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邊去南大門


    習仲勛曾說過,他一生兩次受傷中央之命鎮守南大門: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二下關中,守衛陝甘寧邊區南大門;第二次是他四十二年後銜命出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委,擔負起建設、發展、保衛祖國南大門的重要領導責任。


    一九三六年九月下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之後,黨中央總負責人張聞天在自己住的一孔窯洞約見習仲勛到關中特區任黨的特委書記的決定,繼而叮囑說:“你去先試一試,凡是民團團長都可以搞統一戰線,包括保甲長、聯保主任。”行前,細心的周恩來副主席又特意會見習仲勛等人,交代說,你們要路經的地區,敵人正在掃蕩,通過敵人的封鎖線,要多加小心。


    事實確實如此,此次行軍除了走山路、鑽梢林外,還因為沿途有國民黨設卡搜查而艱險異常。習仲勛曾迴憶說,第二次下關中,和我同行的有曾在陝北和陝甘邊區工作過的郭炳坤、張策、陳學鼎、黃羅武及牛漢山、於建軍、趙子修、賈生才等十餘人。途中每天都會遇到敵人,要經過敵人封鎖線。是在下關中的路上過的八月十五。同行的張策在六十年後寫的《我的曆史迴顧》中也生動描述了他們在赴關中途中發生的險情和趣事。他寫道:


    “我們一行十餘人,大部分時間夜行晝宿。一天夜晚,行至連家砭的山上時,我與交通隊的負責人再走那條路上發生分歧。他說連家砭可能有敵人,要沿山嶺西行。我想敵人是活動的,昨天在,今天可能不在,而且我們是夜行,如果真是有敵人,我們即退迴去也不遲,估計無大危險。後來爭得異常激烈,他把槍都掏出來了,但最終還是按照我的意見走。到了連家砭,果然沒有敵人,這一下少走許多冤枉路。次日,我們到了寧縣一個山溝村子裏休息吃飯,突然闖進來數十名徒手的國名黨軍。我們判定,敵人就在附近,為了脫離險境,飯不能吃了,當即決定進山。正在此時,對麵的塬畔上出現了數百名國民黨軍,潮湧般向我們衝來,我們迅速鑽進山林,敵人無可奈何退了迴去。我們在溝內深處遇到一獨戶農民,吃了一頓羊肉糊湯,有向南前進。後半夜,我走到了正寧縣五傾原子休息,天快明時又聽到周圍山上有人說話和走動。 大家有趕緊轉移,從村的後山腰繞過去。我與習仲勛等人一直撤到石底子村。可郭炳坤等走在後麵就和敵人叫上了火,第二天才在劉家店與我們會合。又經過一個夜晚的路程,我們到了旬邑縣的七界石子村。總算到達了目的地。這次曆時七八天,行程五六百裏,由於思想上有準備,終於安全完成,沿途的老百姓給了我們很多幫助。”


    十月初,習仲勛一行到達關中旬邑縣境內的七界石,與留守中共關中臨時特委組織部部長張鳳歧取得聯繫,並在深山中的桐樹莊石門關開會交換情況。張鳳歧向習仲勛報告了關中臨時特委近半年的工作情況。張鳳歧特別說,由於東北軍進攻邊區,這裏碉堡林立,戒備森嚴,形勢嚴緊。但是我們還是恢複了一些黨的基層組織和政權,開展一些秘密活動。習仲勛簡要介紹了自己隨西方野戰軍西徵到環縣工作的經過後說,現在中央派我擔任關中特委書記,主持關中特區工作。特委分工張鳳歧負責組織,張策負責宣傳、統戰,郭炳坤負責軍事,陳學鼎身體多病隨習仲勛活動。習仲勛強調說:無論組織、宣傳、統戰都要圍繞戰爭活動進行。關中工作分南線、北線。派張策到南線,張鳳歧到北線開展工作。


    此時,國民黨地方當局也變化了進攻策略,開始以軍事緩和、政治控製為主,不斷加強保甲訓練,對共產黨組織和遊擊隊民主政權內部進行瓦解破壞。為了應付這一特殊形式,十月中旬,習仲勛在七界石主持召開了有三十多人參加的關中黨的活動分子會議,討論堅持於恢複關中蘇區和遊擊隊戰爭問題。會議決定:


    一、縣為單位整理於擴大遊擊隊,行動上以“集中打仗,分散活動”為原則。成立關中遊擊隊指揮部。指揮郭炳坤,政委習仲勛兼,統一領導關中遊擊隊。二、盡可能地進行統戰工作,爭取進去、中間的民團、保甲,打擊最反動的少數分子如郭相堂、雷同春、雷天一燈等。三、整理各地黨的工作,健全等的組織生活。四、恢複各縣蘇維埃政權,在敵人後方開闢新蘇區。


    習仲勛主持下的關中特委工作的有效開展,立即引起國民黨地方當局的注意和恐慌。他們意識到革命力量沒有被“圍剿”消滅掉,反而更加活躍起來,於是有變換反共策略,在沿山一帶實行“搜剿”於“並村”的反動政策,妄圖再次撲滅革命烈火。但是,國民黨當局的反動行徑遭到關中黨組織領導的人民群眾更強烈的反抗和鬥爭。六年後,習仲勛曾撰文記述道:


    “關中黨堅決地執行了九月會議的決議,到了四月間,既有了相當大的開展,對關中的民團保甲的統一戰線工作也有了很大的開展。軍事戰鬥上又有新正馬原、淳耀讓牛村、赤水郭家掌等地的勝利。地方政權及黨的組織都有相當部分恢複,涇陽三區淳耀小喬、同宜耀香山等地建立了新的蘇區,並肅清了關中蘇區的大股土匪,武裝了革命隊伍。


    在我們工作的新形勢下,敵人有採取了死守據點的政策,不像以前那樣騷擾了。於是我們開展對敵人士兵的政治工作,盡量擴大遊擊隊。這是赤水即有四個支隊,淳耀有兩個及第十九支隊,新正四個大隊,新寧第一、二、三支隊,計十四個支隊,近五百之眾。革命的新潮有向上高漲了。


    雙十二事變後,黨發表了團結抗日的統一戰線主張。因為關中交通不便,沒有及時接到中央指示。為了不失時機,即決定各地以縣為單位的紅軍、遊擊隊向外出擊,擴大恢複蘇區,爭取民團、保甲自動交槍。於是在十天之內,整個關中蘇區都恢複了,建立了淳耀、赤水、新正、新寧等四個縣蘇維埃政權,全部恢複了黨的工作。到中央紅軍南下,傳達了黨對西安事變的政策之後,關中黨才停止了擴大蘇區和消滅國民黨部隊的行動。”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習仲勛在紀念毛澤東誕辰八十五周年的文章中再次迴憶起關中蘇區的鬥爭生活,他寫道:


    “關中地區包括蘇區新設的新寧、新正和赤水、淳耀等縣,像一把利劍插入國民黨統治區,直逼它的戰略重鎮西安。我們的遊擊隊隻能隱蔽在深山裏,活動很困難,生活很艱苦。我們一麵恢複各種秘密組織,一麵建立和發展歌方麵的統一戰線關係。這樣到了西安事變時,關中根據地就全部恢複了,我們的遊擊隊也壯大了。雖然國民黨的政權仍存在,但我們的政權也秘密地建立起來了,公開的名義叫做‘抗日救國會’。”


    ●建立發展統一戰線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時令已進入深冬季節,北風怒號,冰封大地。但是在古都西安一個突發的政治事件,猶如驚雷響徹天際,強烈震撼著神州大地。這就是張學良、楊虎城二位愛國將領以“兵諫”形式發動的西安事變。在事關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經過多方努力,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建立國內和平、實現全民族抗戰方針。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麵基本結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實現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趨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習仲勛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習仲勛傳編委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習仲勛傳編委會並收藏習仲勛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