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彭德懷、習仲勛根據中央軍委、毛澤東電示作出部署,指揮各縱、旅由曲子地區出發,於十二日進抵環縣城周圍地區。第一縱隊由城東北到城東南,新四旅由城西南到城西北圍攻環縣;第二縱隊在城東南和西南協助攻城並打援;以教導旅在環縣以西準備打擊增援的國民黨軍獨立騎兵第五團;隴東分區獨立團在三岔和驛馬關進行遊擊活動;隴東騎兵營對洪德方向警戒。十四日九時,彭德懷、習仲勛致電中央軍委,決定十五日先殲滅環縣以西胡家灣、魏家河之敵後再圍城。當日,第一縱隊在環縣西北配合新四旅擊毀向環縣趕運物資的十幾輛敵軍汽車。十五日向龜縮於環縣城內的馬鴻賓第八十一師發起總攻。第一縱隊三五八旅在第二縱隊獨四旅的配合下,經過一晝夜的激烈爭奪戰,於十六日上午攻占了位於城西的王家原敵主陣地,新四旅同時攻占了玉皇山。下午一時,環縣城內守敵全線動搖,丟棄了山炮、野戰炮、平射炮等重型武器和裝備物資,從我第一、二縱結合部城東塬逃跑。第二縱隊三五九旅直追至洪德城附近,截殲殘敵三百餘人。環縣戰鬥殲敵第八十一師一千一百餘人,使馬鴻賓虧了苦心經營多年的血本。當天十三時、十五時,彭德懷、習仲勛兩次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戰鬥進展和攻克環縣情況。
在環縣城內西野指揮部裏,習仲勛同彭德懷一起與在將台戰鬥中俘虜的國民黨軍新編八十一師一七九團上校團長馬奠邦有過一次不尋常的談話。這是因為馬奠邦是馬鴻英侄女婿,優待這個俘虜對做好馬鴻賓的統戰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彭德懷、習仲勛仔細聽了馬奠邦關於國民黨第八戰區兵力部署及裝備情況的介紹後,彭德懷先說:“馬子寅(馬鴻賓字)是個好人。我們長徵到同心縣時,當地老百姓就說他是個好人。”彭德懷與習仲勛交換了一下目光,接著道:我們準備馬上釋放此役所俘貴方軍官。但有一封信要請你帶給馬鴻賓先生,等到解放蘭州後,你們可以起義。另外,在你們中寧縣軍部還關押著我們十八個人,讓馬鴻賓先生能予放迴。”習仲勛特別叮囑其向馬鴻賓問候,並安排帶足路費,派專人和馬匹護送馬奠邦返迴寧夏中衛縣駐地。這一事件對馬鴻賓觸動很大,便於次日釋放了他所關押的被俘人員。一九四九年九月,馬鴻賓父子率部起義,建國後擔任寧夏、甘肅省副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為祖國的和平和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
彭德懷、習仲勛指揮隴東戰役持續了十九天之久。是役共消滅國民黨軍步、騎兩個整團,予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一師以殲滅性打擊,殲敵四千三百餘人。收複了環縣、曲子及慶陽、合水以西廣大地區,突破了國民黨軍八十公裏的防線,為日後向北發展打開了缺口。十七日,中央軍委致電彭德懷、習仲勛:攻克環縣,甚慰。
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隴東戰役的勝利,使胡宗南極為震驚,急調其主力部隊加強固原防禦,同時以正在進行“清剿”的整編第二十九軍控製宜君以西地區,防止我軍出擊關中和隴西。根據當時形勢,中央軍委提出收複三邊地區,六月十七日即致電彭德懷、習仲勛:“目前宜打分散與較弱之敵,不宜打集中與強大之敵。”“我軍下一步行動可從打寧馬十八師,收複定(邊)、鹽(池);或打延安、洛川間守備之敵,斷敵後路,二者擇一。”彭德懷、習仲勛決心趁雨季和暑期到來之前收複三邊地區。二十一日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殲擊三邊敵人計劃,電文特別提到:環縣戰鬥證實,寧馬軍裝備、戰鬥力並不比胡軍弱,士氣、身體強健,善走比胡軍強。二十二日二十時,中央軍委複電彭、習:三邊敵人強大,請注意各個擊破,每次集中全力殲其一兩個團,以一個月以上時間完成任務。
三邊分區是位於陝甘寧邊區西北部的一個分區,其定邊、安邊、靖邊、鹽池坐落在古長城腳下,地處毛烏素沙漠的邊沿。在胡宗南進攻延安之時,馬鴻逵集團傾巢進犯,占據三邊分區,並企圖長期統治這一地區。三邊地區黨的組織和民主政權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群眾的鬥爭信心受到影響。六月二十五日,彭德懷、習仲勛率野戰兵團從環縣向三邊地區隱蔽進發。這是一次艱苦的行軍。塞上酷暑季節,頭頂是炎炎烈日,腳下是發燙的沙漠,人煙稀少,幹旱少水,由於極度幹渴,戰士出現鼻孔流血、嘴唇幹裂甚至中暑休克現象。習仲勛看到一現象心急如焚,除讓想方設法尋找水源外,還親自給戰士端水喝、送馬騎,要求幹部關愛戰士,官兵一致,克服困難。
二十九日,部隊越過荒漠苦水地區,進入定邊南山。三十日,彭德懷、習仲勛指揮第一縱隊和新四旅迅速向定邊發起進攻;教導旅進至定邊西南截擊可能向西逃跑之敵;第二縱隊消滅磚井堡、安邊之敵並截斷磚井堡以東之敵西撤退路。當日正午時分,野戰兵團主力接近定邊城郊,守敵騎兵第十旅第二團棄城逃跑;第二縱隊占領磚井堡。
七月二日,第二縱隊獨四旅攻占安邊。為了收複鹽池,彭德懷、習仲勛作了詳細實地勘察後得知:鹽池守敵有固守待援可能;鹽池糧草均缺,城郊十裏內有水,十裏外沒水。同日指示作戰部隊在定邊收集大車準備運草馱糧,準備油簍盛水馱送;練習沙地行軍、防空、射擊、自動火器與炮須備油布等鋪在地麵上發射,須防飛沙吸進槍膛內。七月七日,第一縱隊繼續西進,攻占鹽池城,殲滅敵騎兵第二十團一個連。至此,三邊分區全境收複,戰役結束。
●小河會議前後
當彭德懷、習仲勛指揮西北野戰兵團收複三邊之時,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進入第二個年頭。這時轉戰陝北途中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精心籌劃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也開始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號角已經吹響。為了總結人民解放戰爭一年來的經驗和部署戰略反攻計劃,研究確定全國解放戰爭第二年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黨中央、毛澤東決定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
毛澤東對召開這次會議考慮了較長時間,並多次徵求過彭德懷、習仲勛意見。確定會議的最初主題是:討論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謝(富治)縱隊到陝北戰場配合作戰問題。因為在西北野戰兵團取得三戰三捷之後,中共中央曾作出決定,陳謝縱隊在結束晉南反攻戰役後現地待命,準備西渡黃河至陝北,受彭德懷、習仲勛指揮,協力擊破胡宗南係統,收複延安,保衛陝甘寧,奪取大西北。六月二十日,毛澤東電告陳賡:縱隊暫由謝富治、韓鈞指揮,陳賡於二十五日動身來中央,商量作戰方針。同一天,毛澤東在給彭德懷一份關於邊區野戰兵團和陳謝縱隊作戰方針的電文中又提到了開會問題,指出“榆林、三邊兩役完成之後,準備向南出擊之前,似宜開會一次,討論作戰及補給等事,屆時當請你們及陳賡來中央集會”。七月四日,彭德懷、習仲勛在剛剛結束了收複定邊戰鬥後,便接到了毛澤東於當日淩晨四時發出的電報,徵求對奪取大西北的方案。這時,山東戰場的局勢發生了變化。鑑於劉鄧大軍控製了黃河南岸的廣闊地區,與陳粟野戰軍形成夾運河相互唿應作戰態勢,中央軍委對於整個戰略部署又有了新的考慮,於是毛澤東即電示彭德懷、習仲勛:“關於擊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有兩個方案仍然值得考慮:(一)陳謝縱隊照原議來邊區,從內線殲滅其相當數量,然後出外線(隴南),與邊區集團直接協力完成任務。(二)估計到邊區人口稀少,糧食及各種供應頗為浩繁;又估計到鄂豫陝三省交界及平漢以西、漢水以北、渭水以南廣大地區敵力空虛;又估計到假如使用陳縱於該區,必然要吸引胡部一個軍(五個到八個旅)使用於該方麵,而如果胡部有一個軍出該方麵,則邊區敵力大減,利於邊區集團各個殲敵;又估計到劉鄧十二萬人已渡河向隴海前進,如若陳縱到鄂豫陝邊開闢新戰場,對劉鄧亦有幫助,但陳縱基本任務是協同邊區集團擊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並不變更。以上兩案究以何者較為適宜,請予考慮。”“你們二位是否可於鹽池收複後,令部隊在現地休整一時期,自己來小河會商一次。如若你們贊成開會,則我們擬電約賀龍同誌亦來開會,時間大約可定在十三日。”其間,毛澤東還派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專程到張家畔野司駐地,向彭德懷、習仲勛送交他的親筆信。
</br>
在環縣城內西野指揮部裏,習仲勛同彭德懷一起與在將台戰鬥中俘虜的國民黨軍新編八十一師一七九團上校團長馬奠邦有過一次不尋常的談話。這是因為馬奠邦是馬鴻英侄女婿,優待這個俘虜對做好馬鴻賓的統戰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彭德懷、習仲勛仔細聽了馬奠邦關於國民黨第八戰區兵力部署及裝備情況的介紹後,彭德懷先說:“馬子寅(馬鴻賓字)是個好人。我們長徵到同心縣時,當地老百姓就說他是個好人。”彭德懷與習仲勛交換了一下目光,接著道:我們準備馬上釋放此役所俘貴方軍官。但有一封信要請你帶給馬鴻賓先生,等到解放蘭州後,你們可以起義。另外,在你們中寧縣軍部還關押著我們十八個人,讓馬鴻賓先生能予放迴。”習仲勛特別叮囑其向馬鴻賓問候,並安排帶足路費,派專人和馬匹護送馬奠邦返迴寧夏中衛縣駐地。這一事件對馬鴻賓觸動很大,便於次日釋放了他所關押的被俘人員。一九四九年九月,馬鴻賓父子率部起義,建國後擔任寧夏、甘肅省副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重要職務,為祖國的和平和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
彭德懷、習仲勛指揮隴東戰役持續了十九天之久。是役共消滅國民黨軍步、騎兩個整團,予國民黨整編第八十一師以殲滅性打擊,殲敵四千三百餘人。收複了環縣、曲子及慶陽、合水以西廣大地區,突破了國民黨軍八十公裏的防線,為日後向北發展打開了缺口。十七日,中央軍委致電彭德懷、習仲勛:攻克環縣,甚慰。
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兵團隴東戰役的勝利,使胡宗南極為震驚,急調其主力部隊加強固原防禦,同時以正在進行“清剿”的整編第二十九軍控製宜君以西地區,防止我軍出擊關中和隴西。根據當時形勢,中央軍委提出收複三邊地區,六月十七日即致電彭德懷、習仲勛:“目前宜打分散與較弱之敵,不宜打集中與強大之敵。”“我軍下一步行動可從打寧馬十八師,收複定(邊)、鹽(池);或打延安、洛川間守備之敵,斷敵後路,二者擇一。”彭德懷、習仲勛決心趁雨季和暑期到來之前收複三邊地區。二十一日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殲擊三邊敵人計劃,電文特別提到:環縣戰鬥證實,寧馬軍裝備、戰鬥力並不比胡軍弱,士氣、身體強健,善走比胡軍強。二十二日二十時,中央軍委複電彭、習:三邊敵人強大,請注意各個擊破,每次集中全力殲其一兩個團,以一個月以上時間完成任務。
三邊分區是位於陝甘寧邊區西北部的一個分區,其定邊、安邊、靖邊、鹽池坐落在古長城腳下,地處毛烏素沙漠的邊沿。在胡宗南進攻延安之時,馬鴻逵集團傾巢進犯,占據三邊分區,並企圖長期統治這一地區。三邊地區黨的組織和民主政權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群眾的鬥爭信心受到影響。六月二十五日,彭德懷、習仲勛率野戰兵團從環縣向三邊地區隱蔽進發。這是一次艱苦的行軍。塞上酷暑季節,頭頂是炎炎烈日,腳下是發燙的沙漠,人煙稀少,幹旱少水,由於極度幹渴,戰士出現鼻孔流血、嘴唇幹裂甚至中暑休克現象。習仲勛看到一現象心急如焚,除讓想方設法尋找水源外,還親自給戰士端水喝、送馬騎,要求幹部關愛戰士,官兵一致,克服困難。
二十九日,部隊越過荒漠苦水地區,進入定邊南山。三十日,彭德懷、習仲勛指揮第一縱隊和新四旅迅速向定邊發起進攻;教導旅進至定邊西南截擊可能向西逃跑之敵;第二縱隊消滅磚井堡、安邊之敵並截斷磚井堡以東之敵西撤退路。當日正午時分,野戰兵團主力接近定邊城郊,守敵騎兵第十旅第二團棄城逃跑;第二縱隊占領磚井堡。
七月二日,第二縱隊獨四旅攻占安邊。為了收複鹽池,彭德懷、習仲勛作了詳細實地勘察後得知:鹽池守敵有固守待援可能;鹽池糧草均缺,城郊十裏內有水,十裏外沒水。同日指示作戰部隊在定邊收集大車準備運草馱糧,準備油簍盛水馱送;練習沙地行軍、防空、射擊、自動火器與炮須備油布等鋪在地麵上發射,須防飛沙吸進槍膛內。七月七日,第一縱隊繼續西進,攻占鹽池城,殲滅敵騎兵第二十團一個連。至此,三邊分區全境收複,戰役結束。
●小河會議前後
當彭德懷、習仲勛指揮西北野戰兵團收複三邊之時,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進入第二個年頭。這時轉戰陝北途中的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精心籌劃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也開始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號角已經吹響。為了總結人民解放戰爭一年來的經驗和部署戰略反攻計劃,研究確定全國解放戰爭第二年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黨中央、毛澤東決定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
毛澤東對召開這次會議考慮了較長時間,並多次徵求過彭德懷、習仲勛意見。確定會議的最初主題是:討論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謝(富治)縱隊到陝北戰場配合作戰問題。因為在西北野戰兵團取得三戰三捷之後,中共中央曾作出決定,陳謝縱隊在結束晉南反攻戰役後現地待命,準備西渡黃河至陝北,受彭德懷、習仲勛指揮,協力擊破胡宗南係統,收複延安,保衛陝甘寧,奪取大西北。六月二十日,毛澤東電告陳賡:縱隊暫由謝富治、韓鈞指揮,陳賡於二十五日動身來中央,商量作戰方針。同一天,毛澤東在給彭德懷一份關於邊區野戰兵團和陳謝縱隊作戰方針的電文中又提到了開會問題,指出“榆林、三邊兩役完成之後,準備向南出擊之前,似宜開會一次,討論作戰及補給等事,屆時當請你們及陳賡來中央集會”。七月四日,彭德懷、習仲勛在剛剛結束了收複定邊戰鬥後,便接到了毛澤東於當日淩晨四時發出的電報,徵求對奪取大西北的方案。這時,山東戰場的局勢發生了變化。鑑於劉鄧大軍控製了黃河南岸的廣闊地區,與陳粟野戰軍形成夾運河相互唿應作戰態勢,中央軍委對於整個戰略部署又有了新的考慮,於是毛澤東即電示彭德懷、習仲勛:“關於擊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有兩個方案仍然值得考慮:(一)陳謝縱隊照原議來邊區,從內線殲滅其相當數量,然後出外線(隴南),與邊區集團直接協力完成任務。(二)估計到邊區人口稀少,糧食及各種供應頗為浩繁;又估計到鄂豫陝三省交界及平漢以西、漢水以北、渭水以南廣大地區敵力空虛;又估計到假如使用陳縱於該區,必然要吸引胡部一個軍(五個到八個旅)使用於該方麵,而如果胡部有一個軍出該方麵,則邊區敵力大減,利於邊區集團各個殲敵;又估計到劉鄧十二萬人已渡河向隴海前進,如若陳縱到鄂豫陝邊開闢新戰場,對劉鄧亦有幫助,但陳縱基本任務是協同邊區集團擊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並不變更。以上兩案究以何者較為適宜,請予考慮。”“你們二位是否可於鹽池收複後,令部隊在現地休整一時期,自己來小河會商一次。如若你們贊成開會,則我們擬電約賀龍同誌亦來開會,時間大約可定在十三日。”其間,毛澤東還派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專程到張家畔野司駐地,向彭德懷、習仲勛送交他的親筆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