利奧從不登報社的大門。報紙的訂數大幅度增加,說到底,亨利還跟以前同樣自由。但尤其使他感到樂觀的是他那部新動筆的小說。他曾擔心會遇到巨大困難,沒料到小說幾乎自行形成了結構。這一次,亨利差不多可以肯定開了個好頭,寫得輕鬆愉快。惟一的麻煩是波爾非要他在她身邊寫作,還執意要看他的初稿,亨利拒絕,她便生氣。這天早晨,他倆剛剛用完早餐,波爾又開了腔:
“你寫作順利嗎?”
“勉勉強強。”
“你什麽時候給我一點兒瞧瞧?”
“我已經不下二十遍告訴你現在還看不出什麽名堂,還沒有成形。”
“是呀,從你第一次告訴我到現在,可能已經成形了。”
“我全都從頭重寫了。”
波爾的雙肘支在桌子上,雙手托著下頜:“你對我再也不會很信任了,是嗎?”
“當然信任!”
“不,你再也不相信我了,打從那次騎自行車旅遊之後。”她若有所思地說。
亨利驚詫地打量著她:“那次旅遊對我們倆又會有什麽影響?”
“事實說明問題。”她說。
“什麽事實?”
“呃,你再也不相信我對你說的話。”亨利一聳肩,波爾馬上補充道:“你不相信我,這類情況我可以給你列舉出二十次來。”
“比如?”
“比如,我在9月份就告訴你,你如果願意,你自個兒可以到那旅館裏去睡,可是你每次還是一副犯罪似的模樣問我同意不同意。你並不相信,與我自己的幸福相比較,我更願意你自由。”
“聽著,波爾,我第一次上旅館睡了之後,第二天早晨發現你的眼睛又紅又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