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是說,山林啊,原野啊,使我欣然快樂啊!但快樂還沒有消退,悲哀便繼之而起。悲哀與快樂都是我所不能主宰的,它們要來我無力抵抗,它們要去我也無力挽留。可悲啊,人心隻不過是外物的旅社的罷了。


    人心容易觸景生情,春天會想到「離恨恰如春草,漸行漸遠還生」,秋天會感慨「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從nature’s first green會聯想到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馬不停蹄的憂傷似乎無處可逃。那麽,應該怎麽做才好呢: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眾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莊子·雜篇·外物》)


    這段話除最後一句極費解外,整體的意思還是很清晰的:視覺通暢就是明,聽覺通暢就是聰,嗅覺通暢就是顫,味覺通暢就是甘,心靈通暢就是智,智慧通暢就是德。道不喜歡被壅塞,壅塞便會梗阻不通,長此以往就會產生種種弊害。有知覺的生物都要唿吸,唿吸不通暢不是上天的罪過。大自然的氣息日夜不停地貫通人的孔竅,是人自己把孔竅阻塞住了。人身體的胞膜存有空隙,人的心靈有天然之遊。試想房間如果太過逼仄,婆媳之間就很容易鬧出矛盾;心靈如果沒有天然之遊,六竅就會擾攘壅塞。


    莊子在這裏強調的是「心有天遊」,而不是用腿腳和車馬去旅遊。所以清代初年的《莊子》注釋家宣穎對這段文字相當激賞,說一個人隻要心有天遊,那麽方寸之內就會逍遙無際,沒必要真去名山大川旅遊一趟。那些見到開闊的自然風景而覺得心情疏朗的人,都是因為平日裏心胸逼仄的緣故,像謝靈運那些寄情山水的所謂名士們在《莊子》這番話麵前真該感到慚愧。(《南華經解》)


    因外物而喜,因外物而哀,這仍然是有待之境,心靈是不自由的。在旅遊成為時尚的今天,莊子的這種論調一定很不討喜,不過,如果我們非要挖掘出其中積極的實用價值的話,不妨提出這樣一個建議:有錢的人盡量出門旅遊,沒錢的人大可以關在家裏享受境界更高的「心有天遊」。如果大家都能這麽想,這一定就是和諧。


    i 陳碧虛《闕誤》引江南古藏本於此下尚有一句「與我無親」,於上下文意更見流暢。


    <---分割線(tianya200.)--->


    第四章 《莊子》關鍵詞之二:齊物i


    1.


    河東裴氏是聲勢烜赫、人才輩出的世家大族,在北魏年間,這個家族裏出了一位裴伯茂,文採風流,冠絕當時。裴伯茂喜歡喝酒,性格有點狂放不羈,一副名士派頭。他寫過一篇《豁情賦》,大略是說自己養生不得法,服食丹藥的技術不過關,搞出一身病來。雖然找醫生開了藥,稍稍好了一些,但草藥的副作用讓他很不舒服。於是他就研究《莊子》去了,齊同萬物,物我兩忘,無是無非,通達的莊子真是一位好老師呀。所以他作了這篇賦,題為「豁情」,以寄託心誌。


    所謂萬病皆從心藥醫,看來一部《莊子》就是心藥的良方。但從《魏書》本傳來看,《莊子》這副良方似乎並沒有把裴伯茂醫好,隻是助長了他原本的放浪不羈。至於齊同萬物、物我兩忘,無是無非,他倒基本做到了——他的哥哥非常貧困,他卻視同陌路,從來沒有接濟過人家,這讓那些秉持傳統價值觀的人很看不慣。


    後來有一天,裴伯茂說自己收到一封密信,得知朝廷正在派人收捕自己,便和妻子一起乘車逃亡。妻子陪他膽戰心驚了一路,直到看他指著牆壁說胡話,這才明白他已經瘋了。


    裴伯茂的人生發人深省,他到底有沒有做對呢?他說自己以《莊子》為師,這位老師真的是那麽教他的嗎?——如果我們起了這些疑惑,無論裴伯茂有沒有錯,至少我們錯了,因為我們正應了莊子的批評,以自己的主觀成見來評判是非對錯,就像那些「朝三暮四」的猴子一樣: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莊子·內篇·齊物論》)


    大意是說,人們殫精竭慮地思考、辯論,想論斷出一個是非對錯,卻不知道是非對錯本來都是一迴事,這種現象就叫做「朝三」。所謂「朝三」,來自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人用栗子餵養猴子,對猴子公布夥食標準說:「早晨三個栗子,晚上四個栗子。」但猴子很生氣,不答應,這人隻好改口說:「那就早晨四個,晚上三個吧。」猴子們這才高興起來。我們看到,無論是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都是一樣的,猴子卻一時以喜,一時以怒。


    莊子的確道出了部分事實,我們的一些爭論的確就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之爭,但問題是,是否所有是非對錯的分別都是這樣呢?——或許真是這樣的,莊子解釋說: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逸並收藏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