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農業走過了曲折的發展道路,經過幾十年歲月滄桑,重讀習仲勛的這一段話,除了某些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之外,還是會深深地為他對農村工作的豐富經驗所折服。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堅持這些原則,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許不會走那麽多的彎路。


    一九五二年,西北地區農業生產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糧食產量比一九五一年增加百分之四點八,棉花產量超過了國民黨統治時期最高年份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三。由於數十萬人民解放軍囤墾邊疆,參加農業生產建設,西北地區農業勞動力劇增,開墾荒地二百多萬畝,增修及恢複水利灌溉麵積三百七十萬畝,對農業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開始顯現出來。


    ■建設交通大動脈


    建設便利的交通,特別是四通八達的鐵路網,是發展現代工業、繁榮經濟的先決條件。西北地區地域遼闊,發展交通尤為重要。解放前西北交通十分落後,“隻有潼關到寶雞四百四十四公裏可用的鐵路,和寶雞至(甘肅)天水一百五十四公裏不堪用的鐵路,兩項合計隻占全國鐵路百分之二點八四”,其餘三省區沒有鐵路。一九五。年初,西北公路隻有“國道共計四千八百零七公裏,省道一千一百三十五公裏,占全國公路的百分之二點三七”。由於交通的製約,需要的物資運不進來,大量的礦產和土特產品運不出去,直接影響著西北經濟的發展。彭德懷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給毛澤東的報告中說“新疆地區遼闊,交通運輸困難,運一石糧到新疆要十餘石軍費”,就很能說明當時交通的困難狀況。


    鑑於這種情況,彭德懷、習仲勛一開始就把發展交通事業,主要是修築鐵路作為發展西北經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彭德懷在向毛澤多報告一九五。年西北地區生產交通建設的初步安排時,提出除整修天(水)寶(雞)鐵路外,還應“在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幫助下修築天(水)蘭(州)鐵路”。這一計劃得到毛澤東的贊同。因此,一九五〇年一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時,明確提出:“交通是關乎整個西北經濟恢複與發展的重要的先決的關鍵。今年著重鐵路及公路國道之恢複改善與修建工作。”


    九月下旬,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會研究三年經濟建設計劃時初步提出了西北鐵路建設的規劃和實施步驟:“在五年到十年內首應把天水到蘭州再由蘭州經酒泉到新疆的西北鐵路大千線完成(如分段修五年左右可成,如一段修則須十年左右),同時應計劃修成蘭州經西寧再至西藏和蘭州經寧夏而達包頭及天水人川而達成都三條鐵路幹線,這四條鐵路幹線如能完成,則西北內部各省之間,西北與各大行政區及中蘇之間的交通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但在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三年,西北鐵路建設的重點還是完成寶天段整修和天蘭段建築工程,並積極向酒泉修築。一九五一年上半年應完成寶天段整修工程,一九五一年底天蘭段工程應修通至隴西,一九五二年應修通至蘭州。”


    這個規劃的提出,與彭德懷兩次到新疆視察和指導工作,並親自踏上青藏高原實地勘察是分不開的。習仲勛全力支持彭德懷的意見,以自己對西北地區的深刻認識,也為這一規劃的提出付出了辛勞,貢獻了智慧。就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完善這個規劃的時候,毛澤東也作出西北鐵路要修到迪化(今烏魯木開),不超過十年,愈快愈好的指示。彭德懷、習仲勛看到他川的主張符合毛澤東的意圖,更加堅定了構築西北鐵路網的信心。之後,中共中央西北局把鐵路建設提到了國民經濟恢複工作的重中之重,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工作。


    一九五〇年三月一日,彭德懷主持召開西北軍政委員會第五次行政會議,研究設立天水鐵路委員會問題,並決定西北葺政委員會實行每星期五集體辦公製度。在三月十日召開的西北軍政委員會第一次集體辦公會上,按照彭德懷提議決定,成童建築工程局,派軍隊九萬人修築寶天、天蘭鐵路。


    為了推動鐵路建設,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軍政委員會於三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召開西北首屆交通會議,西北五省鐵路、公路等方麵的幹部一百三十餘人參加會議。彭德懷、習仲勛分別作了講話,闡釋交通事業在西北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習仲勛在講話中說:“就西北地區具體情況看,地麵遼闊,經濟狀況比其他各區都要落後,將來必須大力發展。而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辦好交通。”他要求交通事業部門的每個工作人員都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工作,領導要經常深人群眾,研究路局與沿線廣大農民群眾建立密切聯繫的問題。他強調指出:共產黨辦事情,都離不了發動群眾這一條。要做好交通部門的工作,必須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努力。在補修路基、橋樑、護路、養路等各項工作中,要吸收沿線廣大農民參加。


    這次會議確定:“為完成寶天、天蘭段的工程,特組織工程委員會,領導工作,並依靠一野抽調十萬大軍擔任土石方工程。”經過反覆醞釀考慮並報經政務院批準,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了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簡稱西幹局),領導寶天、天蘭鐵路改造和興建工作,五月一日正式成立辦公。


    五月二十四日,習仲勛主持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參加的議,專題研究鐵路工程有關問題,中央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中央鐵道部蘇聯總顧問出席會議。會議確定西幹局受中央鐵部和西北軍政委員會雙重領導,“大體分工為:中央鐵道部責解決該局工程業務技術指導及人員的配備,材料與財政審籌給等事項。西北軍政委員會負責政治和黨委工作的領導、針、政策指導、政治幹部之調補以及當地勞力、器材(西不能解決的器材由鐵道部籌撥)和土地的組織與使用”。會還決定:“由中央鐵道部調派鐵道兵團二、四、三支隊前來加”。


    按照這一協議,在以後的兩年內,雙方既有分工又密切係,高效地組織了寶天、天蘭鐵路的建設施工。習仲勛協調北軍政委員會有關部門,抽調政工人員四十四名,分配到寶鐵路沿線施工單位工作,並組織西安各界人士慰問修築寶鐵路的部隊。


    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不少地方的幹部群眾思想認識不位,沒有引起普遍重視,各方麵對建築鐵路工作的配合和幫也不夠,有些醫務部門甚至不接收築路受傷的戰士。為此,共中央西北局於九月四日向各級黨委發出《關於加強西北建鐵路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級黨委必須克服存在的問是“保證按計劃完成寶天路全部改進工程及天蘭路通車的艱巨務,同時用大力爭取早日修通西北幹線”。《指示》還要習各級黨委必須廣泛地在幹部和群眾中進行宣傳教育,認識修鐵路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與人民經濟生活的關係,積極予以各種必要的協助。農林部門要注意木料(枕木)的開發和供給,各地要注意協助解決人力、畜力及修路部隊食宿供應問題。黨委宣傳部門和報社都要有計劃有係統地報導鐵路建設中的英雄模範事例,並拍製影片,以教育群眾和鼓舞築路人員。【賀氏藏書·劉大海精校】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仲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習仲勛傳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習仲勛傳編委會並收藏習仲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