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當時搞過一些活動,如參觀故宮博物院,到儲秀宮看為西太後六十壽辰寫的《萬壽無疆賦》,有陸潤庠寫的,還有……據說慈禧並不滿意。還訪問過研究《紅樓夢》的專家學者俞平伯。那天不巧俞先生因事外出,我們卻有幸見到了俞平伯的父親——翰林俞陛雲老先生。俞老身材不高,微胖,頭大,說話十分客氣有禮貌,一句一個“小兒平伯”,令我們這幫大孩子忍俊不禁,竟大笑了起來。
我們還走訪了淪落在民間的一位老宮女。她住在景山東街裏的中老胡同,離北大宿舍很近,是工友老李給介紹的。他和老宮女住一個院,是街坊。我清楚地記得訪問時間是霜降前後,地上已見冰碴,她屋子裏生了爐子。屋子不大也就10來米,是間西房,有些老式舊家具:南牆是個黑漆大躺箱,想必是當年為西太後贈她嫁妝而置買的;北牆是一對雙層壁櫃,什件(銅活)擦得鋥亮;一張榆木擦漆的八仙桌,兩把靠背椅;條案上是座鍾撣瓶、帽鏡、帽筒……一個典型的老北京人之家。她給我們沏了一壺茶,是我們帶去的高碎(茶葉末兒)。老宮女有50來歲,麵孔似黃白鏡子,頭發開始花白,穿青布褲子、藍布褂子,腳上已穿上青絨毛窩(駱駝鞍棉鞋),給人一種很幹淨利落的感覺。她說話慢條斯理,不高聲,不搶話,耷拉著眼皮,不直視人,帶著青年時在皇宮裏訓練出來的習慣。她簡單地告訴我們,她能看見的,如早起上朝前她伺候一袋煙,她怎麽點菸,還比劃了姿勢;一日三餐的排場,她隻是遠遠地看見,因為由太監伺候;夜晚睡覺如何設防,輪到她值勤時就躺在西太後的腳底下的地上;宮裏沒廁所,太後怎樣接溲(大小便)。“傳官房”就是拿便盆,便盆什麽樣,裏麵放檀香木的末以防臭味,便盆由小太監頂來頂去……
很快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工友老李向我們使眼色,意思是該散了。我們很滿意,因為我們知道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官方文獻所沒有記錄的東西。她是她所經曆的那個年代、那段曆史難得的見證人。這就是我們初識老宮女的也是北大生活印象之一。
二、畢業即失業
在北京大學四年的求學時間裏,我和錫頁3T詒貝笸際楣藎ū貝蠛炻ケ輩啵├錕詞欏⒎閱資料、擇錄要點,為撰寫論文作準備。這個圖書館漸漸成了我們倆感情接近的地方,直到大學畢業前夕我們結婚。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我們是幸福的。
但是在解放前,兩個大學畢業生都很難找到工作,畢業即失業。我們到處奔走,托遍親朋,然而談何容易。教書的脫掉長衫去拉洋車(人力車)、賣菸捲;行人手提什物被叫花子搶走,根本不是什麽新鮮事。
我們怎麽辦?讀書人愛書如命。我們隻有一些書,忍痛割愛,賣書!先賣夫妻倆各有一部的史記、說文、魯訊全集(單行本),賣一套,留一套。當賣鄭振鐸的插圖本文學史時,何等令人心酸!書賣了不少,不能再賣了。又賣結婚戒指,怕母親傷心,就偷偷換個包金的戴上。還賣什麽?賣結婚時親朋所贈的禮品,藝術檯燈、玻璃磚大花瓶,再往後真沒什麽可賣的了,竟把能裝4斤日本清酒的大洋瓶子賣了,一個4毛錢,換點切麵以餬口。這是我們結婚後遭遇的第一個貧困苦難高峰。
三、日本廣島之行
就在這最困難的時刻,北京大學當時的校長錢稻蓀先生舉薦王錫遙以北大高材生的名義赴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任教。當時我們想,東渡扶桑也許是條求生之路呢!然而我們錯了。廣島之行給我們後半生播下了萬顆不幸的種子!那時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男人出征,遍地寡婦,人們的生活是百分之百的“配給”。我們在廣島的日子裏,沒看見過什麽食品、日用品,商店都上著板,不營業,沒東西可賣,市麵蕭條極了。我們的長子因嚴重缺乏營養而致殘,造成我們終生的遺憾。當時我們心中默默地想:迴國吧!離開這“荒涼”與“貧瘠”的土地!離開這個“女人國”,離開這個後來遭受滅頂之災的不祥之地——廣島。
母親的一紙加急電報“母病速歸”,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當美帝國主義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消息震驚世界時,我們已平安地迴到祖國,迴到了家鄉北京。我們幸免於難,母親旋也病癒。
40年後的1984年,就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2周年到來之際,受當時我們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同誌的邀請,有3000名日本青年朋友來中國訪問,到北京歡聚。其中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的數名學生還被請到我家做客。當時歡聲笑語的情形,至今記憶猶新。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40年之際,錫倚戳恕兌涔愕骸芬晃模登在報刊上,作為對這一段曆史的迴顧和見證。
四、困居濟南
正當我們從海外迴到北京,錫腋誠性詡沂保不久,接到一紙新聘書,赴濟南銀行調查室工作。喜的是生活有了著落,悲的是火車於路上被炸,在驚嚇與飢餓中,好不容易才輾轉到濟南。
附二:相濡以沫五十年(2)
泉城是美麗的,大明湖、趵突泉都是旅遊勝地,可是我們的心情卻太惡劣了。我們的二兒子發燒卻不能及時到醫院打針治療,因為日本統治下的濟南燈火管製,夜晚戒嚴。等到了天亮,已失去搶救之機,孩子夭折於濟南了,才8個月。
我們千裏迢迢奔赴濟南的目的是為了生計,當時的聯合準備銀行在濟南建調查室,但錫一姑揮械餃危該單位就停辦關閉了。靠一點微薄的遣散費,我們過著困窘的日子,連電燈都被掐了,點蠟燭。想迴北京路不通,竟在濟南困居了7個月。最後不得不把大半個家的用品、衣物等全扔在濟南,我們隻身迴北京。但畢竟迴來了。濟南之行是不幸的,是悲慘的,不但丟了東西,而且失去了骨肉,錫一勾迴來一身病。
五、做腎摘除手術
大約在1947年,錫矣啥魘舉薦,到北京二中去教課。他帶病上班,堅持到解放,終於躺倒了。1950年他做了腎摘除手術,刀口一尺二長,是大手術,醫療費用不少,他有幸享受到公費醫療的補助。術後,他一天天地好起來,從打點滴,吃流食、半流,到終於能吃正常飯了。出院時吳大夫跟他說:“恢複得很好,也很快。摘除一個腎髒沒大關係,我也是一個腎。別人能活70,你也能活70。”充滿樂觀的吳大夫影響了病人。在錫業暮蟀膁中,他每每想起醫生的話語,他總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說說笑笑的。
六、老宮女來到我們家
錫頁鱸漢蠡剮胍歡蔚餮期,可這時我已經到北京二十五中(當時還是私立育英中學呢)去教課兼班主任,工作相當忙,隻好請了幫工。可那時剛解放,“傭工是剝削”,也沒處找哇!此時我們的同學好友劉君說:“我給你們出個主意吧,把老宮女請來,那可是個好心眼的老人,就不知她肯不肯來。”說到老宮女,我們是有舊情的,我們在上大學時曾訪問過她,聽她講清宮軼事。可那位老太太(人們稱她大姑)是個幹淨利落人,手中還有些積蓄,她肯來嗎?劉君說,今非昔比,她的日子已經不好過了。當年西太後贈給她的東西,早已當賣一空。劉太監不但好吃、好喝,還好抽(鴉片煙)、好賭。劉太監死後,剩她孤身一人,還被匪盜劫搶過,已瀕臨絕境。
</br>
我們還走訪了淪落在民間的一位老宮女。她住在景山東街裏的中老胡同,離北大宿舍很近,是工友老李給介紹的。他和老宮女住一個院,是街坊。我清楚地記得訪問時間是霜降前後,地上已見冰碴,她屋子裏生了爐子。屋子不大也就10來米,是間西房,有些老式舊家具:南牆是個黑漆大躺箱,想必是當年為西太後贈她嫁妝而置買的;北牆是一對雙層壁櫃,什件(銅活)擦得鋥亮;一張榆木擦漆的八仙桌,兩把靠背椅;條案上是座鍾撣瓶、帽鏡、帽筒……一個典型的老北京人之家。她給我們沏了一壺茶,是我們帶去的高碎(茶葉末兒)。老宮女有50來歲,麵孔似黃白鏡子,頭發開始花白,穿青布褲子、藍布褂子,腳上已穿上青絨毛窩(駱駝鞍棉鞋),給人一種很幹淨利落的感覺。她說話慢條斯理,不高聲,不搶話,耷拉著眼皮,不直視人,帶著青年時在皇宮裏訓練出來的習慣。她簡單地告訴我們,她能看見的,如早起上朝前她伺候一袋煙,她怎麽點菸,還比劃了姿勢;一日三餐的排場,她隻是遠遠地看見,因為由太監伺候;夜晚睡覺如何設防,輪到她值勤時就躺在西太後的腳底下的地上;宮裏沒廁所,太後怎樣接溲(大小便)。“傳官房”就是拿便盆,便盆什麽樣,裏麵放檀香木的末以防臭味,便盆由小太監頂來頂去……
很快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工友老李向我們使眼色,意思是該散了。我們很滿意,因為我們知道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官方文獻所沒有記錄的東西。她是她所經曆的那個年代、那段曆史難得的見證人。這就是我們初識老宮女的也是北大生活印象之一。
二、畢業即失業
在北京大學四年的求學時間裏,我和錫頁3T詒貝笸際楣藎ū貝蠛炻ケ輩啵├錕詞欏⒎閱資料、擇錄要點,為撰寫論文作準備。這個圖書館漸漸成了我們倆感情接近的地方,直到大學畢業前夕我們結婚。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我們是幸福的。
但是在解放前,兩個大學畢業生都很難找到工作,畢業即失業。我們到處奔走,托遍親朋,然而談何容易。教書的脫掉長衫去拉洋車(人力車)、賣菸捲;行人手提什物被叫花子搶走,根本不是什麽新鮮事。
我們怎麽辦?讀書人愛書如命。我們隻有一些書,忍痛割愛,賣書!先賣夫妻倆各有一部的史記、說文、魯訊全集(單行本),賣一套,留一套。當賣鄭振鐸的插圖本文學史時,何等令人心酸!書賣了不少,不能再賣了。又賣結婚戒指,怕母親傷心,就偷偷換個包金的戴上。還賣什麽?賣結婚時親朋所贈的禮品,藝術檯燈、玻璃磚大花瓶,再往後真沒什麽可賣的了,竟把能裝4斤日本清酒的大洋瓶子賣了,一個4毛錢,換點切麵以餬口。這是我們結婚後遭遇的第一個貧困苦難高峰。
三、日本廣島之行
就在這最困難的時刻,北京大學當時的校長錢稻蓀先生舉薦王錫遙以北大高材生的名義赴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任教。當時我們想,東渡扶桑也許是條求生之路呢!然而我們錯了。廣島之行給我們後半生播下了萬顆不幸的種子!那時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男人出征,遍地寡婦,人們的生活是百分之百的“配給”。我們在廣島的日子裏,沒看見過什麽食品、日用品,商店都上著板,不營業,沒東西可賣,市麵蕭條極了。我們的長子因嚴重缺乏營養而致殘,造成我們終生的遺憾。當時我們心中默默地想:迴國吧!離開這“荒涼”與“貧瘠”的土地!離開這個“女人國”,離開這個後來遭受滅頂之災的不祥之地——廣島。
母親的一紙加急電報“母病速歸”,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當美帝國主義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消息震驚世界時,我們已平安地迴到祖國,迴到了家鄉北京。我們幸免於難,母親旋也病癒。
40年後的1984年,就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2周年到來之際,受當時我們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同誌的邀請,有3000名日本青年朋友來中國訪問,到北京歡聚。其中日本廣島文理科大學的數名學生還被請到我家做客。當時歡聲笑語的情形,至今記憶猶新。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40年之際,錫倚戳恕兌涔愕骸芬晃模登在報刊上,作為對這一段曆史的迴顧和見證。
四、困居濟南
正當我們從海外迴到北京,錫腋誠性詡沂保不久,接到一紙新聘書,赴濟南銀行調查室工作。喜的是生活有了著落,悲的是火車於路上被炸,在驚嚇與飢餓中,好不容易才輾轉到濟南。
附二:相濡以沫五十年(2)
泉城是美麗的,大明湖、趵突泉都是旅遊勝地,可是我們的心情卻太惡劣了。我們的二兒子發燒卻不能及時到醫院打針治療,因為日本統治下的濟南燈火管製,夜晚戒嚴。等到了天亮,已失去搶救之機,孩子夭折於濟南了,才8個月。
我們千裏迢迢奔赴濟南的目的是為了生計,當時的聯合準備銀行在濟南建調查室,但錫一姑揮械餃危該單位就停辦關閉了。靠一點微薄的遣散費,我們過著困窘的日子,連電燈都被掐了,點蠟燭。想迴北京路不通,竟在濟南困居了7個月。最後不得不把大半個家的用品、衣物等全扔在濟南,我們隻身迴北京。但畢竟迴來了。濟南之行是不幸的,是悲慘的,不但丟了東西,而且失去了骨肉,錫一勾迴來一身病。
五、做腎摘除手術
大約在1947年,錫矣啥魘舉薦,到北京二中去教課。他帶病上班,堅持到解放,終於躺倒了。1950年他做了腎摘除手術,刀口一尺二長,是大手術,醫療費用不少,他有幸享受到公費醫療的補助。術後,他一天天地好起來,從打點滴,吃流食、半流,到終於能吃正常飯了。出院時吳大夫跟他說:“恢複得很好,也很快。摘除一個腎髒沒大關係,我也是一個腎。別人能活70,你也能活70。”充滿樂觀的吳大夫影響了病人。在錫業暮蟀膁中,他每每想起醫生的話語,他總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說說笑笑的。
六、老宮女來到我們家
錫頁鱸漢蠡剮胍歡蔚餮期,可這時我已經到北京二十五中(當時還是私立育英中學呢)去教課兼班主任,工作相當忙,隻好請了幫工。可那時剛解放,“傭工是剝削”,也沒處找哇!此時我們的同學好友劉君說:“我給你們出個主意吧,把老宮女請來,那可是個好心眼的老人,就不知她肯不肯來。”說到老宮女,我們是有舊情的,我們在上大學時曾訪問過她,聽她講清宮軼事。可那位老太太(人們稱她大姑)是個幹淨利落人,手中還有些積蓄,她肯來嗎?劉君說,今非昔比,她的日子已經不好過了。當年西太後贈給她的東西,早已當賣一空。劉太監不但好吃、好喝,還好抽(鴉片煙)、好賭。劉太監死後,剩她孤身一人,還被匪盜劫搶過,已瀕臨絕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