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公講:「孔明啊,你記住,從往今後,凡是要向我問詢學問方麵的事情,就不要在叫我親家爹爹。而要稱之為老師,或是先生。」


    諸葛亮心領神會,不由滿心歡喜,高聲應道:「老師在上,受學生跪拜之禮。」說罷,倒頭便拜。


    龐德公會心地哈哈大笑,他扶起諸葛亮,語重心長地說 :「要做我的學生,首先得學會做人。做人和做學問一樣,是磨練出來的 。」


    而後,諸葛亮便隨著龐德公學習用兵之術,後創出「八陣圖」。


    諸葛亮從小善辯(1)


    讀書小組這個學習形式不知是誰的發明,也沒有人申請專利。參加一個讀書小組,就相互感興趣的書籍展開討論,確實是大有裨益的。諸葛亮不論是在哪個讀書階段,都喜歡與幾位學友一道展開討論、爭論和議論。


    在陽都老家時,諸葛家的三個孩子,老大諸葛瑾,堂兄弟諸葛誕,還有諸葛亮經常湊到一起,討論所讀書中的觀點。三個人聚在一起,各抒己見,有時就一個看法討論,大家爭執不下,甚至麵紅耳赤。


    諸葛亮很早就認識到當政者必須要了解老百姓的苦衷,他讚賞「民,神之主也」的說法,認為這才是經世之真諦。他盼望當今朝廷能夠「上思利民」,相信「國將興,必然聽於民」才行。


    諸葛瑾則認為:「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


    諸葛誕講話直言不諱,言辭激烈,能言善辯,在兩位堂兄麵前,總是他說得最多,口若懸河,尤其喜歡談論經國之道。他常常大發感慨,聽說哪個州府為當地名人立了一塊石碑,他就說什麽「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說起成功的訣竅來,他就大講「因天之時,就地之事,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讓諸葛瑾頻頻點頭,佩服之至。


    諸葛亮認為諸葛誕有點誇誇其談,淨玩虛的,總要與之理論一番。諸葛亮堅持:治國之道,無疑應是以民為本,但是必須要講究「德治仁政」,注重人心向背。他提出「撫百姓,示儀軌,開誠心,布公道」,心係黎庶,勤政愛民。


    諸葛誕則強調:「貴賤無序,何以為國?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


    在執政手段上,諸葛亮崇尚「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他提出:「本者,經常之法,規矩之要」,「所以能製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他標榜執政的準則是「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興趣、愛好,或許就是成就天才的動力。兒時酷愛的領域,很可能就是日後大展才華的舞台。


    小哥仨喜愛讀書,喜愛辯論,甚至爭吵。然而,有誰知道,爭吵與辯論正是進步的開始;獨到的見解,往往來自見怪不怪的現象當中。


    諸葛瑾是兄長,三個人的學習討論由他主持。諸葛瑾外表木訥,做事縝密,讀書也讀得深刻。一天,他問諸葛亮和諸葛誕:「《春秋左傳》這部書,你們倆號稱讀懂了。你們可知道這十八萬字當中,記載了多少人,描述了多少次戰爭嗎?」


    諸葛誕一聽,本來還想誇誇其談,自認為對《春秋左傳》一書已經精通,無所不曉。不想,這一問讓他卡了殼。對於這些細枝末節,他從來沒有顧及過。他轉向諸葛亮,問:「你知道嗎?」


    諸葛亮忽閃著晶亮的大眼睛,想了想,不大肯定地說:「有幾百次吧?」


    諸葛瑾不依不饒,追問道:「說具體些,到底是幾百次?」


    諸葛亮眨巴著眼睛,《春秋左傳》的故事在他腦海飛快地閃過,他想了想,說:「總得有個四五百次吧?」


    諸葛瑾譴責道:「不求甚解。告訴你們,我仔細數過,一共記錄戰爭行動480餘次,其中規模較大的是14次。」


    諸葛亮、諸葛誕連連點頭:「佩服兄長,佩服兄長,做學問實在是有獨到之處。」


    諸葛亮內心則想:「兄長治學的這個長處,我怕是學不來的。我不可能成為專門一本書的學者,我還是考慮如何將書中所學的知識和治理國家的思想,用到當今的社會中吧!」


    父親諸葛見他們兄弟三人對《春秋左傳》讀了進去,很是高興,囑咐他們:「重要的是,要從中領會如何做人。你站在什麽位置上就要有什麽樣的德行。你作縣令就要知道縣令要具備哪些品德,你當幕僚,就要明白幕僚應該有哪些作為。」


    諸葛亮認為:「日月之食,何損於明?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對「君子」的做派,以及思想和行為,他認為應當:「施捨不倦,求善不厭」。


    諸葛亮從小善辯(2)


    在諸葛兄弟間,論學問的研究專注,非諸葛瑾莫屬。若論口才辯論,諸葛亮和諸葛誕則有一拚。諸葛誕喜歡背誦《春秋左傳》中的《燭之武退秦師》,諸葛亮則願意談論《呂相絕秦》。


    諸葛誕崇拜燭之武,認為在兵臨城下的危急關頭,他沉著應對,不卑不亢。看起來是擺事實講道理,實則微妙地利用了秦晉兩國之間的糾葛,依情據理,絲絲入扣,終於說服秦國退兵,使鄭國轉危為安。


    諸葛亮則喜歡《呂相絕秦》,說那是一篇與秦絕交的最後通牒。呂相曆舉事實,斥責秦國不義;句句鏗鏘,字字有力,講得有理有利有節,讓秦國沒有了反駁之辭。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春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春嗚並收藏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