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帝國雄關:1644年風雲局勢中的山海關 作者:劉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朝皇帝哪一任都沒有放棄過對山海關的監督,但是很好笑的,曆史上沒有記載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曾經來過這裏,相反,在山海關沒有什麽作用的時候,清朝皇帝成了來這裏最多的人,特別是最負盛名的三個英明的君主,康熙、雍正、幹隆,都不止一次地來過這裏。
在這些皇帝的眼中,曾經血腥味十足的山海關如今成了可供玩味的曆史陳跡。山海關精巧的建築,還有海天一色的壯麗場景,讓這些習慣了草原生活的北漢子同樣找到了新鮮的況味。山海關,這個明皇帝建立的屏障,卻成為清皇帝們懷古撫今、附庸風雅甚至祭祀慰祖的場所,明朝皇帝如崇禎之流地下有知,又作何感想?
不管怎麽說,山海關睡了很多年的好覺。他的保存、他的繁衍,他最後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這與清朝皇帝對他的珍愛有關。清朝皇帝可能有很多自身的問題,但是與明朝皇帝相比,他們身上人性化的東西更多一些,山海關沉淪了,但沒有沉沒,這是人性化的清朝皇帝所帶來的貢獻。
康熙三次到過山海關,三次都是在巡視全國的過程中。這三次,也是康熙心情最好的三個時刻,第一次是他在剷除了大權臣鰲拜以後,他去盛京祭陵,在山海關駐腳。第二次對他來講,意義更大,那是在一六八二年他平定三藩之亂之後,他東巡全國時經過此處,距第一次來這裏整整過了十一年,對於康熙來說,這一次他是一定要來山海關的,因為這個地方對於被他打敗的吳三桂來說太重要了,當年他就是這裏迎接了自己的先輩入關。從那一天起,吳三桂就是大清王朝的一塊心病,他有功於大清,但為禍則更甚之,今天,康熙為大清剔除了這塊心病,當他站在鎮東樓上眺望關城的風景時,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設想一下,也是有趣的事。
康熙最後一次來山海關是在他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這是清朝為鞏固邊防打的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與沙俄政府最初的一次較量,當時準噶爾部受沙俄操縱。在這次大戰中,康熙創造了一個記錄,他在馬上攻戰三天沒有下鞍,最後全殲準噶爾部,平定邊疆。這一次他又在巡遊時來到了山海關,這一年是一六九九年十一月,距上一次來,又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來,天下由大亂到大治,這段路程委實走的艱難,於是康熙留下了這樣的詩:
〖長城盡處海山奇,守險勿勞百萬師。
寰宇蒼生歸曆數,當年指顧定鴻基。〗
在康熙之後,勤於政事的雍正也曾來過山海關,雍正一生,多辦實事,很少附庸風雅,但是在山海關,他也留下了很多的詩,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道:
〖觀海登樓日未斜,晴空萬裏淨雲霞。
才經一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浪花。
貝闕螯峰如可接,鵬津鮫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虧。〗
與康熙相比,雍正更多的是不是開疆裂土的壯誌,而是治理國家的雄心。來過山海關最多的是清朝曆史上最浪漫的皇帝幹隆。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喜歡文學也寫詩最多的皇帝,曾四次來過山海關,每次都登上了山海關老龍頭的澄海樓,並且留下了了最多的詩篇。澄海樓當年由孫承宗等人建立,孫承宗在這裏還留下手跡,上書“雄襟萬裏”四字。幹隆好爭這口氣,也題了四個字:“元氣混茫。”
山海關是幸運的,在經曆了數年的刀槍炮火之後,他落在了幾個懂得珍惜的皇帝手上,竟然安然無恙。而那些曾經占有了他的人,卻基本上死於非命,一個個被清算了。山海關並沒有和他們一樣被清算掉,卻在康熙和幹隆等人的筆下搖曳生輝,成了一個吸引人們來這裏遊覽觀光的地方。已經作古的關城建設者們,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事吧。
江山有恙,人有恙,但關城留了下來。這筆人類曆史上珍貴的物質財富,在經過刀劈斧鑿以後,以旺盛的生命力,比那些占有他的人活得更長。
睡了很多好覺的山海關,見證了曆史上仍然繁衍延續著的故事:英明的君主康熙,完成了千古難為的大業後,體麵的死去了;能幹的君主雍正,在完成了清朝曆史上最艱難的實幹工作後,不明不白的死去了;浪漫的君主幹隆,創造了清朝最盛世的時代,卻又在退休狀態下的幾年時間裏,重用奸臣,奢侈無度,親手毀掉了這個盛世,這個過程,和他寫詩一樣容易;然後曆史開始變得又相似起來,陰鷙的嘉慶,猶豫的道光,荒淫的鹹豐,到倒黴的同治,無奈的光緒,不明世事的溥儀,大清王朝走上了大明王朝最後幾十年的道路。隻不過,這一次他們麵臨的局勢更險惡,不光是槍炮,還有無法抵擋的工業文明。在轟隆隆的炮聲中,在西方文明的洪水猛獸麵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康熙幾代人建立的大清王朝,轟的一聲倒塌了。
除了帝王外,這中間還曾經有很多人物,仍然走著一六四四年間以前人走過的路,仍然在同樣的怪圈裏浮沉。這裏有洪秀全,民間崛起的另一個強人,他擁有了比李自成還要大的地盤,創造了比李自成更要輝煌的基業,但是,他也犯著李自成的錯誤,同樣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清朝最後出現的能臣,和當年的範文程、洪承疇、孫承宗、袁崇煥又有什麽不同?他們也沒有一個人成功,所有的人都敗下陣來,一一被清算。雖然他們麵對的君主更人道,他們的命運要好得多,但是最終的結果沒有什麽不同。
</br>
在這些皇帝的眼中,曾經血腥味十足的山海關如今成了可供玩味的曆史陳跡。山海關精巧的建築,還有海天一色的壯麗場景,讓這些習慣了草原生活的北漢子同樣找到了新鮮的況味。山海關,這個明皇帝建立的屏障,卻成為清皇帝們懷古撫今、附庸風雅甚至祭祀慰祖的場所,明朝皇帝如崇禎之流地下有知,又作何感想?
不管怎麽說,山海關睡了很多年的好覺。他的保存、他的繁衍,他最後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這與清朝皇帝對他的珍愛有關。清朝皇帝可能有很多自身的問題,但是與明朝皇帝相比,他們身上人性化的東西更多一些,山海關沉淪了,但沒有沉沒,這是人性化的清朝皇帝所帶來的貢獻。
康熙三次到過山海關,三次都是在巡視全國的過程中。這三次,也是康熙心情最好的三個時刻,第一次是他在剷除了大權臣鰲拜以後,他去盛京祭陵,在山海關駐腳。第二次對他來講,意義更大,那是在一六八二年他平定三藩之亂之後,他東巡全國時經過此處,距第一次來這裏整整過了十一年,對於康熙來說,這一次他是一定要來山海關的,因為這個地方對於被他打敗的吳三桂來說太重要了,當年他就是這裏迎接了自己的先輩入關。從那一天起,吳三桂就是大清王朝的一塊心病,他有功於大清,但為禍則更甚之,今天,康熙為大清剔除了這塊心病,當他站在鎮東樓上眺望關城的風景時,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設想一下,也是有趣的事。
康熙最後一次來山海關是在他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這是清朝為鞏固邊防打的最大的一次戰役,也是與沙俄政府最初的一次較量,當時準噶爾部受沙俄操縱。在這次大戰中,康熙創造了一個記錄,他在馬上攻戰三天沒有下鞍,最後全殲準噶爾部,平定邊疆。這一次他又在巡遊時來到了山海關,這一年是一六九九年十一月,距上一次來,又相隔了十六年,十六年來,天下由大亂到大治,這段路程委實走的艱難,於是康熙留下了這樣的詩:
〖長城盡處海山奇,守險勿勞百萬師。
寰宇蒼生歸曆數,當年指顧定鴻基。〗
在康熙之後,勤於政事的雍正也曾來過山海關,雍正一生,多辦實事,很少附庸風雅,但是在山海關,他也留下了很多的詩,其中有一首這樣寫道:
〖觀海登樓日未斜,晴空萬裏淨雲霞。
才經一陣風過檻,倏起千堆雪浪花。
貝闕螯峰如可接,鵬津鮫室豈終遐。
詭詞未許張融賦,到此方知語不虧。〗
與康熙相比,雍正更多的是不是開疆裂土的壯誌,而是治理國家的雄心。來過山海關最多的是清朝曆史上最浪漫的皇帝幹隆。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喜歡文學也寫詩最多的皇帝,曾四次來過山海關,每次都登上了山海關老龍頭的澄海樓,並且留下了了最多的詩篇。澄海樓當年由孫承宗等人建立,孫承宗在這裏還留下手跡,上書“雄襟萬裏”四字。幹隆好爭這口氣,也題了四個字:“元氣混茫。”
山海關是幸運的,在經曆了數年的刀槍炮火之後,他落在了幾個懂得珍惜的皇帝手上,竟然安然無恙。而那些曾經占有了他的人,卻基本上死於非命,一個個被清算了。山海關並沒有和他們一樣被清算掉,卻在康熙和幹隆等人的筆下搖曳生輝,成了一個吸引人們來這裏遊覽觀光的地方。已經作古的關城建設者們,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事吧。
江山有恙,人有恙,但關城留了下來。這筆人類曆史上珍貴的物質財富,在經過刀劈斧鑿以後,以旺盛的生命力,比那些占有他的人活得更長。
睡了很多好覺的山海關,見證了曆史上仍然繁衍延續著的故事:英明的君主康熙,完成了千古難為的大業後,體麵的死去了;能幹的君主雍正,在完成了清朝曆史上最艱難的實幹工作後,不明不白的死去了;浪漫的君主幹隆,創造了清朝最盛世的時代,卻又在退休狀態下的幾年時間裏,重用奸臣,奢侈無度,親手毀掉了這個盛世,這個過程,和他寫詩一樣容易;然後曆史開始變得又相似起來,陰鷙的嘉慶,猶豫的道光,荒淫的鹹豐,到倒黴的同治,無奈的光緒,不明世事的溥儀,大清王朝走上了大明王朝最後幾十年的道路。隻不過,這一次他們麵臨的局勢更險惡,不光是槍炮,還有無法抵擋的工業文明。在轟隆隆的炮聲中,在西方文明的洪水猛獸麵前,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康熙幾代人建立的大清王朝,轟的一聲倒塌了。
除了帝王外,這中間還曾經有很多人物,仍然走著一六四四年間以前人走過的路,仍然在同樣的怪圈裏浮沉。這裏有洪秀全,民間崛起的另一個強人,他擁有了比李自成還要大的地盤,創造了比李自成更要輝煌的基業,但是,他也犯著李自成的錯誤,同樣成為了一個悲劇人物;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些清朝最後出現的能臣,和當年的範文程、洪承疇、孫承宗、袁崇煥又有什麽不同?他們也沒有一個人成功,所有的人都敗下陣來,一一被清算。雖然他們麵對的君主更人道,他們的命運要好得多,但是最終的結果沒有什麽不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