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和郭明效經過三四天時間長途跋涉,來到了三百多裏以外的長武縣王德修支隊。此時,該部正在擴充力量,他們便以與王德修同鄉關係名義,與王順利會麵,並被暫時安排留在支隊部待命。這時,已有中共黨員李秉榮、李特生、田光烈、孫一君等在該部從事兵運工作。
習仲勛初到時,認為王德修參加過共青團組織,住過中山軍事學校,又在國民軍聯軍駐陝總部工作過,因而在該支隊開展兵運工作基礎較好,對王德修抱有希望。但是他很快發現王德修膽小怕事,對革命已失去信心,態度比較消極。真正要開展兵運工作,隻有在隊伍中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形成骨幹力量,進而啟發士兵覺悟,等待時機,舉行起義。
●從見習官到特務長
長武縣地處陝西省西北邊緣,南、北、西三麵與甘肅省的涇川、寧縣、正寧、靈台相鄰,是一個較為貧窮的山區小縣。時序已進入早春季節,這裏仍寒意料峭,山風捲起塵沙,天地間飄灑著昏蒙蒙的黃霧。
駐紮在這裏的王德修支隊,因為是地方雜牌武裝,所以武器裝備落後,物資供應短缺,生活待遇低下。槍枝大多數是陝西當地造的破舊產品,隻有連長背個盒子槍,排長扛的是老套筒,彈藥更是極為缺乏。被服不能按時發放,甚至個別士兵沒有鞋穿,赤腳操課訓練的現象也常有所見,軍官剋扣軍餉、夥食費更是司空見慣。士兵的生活十分困苦。
習仲勛在支隊部停留月餘時間,沒有正式職務,隻是幫助理些日常瑣事。其實王德修心中有數。他看到習仲勛年齡小,機警幹練,加之又是同鄉故舊,便有意讓習仲勛擔任支隊通訊排長,留在自己身邊聽用。這時,省委對開展兵運工作已有具體肯示。要求黨員盡量設法下連任職。習仲勛比王德修小,不了幾歲,又是同鄉朋友,說話比較隨便,就說:“我不能一天跟著別人的尻子轉,通訊排長我幹不了,你還是讓我下連去。”於是王德修親自寫了個條子,命令習仲勛任二連見習官。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全連糧油副食的採買和給養供應。該連連長唐萬壽,又名唐福亭,富平縣唐家河人,行伍出身,不問政治,能打仗。他對這位來自家鄉的年輕見習官還是頗為歡迎的。
長武縣西門外有一座古廟,叫藥王洞。這裏除了逢年過節上香祭祀的人外,平時人員來往不多,是一處不引人注意、較為清靜的地方。三月下旬的一天,習仲勛和李秉榮、李特生相約,在這裏召開了一次三人黨小組會,並推定黨小組由李秉榮 負責。他們根據省委指示議定,黨員一律不擔任連以上職務,已擔任的設法下連任職,以便掌握實際權力,發動和領導士兵鬥爭,並決定以二連為中心,開展兵運工作。注意穩定地發展黨員和建立黨的組織,爭取全支隊成為黨所完全控製的力量。嗣後,已任少校團副的李秉榮即辭去該職,改任三連副連長。
不久,黨小組又召開了第二次會議,會議討論了在隊伍中發展組織問題,並決定派在支隊部任軍需文書的中共黨員劉書林赴西安,向省委匯報請示工作。四月,劉書林到西安大湘子廟街杜斌丞公館,見到了陝西臨時省委書記杜衡等人。劉匯報了王德修支隊黨的工作情況,省委同意在該隊建立黨的組織,並讓劉書林帶去一些黨內文件。習仲勛、李秉榮等根據省委指示和眼前士兵生活異常困苦的實際情況,確定今後兵運工作的方針是:從關心士兵生活人手,利用同鄉同裏關係,聯絡感情,也可以採取鄉間結拜兄弟的方式,建立更乏緊密的私人關係,以發動士兵進行日常鬥爭,進而進行反對國目民黨黑暗統治的宣傳,逐步提高士兵覺悟。在進步士兵中培養骨幹,發展秘密黨員,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七月,習仲勛隨二連移駐長武縣以東的亭口鎮。亭口鎮有一個騾馬店,店主人叫王子軒。此人好結交,講義氣。習仲勛為了便於聯繫,常以騾馬店為開會接頭地點。由開始生活中的交往,發展到結拜成異姓兄弟,甚至把連長唐萬壽也拉了進來。唐年齡最大為大哥,亭口鎮的劉士榮、小學校長劉警天和王子軒、習仲勛依年齡排列順序,長者為兄,小者為弟。他們還效仿古人做法,對天起誓:“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龐涓掛雙靴。”以這種重私情、講義氣的方法結交各方朋友,以掩護黨的活動。他們在發展個人關係的同時,特別重視啟發這些人的階級覺悟,使之成為同情、支持革命的進步力量,有的還發展成黨員。王子軒在習仲勛的影響教育下,為掩護黨組織開展兵運,做了許多有益工作。他曾冒著風險,以自己的騾馬店作為黨組織活動的聯絡據點,並時常管吃管住,給予生活物質上的資助。兩當兵暴失敗後,一批革命同誌還在這裏養傷和躲藏。王子軒本人也投入了革命陣營,解放後還擔任縣鄉基層領導職務。
一九三〇年秋冬之交,陝西政治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進行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楊虎城參加蔣軍一方作戰,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四月,楊虎城率部入關,趕走了馮(玉祥)軍陝西省政府主席劉鬱芬,掌握了陝西軍政大權。陝西由於長期處於外省籍軍閥勢力的統治之下,戰禍連年,匪亂不休。特別是“十八年年饉”,更使得三秦大地瘡痍滿目,民不聊生。因而,能有一個陝籍人士主政陝西,企蘇民團,成為當時士紳階層乃至一般民眾的共同願望。楊虎城是陝西蒲城人,又有擁護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和護法運動的經曆而較孚眾望。因而他的返陝,順應了民心和時代潮流。楊虎城堅持了較為開明的政治態度,他以“大西北主義”相號召,不僅接納賢明士紳,大膽任用青年進步人士,而且注重經濟發展,以工代賑,興修水利,頗得民心。在軍事上,他大量收編各種地方武裝,凡不歸順者,則堅決剿滅。這樣,就很快把陝西大大小小的地方武裝統歸到第十七路軍的統領之下,之後,又基本上統一了陝甘兩省,形成了較為強大的軍事勢力。
楊虎城在收編地方雜牌武裝中,以召集討逆軍各將領開會為名,將西北民軍總司令甄壽珊(時已被南京政府軍政部編為陝西討逆軍,甄為第一路總指揮)拘押槍殺,又命孫蔚如師剿辦甄部,迫使西北民軍大部西逃甘肅、寧夏一帶。以王德修為司令的西北民軍第一師第二支隊,被楊虎城編為陝西騎兵第三旅三團二營,旅長蘇雨生,三團團長孫策軒。王德修再任二營營長。習仲勛升任二營二連特務長,仍負責該連地下黨的工作。改編後,二營營地東移,駐防彬縣。
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的發展壯大,為黨在該部的兵運工作提供了一個極好機會。中共陝西省委審時度勢,及時地向該部派遣人員,發出指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形成有力的反蔣勢力,省委擬組織起一支規模較大的聯合武裝,該旅被列為爭取聯合的三支武裝之一。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習仲勛、李秉榮、李特生等經過一年時間的艱苦努力,使該部二營黨的組織得到一定發展,全營已有黨員三十餘人,一、二、三連建立起士兵支部,成立了黨的營委會。李秉榮被推選為營委書記。不久,營委書記由一連特務長李特生繼任。
</br>
習仲勛初到時,認為王德修參加過共青團組織,住過中山軍事學校,又在國民軍聯軍駐陝總部工作過,因而在該支隊開展兵運工作基礎較好,對王德修抱有希望。但是他很快發現王德修膽小怕事,對革命已失去信心,態度比較消極。真正要開展兵運工作,隻有在隊伍中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形成骨幹力量,進而啟發士兵覺悟,等待時機,舉行起義。
●從見習官到特務長
長武縣地處陝西省西北邊緣,南、北、西三麵與甘肅省的涇川、寧縣、正寧、靈台相鄰,是一個較為貧窮的山區小縣。時序已進入早春季節,這裏仍寒意料峭,山風捲起塵沙,天地間飄灑著昏蒙蒙的黃霧。
駐紮在這裏的王德修支隊,因為是地方雜牌武裝,所以武器裝備落後,物資供應短缺,生活待遇低下。槍枝大多數是陝西當地造的破舊產品,隻有連長背個盒子槍,排長扛的是老套筒,彈藥更是極為缺乏。被服不能按時發放,甚至個別士兵沒有鞋穿,赤腳操課訓練的現象也常有所見,軍官剋扣軍餉、夥食費更是司空見慣。士兵的生活十分困苦。
習仲勛在支隊部停留月餘時間,沒有正式職務,隻是幫助理些日常瑣事。其實王德修心中有數。他看到習仲勛年齡小,機警幹練,加之又是同鄉故舊,便有意讓習仲勛擔任支隊通訊排長,留在自己身邊聽用。這時,省委對開展兵運工作已有具體肯示。要求黨員盡量設法下連任職。習仲勛比王德修小,不了幾歲,又是同鄉朋友,說話比較隨便,就說:“我不能一天跟著別人的尻子轉,通訊排長我幹不了,你還是讓我下連去。”於是王德修親自寫了個條子,命令習仲勛任二連見習官。其主要職責是承擔全連糧油副食的採買和給養供應。該連連長唐萬壽,又名唐福亭,富平縣唐家河人,行伍出身,不問政治,能打仗。他對這位來自家鄉的年輕見習官還是頗為歡迎的。
長武縣西門外有一座古廟,叫藥王洞。這裏除了逢年過節上香祭祀的人外,平時人員來往不多,是一處不引人注意、較為清靜的地方。三月下旬的一天,習仲勛和李秉榮、李特生相約,在這裏召開了一次三人黨小組會,並推定黨小組由李秉榮 負責。他們根據省委指示議定,黨員一律不擔任連以上職務,已擔任的設法下連任職,以便掌握實際權力,發動和領導士兵鬥爭,並決定以二連為中心,開展兵運工作。注意穩定地發展黨員和建立黨的組織,爭取全支隊成為黨所完全控製的力量。嗣後,已任少校團副的李秉榮即辭去該職,改任三連副連長。
不久,黨小組又召開了第二次會議,會議討論了在隊伍中發展組織問題,並決定派在支隊部任軍需文書的中共黨員劉書林赴西安,向省委匯報請示工作。四月,劉書林到西安大湘子廟街杜斌丞公館,見到了陝西臨時省委書記杜衡等人。劉匯報了王德修支隊黨的工作情況,省委同意在該隊建立黨的組織,並讓劉書林帶去一些黨內文件。習仲勛、李秉榮等根據省委指示和眼前士兵生活異常困苦的實際情況,確定今後兵運工作的方針是:從關心士兵生活人手,利用同鄉同裏關係,聯絡感情,也可以採取鄉間結拜兄弟的方式,建立更乏緊密的私人關係,以發動士兵進行日常鬥爭,進而進行反對國目民黨黑暗統治的宣傳,逐步提高士兵覺悟。在進步士兵中培養骨幹,發展秘密黨員,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七月,習仲勛隨二連移駐長武縣以東的亭口鎮。亭口鎮有一個騾馬店,店主人叫王子軒。此人好結交,講義氣。習仲勛為了便於聯繫,常以騾馬店為開會接頭地點。由開始生活中的交往,發展到結拜成異姓兄弟,甚至把連長唐萬壽也拉了進來。唐年齡最大為大哥,亭口鎮的劉士榮、小學校長劉警天和王子軒、習仲勛依年齡排列順序,長者為兄,小者為弟。他們還效仿古人做法,對天起誓:“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龐涓掛雙靴。”以這種重私情、講義氣的方法結交各方朋友,以掩護黨的活動。他們在發展個人關係的同時,特別重視啟發這些人的階級覺悟,使之成為同情、支持革命的進步力量,有的還發展成黨員。王子軒在習仲勛的影響教育下,為掩護黨組織開展兵運,做了許多有益工作。他曾冒著風險,以自己的騾馬店作為黨組織活動的聯絡據點,並時常管吃管住,給予生活物質上的資助。兩當兵暴失敗後,一批革命同誌還在這裏養傷和躲藏。王子軒本人也投入了革命陣營,解放後還擔任縣鄉基層領導職務。
一九三〇年秋冬之交,陝西政治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進行中原大戰的關鍵時刻,楊虎城參加蔣軍一方作戰,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討逆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四月,楊虎城率部入關,趕走了馮(玉祥)軍陝西省政府主席劉鬱芬,掌握了陝西軍政大權。陝西由於長期處於外省籍軍閥勢力的統治之下,戰禍連年,匪亂不休。特別是“十八年年饉”,更使得三秦大地瘡痍滿目,民不聊生。因而,能有一個陝籍人士主政陝西,企蘇民團,成為當時士紳階層乃至一般民眾的共同願望。楊虎城是陝西蒲城人,又有擁護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和護法運動的經曆而較孚眾望。因而他的返陝,順應了民心和時代潮流。楊虎城堅持了較為開明的政治態度,他以“大西北主義”相號召,不僅接納賢明士紳,大膽任用青年進步人士,而且注重經濟發展,以工代賑,興修水利,頗得民心。在軍事上,他大量收編各種地方武裝,凡不歸順者,則堅決剿滅。這樣,就很快把陝西大大小小的地方武裝統歸到第十七路軍的統領之下,之後,又基本上統一了陝甘兩省,形成了較為強大的軍事勢力。
楊虎城在收編地方雜牌武裝中,以召集討逆軍各將領開會為名,將西北民軍總司令甄壽珊(時已被南京政府軍政部編為陝西討逆軍,甄為第一路總指揮)拘押槍殺,又命孫蔚如師剿辦甄部,迫使西北民軍大部西逃甘肅、寧夏一帶。以王德修為司令的西北民軍第一師第二支隊,被楊虎城編為陝西騎兵第三旅三團二營,旅長蘇雨生,三團團長孫策軒。王德修再任二營營長。習仲勛升任二營二連特務長,仍負責該連地下黨的工作。改編後,二營營地東移,駐防彬縣。
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的發展壯大,為黨在該部的兵運工作提供了一個極好機會。中共陝西省委審時度勢,及時地向該部派遣人員,發出指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形成有力的反蔣勢力,省委擬組織起一支規模較大的聯合武裝,該旅被列為爭取聯合的三支武裝之一。按照省委部署和要求,習仲勛、李秉榮、李特生等經過一年時間的艱苦努力,使該部二營黨的組織得到一定發展,全營已有黨員三十餘人,一、二、三連建立起士兵支部,成立了黨的營委會。李秉榮被推選為營委書記。不久,營委書記由一連特務長李特生繼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