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一再跟大家講的,我們要有進步,好比說,像陳儀,我們必須說我在台灣寫三本書談到二二八事變,甚至還替陳儀講了很多肯定的話,什麽原因呢?因為他被誣衊,把一切罪狀,蔣介石就丟給陳儀,然後笨笨的台灣人相信。大家罵陳儀,我對陳儀講公道話,為什麽呢?因為他的評價,跟真實的他不相當。今天我跟大家談到,陳儀的好朋友魯迅,我也跟大家說,魯迅有他很多的優點,可是,如果六十年後、七十年後、八十年後,我們給他的評價如果不相當,過分地高估了魯迅,過分地讚美了魯迅,並且認定了魯迅這些作品都是最好的,而變成我們一個典範的時候,我覺得很危險,為什麽?證明了我們沒有進步。所以今天我花一點時間,拿出魯迅的一些文章給大家看,至少在寫白話文的,這個白紙黑字這個文體上麵,魯迅的可議之處、可檢討之處、可批評之處太多了,大家好好想想看,不要再說魯迅的文章寫得多麽好,魯迅的文章寫得實在不夠好。
我收到一本書,打開一看,書名叫做《魯迅的歐化文字》,副書名是《中文歐化的省思》,作者他的姓很怪,姓老,叫老誌鈞。這本書蠻厚的,打開一看,書上貼了一張名片,就是澳門大學老誌鈞,他是哲學博士,在澳門大學教書,他這本書上寫“李大師雅正”,下麵寫“晚 老誌鈞,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七號”。他有封信,他說李敖大師道鑒,敬啟者,素仰大師學問淵博,正行敢言,本月四號,大師於鳳凰衛視台批評魯迅文字之不當,所言甚是,晚亦著有探討魯迅文字一書,謹奉之,大師尚祈賜正。這就是這個老誌鈞先生八月十七號給我的信,後麵就是這本書。這本書我當場就看了,我很驚訝,驚訝什麽呢?它使我聯想出來兩句古人的話,一句叫做縱跡大綱,一句叫做情懷小樣,什麽叫做縱跡大綱?就是你會大刀闊斧地做一個規模性的批評;什麽是情懷小樣?大刀闊斧的批評以外,要經過仔細的求證,仔細的舉證,仔細的批評,細部的批評,叫做情懷小樣。我覺得我做了縱跡大綱的工作,可是情懷小樣的工作,被老誌鈞先生做了。
這本書是今年五月出版的,二零零五年五月。老誌鈞先生在澳門大學教書,在電視裏麵看到我批評魯迅文字的這個節目,就把這本書寄給我。這本書因為是今年五月出版的,兩個月來 我還沒有看到這本書,我看了以後呢,發現我做了縱跡大綱的工作,而老誌鈞先生做了情懷小樣的工作。他仔細舉證,很細膩的,把魯迅的文字做了不同的分類跟解釋,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了。就是我李敖所說的,今天我們讚美魯迅的人,崇拜魯迅的人,如果把魯迅定位成當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那個時代的魯迅,我們可以這樣子給他某種程度的曆史定位;可是如果魯迅擺到今天,我們拿他當我們的樣板,還開始讚美他那個文字,就證明了我們沒有進步。就好像牛頓一樣,現在的物理學家,哪一個不比牛頓知識豐富啊?可是牛頓在科學史上地位,我們是承認的。可是,牛頓時代對物理的了解,怎麽能夠跟現代的物理學家比呢?同樣的,魯迅在他那個時代,他有他的地位和成績,可是如果把他這種成績搬到現在來,還在崇拜的時候,還在學習的時候,還在模仿的時候,證明我們沒有進步。
問題出在哪裏呢?問題就是我對魯迅的批評,做得是大刀闊斧,而老誌鈞先生,做的批評是繡花針—我們做的是粗線條的工作,說魯迅文字有問題,怎麽證明魯迅的文字有問題?老誌鈞先生用一本書,這麽細膩地,用繡花針一樣地繡出來給大家看,他知道我們隻能做粗糙的論斷,而細部的證明,是老誌鈞先生,這些語文學家,在大學教書的語文學家,他們反倒能夠證明出來。
我們談談魯迅的這一部分。大家看看魯迅,我把老誌鈞先生的這些意見列舉出來一部分給大家看。譬如說傳統中文裏麵,不強調數詞,一二三四五,不再強調的,一字往往省略,量詞如哪一種,哪一個,哪一件,哪一條,哪一隻,也多舍而不用。可是五四以後,這種習慣逐漸打破,數量詞常常在不需要用的時候用上,當中以“一個”、“一種”用的最多,看到沒有,當中以“一個”、“一種”最多。我們看魯迅的一些文章,魯迅說,我是愛讀雜文的一個人,“一個”這兩個字,我們現在從高明的修辭學眼光看起來,是多餘的,這個句子說“我是愛讀雜文的人”就好了嘛,何必把自己說成一個呢?譬如說魯迅說,中國文字好像一個美麗可愛的貴婦,西洋文字好像一個有用而不美的賤婢,“一個”這兩個字有必要嗎?好像美麗可愛的貴婦就好了,何必說一個呢?像這個文字你看魯迅寫的—如果真實可以寶貴,這在子君就不該是一個沉重的空虛,這什麽鬼話,你看得懂嗎?—謊話當然也是一個空虛,這什麽話?不通,完全不通。
所以今天我們讚美魯迅的人,或者崇拜魯迅的人,怎麽樣麵對魯迅所寫出來的這些爛中文。魯迅說,如今見了他們兩方麵的成績,不免令我對於中國美術前途,他有意見。然後我們再看,魯迅說,他有一個父親,是好好地撫養他的,這什麽話,什麽叫一個父親?誰有兩個爸爸?所以這些文字是出問題的。我們再看,用了“一個”以外,還用“一種”,魯迅的文章說,風雨陰晴,都給他一種刺激,一方麵也就是一種清福,給他刺激就好了嘛,什麽叫做給他一種刺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魯迅寫的壞文章。除了用“一個”、“一種”,這些濫用詞彙以外,魯迅文字裏麵我們看,他用這個“的”字也是亂用的—我的夢很美麗,預備卒業迴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你不覺得這是很爛的中文嗎?什麽叫做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這哪裏是好的中文呢?所以今天肯定魯迅的人,怎麽樣解釋這些爛中文?
</br>
我收到一本書,打開一看,書名叫做《魯迅的歐化文字》,副書名是《中文歐化的省思》,作者他的姓很怪,姓老,叫老誌鈞。這本書蠻厚的,打開一看,書上貼了一張名片,就是澳門大學老誌鈞,他是哲學博士,在澳門大學教書,他這本書上寫“李大師雅正”,下麵寫“晚 老誌鈞,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七號”。他有封信,他說李敖大師道鑒,敬啟者,素仰大師學問淵博,正行敢言,本月四號,大師於鳳凰衛視台批評魯迅文字之不當,所言甚是,晚亦著有探討魯迅文字一書,謹奉之,大師尚祈賜正。這就是這個老誌鈞先生八月十七號給我的信,後麵就是這本書。這本書我當場就看了,我很驚訝,驚訝什麽呢?它使我聯想出來兩句古人的話,一句叫做縱跡大綱,一句叫做情懷小樣,什麽叫做縱跡大綱?就是你會大刀闊斧地做一個規模性的批評;什麽是情懷小樣?大刀闊斧的批評以外,要經過仔細的求證,仔細的舉證,仔細的批評,細部的批評,叫做情懷小樣。我覺得我做了縱跡大綱的工作,可是情懷小樣的工作,被老誌鈞先生做了。
這本書是今年五月出版的,二零零五年五月。老誌鈞先生在澳門大學教書,在電視裏麵看到我批評魯迅文字的這個節目,就把這本書寄給我。這本書因為是今年五月出版的,兩個月來 我還沒有看到這本書,我看了以後呢,發現我做了縱跡大綱的工作,而老誌鈞先生做了情懷小樣的工作。他仔細舉證,很細膩的,把魯迅的文字做了不同的分類跟解釋,使我們看得更清楚了。就是我李敖所說的,今天我們讚美魯迅的人,崇拜魯迅的人,如果把魯迅定位成當年五四新文化運動那個時代的魯迅,我們可以這樣子給他某種程度的曆史定位;可是如果魯迅擺到今天,我們拿他當我們的樣板,還開始讚美他那個文字,就證明了我們沒有進步。就好像牛頓一樣,現在的物理學家,哪一個不比牛頓知識豐富啊?可是牛頓在科學史上地位,我們是承認的。可是,牛頓時代對物理的了解,怎麽能夠跟現代的物理學家比呢?同樣的,魯迅在他那個時代,他有他的地位和成績,可是如果把他這種成績搬到現在來,還在崇拜的時候,還在學習的時候,還在模仿的時候,證明我們沒有進步。
問題出在哪裏呢?問題就是我對魯迅的批評,做得是大刀闊斧,而老誌鈞先生,做的批評是繡花針—我們做的是粗線條的工作,說魯迅文字有問題,怎麽證明魯迅的文字有問題?老誌鈞先生用一本書,這麽細膩地,用繡花針一樣地繡出來給大家看,他知道我們隻能做粗糙的論斷,而細部的證明,是老誌鈞先生,這些語文學家,在大學教書的語文學家,他們反倒能夠證明出來。
我們談談魯迅的這一部分。大家看看魯迅,我把老誌鈞先生的這些意見列舉出來一部分給大家看。譬如說傳統中文裏麵,不強調數詞,一二三四五,不再強調的,一字往往省略,量詞如哪一種,哪一個,哪一件,哪一條,哪一隻,也多舍而不用。可是五四以後,這種習慣逐漸打破,數量詞常常在不需要用的時候用上,當中以“一個”、“一種”用的最多,看到沒有,當中以“一個”、“一種”最多。我們看魯迅的一些文章,魯迅說,我是愛讀雜文的一個人,“一個”這兩個字,我們現在從高明的修辭學眼光看起來,是多餘的,這個句子說“我是愛讀雜文的人”就好了嘛,何必把自己說成一個呢?譬如說魯迅說,中國文字好像一個美麗可愛的貴婦,西洋文字好像一個有用而不美的賤婢,“一個”這兩個字有必要嗎?好像美麗可愛的貴婦就好了,何必說一個呢?像這個文字你看魯迅寫的—如果真實可以寶貴,這在子君就不該是一個沉重的空虛,這什麽鬼話,你看得懂嗎?—謊話當然也是一個空虛,這什麽話?不通,完全不通。
所以今天我們讚美魯迅的人,或者崇拜魯迅的人,怎麽樣麵對魯迅所寫出來的這些爛中文。魯迅說,如今見了他們兩方麵的成績,不免令我對於中國美術前途,他有意見。然後我們再看,魯迅說,他有一個父親,是好好地撫養他的,這什麽話,什麽叫一個父親?誰有兩個爸爸?所以這些文字是出問題的。我們再看,用了“一個”以外,還用“一種”,魯迅的文章說,風雨陰晴,都給他一種刺激,一方麵也就是一種清福,給他刺激就好了嘛,什麽叫做給他一種刺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魯迅寫的壞文章。除了用“一個”、“一種”,這些濫用詞彙以外,魯迅文字裏麵我們看,他用這個“的”字也是亂用的—我的夢很美麗,預備卒業迴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你不覺得這是很爛的中文嗎?什麽叫做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這哪裏是好的中文呢?所以今天肯定魯迅的人,怎麽樣解釋這些爛中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