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九月,中共中央發出《進一步加強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的幾個問題的通知》(即中發[1980]75號文件),對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等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製予以肯定。十月十八日,中共廣東省委隨即發出貫徹執行中央這一文件的通知。在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的鼓舞下,過去“偷偷摸摸”搞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的生產隊,紛紛由暗變明,過去想搞的也很快搞了起來,到一九八〇年底,廣東省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上的農戶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這一年,全省糧食產量比上年增產十一億斤,農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五十一元,達到二百七十四元。農村出現了蓋新房子多、購置耕牛農具多、重視科學種田多的“三多”新氣象。有些地區盡管遭受了自然災害,但糧食仍然增產,農民大多吃飽了肚子,農村出現了新的生機。
在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一班人的艱苦努力下,廣東實現了工作著重點的轉移,農村改革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吃飯問題,為改革開放先走一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31章 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一班人深入基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半年來謀劃廣東新發展的實踐,深深感到現行的經濟管理體製和管理方法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認為要在二十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須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為此,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習仲勛代表中共廣東省委向中央提出了“要權”進而“先走一步”的要求。中央這時正在考慮實施對外開放的戰略,廣東的這一建議和要求與中央不謀而合。中央同意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並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實行同內地不同的政策,在全國最先邁開了改革開放的重要一步,對我國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轉變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先走一步
中共廣東省委在一九七九年二月派出八個調查組深人調查之後,開始了農村體製改革,同時也形成了新的認識:在改革開放中要先走一步,必須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
實際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這方麵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從一九七七年下半年製定國民經濟發展綱要開始,中央就考慮如何衝破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的狀態,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以加速國內經濟的發展。一九七八年春夏,中央先後派出三個考察組去境外考察。其中一個是由國家計委和外貿部組成的經濟貿易考察組,在香港和澳門的工廠、農場、港口、建築工地、農產品市場及一些商店實地考察,探求與內地特別是廣東合作發展的可能性。考察組迴到廣州後,向習仲勛等廣東黨政領導人介紹考察情況,建議廣東把寶安、珠海兩縣改為兩個省轄市,派出得力幹部,加強領導力量,使農業從“以糧食為主”逐步轉到“以經營出口副食品為主”,積極發展建築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開闢遊覽區,辦好商業、服務業和文化娛樂場所等。考察組介紹的情況和建議,與廣東省領導的想法產生了共鳴。
習仲勛等廣東省領導人由此進一步打開思路,向考察組提出了在毗鄰港澳的地方建立試驗區的大膽建議。之後,廣東省開始積極收集對外開放可供借鑑的資料並加以研究,重點研究了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的經驗,準備借鑑他們的做法,放手大幹。【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國家計委和外貿部考察組迴京後,向中央提交了《港澳經濟考察報告》,提出借鑑港澳經驗,把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建設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遊覽區。六月三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主要領導人華國鋒等聽取考察組匯報後,肯定了這一建議,指示:“總的同意”,“說幹就幹,把它辦起來”。
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迅速落實中央領導的指示,由此開始創辦經濟特區的曆程。為了開拓各級領導幹部的視野,習仲勛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專門聽取省委常委王全國參加由穀牧率領的國務院考察團出訪西歐五國的情況匯報,並在中山紀念堂召開幹部大會,向廣東省、廣州市處以上幹部傳達,使大家受到強烈震撼,思想豁然開朗。“有些同誌說,隻要改革國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製,充分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利用廣東沿海的有利條件,廣東的現代化建設一定可以高速度前進。”
六月二十日晚,習仲勛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研究關於迅速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和寶安、珠海兩縣建設問題。省委常委會議討論落實華國鋒、鄧小平和李先念在中央政治局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的指示合中央政治局聽取赴日本經濟代表團、赴港澳經濟貿易考察組匯報時的指示,一致認為,黨中央對廣東十分關心,給予了很大支持,我們必須認真貫徹,抓緊落實,切實搞好對外加工裝配業務和寶安、珠海兩縣的建設,決不辜負黨中央的殷切希望。決定組織一個班子,在省委和地委統一領導下,研究製定這兩個縣建設的規劃。會議責成省委常委、省革委會副主任李建安負責,主持召集省級有關單位研究,提出加強這兩縣建設的方案。
李建安雷厲風行,第二天下午就與省革委會副主任黃靜波一起召集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如何抓好寶安、珠海兩個邊防縣建設和外貿出口問題。六月二十三日,兩人聯名向省委寫出《關於搞好寶安、珠海邊防縣建設和外貿出口的意見》,提出了組織領導、機構設置、建立農副產品出口基地、進出口物資、工業交通建設、來料加工、引進生產線、搞好城鎮建設和發展旅遊業等問題的意見,初步勾畫出兩縣發展的雛形。習仲勛和省委基本同意他們的意見。
七月上旬,習仲勛再一次到寶安視察,進一步感受到加快建設寶安的迫切性。迴廣州後,他即派省計委副主任張勳甫率領工作組到寶安、珠海做進一步調查研究。工作組很快送上調研報告,提出要在三至五年內把寶安、珠海兩縣建設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農業結合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吸引港澳遊客的旅遊區、新興的邊防城市。省委和省革委會聽取匯報後,遂在領導層形成共識,之後又對舉辦出口加工區進行了反覆論證。十月,廣東省革委會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規劃設想》,提出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這時,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也同意國家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在寶安蛇口投資建立加工工業區的提議,廣東省和交通部聯名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六日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正式提出在寶安蛇口建立工業區,利用國內較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結合利用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原材料,實現我國交通航運現代化,促進寶安城市工業建設和廣東省的建設。
</br>
在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一班人的艱苦努力下,廣東實現了工作著重點的轉移,農村改革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解決了長期困擾的吃飯問題,為改革開放先走一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31章 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一班人深入基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半年來謀劃廣東新發展的實踐,深深感到現行的經濟管理體製和管理方法嚴重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認為要在二十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須進行經濟體製改革。為此,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習仲勛代表中共廣東省委向中央提出了“要權”進而“先走一步”的要求。中央這時正在考慮實施對外開放的戰略,廣東的這一建議和要求與中央不謀而合。中央同意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並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實行同內地不同的政策,在全國最先邁開了改革開放的重要一步,對我國實現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轉變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先走一步
中共廣東省委在一九七九年二月派出八個調查組深人調查之後,開始了農村體製改革,同時也形成了新的認識:在改革開放中要先走一步,必須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
實際上,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這方麵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從一九七七年下半年製定國民經濟發展綱要開始,中央就考慮如何衝破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的狀態,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以加速國內經濟的發展。一九七八年春夏,中央先後派出三個考察組去境外考察。其中一個是由國家計委和外貿部組成的經濟貿易考察組,在香港和澳門的工廠、農場、港口、建築工地、農產品市場及一些商店實地考察,探求與內地特別是廣東合作發展的可能性。考察組迴到廣州後,向習仲勛等廣東黨政領導人介紹考察情況,建議廣東把寶安、珠海兩縣改為兩個省轄市,派出得力幹部,加強領導力量,使農業從“以糧食為主”逐步轉到“以經營出口副食品為主”,積極發展建築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開闢遊覽區,辦好商業、服務業和文化娛樂場所等。考察組介紹的情況和建議,與廣東省領導的想法產生了共鳴。
習仲勛等廣東省領導人由此進一步打開思路,向考察組提出了在毗鄰港澳的地方建立試驗區的大膽建議。之後,廣東省開始積極收集對外開放可供借鑑的資料並加以研究,重點研究了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的經驗,準備借鑑他們的做法,放手大幹。【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國家計委和外貿部考察組迴京後,向中央提交了《港澳經濟考察報告》,提出借鑑港澳經驗,把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經過三五年努力,建設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遊覽區。六月三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主要領導人華國鋒等聽取考察組匯報後,肯定了這一建議,指示:“總的同意”,“說幹就幹,把它辦起來”。
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迅速落實中央領導的指示,由此開始創辦經濟特區的曆程。為了開拓各級領導幹部的視野,習仲勛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專門聽取省委常委王全國參加由穀牧率領的國務院考察團出訪西歐五國的情況匯報,並在中山紀念堂召開幹部大會,向廣東省、廣州市處以上幹部傳達,使大家受到強烈震撼,思想豁然開朗。“有些同誌說,隻要改革國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製,充分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利用廣東沿海的有利條件,廣東的現代化建設一定可以高速度前進。”
六月二十日晚,習仲勛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研究關於迅速開展對外加工裝配業務和寶安、珠海兩縣建設問題。省委常委會議討論落實華國鋒、鄧小平和李先念在中央政治局討論《今後八年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的規劃要點》時的指示合中央政治局聽取赴日本經濟代表團、赴港澳經濟貿易考察組匯報時的指示,一致認為,黨中央對廣東十分關心,給予了很大支持,我們必須認真貫徹,抓緊落實,切實搞好對外加工裝配業務和寶安、珠海兩縣的建設,決不辜負黨中央的殷切希望。決定組織一個班子,在省委和地委統一領導下,研究製定這兩個縣建設的規劃。會議責成省委常委、省革委會副主任李建安負責,主持召集省級有關單位研究,提出加強這兩縣建設的方案。
李建安雷厲風行,第二天下午就與省革委會副主任黃靜波一起召集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如何抓好寶安、珠海兩個邊防縣建設和外貿出口問題。六月二十三日,兩人聯名向省委寫出《關於搞好寶安、珠海邊防縣建設和外貿出口的意見》,提出了組織領導、機構設置、建立農副產品出口基地、進出口物資、工業交通建設、來料加工、引進生產線、搞好城鎮建設和發展旅遊業等問題的意見,初步勾畫出兩縣發展的雛形。習仲勛和省委基本同意他們的意見。
七月上旬,習仲勛再一次到寶安視察,進一步感受到加快建設寶安的迫切性。迴廣州後,他即派省計委副主任張勳甫率領工作組到寶安、珠海做進一步調查研究。工作組很快送上調研報告,提出要在三至五年內把寶安、珠海兩縣建設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農業結合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吸引港澳遊客的旅遊區、新興的邊防城市。省委和省革委會聽取匯報後,遂在領導層形成共識,之後又對舉辦出口加工區進行了反覆論證。十月,廣東省革委會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規劃設想》,提出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這時,習仲勛和中共廣東省委,也同意國家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在寶安蛇口投資建立加工工業區的提議,廣東省和交通部聯名於一九七九年一月六日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正式提出在寶安蛇口建立工業區,利用國內較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結合利用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原材料,實現我國交通航運現代化,促進寶安城市工業建設和廣東省的建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