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懵懂的性意識後,他會自己去尋找答案,蒼井空在網上被尊稱為“蒼老師”並不是戴高帽子,她給中國的那麽多小男孩上了第一節性啟蒙課。可我不想我的孩子自己去瞎找信息,我可以教給他們適當的性知識,還能幫助他們理解關於性的價值觀。至少,我能做得比蒼老師好一點,她隻是示範,我還能答疑解惑。
我女兒正值剛發育的階段,她胸口疼,一開始隻是和阿姨說不敢告訴我,我問她為什麽,她說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把她叫到身旁,慢慢告訴她:“當然是好事,你就要從小姑娘變成大姑娘了,一兩年後你會來月經的,第一次的時候不要怕,那是女人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告訴你,女人的身體和男人的身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小時候你和哥哥玩啊一起洗澡啊,現在大了就分開了,要保護好自己的私密,不能跟兄弟姐妹講,隻能跟媽媽講。就算以後你嫁人了,有些話也不能和先生講,女人要守好自己的秘密。”
有次聊天的時候,我指著旁邊的花問妮妮:“你看這個花開得好不好?”
她看了看,點頭:“好啊。”
“那這個花呢?”
“不好,有點小。”
“對了,前麵那朵花到時候它才開,不亂開所以開得好,而這朵花開得早就顯小了,以後謝得也早。記住了,女人也是。十八歲才是開花的時候,花開太早了,這朵花肯定不值錢。所以花一點都不能亂開,早開早謝,很多人想把那花早點挑開,但你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別讓自己開太早了,明白嗎?”我是在告訴她,性行為必須是十八歲以後。
教女兒,得讓她明白要自重自愛,如何保護好自己;教兒子,就得讓他了解正常的生理現象,讓他明白怎樣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兒子問起我什麽是處男:“沒有結婚的男人都是處男嗎?”
“不是,隻要沒有和女人發生性行為時,你就是處男。不是隻有處女珍貴,處男和處女都是很珍貴的。它證明你還非常單純,證明你還能長得更高,出息成更大的一個孩子。但十八歲成人後,處男處女就不太重要了,就看你自己把握和選擇了,但這和你的婚姻不會聯繫在一起。這隻是一個生理現象,而這個生理現象是人們給的名字。那是一根線,是你自己覺得什麽時候該長大的線,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別去越線,那樣隻會讓你受到更大的挫折。明白嗎?”
他多少聽懂一些。以後等他大一點了有新的困惑時我還會告訴他,在男人的世界裏,他們覺得性和愛情是可以分開的。百分之八十的男人在滿足性慾的時候隻是出於生理衝動,但還是有剩下來的那一部分男人,會因為責任感而克製住這種衝動。而你以後的太太會希望你成為那少部分的男人。
“性”不應該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特別是當它成為一種教育時。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節必須上的課;可能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也是他們的一課。
39
大學裏求包養就是賤!
----------
“學生”這個詞是幹淨的,你要弄髒了我就把話說狠。
39
大學裏求包養就是賤!
----------
我曾在微博上對一條“女大學生求包養”的消息毫不客氣地評上“亂世出賤貨”,收到了很多迴複,褒貶不一。我不反對“被包養”的個人選擇,我恨的是她用了“女大學生”這四個字,她那麽輕易地就玷汙了教育本身。教育在我心裏很神聖,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社會來說都關乎未來。
那個女大學生在網上拍了一組很暴露的照片,拿著個牌子寫上自己的身高體重胸圍,說白了就是“賣肉”。不管具體的信息是真是假,但社會上確實有這樣的風氣,有些女生放了學就鑽進了“幹爹”的跑車裏。
“賤貨”是一個很嚴重的詞,我真是被“女大學生”四個字刺痛了。當你大學畢業了接受完一係列教育時,想好了你要尋求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做一個被包養的女人,那沒問題。但當你還是學生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決定了自己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就是“賤”!一邊在接受教育,一邊做出低劣的價值觀選擇,這兩件事是相違悖的。那你為什麽要接受教育呢?父母花了錢,國家出了資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接受高等教育,可你偏偏把這些全部浪費了。
如果專談包養問題,我覺得她還挺直率的。“你就包養我吧,我就這點本錢,全亮出來了。”那真的是比那些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好多了。當你接受教育的過程結束,你的價值觀世界觀已經形成了,如果求包養是你的最終選擇,那完全沒問題,又不傷天害理。我隻能說是教育失敗了,這個責任就不全在你。有想要被包養的人,就肯定有包你的人,這社會哪種層麵都能找到一唱一和。
但是我反對的是你一邊叫著我是大學生,一邊叫包養,這個我不接受。“大學生”三個字就這麽被你當成是籌碼來賣了,還把“教育”本身的價值給糟蹋得讓人心痛。我很尊重教育,我一生都在學習東西,就算離開了學校還沒有放棄任何接受教育的機會,而真正坐在課堂裏接受教育的人卻放棄了教育可以帶來的積極效果,我堅決牴觸這種做法,見一個罵一個。
教育本身能讓人有變得更好的可能,它在樹立一些東西,無論是從知識層麵還是從人格健全方麵,都在幫你塑造一個更健全的價值觀,所有的條件都在幫你,那你在這一階段應該是努力吸收所有的正麵能量,完善自己。以後出了校門才能有一個堅定的自我去麵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接受教育的意義應該體現在此才對。什麽樣的教育很重要,但你如何看待教育也一樣重要。
所以,我見不得別人去糟蹋它,“女大學生求包養”侵犯了我心中一塊很珍視的地方。與其說你放棄這些東西,那就別選擇讀大學,或者幹脆退學,別玷汙這個東西。人在接受教育的這一階段,應該保持它的單純和自由,這個自由以不違悖基本的正義為基礎,我就是這個觀點。“學生”這個詞是幹淨的,你要弄髒了我就把話說狠。
這狠話也是說給其他大學生聽的。教育不是一個流程問題,你必須充分尊重它,它才有可能幫助你找到一個更好的價值觀。教育塑造“人”,“人”塑造社會,失去了教育能帶來的積極效果,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簡直不可想像。
40
“剩女”很優秀也很自由
-----------
“剩女”就是個現象,可以說是女人獨立和自由的代價。古往今來,自由的代價也往往是孤獨。
40
“剩女”很優秀也很自由
-----------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特別頑固,尤其對“女大當嫁”的要求格外嚴厲。
女大當不了嫁,明明是個人問題卻在社會上炸開了鍋。有人發愁,有人看熱鬧,也有人頭頭是道,加上“剩女”的帽子一蓋,便成了打包的熱鬧。包裹翻開,是兩方麵的原因在打架:有寧死不屈的女人:她們獨立了,開始有意識去爭取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麵,還有承受不起的男人:這個男權主導的社會規則還沒有消化這群獨立的女人。說白了,就是中國社會的觀念沒跟上這變化。
</br>
我女兒正值剛發育的階段,她胸口疼,一開始隻是和阿姨說不敢告訴我,我問她為什麽,她說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把她叫到身旁,慢慢告訴她:“當然是好事,你就要從小姑娘變成大姑娘了,一兩年後你會來月經的,第一次的時候不要怕,那是女人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告訴你,女人的身體和男人的身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小時候你和哥哥玩啊一起洗澡啊,現在大了就分開了,要保護好自己的私密,不能跟兄弟姐妹講,隻能跟媽媽講。就算以後你嫁人了,有些話也不能和先生講,女人要守好自己的秘密。”
有次聊天的時候,我指著旁邊的花問妮妮:“你看這個花開得好不好?”
她看了看,點頭:“好啊。”
“那這個花呢?”
“不好,有點小。”
“對了,前麵那朵花到時候它才開,不亂開所以開得好,而這朵花開得早就顯小了,以後謝得也早。記住了,女人也是。十八歲才是開花的時候,花開太早了,這朵花肯定不值錢。所以花一點都不能亂開,早開早謝,很多人想把那花早點挑開,但你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別讓自己開太早了,明白嗎?”我是在告訴她,性行為必須是十八歲以後。
教女兒,得讓她明白要自重自愛,如何保護好自己;教兒子,就得讓他了解正常的生理現象,讓他明白怎樣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兒子問起我什麽是處男:“沒有結婚的男人都是處男嗎?”
“不是,隻要沒有和女人發生性行為時,你就是處男。不是隻有處女珍貴,處男和處女都是很珍貴的。它證明你還非常單純,證明你還能長得更高,出息成更大的一個孩子。但十八歲成人後,處男處女就不太重要了,就看你自己把握和選擇了,但這和你的婚姻不會聯繫在一起。這隻是一個生理現象,而這個生理現象是人們給的名字。那是一根線,是你自己覺得什麽時候該長大的線,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別去越線,那樣隻會讓你受到更大的挫折。明白嗎?”
他多少聽懂一些。以後等他大一點了有新的困惑時我還會告訴他,在男人的世界裏,他們覺得性和愛情是可以分開的。百分之八十的男人在滿足性慾的時候隻是出於生理衝動,但還是有剩下來的那一部分男人,會因為責任感而克製住這種衝動。而你以後的太太會希望你成為那少部分的男人。
“性”不應該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特別是當它成為一種教育時。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節必須上的課;可能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也是他們的一課。
39
大學裏求包養就是賤!
----------
“學生”這個詞是幹淨的,你要弄髒了我就把話說狠。
39
大學裏求包養就是賤!
----------
我曾在微博上對一條“女大學生求包養”的消息毫不客氣地評上“亂世出賤貨”,收到了很多迴複,褒貶不一。我不反對“被包養”的個人選擇,我恨的是她用了“女大學生”這四個字,她那麽輕易地就玷汙了教育本身。教育在我心裏很神聖,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社會來說都關乎未來。
那個女大學生在網上拍了一組很暴露的照片,拿著個牌子寫上自己的身高體重胸圍,說白了就是“賣肉”。不管具體的信息是真是假,但社會上確實有這樣的風氣,有些女生放了學就鑽進了“幹爹”的跑車裏。
“賤貨”是一個很嚴重的詞,我真是被“女大學生”四個字刺痛了。當你大學畢業了接受完一係列教育時,想好了你要尋求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做一個被包養的女人,那沒問題。但當你還是學生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決定了自己不勞而獲的生活方式,就是“賤”!一邊在接受教育,一邊做出低劣的價值觀選擇,這兩件事是相違悖的。那你為什麽要接受教育呢?父母花了錢,國家出了資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接受高等教育,可你偏偏把這些全部浪費了。
如果專談包養問題,我覺得她還挺直率的。“你就包養我吧,我就這點本錢,全亮出來了。”那真的是比那些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好多了。當你接受教育的過程結束,你的價值觀世界觀已經形成了,如果求包養是你的最終選擇,那完全沒問題,又不傷天害理。我隻能說是教育失敗了,這個責任就不全在你。有想要被包養的人,就肯定有包你的人,這社會哪種層麵都能找到一唱一和。
但是我反對的是你一邊叫著我是大學生,一邊叫包養,這個我不接受。“大學生”三個字就這麽被你當成是籌碼來賣了,還把“教育”本身的價值給糟蹋得讓人心痛。我很尊重教育,我一生都在學習東西,就算離開了學校還沒有放棄任何接受教育的機會,而真正坐在課堂裏接受教育的人卻放棄了教育可以帶來的積極效果,我堅決牴觸這種做法,見一個罵一個。
教育本身能讓人有變得更好的可能,它在樹立一些東西,無論是從知識層麵還是從人格健全方麵,都在幫你塑造一個更健全的價值觀,所有的條件都在幫你,那你在這一階段應該是努力吸收所有的正麵能量,完善自己。以後出了校門才能有一個堅定的自我去麵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接受教育的意義應該體現在此才對。什麽樣的教育很重要,但你如何看待教育也一樣重要。
所以,我見不得別人去糟蹋它,“女大學生求包養”侵犯了我心中一塊很珍視的地方。與其說你放棄這些東西,那就別選擇讀大學,或者幹脆退學,別玷汙這個東西。人在接受教育的這一階段,應該保持它的單純和自由,這個自由以不違悖基本的正義為基礎,我就是這個觀點。“學生”這個詞是幹淨的,你要弄髒了我就把話說狠。
這狠話也是說給其他大學生聽的。教育不是一個流程問題,你必須充分尊重它,它才有可能幫助你找到一個更好的價值觀。教育塑造“人”,“人”塑造社會,失去了教育能帶來的積極效果,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簡直不可想像。
40
“剩女”很優秀也很自由
-----------
“剩女”就是個現象,可以說是女人獨立和自由的代價。古往今來,自由的代價也往往是孤獨。
40
“剩女”很優秀也很自由
-----------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特別頑固,尤其對“女大當嫁”的要求格外嚴厲。
女大當不了嫁,明明是個人問題卻在社會上炸開了鍋。有人發愁,有人看熱鬧,也有人頭頭是道,加上“剩女”的帽子一蓋,便成了打包的熱鬧。包裹翻開,是兩方麵的原因在打架:有寧死不屈的女人:她們獨立了,開始有意識去爭取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麵,還有承受不起的男人:這個男權主導的社會規則還沒有消化這群獨立的女人。說白了,就是中國社會的觀念沒跟上這變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