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易中天中華史06:百家爭鳴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孟子又問:用刀殺人和用政治殺人,有區別嗎?
梁惠王說:也沒有。
孟子就說:現在,王上廚房有肥肉,馬廄有駿馬,民眾卻麵有菜色,田有屍體。這是什麽?是率領野獸來吃人!獸類相殘,人類尚且厭惡;主持國家政治,卻率領野獸來吃人,又有什麽資格為民父母?7
嗬嗬,這哪裏是上課,明明是訓人。
孟子為什麽要這樣教訓國王?
難道他要革命麽?
也許是的。
無民權,就革命
孟子確實像革命黨。
有一次,齊宣王問:武王伐紂,有這事嗎?
孟子說:史書上有。
宣王又問:臣弒其君,也可以嗎?
孟子馬上硬邦邦地迴答:破壞仁的叫作賊,破壞義的叫作殘,賊仁殘義的就叫作獨夫。我隻聽說打倒了獨夫殷紂,沒聽說過什麽弒君不弒君的!8
又一次,鄒穆公遇到難題。
鄒穆公告訴孟子,前些時我們跟魯國發生衝突,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民眾卻袖手旁觀。這事讓寡人左右為難。殺了這些見死不救的吧,殺不完;不殺吧,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先生,請問該怎麽辦?
誰知孟子卻幸災樂禍。
孟子說:活該!誰讓他們平時對老百姓不好!這下老百姓可逮住報複的機會了。9
晚清的革命黨,也不過如此吧?
但,為什麽?
因為在孟子那裏,民權高於君權。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10
也就是說,民權第一,政權第二,君權第三。君,可以高高在上,可以養尊處優,可以也應該獨一無二,叫“天無二日,民無二王”。11 但,如果他不合格,就不能享受這份尊崇,人民也就有權利革命。
這,也是國王培訓班的課程內容。
一次,孟子問齊宣王:有人要出差,把老婆孩子託付給朋友,迴來後卻發現老婆孩子在挨餓,在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麽辦?
宣王說:絕交!
孟子又問:如果長官管不了部下,該怎麽辦?
宣王說:撤職!
孟子再問:一個國家政治搞不好,又該怎麽辦?
齊宣王該怎麽迴答?
王顧左右而言他,看著隨從們說別的去了。12
但孟子還有機會。
又一次,齊宣王問:公卿都相同嗎?
孟子說:不同。有同宗之卿,有異姓之卿。但他們的職責,都是君王有了大的過錯就要勸阻。如果反覆勸阻還不改,就要採取行動。
宣王問:同宗之卿會怎麽樣?
孟子說:廢了那王!
宣王一聽,臉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孟子說:王上不必緊張。王上問臣,臣不敢不實言相告。照道理說,是這樣。
宣王的臉色這才恢複正常。
又問:如果是異姓之卿呢?
孟子說:拂袖而去!13
哈,還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毫無疑問,孟子從來就沒反對過君主製,也不認為君臣關係是平等的。但他跟孔子一樣,不講平等,卻講對等。對等,就是我有義務,你也有;你有權利,我也有。大家禮尚往來,誰都不能盛氣淩人。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14
忠誠與客氣,不平等,但對等。
孟子卻沒那麽溫良恭儉讓。他的說法是──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15
也就是說,你把我當什麽人,我就把你當什麽人;你不把我放在眼裏,我就把你當敵人。
嗬嗬,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但,這也頂多是翻臉,為什麽要革命呢?
更重要的是,人民為什麽就有權革命呢?
因為君權來自民權。
有一次,學生萬章問:堯把天下讓給舜,有這事嗎?
孟子說:沒有!沒人能把天下讓給別人。
萬章說:那麽舜的權力,是誰給的?
孟子說:天給的。
萬章問:上天授權時,反覆叮嚀告誡了嗎?
孟子說:沒有。天是不說話的,但上天會看人民群眾的反應。民眾滿意誰,天就授權誰。天子之權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天與之,人與之”。16
對,雙重授權,或共同授權。
這很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孟子還引用了《尚書·泰誓》的一句話,叫“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這樣一來,上天和人民的共同授權,就其實是民授。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堪稱偉大。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是否民主,關鍵就看授權主體。政權民授,就民主;神授,就君主;自授,就專製;不講授權,黑社會都不如。
然而,自從周人確立了“君權天授”的觀念,授權問題就不再有人討論。重新提出這個問題,明確把授權主體界定為上天和人民,而且“名為天授,實為民授”,孟子是第一,也是唯一。
但,古代中華史的民主傳統,也就僅此而已。
君權來自民權,故民權高於君權,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與諸子的區別:老子和莊子不要君權,也就無所謂民權;墨子和韓非主張集權,則君權高於民權。
先看韓非。
守住你的王冠
其實,韓非也有“國王培訓班”。
學員裏,也有梁惠王。
當然,韓非出生時,梁惠王早已去世,韓非不可能給他上課。上課的人,叫卜皮。
卜皮也是法家。
梁惠王說:先生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據先生所知,寡人的名聲怎麽樣?
卜皮答:臣聽說王上是慈惠的人。
梁惠王聽了十分高興,洋洋得意地問:那寡人的慈惠到了什麽地步呢?
卜皮答:到快亡國的地步了。
惠王大吃一驚:慈惠不是行善嗎?怎麽會亡國?
卜皮說:慈則不忍,惠則好施。結果是什麽呢?必然是該殺的不殺,不該賞的亂賞。如此“有過不罪,無功受賞”,豈有不亡之理?17
此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被韓非編進了教材,用來培訓各國國王。隻不過,韓非的課程內容跟孟子是相反的。孟子講王道,韓非講霸道,而且是橫行霸道。
為什麽橫行霸道?
因為社會風氣如此,時代精神也如此。
韓非說,有一年齊國伐魯,魯國派孔子的學生子貢去進行外交斡旋。子貢滔滔不絕說了半天,齊人卻一句話就打發了他。齊人迴答說,先生的話確實說得漂亮,但我們就是來搶地盤的,漂亮話管什麽用?
結果,齊把國境線劃到了魯國都城門前十裏。
這,難道不是橫行霸道?
於是韓非說,別再扯什麽仁義道德,扯什麽兼愛天下,扯什麽溫良恭儉讓,誰講誰倒黴,因為時代變了。這個變化,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18
</br>
梁惠王說:也沒有。
孟子就說:現在,王上廚房有肥肉,馬廄有駿馬,民眾卻麵有菜色,田有屍體。這是什麽?是率領野獸來吃人!獸類相殘,人類尚且厭惡;主持國家政治,卻率領野獸來吃人,又有什麽資格為民父母?7
嗬嗬,這哪裏是上課,明明是訓人。
孟子為什麽要這樣教訓國王?
難道他要革命麽?
也許是的。
無民權,就革命
孟子確實像革命黨。
有一次,齊宣王問:武王伐紂,有這事嗎?
孟子說:史書上有。
宣王又問:臣弒其君,也可以嗎?
孟子馬上硬邦邦地迴答:破壞仁的叫作賊,破壞義的叫作殘,賊仁殘義的就叫作獨夫。我隻聽說打倒了獨夫殷紂,沒聽說過什麽弒君不弒君的!8
又一次,鄒穆公遇到難題。
鄒穆公告訴孟子,前些時我們跟魯國發生衝突,寡人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民眾卻袖手旁觀。這事讓寡人左右為難。殺了這些見死不救的吧,殺不完;不殺吧,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先生,請問該怎麽辦?
誰知孟子卻幸災樂禍。
孟子說:活該!誰讓他們平時對老百姓不好!這下老百姓可逮住報複的機會了。9
晚清的革命黨,也不過如此吧?
但,為什麽?
因為在孟子那裏,民權高於君權。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10
也就是說,民權第一,政權第二,君權第三。君,可以高高在上,可以養尊處優,可以也應該獨一無二,叫“天無二日,民無二王”。11 但,如果他不合格,就不能享受這份尊崇,人民也就有權利革命。
這,也是國王培訓班的課程內容。
一次,孟子問齊宣王:有人要出差,把老婆孩子託付給朋友,迴來後卻發現老婆孩子在挨餓,在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麽辦?
宣王說:絕交!
孟子又問:如果長官管不了部下,該怎麽辦?
宣王說:撤職!
孟子再問:一個國家政治搞不好,又該怎麽辦?
齊宣王該怎麽迴答?
王顧左右而言他,看著隨從們說別的去了。12
但孟子還有機會。
又一次,齊宣王問:公卿都相同嗎?
孟子說:不同。有同宗之卿,有異姓之卿。但他們的職責,都是君王有了大的過錯就要勸阻。如果反覆勸阻還不改,就要採取行動。
宣王問:同宗之卿會怎麽樣?
孟子說:廢了那王!
宣王一聽,臉色刷地一下就白了。
孟子說:王上不必緊張。王上問臣,臣不敢不實言相告。照道理說,是這樣。
宣王的臉色這才恢複正常。
又問:如果是異姓之卿呢?
孟子說:拂袖而去!13
哈,還是不要那不合格的君主!
毫無疑問,孟子從來就沒反對過君主製,也不認為君臣關係是平等的。但他跟孔子一樣,不講平等,卻講對等。對等,就是我有義務,你也有;你有權利,我也有。大家禮尚往來,誰都不能盛氣淩人。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14
忠誠與客氣,不平等,但對等。
孟子卻沒那麽溫良恭儉讓。他的說法是──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15
也就是說,你把我當什麽人,我就把你當什麽人;你不把我放在眼裏,我就把你當敵人。
嗬嗬,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但,這也頂多是翻臉,為什麽要革命呢?
更重要的是,人民為什麽就有權革命呢?
因為君權來自民權。
有一次,學生萬章問:堯把天下讓給舜,有這事嗎?
孟子說:沒有!沒人能把天下讓給別人。
萬章說:那麽舜的權力,是誰給的?
孟子說:天給的。
萬章問:上天授權時,反覆叮嚀告誡了嗎?
孟子說:沒有。天是不說話的,但上天會看人民群眾的反應。民眾滿意誰,天就授權誰。天子之權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天與之,人與之”。16
對,雙重授權,或共同授權。
這很了不起。
更了不起的是,孟子還引用了《尚書·泰誓》的一句話,叫“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這樣一來,上天和人民的共同授權,就其實是民授。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堪稱偉大。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是否民主,關鍵就看授權主體。政權民授,就民主;神授,就君主;自授,就專製;不講授權,黑社會都不如。
然而,自從周人確立了“君權天授”的觀念,授權問題就不再有人討論。重新提出這個問題,明確把授權主體界定為上天和人民,而且“名為天授,實為民授”,孟子是第一,也是唯一。
但,古代中華史的民主傳統,也就僅此而已。
君權來自民權,故民權高於君權,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與諸子的區別:老子和莊子不要君權,也就無所謂民權;墨子和韓非主張集權,則君權高於民權。
先看韓非。
守住你的王冠
其實,韓非也有“國王培訓班”。
學員裏,也有梁惠王。
當然,韓非出生時,梁惠王早已去世,韓非不可能給他上課。上課的人,叫卜皮。
卜皮也是法家。
梁惠王說:先生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據先生所知,寡人的名聲怎麽樣?
卜皮答:臣聽說王上是慈惠的人。
梁惠王聽了十分高興,洋洋得意地問:那寡人的慈惠到了什麽地步呢?
卜皮答:到快亡國的地步了。
惠王大吃一驚:慈惠不是行善嗎?怎麽會亡國?
卜皮說:慈則不忍,惠則好施。結果是什麽呢?必然是該殺的不殺,不該賞的亂賞。如此“有過不罪,無功受賞”,豈有不亡之理?17
此事不知是真是假,但被韓非編進了教材,用來培訓各國國王。隻不過,韓非的課程內容跟孟子是相反的。孟子講王道,韓非講霸道,而且是橫行霸道。
為什麽橫行霸道?
因為社會風氣如此,時代精神也如此。
韓非說,有一年齊國伐魯,魯國派孔子的學生子貢去進行外交斡旋。子貢滔滔不絕說了半天,齊人卻一句話就打發了他。齊人迴答說,先生的話確實說得漂亮,但我們就是來搶地盤的,漂亮話管什麽用?
結果,齊把國境線劃到了魯國都城門前十裏。
這,難道不是橫行霸道?
於是韓非說,別再扯什麽仁義道德,扯什麽兼愛天下,扯什麽溫良恭儉讓,誰講誰倒黴,因為時代變了。這個變化,也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1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