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隨龍入關的剃頭匠人(當時剃頭匠都是隨營的兵),自然是狐假虎威,趾高氣揚的了。別的先不談,就以剃頭的挑子作例吧,那簡直就可以說是個殺人的刑場!


    “現在剃頭挑子很難看到了。挑子分前後兩頭。前頭的是以一個圓圓的木桶做成,大約有一般水桶粗細,木桶裏有個小火爐,用木炭生著火,火爐上邊有一鐵製的架,一個銅盔式的臉盆放在火上,溫好了水,用來洗頭洗臉,做好剃頭前的準備。俗話說,‘剃頭挑子一頭熱’,就因為它的一頭有個炭盆。挑子的另一頭,主要的是挑著個坐凳,因為被剃頭的人必須坐著。並不是四條腿的凳子,根本沒腿兒,是幾塊木板拚成的,簡直像切肉的墩子,北京管這樣的東西叫兀頭。墩子中間空的,有一個匣子,盛刀子攏子之類。


    “看起來這挑子平淡無奇,可當初清兵進關的時候,人們看見它就會毛骨悚然。


    “第一,那塊鋼刀布(鋼,在這裏念槓,動詞,把刀子來迴在布上蹭,使刀刃鋒利)是一尺來長的水龍布,背麵寫著10個大字,就是‘留頭弗留發,留發弗留頭’。據說這是當時皇帝給下的詔書,讓所有的剃頭挑子都掛上,剃頭匠有權強迫漢民剃頭,如果不剃,殺頭問罪。剃頭匠的權力就這樣大,可以說剃頭匠掌握生殺大權。


    “第二是剃頭挑子上的鉤子,比平常的鉤子大而硬,幾乎像帳蓬上的一樣大,當然這是用來搭汗巾的,洗完臉洗完頭以後,把手巾搭在這裏是順理成章的事。但原來另有用處,鉤子大而且硬,是殺人之後把人頭掛起來示眾的。


    “第三是前邊溫水的木桶,木桶下腰的顏色固定是紅色,一來表示桶裏可能還裝有人頭,二來表示鉤子上掛的人頭往下滴的血跡。


    “還有件奇特的東西,就是剃頭人坐著的凳子,也是鮮艷的紅色,為什麽不用輕便的四條腿的凳子而用沉重的木墩子呢?關鍵就在這裏。墩子有墩子的作用,它既可以坐人又可以宰人,有誰敢抗拒不剃頭,馬上拉過來,按在墩子上剁腦袋。後來的剃頭挑子革新了,保持了墩子的原形,用幾塊木板拚成,中間是空心,做成一個抽匣,盛些剃頭用具了。


    “一副剃頭挑子,就充分表示出征服者對被征服者殘酷殺戮的痕跡。我絮絮叨叨地說這些話,目的是說清朝自入關以後,對於剃頭匠一向是很看重的,在宮裏這行人也比別的太監地位高,除去師傅對徒弟打罵嗬斥以外,很少受到別人的折磨。這些話我是聽老劉講的,他說老一輩的師傅傳說,是有這個譜兒。這些話當時隻能在家裏偷偷地說,在宮裏是不能說的。


    “這裏我必須多說一句話,按摩包括剃頭在內,凡剃頭匠一定要會按摩。按摩處的人是很苦的,要從八九歲就練習按摩各種穴道,十四五歲就能獨立操作了。伺候太妃的人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成人對太妃是不能進行按摩的,要聰明伶俐,眉清目秀才行。他們管按摩叫‘放睡’,究竟什麽意思我也不清楚。大概是讓身體各部位放鬆,安然入睡的意思。可能這是按摩的最高目的吧!老劉自誇說,他在小孩的時候,就是專給太妃們按摩的。一次按摩就一個多時辰,累得腰酸腿軟,談起來無限辛酸。可也得好處,太妃有什麽吃的都會賞給他們。


    給光緒剃頭(2)


    “請您不要笑話,一次我頭痛,老劉自動給我按摩。他先把雙手搓熱乎了,然後兩個手掌對合在一起,像拜佛似地雙掌合十,手指和手指之間,留有間隙,然後用雙手仿佛剁菜似的,在我的頭上、臉上往來地剁。他的十個手指的骨節都發出清脆和諧的聲音。聲音很美,很好聽,就像正月裏擲骰子,骰子在磁盔子裏蹦跳;又好比一袋子核桃,一動袋子,核桃就咯咯亂響。一會兒,老劉給我捶背,又換了一種捶法,不是用掌而是用拳頭,把兩手手指鬆鬆地捲起來,緊一陣、慢一陣、輕一陣、重一陣地捶打著。他們的內行話,叫打五花拳,這不是武術上的什麽拳,是按摩術捶背捶腿專用的拳。捶打起來十個手指都發出咯咯的清脆的聲音,如同正月裏廟會上賣的風車,迎風一搖,風輪轉動,秫秸杆發出脆而不喧的聲響。老劉一邊捶還一邊唱,當然隻能給我捶的時候唱,在伺候皇上和太妃們時是不能唱的。可惜我當年沒有心腸聽,我的記憶力又不好,不過他唱的聲音總往我的耳朵裏麵灌,斷斷續續也記住幾句,什麽‘前搓胸,後捶背,這個名字叫放睡’;什麽‘由湧泉到百會(湧泉是腳心,百會是頂心),周身三百六十個穴道要全會’。以下就像說相聲的報菜名似的,說了一大串穴位名,先捶哪裏,後捶哪裏,又有什麽醉穴,又有什麽麻筋,我都不著耳朵聽,所以也沒心記那些東西,最後一句還記得:‘五花拳打得為什麽這樣脆,都隻因學徒的時候受過累。’後一句可能是他們自編的,不是他們師傳下來的,但也可以想像得出來,五花拳是講究清脆的,要像打鼓點一樣,輕重緩急和諧而有節奏,宮廷裏的事是既講實效又講藝術的。


    “也許是老劉向我賣膏藥吧(北京土話,過去天橋賣藝的練完了技藝以後搭賣膏藥,誇耀膏藥如何的好。有人說,你的膏藥不好,在身上移動。賣膏藥的就大加吹噓,說他的膏藥貼在身上能自己移動去找病。這裏是胡吹亂的意思)。他說,我們的按摩是合乎先天的道理的。道家講究吐納的功夫,其實說白了就是唿氣吸氣,也就是做到靜鬆兩道口訣。靜,是吸氣,吸氣的時候,要萬慮皆空,什麽也不想;鬆,是唿氣,要把渾身的肌肉、骨頭節都鬆開。這樣就能調節自己的腦子,讓全身血脈暢通,得到最好的休息。老道是自己用功,自己給自己調節,這叫修煉。可皇上、太妃們,他們自己不修煉,而是讓別人替他們修煉,同時自己又得到差不多同等的效果——這就是按摩。


    “按摩是按照穴位把肌肉關節都揉到了,都鬆開;在揉的過程中,又打五花拳,耳朵聽著清脆的聲音,讓腦子裏不能想別的,把神誌全集中在五花拳的聲音上。這樣——似睡不睡,迷迷糊糊,進入沉酣的狀態裏,得到最大的舒服,最高的享受。宮裏為什麽要設按摩處,養一群人,大概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按摩的時候,為什麽要打五花拳,也自有它的道理。自從民國以來,按摩處取消,專門學習這種技術的人就極其少了,為了治病的按摩,還有,光為了舒服的按摩,也就瀕於絕跡了。這種手藝漸漸失傳了。


    “給皇上當差是很苦的,就拿剃頭來說,要勤學苦練,用老劉開玩笑的一句話說,他們和翰林院的老爺們是一樣的。翰林院的老爺們要三年一大考,為了使自己的課藝不生疏,一天也不能放棄寫白摺子(用白宣紙疊成的摺子,練小楷用),怕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花了,手顫了。剃頭也是一樣,一天不練就手發顫,眼發花,所以春冬時在自己的胳臂上練,手背上練。右手持刀,把左臂上的汗毛,全部刮光,日久天長,左臂的皮膚顯得特別粗糙。夏秋的時間,就在冬瓜皮上練,剛一下來的冬瓜蛋子,渾身是毛,用左手一托,右手去剃,兩個手都不顫,那真是功夫。有時剃完一個冬瓜蛋子,滿臉流汗。為了伺候皇上,當差的不知要遭多少罪!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宮女談往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易並收藏宮女談往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