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曹錕在徐樹錚導演下,在21日單獨發表馬電:主張以南軍退出長沙為南北議和的條件。表麵上好像仍是主和,或是主戰、主和中間的折衷方案,實際上對南軍是不利的。


    曹錕馬電發表前後,皖係軍閥如:安徽督軍倪嗣沖,奉天巡閱使張作霖,浙江督軍楊善德乃其他軍閥:盧永祥、張懷芝、張敬堯、李厚基等紛紛響應段的號召,主張繼續對南方作戰,一時主戰派聲勢大振。


    皖係叫戰,直係叫和,雙方遂在這一論爭上大作文章。皖係說:能戰始能言和,應該以戰迫和。直係說:和以示誠意,以和為手段,如果不能達到目的,再戰才能氣壯。


    其實主和派是對付段,主戰派則是對付馮。並不是真的要和,或是要戰。


    北洋派在袁稱帝時已經分裂,不過那時的分裂,隻是對袁,也可說是袁的眾叛親離。


    到了張勳複辟後,北洋派的分裂才告表麵化,張勳複辟,段祺瑞誓師討伐還不是真正分裂,到了直係、皖係各走極端時,才是北洋派的正式分裂。


    對馮國璋來說,自袁世凱死後就開始做新華宮的美夢,然而當他如願已償時,才逐漸地體會到輝煌壯麗的公府和大總統這個頭銜,並不是理想中的人間仙境,他所身受的痛苦,正是過去黎所受的。他和黎一樣,都是段內閣的蓋印機器。


    當他在11月20日批準段的智囊徐樹錚辭去陸軍部次長時,徐卻在天津搞風搞雨,把曹錕從直係四督巧電中拉出來否認。而張作霖組織所謂的秦、晉、皖、奉大聯盟,據說也是徐樹錚的策劃,這個督軍大聯盟,好像又是督軍團再版。


    同時,據說日本公使來見馮,放出威脅口吻,他說:“中國局勢正麵臨極大困難,內閣不可更動,一更動必定有大亂子”。


    然而馮仍下決心要罷免段,他難於物色總理,於是去找王士珍,苦口婆心地求王顧念多年交情,勉強出山,王士珍仍然和黎請他時一樣態度,怎麽說也不肯就,他說得更委婉,他說和段也是幾十年交情,怎肯賣友?他不止是不肯接受總理職位,連陸軍總長一職也稱病不肯就職。


    馮國璋在無可奈何中,又去找熊希齡、田文烈、陸徵祥等,這些人當然也都拒絕,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短命總理,何苦在馮、段中間做夾心餅幹。


    一切都是黎元洪時代的翻版,黎當時找到了老氣橫秋的伍廷芳,才免了段的總理,馮最後找到了病懨懨的汪大燮,汪經不了馮的苦求,便在病塌上提出一個古怪的條件:


    隻做幾天總理,隻簽署兩個公文。馮也是想找一個過渡,隻要有人過渡,馮就可再請王士珍,於是馮答應了汪的條件。


    段當然知道馮的情況,所以親赴總統府麵請辭職,馮假意請段薦賢,段就推薦了汪大燮,並願親往勸駕。11月22日,馮下令準段辭職,派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汪在病塌副署,另再簽署了一紙空白命令,請馮把繼任總理的名字填在上麵。


    23日馮通電解釋準段辭職經過說:


    “以總理關係民國之重,鄙人與總理相知之深,斷不忍聽其恝然高蹈。但總理堅欲息肩,自商汪總長代理總理,不得已於二十二日準免本職。此後內閣改組,仍盼段公舉其所知,俾國璋得收指臂之效。段總理雖暫去職,而國璋倚重之殷,與段公扶持之雅,不異曩昔。”


    馮國璋既然免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就想乘機完成總統的大權獨攬,因此第一步是恢複袁世凱時代的大元帥統率辦事處,不過把名目稍微改一下,稱為軍事辦公處,這個機構在黎元洪時代稱為軍事幕僚處。黎有心無力,沒有完成這個計劃,而馮也無法實現,因為皖係軍人紛紛通電反對,所以軍事辦公處的招牌隻掛了兩天,就取了下來,仍然恢複軍事處老招牌。


    北洋軍閥史話


    一二九、天津督軍會議


    汪大燮僅僅承認代理一個星期的國務總理,他天天催請馮發表繼任人選。馮硬著頭皮再找王士珍,要他出山,他還是不肯,因為這樣仍免不了“賣友”蒙羞,不過他答應幫馮物色一個人選。


    王士珍幫馮找的人,仍是些大家熟悉的有名氣人物,這些人早經馮敦請過而未答應,自然也不會答應王的。馮急了,對王說:“總理問題且先放下,請看我的老麵子,先就陸軍總長吧!”王還是推諉。


    就在這個時候,下台的總理段祺瑞忽然登門訪王,請王以北洋團體為重,先就陸軍總長。王這才裝出十分勉強的樣子,答應到陸軍部看幾天大門。王答應就陸軍總長後,北京軍警推舉代表到王宅請願,他們眾口同聲說:“請聘老出山組閣,以鞏固北洋團體。”


    這些軍警代表,不用說全是馮指使的。


    11月30日馮又親自到王宅勸駕,然後迴到公府發布了派王士珍署理內閣總理,仍兼陸軍總長。同時發表陸徵祥為外交總長、錢能訓為內務總長、王克敏為財政總長、江庸為司法總長、田文烈為農商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傅增湘為教育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以蔭昌為參謀總長。國務院秘書長張誌潭辭職,由惲寶惠繼任。


    王士珍就任總理後在國務院中宣稱:“本總理決不更動一個人,今天一個人來,將來一個人去。”


    段為什麽要去勸王就任陸軍總長呢?這好像是不通的,其實段這時已經明白馮的決心,馮決定要免段的職,如果堅持不走,勢必走上決裂之路,一旦決裂,馮不像黎手無寸鐵,馮在北京有拱衛軍,而北京的外交團也不會坐視直、皖兩係在北京兵戎相見。因此他決定避重就輕,他了解王士珍是個無所作為的黃老之學人物,王代他,不會搞風搞雨。這時他的智囊徐樹錚已經在天津說動了曹錕,又去奉天聯絡張作霖,和去蚌埠聯絡倪嗣沖,如果把這些力量組織起來,段現在暫時退卻而由王士珍出來維持,對段是有利的。因為段可以暗中部署以待時機捲土重來。


    11月30日王士珍接受組閣大命時,直隸督軍曹錕,山東督軍張懷芝都在北京。可是第二天他們同時失蹤了,原來他們悄悄地去了天津。這時,山西、奉天、黑龍江、福建、安徽、浙江、陝西七省和察哈爾、熱河、綏遠三個特別區的軍閥代表,以及上海盧永祥、徐州張敬堯都有代表前來天津。


    12月2日以曹錕和張懷芝為首,督軍們和督軍的代表齊集天津孫家花園開會。這次會議的規模和聲勢,不下於徐州會議,除了西南各省和長江三督沒有代表參加外,這等於是又一次的督軍團會議。


    徐州會議是段的智囊徐樹錚幕後煽動,以對付黎元洪。這次的天津會議也是徐樹錚策劃的,用以對付馮國璋。不過地點和領頭的人物改變了,地點從徐州搬到天津,和北京隻是近在咫尺,領頭的人物由張勳換了曹錕。


    天津會議的主題是對西南作戰,和對付北洋派中的主和派。這個會議中,皖係機關報透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據說西南方麵在梧州會議中曾有下列各點建議:(一)迎黎元洪複任總統。(二)促馮國璋下野。(這兩點是打擊馮國璋的攻心之計)。(三)懲辦戰爭禍首段祺瑞、梁啓超。(四)恢複舊國會。(五)複任譚延闓為湖南督軍。梧州會議早在11月10日舉行的,而且根本沒有這些決定,可是皖係智囊利用天津督軍團會議時公布這些莫須有的條款,是有意激起督軍們的同仇敵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