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若它取得了勝利,那是全虧了您。”迪布勒伊說。
他的話聲比他的話本身還更有保留。他對革命解放聯合會並不滿意,這是因為他抱負太大了。誰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建立起一個像前共產黨那樣強大的運動。與他相反,亨利大喜過望,對集會的成功感到格外的高興。一次集會並不說明什麽大的問題,可那朝他抬起的五千張麵孔他決不會很快忘懷。他朝安娜微微一笑:
“自行車自有它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比小汽車還更妙。”
車子騎得不像開始那樣快了。野草、歐石南、冷杉馨香四溢,山風溫柔清涼,沁人心脾。周圍的風光遠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背景。他們以自己強大的力量,征服了一片又一片風光。無論在上坡的疲憊中,還是在下坡的歡樂中,他們無不與起伏不平、氣象萬千的山色融為一體,與其共同存在,息息相通,而不隻是將它作為風景加以欣賞。在第一天,亨利便滿意地發現了一點,這就是這種生活足以使您感到充實。腦子裏是多麽靜謐啊!高山、牧場和森林取代了他的大腦而存在。他不禁暗暗讚嘆:“與睡眠不同的寧靜是多麽珍奇啊!”
“你們這地方選得很好。”晚上,他對安娜說,“真是個美妙的地方。”
“明天也肯定一樣,準不錯。您願意從地圖上看看明天的行程嗎?”
在下榻的小客棧裏,他們一起用晚餐,喝著一種氣味嗆人的白酒。迪布勒伊在一張鋪著油漆布的桌子一角攤開了地圖。
“指給我瞧瞧。”亨利說道。他目不轉睛地乖乖順著鉛筆頭,看著那紅的、黃的和白的線條兒。
“這許許多多小路,您怎麽能選準呢?”
“這才叫有趣嘛。”
第二天亨利心裏想,真正有趣的是親眼看到後來發生的一切與原來的計劃是多麽吻合,絲毫不差。每一個轉彎,每一道山坡,每一道下坡,以及每一座山崗無不處在預定的位置上。多麽讓人放心啊!人們仿佛感到在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然而,那一個個標記變成了一條條真正的路,一座座真正的房屋,這種變化會給您帶來任何創造都無法達到的效果。如這簾瀑布,雖然在地圖上已經打上了一個藍色的標記,但當您在彎彎曲曲的峽穀深處猛然發現那水花飛濺的大瀑布時,仍會不勝驚訝。
“觀賞是多麽令人滿足啊。”亨利說。
“對,隻是永遠都看不夠。”迪布勒伊遺憾地說,“這匆匆一瞥,既給予您一切,又不給予您任何東西。”
他並不是什麽都看,可一旦他對某件東西著了迷,那可真叫沒完沒了。亨利和安娜無奈,隻得跟在他的身後,爬過一處又一處懸崖,來到飛瀉的瀑布邊。他赤腳走進翻騰的小潭中,直到運動褲的下部被水淹沒。等他迴到深潭邊的平地上坐定,他以權威的口吻說:
“這是我們見到的最美麗的瀑布。”
“您總是偏愛眼前的東西。”安娜笑著說。
“整條瀑布呈黑白色,”迪布勒伊說,“這才叫美。我尋找別的顏色,結果沒有見到一絲色彩的痕跡。我平生第一次親眼看到黑與白原來是一迴事。您應該走到水中去,一直走到那塊巨石邊。”他對亨利說,“這樣,白中的黑與黑中的白,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相信您的話。”亨利說。
一到了迪布勒伊的嘴裏,河畔的一次漫步可以說成北極的一次探險,亨利和安娜常常報之以大笑,因為他對看見與發現這兩者根本不加以區別,仿佛在他之前,誰也沒有親眼欣賞過瀑布,誰也不知道什麽是水,什麽是黑,什麽是白。假如亨利一個人,那他肯定觀察不到這水霧與飛沫嬉戲的萬千景象,這變幻無窮、時隱時現的千姿百態,這數不勝數的細小漩渦。迪布勒伊細細地察看著這一切,仿佛想了解每一滴水的命運。“誰對他都可能會生氣,”亨利深切地看著他想,“可卻不能沒有他。”在他的身邊,世間的一切都變得舉足輕重,仿佛存在著巨大的生活樂趣,於是大家都加倍地生活。經他一變,這次漫遊法國鄉村竟成了一次探險遊曆。
“您會叫讀者們吃驚的。”亨利微笑著對迪布勒伊說,迪布勒伊正一副入迷的神態,靜觀著落日的最後幾抹色彩。
“為什麽?”迪布勒伊以忿忿不平的聲音問道。每當人們談論起他,他往往拿出這副口氣。
“讀了您的書,誰都以為您感興趣的隻是人,而大自然則微不足道。”
“人不是在大自然中生活嗎?”
對迪布勒伊來說,一片風光,一塊石子,一抹色彩,都是人的某種真實存在。任何事物都無法通過迴憶、夢幻,通過投其所好或通過這些事物在他心中喚醒的激情打動他的心,惟一能使他動情的,是他在其中捕捉到的真實意義。不用說,較之於光禿禿的牧場,他更樂意在刈割牧草的農夫麵前駐足。當他穿過一個村莊,他的好奇心變得更難以滿足。他什麽都想了解個一清二楚,諸如村民們吃什麽,怎樣參加投票,乃至他們勞作的具體細節和內心想法的具體色彩等等。為了能到農莊走一走,他不惜編造各種藉口:買雞蛋,要杯水喝,而且一旦有可能,他便進行長談。
第五天的傍晚,安娜在一次下坡時車胎爆了。徒步行走了一個小時之後,他們遇見了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裏麵住著三位年紀輕輕卻掉牙缺齒的婦人。她們每人懷裏抱著一個嬰兒,嬰兒有的胖一點兒,有的瘦一點兒,但都很髒。院子裏到處是糞便。迪布勒伊坐在院子中間修車內胎,他一邊用橡膠補胎,一邊貪婪地環顧四周:
“就三個女人,沒有一個男的,真怪,是不是?”
“男人都在地裏。”安娜說。
“這時還在地裏?”他把鏽色的內胎浸入水盆,水麵上立即泛起一個個水泡。“還有一個洞!你說,你覺得他們會不會同意讓我們在穀倉裏睡一夜?”
“我去問問他們。”
安娜消失在房子裏,幾乎剛走進房子就又出了門:“咱們要在牧草堆睡覺,她們很驚奇,可她們並不反對。隻是她們堅持非要我們先喝點兒熱的東西不可。”
“我很樂意在這兒借宿!”亨利說,“本想離一切都遠遠的,果真如願以償。”
借著一盞冒著黑煙的油燈的光亮,他們喝著大麥茶,一起試著閑談起來。這三個婦女是妯娌,那三兄弟共同租種了這塊貧瘠的土地。十天前,他們一起到下阿爾代什打短工、采熏衣草去了,撇下她們度日如年,終日一聲不哼地餵牲畜、看孩子。她們還勉強知道微笑,可怎麽說話幾乎全忘了。對這個世界,她們就知道:這邊的農莊裏,長著栗樹,夜間清冷;下阿爾代什那邊長著熏衣草,要掙幾個法郎,就得流血流汗。對,她們遠離了一切,離得是那麽遙遠,以致當亨利一鑽入牧草堆,頃刻間便被儲存在於草中的陽光和各種氣味所包圍,頭腦發昏,夢見道路與城市全都不複存在,從此不可能返迴巴黎。
</br>
他的話聲比他的話本身還更有保留。他對革命解放聯合會並不滿意,這是因為他抱負太大了。誰也不可能輕而易舉建立起一個像前共產黨那樣強大的運動。與他相反,亨利大喜過望,對集會的成功感到格外的高興。一次集會並不說明什麽大的問題,可那朝他抬起的五千張麵孔他決不會很快忘懷。他朝安娜微微一笑:
“自行車自有它的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比小汽車還更妙。”
車子騎得不像開始那樣快了。野草、歐石南、冷杉馨香四溢,山風溫柔清涼,沁人心脾。周圍的風光遠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背景。他們以自己強大的力量,征服了一片又一片風光。無論在上坡的疲憊中,還是在下坡的歡樂中,他們無不與起伏不平、氣象萬千的山色融為一體,與其共同存在,息息相通,而不隻是將它作為風景加以欣賞。在第一天,亨利便滿意地發現了一點,這就是這種生活足以使您感到充實。腦子裏是多麽靜謐啊!高山、牧場和森林取代了他的大腦而存在。他不禁暗暗讚嘆:“與睡眠不同的寧靜是多麽珍奇啊!”
“你們這地方選得很好。”晚上,他對安娜說,“真是個美妙的地方。”
“明天也肯定一樣,準不錯。您願意從地圖上看看明天的行程嗎?”
在下榻的小客棧裏,他們一起用晚餐,喝著一種氣味嗆人的白酒。迪布勒伊在一張鋪著油漆布的桌子一角攤開了地圖。
“指給我瞧瞧。”亨利說道。他目不轉睛地乖乖順著鉛筆頭,看著那紅的、黃的和白的線條兒。
“這許許多多小路,您怎麽能選準呢?”
“這才叫有趣嘛。”
第二天亨利心裏想,真正有趣的是親眼看到後來發生的一切與原來的計劃是多麽吻合,絲毫不差。每一個轉彎,每一道山坡,每一道下坡,以及每一座山崗無不處在預定的位置上。多麽讓人放心啊!人們仿佛感到在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然而,那一個個標記變成了一條條真正的路,一座座真正的房屋,這種變化會給您帶來任何創造都無法達到的效果。如這簾瀑布,雖然在地圖上已經打上了一個藍色的標記,但當您在彎彎曲曲的峽穀深處猛然發現那水花飛濺的大瀑布時,仍會不勝驚訝。
“觀賞是多麽令人滿足啊。”亨利說。
“對,隻是永遠都看不夠。”迪布勒伊遺憾地說,“這匆匆一瞥,既給予您一切,又不給予您任何東西。”
他並不是什麽都看,可一旦他對某件東西著了迷,那可真叫沒完沒了。亨利和安娜無奈,隻得跟在他的身後,爬過一處又一處懸崖,來到飛瀉的瀑布邊。他赤腳走進翻騰的小潭中,直到運動褲的下部被水淹沒。等他迴到深潭邊的平地上坐定,他以權威的口吻說:
“這是我們見到的最美麗的瀑布。”
“您總是偏愛眼前的東西。”安娜笑著說。
“整條瀑布呈黑白色,”迪布勒伊說,“這才叫美。我尋找別的顏色,結果沒有見到一絲色彩的痕跡。我平生第一次親眼看到黑與白原來是一迴事。您應該走到水中去,一直走到那塊巨石邊。”他對亨利說,“這樣,白中的黑與黑中的白,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相信您的話。”亨利說。
一到了迪布勒伊的嘴裏,河畔的一次漫步可以說成北極的一次探險,亨利和安娜常常報之以大笑,因為他對看見與發現這兩者根本不加以區別,仿佛在他之前,誰也沒有親眼欣賞過瀑布,誰也不知道什麽是水,什麽是黑,什麽是白。假如亨利一個人,那他肯定觀察不到這水霧與飛沫嬉戲的萬千景象,這變幻無窮、時隱時現的千姿百態,這數不勝數的細小漩渦。迪布勒伊細細地察看著這一切,仿佛想了解每一滴水的命運。“誰對他都可能會生氣,”亨利深切地看著他想,“可卻不能沒有他。”在他的身邊,世間的一切都變得舉足輕重,仿佛存在著巨大的生活樂趣,於是大家都加倍地生活。經他一變,這次漫遊法國鄉村竟成了一次探險遊曆。
“您會叫讀者們吃驚的。”亨利微笑著對迪布勒伊說,迪布勒伊正一副入迷的神態,靜觀著落日的最後幾抹色彩。
“為什麽?”迪布勒伊以忿忿不平的聲音問道。每當人們談論起他,他往往拿出這副口氣。
“讀了您的書,誰都以為您感興趣的隻是人,而大自然則微不足道。”
“人不是在大自然中生活嗎?”
對迪布勒伊來說,一片風光,一塊石子,一抹色彩,都是人的某種真實存在。任何事物都無法通過迴憶、夢幻,通過投其所好或通過這些事物在他心中喚醒的激情打動他的心,惟一能使他動情的,是他在其中捕捉到的真實意義。不用說,較之於光禿禿的牧場,他更樂意在刈割牧草的農夫麵前駐足。當他穿過一個村莊,他的好奇心變得更難以滿足。他什麽都想了解個一清二楚,諸如村民們吃什麽,怎樣參加投票,乃至他們勞作的具體細節和內心想法的具體色彩等等。為了能到農莊走一走,他不惜編造各種藉口:買雞蛋,要杯水喝,而且一旦有可能,他便進行長談。
第五天的傍晚,安娜在一次下坡時車胎爆了。徒步行走了一個小時之後,他們遇見了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裏麵住著三位年紀輕輕卻掉牙缺齒的婦人。她們每人懷裏抱著一個嬰兒,嬰兒有的胖一點兒,有的瘦一點兒,但都很髒。院子裏到處是糞便。迪布勒伊坐在院子中間修車內胎,他一邊用橡膠補胎,一邊貪婪地環顧四周:
“就三個女人,沒有一個男的,真怪,是不是?”
“男人都在地裏。”安娜說。
“這時還在地裏?”他把鏽色的內胎浸入水盆,水麵上立即泛起一個個水泡。“還有一個洞!你說,你覺得他們會不會同意讓我們在穀倉裏睡一夜?”
“我去問問他們。”
安娜消失在房子裏,幾乎剛走進房子就又出了門:“咱們要在牧草堆睡覺,她們很驚奇,可她們並不反對。隻是她們堅持非要我們先喝點兒熱的東西不可。”
“我很樂意在這兒借宿!”亨利說,“本想離一切都遠遠的,果真如願以償。”
借著一盞冒著黑煙的油燈的光亮,他們喝著大麥茶,一起試著閑談起來。這三個婦女是妯娌,那三兄弟共同租種了這塊貧瘠的土地。十天前,他們一起到下阿爾代什打短工、采熏衣草去了,撇下她們度日如年,終日一聲不哼地餵牲畜、看孩子。她們還勉強知道微笑,可怎麽說話幾乎全忘了。對這個世界,她們就知道:這邊的農莊裏,長著栗樹,夜間清冷;下阿爾代什那邊長著熏衣草,要掙幾個法郎,就得流血流汗。對,她們遠離了一切,離得是那麽遙遠,以致當亨利一鑽入牧草堆,頃刻間便被儲存在於草中的陽光和各種氣味所包圍,頭腦發昏,夢見道路與城市全都不複存在,從此不可能返迴巴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