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布勒伊不再給自己打問號,他在專心地寫作。他仍然一如既往,每日筆耕。在這個領域,任何東西都無法使他動搖。一天下午,他們正在埃古阿爾山腳的一個村寨吃午飯,突然,暴風雨驟起,來勢如此兇猛,以致自行車被掀翻,兩隻包被颳走,迪布勒伊的手稿吹落在湍急的泥水之中,被一卷而去。當他好不容易搶迴手稿,稿子上已塗了一層黃泥漿,上麵的字全都瀝成了一條條長長的黑道。他冷靜地讓人幫助晾幹稿子,損壞得最慘的段落自己又重抄了一遍,那架勢仿佛如有必要,他會泰然自若地不惜從頭寫起。毫無疑問,他如此執著自然有其道理。道理總是能找到的。有時,看著他的筆在紙上滑動,亨利不禁想起自己那隻執筆的手,一股懷舊之情在心頭油然而生。


    “能不能拜讀幾頁您的手稿?您到底寫到哪兒了?”亨利問道。這天下午,他們在瓦朗斯一家咖啡店的陰涼處,坐著等肆虐的酷熱慢慢敗下陣去。


    “我正在寫有關文化觀念的一章。”迪布勒伊說,“人總是喋喋不休地表白自己,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麽?為什麽有的人決定以別人的名義說話?換言之,一個知識分子到底是什麽?他們這種抉擇是否使他們成為一個特殊的種類?人類在什麽條件下才能從自身賦予的形象中認識自己?”


    “您作出的結論是什麽?”亨利問道,“是不是文學具有一定意義?”


    “當然是。”


    “為了向人們表明自己有理而寫作!”亨利笑著說,“這真奇妙。”


    迪布勒伊好奇地看了看他:“哎,那您最近哪一天是否又將重新開始寫作?”


    “噢!反正今天不。”亨利答道。


    “今天或明天,又有什麽區別?”


    “呃,無疑明天也不會。”


    “為什麽?”迪布勒伊問道。


    “您寫散論,那還可以。可眼下做小說,得承認這讓人泄氣吧。”


    “我並不承認!我從來就不明白您為何放棄寫那部小說。”


    “這是您的過錯。”亨利笑微微地說。


    “怎麽是我的錯!”迪布勒伊氣憤地朝安娜轉過身子,“你聽清楚了吧?”


    “您鼓動我參加行動,行動使我喪失了對文學的興趣。”亨利朝招待打了個手勢,那招待正倚著櫃檯昏昏欲睡。“我想再來一杯啤酒,你們要不要?”


    “不要,我太熱了。”安娜迴答說。


    迪布勒伊點了點頭。“請您再解釋一下。”他繼續問道。


    “對我內心的想法或感覺,別人會在乎嗎?”亨利說,“我個人的一些瑣事不會讓任何人感興趣,而偉大的曆史卻又不是小說的主題。”


    “可是,我們每天都有別人不感興趣的小事。”迪布勒伊說道,“正因為如此,可從鄰人的經曆中重新發現自己。如果他善於講述,他最終能使大家都感興趣。”


    “我開始動筆寫時正是這麽想的。”亨利說。他呷了一口啤酒。他沒有心思多加解釋。紅色長椅邊,兩個老頭兒正在玩著擲骰子跳棋遊戲,亨利看了看他們。這咖啡廳裏是多麽寧靜:又是一個假象!他打起精神繼續往下說:“麻煩的是經曆中有著個人的成分,那都是些失誤,是些幻景。一旦明白了這一點,就再也沒有訴說的欲望了。”


    “我不明白您想說什麽。”迪布勒伊說道。


    亨利遲疑了一下,繼續說道:“假設您夜裏在水邊看見了燈火,那真美,可一旦您知道在那燈火照耀的城鎮裏人們被餓死,那燈光立刻就會失卻其詩情畫意,僅僅是一種虛幻的景象而已。您會對我說,可以講述別的東西,比如說說那些餓死的人們。可是,我更喜歡在文章裏或集會上說這些。”


    “我可不會跟您說這些。”迪布勒伊有力地說,“那些燈光,它們為眾人而閃爍。顯然,首先該讓人有飯吃。可是,若剝奪了你構成生活樂趣的各種微不足道的小事,有飯吃又有何用?我們為何要旅遊?因為我們認為這風光並非虛假的景象。”


    “就算總有一天這一切都將重新獲得意義。”亨利說,“可眼下,更為重要的事情有多少啊!”


    “這一切今天就有意義。”迪布勒伊說,“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舉足輕重,那在我們的書中也應該舉足輕重。”他突然氣惱地補充道:“仿佛左派就命中注定隻能搞宣傳文學似的,每一個字都得感化讀者。”


    “噢!我對這類文學並無興趣。”亨利說。


    “我知道,可您又不願試試別的事情。要幹的事情何其多!”迪布勒伊神態逼人地看了看亨利:“當然,要是對那些燈光讚嘆不絕,忘記它們意味著什麽,那就是個混帳。可問題正在這裏:要去尋找一種有別於右派美學家的方法,談談這些燈火,讓人們既感覺到其中有美的一麵,也有城鎮燈光中貧窮的一麵。左派文學正是應該以此為己任。”他聲音激動地繼續說道,“讓我們以新的視角看待事物,讓它們置於各自應有的位置,但是我們切不要使世界貧困化。被您稱之為幻景的個人經驗,這是存在的。”


    “是存在的。”亨利並不自信地說。


    迪布勒伊也許有理。莫非真的有辦法重新獲得一切,也許文學仍然具有意義。然而眼下在亨利看來,理解這個世界比用詞語重新創造一個世界更為迫切。他更樂意從包中掏出現成的書籍,而不是空白的紙張。


    “您知道會產生什麽後果。”迪布勒伊激烈地說,“右派分子的書最終比我們的要更有價值,年輕一代最終將到伏朗熱之流那兒得到滿足。”


    “噢!伏朗熱決不可能擁有年輕一代。”亨利說,“年輕人不喜歡戰敗者。”


    “可很快給人以失敗者形象的,有可能是我們。”迪布勒伊說。他緊盯著亨利:“您不再寫作,我感到遺憾。”


    “我也許會重新寫作。”亨利說。


    天氣實在太熱,難以再深談下去。可是,他心裏清楚自己不會很快重新執筆。放棄寫作的好處在於他終於有了學習的空暇。四個月裏,他填補了不少空白。三天後,一返迴巴黎,他就要製定一個詳盡的學習計劃,說不定這一兩天時間裏能構成一個學政治文化的大致框架。


    “但願波爾還沒有迴家。”次日上午,他一邊默默地在想,一邊在林中蹬著車子。樹陰稀疏,陽光的酷熱勉強有所緩解。他讓迪布勒伊和安娜在前麵騎著,自己隻身進入了林間的一塊空地。一圈圈陽光在綠草間顫動,他不知為什麽突然感到心頭縮緊。究其原因,不會是這座燒毀的木屋,它與許許多多別的廢墟一樣,在淡漠與歲月的侵蝕下漸漸消失。也許是因為這片沉寂,沒有鳥唱,也沒有蟲鳴,惟能聽見車輪在砂礫上滾動的沙沙聲,這是一種多餘的聲響。安娜和迪布勒伊已經下了自行車,正在看著什麽。亨利來到他們身旁,發現是一些十字架。白色的十字架,不見人名,沒有鮮花。勒維爾高。這個含著茅草、灰燼、焦土色彩的名字,這個聽似咖裏哥宇群落1般冷酷、幹燥,但也透溢出一股深山清涼氣息的名字,再也不屬於傳說。勒維爾高。就是在這個山之國,濕潤但卻枯黃的植被,稀疏透明的森林,無情的太陽豎起了一個個沉重的十字架。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名士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西蒙娜·德·波伏娃並收藏名士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