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習仲勛進一步加大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領導。一九五一年一開春,按照習仲勛的要求,西北軍政委員會發出《展開大規模春季植樹造林運動的指示》。要求全年“完成造林五萬七千六百一十五畝,植樹二千六百七十六萬株的任務,把西北林業工作推進一步”。並指出:西北林業“應以培植防護風沙、涵養水源的保安林為主,同時提倡栽植薪炭林以解決燃料問題,並注意栽培有經濟價值的果木樹及道路和城市樹木。”強調:“各級政府要深入宣傳動員,利用各種方式方法進行活動,講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性,掀起春季植樹運動,廣泛地發動與組織群眾和機關、學校、部隊人員進行植樹,徹底糾正舊社會長期遺留下來的輕視林業的思想”,注意解決植樹造林中的具體困難。《指示》提出群眾與公家合作造林,“按照自願兩利原則,有苗出苗,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地出地,等價算股,按股分紅等條件共同造林”的新政策。
由於政策措施對頭,群眾積極性高漲,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區“植樹造林工作的成績很好”,尤其是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出現了國家同群眾“合作造林”的新局麵,這種方式“與群眾利益密切結合,林權劃分清楚,栽植效率大,也易保護,因此大部成績很好。”六十年後,我們再迴過頭來看習仲勛和西北北軍政委員會的這一政策,與今天所推行的林權製度改革何其相似!由此我們不能不敬佩他們當年的遠見和膽略。
四月十七日,習仲勛主持召開西北軍政委員會第四十一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了《西北區森林管理暫行辦法》,共七章三十四條。二十三日,習仲勛以他和張治中的名義發布了實施暫行辦法的通令。《暫行辦法》明確劃定了國有林、合作林、團體林和私有林的界限,再次重申古蹟名勝、少數民族寺院、衛生、教育及其他特殊效用之保安林,生於懸崖陡坡及未達採伐樹齡和封山育林區內之林木,一律嚴禁砍伐,還具體規定麓管理保護、採伐利用和獎懲撫恤條例。
根據《暫行辦法》,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和有關部門矧後召開了木材會議和農林生產會議,規定了統一採伐辦法,明確了地方政府的護林責任。就在這個時候,政務院作出捌《關於適當的處理林權、明確管理保護責任的指示》,習仲瑚以他同彭德懷、張治中的名義轉發了這個指示,要求各地結劊正在實施的《西北區森林管理暫行辦法》和各省的實際情滴認真貫徹執行。
西北地區的植樹造林運動起步比較早,對政務院林業部捌出的“全麵護林、重點造林、合理利用”方針也貫徹得比較好,“各大中小城市都發動了較大規模的團體造林和群眾植樹運動”。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區林業與農業一樣取得了好成績,湧現出許多造林防沙的先進地區和個人。年底在召開的西北首屆農林、水利、畜牧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表彰了林業方麵的模範人物和典型地區。習仲勛在會上就植樹造林運動又提出新要求,號召一九五二年繼續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運動:“提倡每人一年一株樹運動,一年三千萬株,經過十年二十年之後,就可以使我們西北所有鐵道旁、公路旁、河畔、禿山逐漸綠化起來。”
一九五二年春節剛過,西北軍政委員會即在二月六日召開了第六十五次行政會議,再次強調:“植樹造林工作在西北特別重要”,初步規劃了東起陝北府穀,中經寧夏,西到甘肅河西走廊的三千裏防沙林藍圖。這是西北林業建設史上空前偉大的壯舉。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根據會議要求,開始勘測設計,籌劃部署這一巨大工程。
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在西北興起之後,苗木供給不足成為突出的問題。六月八日,習仲勛批示發出了《關於育苗採種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營造防風防沙林、水源林、護岸林及鐵路、公路兩旁護路林地區的當地政府,更應切實加強育苗採種工作”,為來年的植樹造林運動順利進行提供保證。
七月間,習仲勛代表中共中央赴新疆迪化參加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屆黨代表會議。此時正值盛夏,習仲勛在新疆工作了一個月,看到大片戈壁沙漠,深感綠化工作必須加快,對綠化西北也產生了新的想法。一迴到西安,他就立即指示籌備召開西北地區首屆林業工作會議。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日,西北地區首屆林業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陝、甘、寧、青、新及西安市林業方麵的負責人,各林場場長、各森林管理處主任、西北農學院林業教授。會議曆時十天,總結了前三年西北林業工作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確定了今後的工作任務。
會議結束時,習仲勛作了《為綠化西北而努力》的講話。這是他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和認真思考後,站在全局的高度,從長遠發展的要求出發,所作的一篇卓有遠見的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新中國成立後西北地區林業工作取得的成績,進一步論述了開展西北植樹造林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指出:“在我們國家財政經濟情況已經根本好轉的今天,林業工作,應該是我們即將進人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後林業工作的具體任務就是綠化西北。”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不僅要認識中國,而且要改造中國,建設一個更好更美麗的中國。西北的林業工作者,不僅要認識西北的自然環境,還要用森林做武器來改造西北的自然環境,把荒沙地變成森林,使沒有樹的地方能長起樹來。林業工作是全國經濟建設中一項重要任務,在西北,更有它特殊重大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風沙之害來源於西北,而甘肅、陝西的風沙又來源西北的西北。西北是黃河之源,也是黃災之源。過去的西北是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這些水旱風沙的災害為什麽會這樣逞兇呢?難道缺乏森林不是一個重要原因嗎?千百萬勞動人民正盼望我們去領導他們征服這些兇惡的敵人。過去我們是向統治我們的階級敵人進行革命,今後我們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向自然災害進行革命了。
他根據這次去新疆所了解到的情況,指出:現在流沙逐z向內地侵襲,情況十分嚴重。寧夏阿拉善旗東部的流沙穿過蘭山和狼山的缺口,正向東侵犯到平羅、磴口、中衛等地。沙越過賀蘭山、穿過長城,甚至侵犯到甘肅的景泰、民勤、武威、永登等縣。那裏每年都有上千畝的良田被埋沒。綏遠伊克盟的大流沙,直到陝北榆林,成為“八百裏金沙灘”。流侵襲到內地,每年被風沙埋沒的土地也是驚人的。榆林市周圍全部被荒沙包圍,甚至侵襲到米脂、綏德。在新疆和甘肅西部都有一望無際的大戈壁。他還說:根據河南陝縣水文站的記錄,每年自黃河上遊流下去的泥土就有四億七千九百萬立方米。遊農田被沖壞,下遊農田就要被淹沒。所以征服黃災不僅是西北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黃河下遊千百萬人民都注視著我們西北,中央對這個問題也很重視。我們現在要訂出計劃,不僅是一個五年計劃,還要訂出幾個五年計劃。我們的目標是正本清源,不僅要治理黃河,對於涇河、渭河、洛河、無定河等幾個大支流也要治理好。【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br>
由於政策措施對頭,群眾積極性高漲,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區“植樹造林工作的成績很好”,尤其是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出現了國家同群眾“合作造林”的新局麵,這種方式“與群眾利益密切結合,林權劃分清楚,栽植效率大,也易保護,因此大部成績很好。”六十年後,我們再迴過頭來看習仲勛和西北北軍政委員會的這一政策,與今天所推行的林權製度改革何其相似!由此我們不能不敬佩他們當年的遠見和膽略。
四月十七日,習仲勛主持召開西北軍政委員會第四十一次行政會議,討論通過了《西北區森林管理暫行辦法》,共七章三十四條。二十三日,習仲勛以他和張治中的名義發布了實施暫行辦法的通令。《暫行辦法》明確劃定了國有林、合作林、團體林和私有林的界限,再次重申古蹟名勝、少數民族寺院、衛生、教育及其他特殊效用之保安林,生於懸崖陡坡及未達採伐樹齡和封山育林區內之林木,一律嚴禁砍伐,還具體規定麓管理保護、採伐利用和獎懲撫恤條例。
根據《暫行辦法》,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和有關部門矧後召開了木材會議和農林生產會議,規定了統一採伐辦法,明確了地方政府的護林責任。就在這個時候,政務院作出捌《關於適當的處理林權、明確管理保護責任的指示》,習仲瑚以他同彭德懷、張治中的名義轉發了這個指示,要求各地結劊正在實施的《西北區森林管理暫行辦法》和各省的實際情滴認真貫徹執行。
西北地區的植樹造林運動起步比較早,對政務院林業部捌出的“全麵護林、重點造林、合理利用”方針也貫徹得比較好,“各大中小城市都發動了較大規模的團體造林和群眾植樹運動”。一九五一年,西北地區林業與農業一樣取得了好成績,湧現出許多造林防沙的先進地區和個人。年底在召開的西北首屆農林、水利、畜牧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上,表彰了林業方麵的模範人物和典型地區。習仲勛在會上就植樹造林運動又提出新要求,號召一九五二年繼續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運動:“提倡每人一年一株樹運動,一年三千萬株,經過十年二十年之後,就可以使我們西北所有鐵道旁、公路旁、河畔、禿山逐漸綠化起來。”
一九五二年春節剛過,西北軍政委員會即在二月六日召開了第六十五次行政會議,再次強調:“植樹造林工作在西北特別重要”,初步規劃了東起陝北府穀,中經寧夏,西到甘肅河西走廊的三千裏防沙林藍圖。這是西北林業建設史上空前偉大的壯舉。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根據會議要求,開始勘測設計,籌劃部署這一巨大工程。
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在西北興起之後,苗木供給不足成為突出的問題。六月八日,習仲勛批示發出了《關於育苗採種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營造防風防沙林、水源林、護岸林及鐵路、公路兩旁護路林地區的當地政府,更應切實加強育苗採種工作”,為來年的植樹造林運動順利進行提供保證。
七月間,習仲勛代表中共中央赴新疆迪化參加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二屆黨代表會議。此時正值盛夏,習仲勛在新疆工作了一個月,看到大片戈壁沙漠,深感綠化工作必須加快,對綠化西北也產生了新的想法。一迴到西安,他就立即指示籌備召開西北地區首屆林業工作會議。
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三日,西北地區首屆林業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陝、甘、寧、青、新及西安市林業方麵的負責人,各林場場長、各森林管理處主任、西北農學院林業教授。會議曆時十天,總結了前三年西北林業工作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確定了今後的工作任務。
會議結束時,習仲勛作了《為綠化西北而努力》的講話。這是他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和認真思考後,站在全局的高度,從長遠發展的要求出發,所作的一篇卓有遠見的講話。他充分肯定了新中國成立後西北地區林業工作取得的成績,進一步論述了開展西北植樹造林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指出:“在我們國家財政經濟情況已經根本好轉的今天,林業工作,應該是我們即將進人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後林業工作的具體任務就是綠化西北。”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不僅要認識中國,而且要改造中國,建設一個更好更美麗的中國。西北的林業工作者,不僅要認識西北的自然環境,還要用森林做武器來改造西北的自然環境,把荒沙地變成森林,使沒有樹的地方能長起樹來。林業工作是全國經濟建設中一項重要任務,在西北,更有它特殊重大的意義。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風沙之害來源於西北,而甘肅、陝西的風沙又來源西北的西北。西北是黃河之源,也是黃災之源。過去的西北是五年一大旱,三年一小旱,這些水旱風沙的災害為什麽會這樣逞兇呢?難道缺乏森林不是一個重要原因嗎?千百萬勞動人民正盼望我們去領導他們征服這些兇惡的敵人。過去我們是向統治我們的階級敵人進行革命,今後我們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向自然災害進行革命了。
他根據這次去新疆所了解到的情況,指出:現在流沙逐z向內地侵襲,情況十分嚴重。寧夏阿拉善旗東部的流沙穿過蘭山和狼山的缺口,正向東侵犯到平羅、磴口、中衛等地。沙越過賀蘭山、穿過長城,甚至侵犯到甘肅的景泰、民勤、武威、永登等縣。那裏每年都有上千畝的良田被埋沒。綏遠伊克盟的大流沙,直到陝北榆林,成為“八百裏金沙灘”。流侵襲到內地,每年被風沙埋沒的土地也是驚人的。榆林市周圍全部被荒沙包圍,甚至侵襲到米脂、綏德。在新疆和甘肅西部都有一望無際的大戈壁。他還說:根據河南陝縣水文站的記錄,每年自黃河上遊流下去的泥土就有四億七千九百萬立方米。遊農田被沖壞,下遊農田就要被淹沒。所以征服黃災不僅是西北的問題,也是全國的問題。黃河下遊千百萬人民都注視著我們西北,中央對這個問題也很重視。我們現在要訂出計劃,不僅是一個五年計劃,還要訂出幾個五年計劃。我們的目標是正本清源,不僅要治理黃河,對於涇河、渭河、洛河、無定河等幾個大支流也要治理好。【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