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看那些爭鳴不休的百家學者,盡是些有錢、有地位的人,甚至連國君都要對他們執弟子之禮。這還不說,就算國君做到了這個份上,學者們還是可以橫挑鼻子豎挑眼,國君卻不能發作。這是整個中國曆史上知識分子受到最高禮遇的時代,但莊子跟他們不一樣,雖然也有一肚子學問,卻甘心做一名隱士。換句話說,他始終都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


    當然,莊子的家境原本該也不會太過貧寒,因為別說他能寫出這麽漂亮的文章,也別說他能闡釋這麽玄妙的思想,就算他能把自己文章裏的所有字符認全,這在當時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莊子語言的磅礴縱恣遠勝於同時代的其他學者,這讓人想起霍布斯的話來:「人們的語言愈豐富,他們就愈加比普通人聰明或癲狂。」(《利維坦》,p23)而要造就出這麽高的文化素養,少不得要有一點家世或一點財力的。


    但滿腹經綸的莊子不願意像其他學者一樣奔走於諸侯的門庭,享受著優渥的待遇,他覺得這個世界太危險了,太汙濁了,他也覺得這個人生太不可預料了,今天的座上賓可能就是明天的刀下鬼,所以他要和世界保持距離。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一個顯而易見的代價,自然就是貧窮。


    我們因此會讚嘆莊子是一位高潔之士,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身邊就生活著這樣一個人,我們一般會用「憤世嫉俗」這個詞來形容他。


    那麽,該怎樣看待一位憤世嫉俗的人寫下的憤世嫉俗的文章呢?v我們不妨試想一位飽受感情摧殘的女子聲淚俱下地控訴著「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雖然表達了情感上的真實,卻絕對不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客觀真理。如果這位女子把自己的心裏話寫成了一本書,讓那些人生導師們拿著它去指點所有和諧社會裏的幸福家庭,他們會怎麽講呢?


    辦法隻有一個,就是斷章取義再加上牽強附會,至少也要把《莊子》裁減合體,切不可讓那些急需滋補的讀者們看到它的全貌。


    不問可知,他們成功了。而唯一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成功也許來得太晚了。


    4.


    他們的成功的確來得太晚了。在過去兩千多年的漫長曆史上,莊子一直沒能把自己這個大智慧的人生導師的形象飽滿起來,不斷地有一些以「鐵肩擔道義」自居的人站出來對他指指點點,或是批判,或是不屑,甚至非要置他於死地不可。


    史料當中對莊子最早的批評來自先秦的最後一位大儒荀子,他說莊子等人「猾稽亂俗」(《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又單獨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後邊這句話出自《荀子·解蔽》,是專門分析何者為蔽、又該如何解蔽的。歸納一下荀子的說法,所謂蔽,就是泥於一己之偏見,片麵地看待問題。然後荀子就開始逐次批評百家之學都蔽在哪裏,莊子的問題就在於「蔽於天而不知人」,也就是說,莊子隻知道片麵地強調順應自然,卻不曉得人事是怎麽迴事。讀者這時候不免好奇,很想知道諸子百家當中有誰看問題是不片麵的。——很好,荀子一定正在期待著這個問題,因為他馬上就把本門的祖師爺孔子推到了答案的位置上。


    及至漢代,儒家大宗師楊雄批評莊子昧於君臣之義(《法言·問道》),放蕩不羈而不守禮法(《法言·五百》)。站在楊雄的角度,這算是很嚴厲的批評了,不過他倒也沒覺得莊子一無是處,當有人問他莊子之學有何可取的時候,他表達了和王先謙一樣的見解:「少欲」。(《法言·問道》)但楊雄的門戶之見實在太大,純以自家學術為標杆,這在另一段對話裏被暴露得一清二楚——當又有人問他鄒衍和莊周有何可取之處的時候,他說,他們的那些話麽,凡是好話就取,不好的話就不取。人家追問他何謂好話、何謂不好的話,他說合乎經典的就是好話,否則就不是。(《法言·問神》)今天的讀者很有必要想想當時的背景,也就是說,楊雄所謂的經典都是哪些呢?——那時候已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所以,所有的經典都是儒家經典。


    荀子和楊雄批評莊子,多少帶了些時代和門戶的偏見,但就在莊子之學最當紅的魏晉年間,道家名人葛洪竟然也站出來批評莊子,見地和郭象差不多,也是說莊子那些話實在太高了,高到落不到實處,聽起來雲山霧罩,做起來手足無措,這就像寶劍縫不了衣服,大象捕不到老鼠,金屬做的船不能淩波航行一樣。(《抱樸子外篇·用刑》)


    至少最後一句葛洪說錯了,這就是今天的小學生勝過古代高知的地方。當然,我們還可以說寶劍本來就不是用來縫衣服的,大象也不該去捕老鼠,莊子之學是做大事的,是「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種話隻有讀原文才能感受到那種懾人心魄的氣勢)。但問題是,一來相對於莊子之「大」,現實世界裏再大的事都是小事;二來這天地之正和六氣之辯到底能怎麽乘、怎麽禦呢?


    其實,說《莊子》沒多大用處倒也罷了,畢竟讓人「少欲」也算它的一大功勞,但更嚴厲的批評是:《莊子》不但沒用,而且有害;不但有害,而且有大害。——就在莊子之學的鼎盛時期,東晉名士王坦之寫下了一篇著名的《廢莊論》,顧名思義,這是要把莊子廢掉。王坦之的理論素養很高,而且知己知彼,擅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莊子的邏輯來批莊子自己,說他對天下益處太少,害處太多,對世道人心的淪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晉書·王坦之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逸並收藏逍遙遊:當莊子遭遇現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