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問賽神農:「地那麽旱了,您怎麽不去澆水呢?」


    老頭笑笑,說:「我不澆,有人替我澆呀!」


    「我看今天您的地裏可是一個人也沒有。」


    「我請的是高人,不用到地裏去,他隻要念動真言,就能把地給澆一個遍。」


    諸葛亮不明白,但人家不說,也不好直接問。便起身告辭,準備下午接著去澆地。


    賽神農故意裝作神秘的樣子說 :「你幹嗎那麽著急呀?我與高人說了,念你小夥子人不錯,你的地他也替你澆。放心,不要你一文工錢,也不要你請他吃飯。」


    「那他什麽時候給我澆啊?他一個人挑水,恐怕一時也澆不完,還是我自己去吧!」諸葛亮不相信賽神農的話,覺得他是在開玩笑,還是執意要走。


    「啊,我說小夥子,你要沒有別的事就陪老夫坐一坐,喝一杯濁酒解解乏。」賽神農還是挽留。諸葛亮無奈,心想,老人既然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也好,就與老人聊一聊,也許還能長長見識。


    諸葛亮滿腹狐疑,陪賽神農東拉一句西扯一句,心神不定。還沒有等到傍晚,就見西邊天際突然烏雲密布,不一會兒,烏雲就翻滾著壓到了頭頂。賽神農說:「高人念動真經了。」就見一道閃電撕裂了雲空,瓢潑大雨頃刻而至。諸葛亮恍然明白了,賽神農家的田是誰給澆水了。


    諸葛亮向農夫學習氣象(2)


    諸葛亮笑了,這個「高人」為十裏八鄉的鄉親將田地都澆了水,隻是那些人未必念賽神農老頭的好,因為很多人已經挑水澆地整整一天了。


    諸葛亮對賽神農佩服得五體投地。


    賽神農很願意與這個喜歡耕作的讀書人聊聊種田的經驗。諸葛亮在賽神農的口中,得到了很多種田的實用技術。在賽神農的身上,諸葛亮獲取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諸葛亮發現,賽神農比自己還注意觀察星象的變化。賽神農與諸葛亮聊起天象,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讓諸葛亮意識到,事物總是有先兆的。老天要颳風,頭一天晚上從月亮的光暈中就能得到徵兆。預報會不會下雨,摸一摸臥在田頭的石頭就能知曉。如果石頭發潮,那就預示要下雨。什麽「瓦片雲,曬死人」,「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馬上要來到」……


    諸葛亮翻閱書籍,查找曆史關於星象的記載,對照賽神農所講的諺語,從中尋找更為準確的預測方法。他對農諺與星象的關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春天桃花開了,又謝了。賽神農告訴他:「桃花落在塵土裏,打麥打在泥漿裏;桃花落在泥漿裏,打麥打在塵土裏。」諸葛亮記下了,來年桃花盛開時,沒有遇到風雨天氣,結果在麥收的時候,果然打麥打在了泥漿裏。來年春季,趕上兩場小雨,收割麥子的時候,真的是烈日當空,沒有遇到一場大雨。賽神農告訴他的諺語,居然是屢試不爽。


    雨後,天邊出現了七彩虹橋。今天下了雨,明天還有沒有雨?諸葛亮不知道。他問賽神農,賽神農就知道,告訴他:「虹高日頭低,明朝穿蓑衣;虹低日頭高,明日曬得脊樑焦。東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諸葛亮拜賽神農為師,不但學會了耕作方麵的本領,還豐富了氣象、星象和天象方麵的知識。應當說,諸葛亮在賽神農那裏學到了預測天氣的真本事,可是他沒有給賽神農揚名。為了顯示這門學問莫測高深,而說是什麽「異人傳授」。要說也沒有什麽錯,在世人眼裏,那準確預測天氣的人還不是「異人」嘛?


    現在我們明白耳聽未必是虛,眼見未必為實,但那時科學沒有現在發達,也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人們相信真理就在於耳朵和眼睛,眼睛勝過耳朵。諸葛亮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抓住了人們一般認識上的不足和缺欠,裝神弄鬼,讓很多人大惑不解,甚至信以為真。


    當時,能掌握預測學和氣象學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諸葛亮經過努力學成了,掌握了這兩門知識。從現實意義上,可以讓他在農業生產方麵減少損失,減少無效工作量;另一方麵,如果雲山霧罩的和別人講一講,別人即使是將信將疑,也會是刮目相看。


    事實勝於雄辯,咱說來雨,就來雨,說來風就來風,隨你相信不相信。這諸葛亮即使不是神仙,那也是世外的高人。你做出了讓人無法解釋的事情,你做成了別人難以做出的事情,這類人物,不是巫師,還不被看作了神仙?於是,諸葛亮索性就往神仙的形象上靠攏,在服裝穿戴上也搞得很另類,就像今天有些另類的年輕人,要用奇裝異服打扮自己的心理一樣,為了在社會造成影響,引起人們的好奇和關注。


    諸葛亮在隆中閑著沒事,沒少琢磨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現在看來,是為日後出山大顯身手做好了充分準備。試想一下諸葛亮的心態,說不準當時在琢磨這些玩意時,是出於好玩還是有意為之,也許就是愛好成就了事業。他既有這方麵的愛好,而且也有這方麵的誌向,兩者結合,幹出了名堂。


    諸葛亮的祖輩對他的影響(1)


    其實很多人都有疑問:諸葛亮的名字有什麽涵義?他的字「孔明」又有何深意?「諸葛」此一複姓又是何時出現?


    我們先來說說「諸葛」複姓的來曆。諸葛家的曆史說來話長,諸葛祖上的姓氏不是兩個字,而是單姓葛。葛家的祖上,名為葛嬰,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大將軍。他為漢室王朝征戰沙場,出生入死,屢敗入寇之敵,接連得到朝廷的嘉獎,官位不斷升遷;身居顯赫了,卻是依然故我,不大注意官場上的是是非非,因而得罪了當朝的一些小人。這些人到處散布流言蜚語,惡意中傷葛嬰。而當時那個皇帝,不分青紅皂白,居然相信小人的誹謗讒言,就在葛嬰衝鋒陷陣,為朝廷又一次立下汗馬功勞時,皇帝非但沒有給封侯晉爵,反而一道聖旨,將葛嬰誅殺。凡有良知的文官武將都認為葛嬰被誅是天大的冤枉,天下的百姓都為葛嬰將軍的屈怨鳴不平。到大漢文皇帝登基就位,文皇帝明白:不為葛嬰平反不足以平民憤。他順應民意,親自下旨,為葛嬰平反,封葛家世代為侯。葛嬰受封之地就在琅琊郡的諸城縣,離陽都縣這裏不過幾百裏路程。後來,人家便稱葛家為諸城侯。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春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春嗚並收藏走下神壇的智者:諸葛亮成長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