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老宮女跟我談,在庚子年老太後倉皇西奔以後,到舊曆十一月中的時候,由戈什(護衛武弁)押著車,從北京給老太後送來過冬的衣服。這是晉妃、瑜妃親手給老太後做的。晉妃、瑜妃都是同治帝的妃子,她們已經住入慈寧宮好久了,惦記著老太後出門在外,尤其是陝西的冬天,天氣冷,取暖設備差,哪能像宮裏,屋內有暖炕,四外有宮牆,行動到哪,都有手爐、腳爐,所以她們特給老太後做了棉襪子、棉鞋、皮褲子,其中最多的是棉襪子。老太後過去是一天換一雙新襪子的,因此她們做了好多雙。宮裏的事她們原本是絲毫不過問的,就知道吃齋念佛,當然更無權力去支配繡工了。這些棉衣服、棉鞋襪等,都是晉、瑜二妃帶著本宮的侍女親自動手做的。伺候老太後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夠讓老太後點點頭說句不錯,更是不容易,老太後對棉襪子棉鞋很滿意,這就可以看出晉、瑜二妃做針線的技藝來了。這也是在西安的事,一天老太後齋戒、不吃葷,為了討老人家的喜歡,皇後親自動手,給做了香菇麵筋,瑾妃做香椿魚,四格格獨出心裁炒了盤麻豆腐,老太後很高興。我記敘這些事的目的,說明清宮裏貴為皇後妃子尚且工於刺繡,善烹調,何況底下的其他人呢?這也足可以說明清朝宮裏的風氣了。雖然老太後喜歡聽戲,但在內宮裏笙管笛簫之類是沒有的,各個宮苑裏也沒有飄過笙管的聲音,平常日子整個宮裏寂靜安謐,隻求安閑地度過光陰,決沒有“朱門沉沉按歌舞”的現象。


    閑話扯得太遠了,還是聽老宮女敘說宮裏的事吧!老宮女慢聲細語的談話,就像小河流水一樣,緩緩地但又清脆地注入聽者的耳朵裏。


    [上一頁][下一頁]


    送鬼的中元節(2)


    “過了七月七以後,園子裏的氣氛就有些變了,變得有些沉悶了。我說過多少次,我們本身是沒有喜怒哀樂的,完全看老太後的顏色。早晨一打洗臉水,司衾的宮女第一件事就是由簾子裏傳出手勢,暗示老太後今天高興不,讓大家留神言談舉止。這是我們姐妹之間互相的關照。老太後的性格是很特殊的,平常我們各人手指頭上幾個鬥幾個簸箕,老太後都知道得很清楚。有時老太後心閑又高興,把我們叫到跟前,搬著我們的手指頭,細細地看指紋,誰的手上有多少個圓圈,有多少個掃帚形,有多少個簸箕形,還說圓圈形的叫鬥,鬥多好,俗話說,九鬥一簸箕,不求人也過去。那種溫和勁兒,活像老祖母。但是隻要犯了錯,觸怒了老太後,一聲令下,拉出宮外頭去,讓掌刑的打。那——這個宮女子就不知去向,也永遠不能迴宮了。並不是打完了以後,宮女重新進宮當差,給老太後磕幾個頭謝恩就算完了。不是的,不是這樣的。我沒見過被打過的宮女還能重新迴宮當差的。這是決不可能的,因為被打完以後,她必有怨氣,有怨氣就決不能再當近侍了,老太後是深明這個道理的。我們小姐妹們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處處都要留心觀察老太後的顏色。早晨一起床,上夜的、司衾的,就要仔細留心老太後的心情,如果氣出得調勻,話說得慢聲細語,那就可以和老太後說笑;如果今天老太後說話氣發直,那就幹脆不要多說話,唯一的語言是‘口庶’、‘喳’、‘是’,躲過這段時間也許老太後會順過這口氣來!這就是我們當侍女的規矩,也是我七八年來沒挨罰的經驗。


    “按說七月十五是個非常美好的節日。酷熱的暑天剛過,天氣早晚有些發涼了,天上的黑色怒雲變成了魚肚子色般的細片麟,風吹在人的身上也不那麽發黏了,正好可以玩一玩,看一看茂盛的荷花,蔥鬱的樹木。可老太後在這樣好的日子偏不出遊,就是遛彎也在長廊的北麵。


    “總而言之一句話:老太後怕鬼!


    “據說,中元節是鬼節。宮裏對這事傳說得很盛,聚談起來,添枝加葉,越說越玄虛。有的說這是鬼過關的日子。咱們陽世間不是有冬至節嗎?那是斬監候犯人過關的日子。冬至節快到了,每個斬監候的人都要剃頭刮臉,準備出紅差,他們提心弔膽,擔心自己要殺頭了;有的冬至節砍了頭,就墜入地獄,變成惡鬼了;有的冬至節熬過來了,以後還有活的希望。陽世間是這樣,鬼過關也是這樣。有的被超度了,脫離了地獄,脫離了苦海。放荷花燈就是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不是居住在南海嗎?南海盛開荷花,用荷花瓣做成了船放上燈,在黑暗的苦海裏放上一盞明燈,指明了方向,讓這些冤鬼們乘上船點著燈,登上了彼岸,這就叫慈航普度。在這個鬼過關的日子裏,能幫他們一把,是功德無量的。也正因為陰世和陽世是一樣的,有那種窮兇惡極、作亂犯上的鬼,自己明知超度不了,於是看到旁人被度,自生嫉憤,鋌而走險,就同陽世間的人‘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一樣。那種無法無天的亡命徒,在鬼裏更多,要提防的就是這種鬼。還有一種生前含冤,死後找替身的鬼,也是到處亂走。在這種升天和下地獄的關鍵日子口上,鬼是到處亂竄的。所以,老太後這幾天裏既不遊湖,也不到僻靜的地方去。


    “老太後是十分迷信的,並不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模糊態度,她是真信,不是假信。一過七月初十以後,丟失的東西就不許再找了。譬如老太後把扇子忘掉在什麽地方了,但不許找,說不要找了,過幾天再說吧!過幾天真箇找到了,老太後會說,我說不用找吧,過幾天就會迴來的。其他的東西也是這樣。老太後認為這幾天到處有鬼,鬼看見喜愛的東西,就許借去玩幾天,所以不要找。對他們不要鼠肚雞腸,要大大方方,如果找急了,他們反而會不好意思,就會把東西給毀了,往僻靜處一扔,那就表示惹他們生氣了。我們陽世上的人何必惹鬼生氣呢?老太後這種體貼入微,寬宏大量的態度,對人是很少見的,隻有對鬼才能這樣大度寬容!


    “這些天園子裏的瞎話也特別多。


    “有兩個小太監在月色朦朧裏到湖的西岸羅鍋橋(玉帶橋的俗稱)北邊去捉蛐蛐,很清楚地看見有兩個人騎在石橋的欄杆上,麵對麵地坐著,好像兩人在談心,又像商量什麽事,其中一個人總是比比劃劃的,但又聽不見他們談話的聲音。兩個小太監很納悶,以為是護軍查夜,跟什麽人爭起來了。小太監也不在意,時間很長了,等小太監走到近處細看,這兩個人都沒腦袋,當然不會說話了,隻能彼此打手勢,把兩個小太監嚇壞了,扔下蛐蛐罐,撒腿就跑。據說從此兩個小太監茶飯不吃,迷迷糊糊兩三天,仿佛得了大病一場。


    “這是張福親口對我說的。他還說:‘有一天夜晚,我心裏總感到發悶,想遛到長廊上坐一會兒,吹吹風,解解煩悶。誰想到心裏一有悶氣,鬼就會來欺人。剛把背靠在長廊的柱子上,就看見西邊曲廊上遠遠有人在吸菸,旱菸袋鍋裏的火一明一滅的。我心想,誰這樣大膽,遊廊裏向來不許吸菸的。我站起來想看個究竟,緊趕慢趕沒有追上,可菸袋鍋裏的火,反而飄飄灑灑地成片兒飛下來。我有些生氣了。喊聲——站住,不要腦袋啦!嘿,根本沒人理我。這時正好西邊有兩個查夜的,聽到我的喊聲,順著廊子走過來了,問我:“剛才您跟誰嚷來著?”我說:“有個人在廊子裏吸菸,跟您二位走個對麵,您沒看見?”兩個查夜的說:“根本沒碰見人啊,您大概剛起來,眼發了吧!”正在這時,我抬頭一看,立刻對兩個查夜的人說:“你們倆看,那個吸菸的人還在廊子裏磕菸鬥灰呢!”那兩個查夜的說:“我們什麽也沒有看到。”咳!時運不濟鬼來欺人,姑娘,大概我陽壽不會太久了吧!為什麽讓我活見鬼了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宮女談往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易並收藏宮女談往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