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既然有此認識,於是得出結論,認為隻要取得北馮南陸的合作,天下事便無不可為了。他雖老粗,但他在徐州這一階段,卻極力交結文人,這些文人多數是遺老和複辟派,如前清翰林:江西人楊增犖和劉廷琛,廣東人溫毅夫,貴州人胡嗣瑗等。楊增犖和劉廷琛向張推薦京社黨入潘博為張的機要秘書,潘博是康有為的高足,有此線索,康有為也和張有了往來。潘博算得上一個搞風搞雨的政客,他在張身邊不久,知道張想拉攏馮國璋,便自告奮勇願意擔任此一任務,於是張便把潘推薦給馮,馮也延為記室,潘在馮麵前不斷稱讚胡嗣瑗,馮被說動,聘胡為江蘇軍暑的秘書長。


    民國5年春,陸榮廷的兒子陸裕勛被袁世凱毒死,馮派潘博到南寧弔喪,潘在陸的麵前捏造了一個馮的意見:“如果推戴項城為皇帝,反不如擁立清帝複辟。”接著潘就向陸漫談天下大勢,認為如果徐州的張紹帥,南京的馮華帥和西南的陸幹帥聯結起來主張一件大事,諸如複辟之類,一定不會不成功的。


    陸榮廷城府極深,喜怒不形於色,他新遭喪子之痛,對袁傷心達於極點,但他根本不贊成複辟,隻是他心中願意各方都反袁,所以潘既然代表馮又代表張,隻要馮、張反袁,隨便怎樣反法都是好的,所以他耐心聆聽,卻不作表示。


    潘迴到南京,又去徐州見張勳,他告訴張說:陸榮廷贊成複辟。


    6年3月,陸榮廷從兩廣經徐州赴北京,張勳迎陸於車站,兩人是老朋友老同事,張堅邀陸赴帥府歡聚,張在宴會中向陸談起“民國不如清朝,共和製度不如君主政體”,以試探陸的態度,陸仍不置可否,而張卻認為潘博的遊說已經成功,陸確不表示反對,隻是不便公開贊成複辟而已。後來陸榮廷入京後,曾往故宮謁見溥儀,外間且有陸獻女為妃的謠言,更使張勳相信已是同道人了。


    南陸既已“入彀”,還要努力於北馮。當督軍團在北京城鬧得烏煙瘴氣的時候,馮派潘到徐州來探聽張勳對時局的態度。張勳問起馮的態度,潘博信口開河地說:“華帥是個胸無主見的人。不過善於謀己,如果大帥和北洋諸帥都主張複辟,華帥一人不會反對的。”潘的話正和張對馮的看法一致,張為了慎重起見,便寫信給馮,把北方發生的政潮歸咎於國民黨,捏指那是國民黨企圖推翻北洋派的政治陰謀。末了他說:為了抵製西南,為了鞏固北洋團體,必需另謀解決時局的方策。這是張對馮投石問路,藉以窺探馮對複辟的態度。幾天以後,馮有迴信極力附和,且請張大力主持所謂的“對策”。馮表示自己願追隨其後。張接到馮這封信後,肯定地認為馮已不反對複辟了。


    可是,這卻是一樁錯誤公案,也可見民國初年軍閥們的胡塗,原來馮迴張這封信,馮根本未曾過目。甚至根本不知道,當潘博知道張勳寫信給馮國璋,就立即打密電給胡嗣瑗,叫他用馮的名義答覆張一封信,不必給馮過目,覆信要能使張滿意。馮素來不大看公事,所以胡可以偷天換日。


    這時,張還上了一個‘洋當”,日本政府派參謀次長田中到中國來,鼓勵中國對德參戰,同時和段內閣秘密接洽中日軍械借款。田中於5月14日到徐州訪問張勳。田中向張勳表示,中國局勢非常混亂,日本政府對此非常關切,倘若這個局勢是由於製度問題,而中國有力量人士認為共和製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非採取收拾時局的其他途徑,則日本政府也願意予以善意而適當的援助。


    張勳不肯到北京參加軍事會議,是因為他自以為是督軍團的盟主,不願充段的走卒,所以當督軍團發出電報敘述他們威脅總統解散國會時,張勳立即有號電(5月20日)表示:


    “議會不良,百政阻滯,改組更張,其何容緩?勛在去歲召集之初,固已早持另組之說。


    今諸公決議以憲法種種弊端為言,義正辭嚴,一秉大公,至所心折。惟惜發之較遲耳。


    預決進行,要在毅力。勛雖無似,願為後盾。”


    前麵已經說過,黎、段兩人本來都是極看不起張勳的,但是當他們迫切需要外援的時候,就把這個怪物當作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們對張勳同樣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為張勳是一個不善於使用政治陰謀,不會玩弄兩麵手腕的爽直漢子,卻未曾想到這個老粗卻是以爽直的偽裝,隱藏了狡獪的本質。在黎、段兩人爭相拉攏的時候,張勳對黎說的是一套,對段說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逐段下台,然後利用督軍團逐黎而擁溥儀再登大位。當督軍團與黎因解散國會問題僵持不下的時候,他又電邀督軍團到徐州舉行第四次徐州會議。


    5月23日,由北京掛專車直放徐州的有倪嗣沖、張懷芝、王占元、趙侗、李厚基和各省軍閥代表共計20餘人。值得注意的是,孟恩遠隨車到天津就下了車,曹錕託病迴到保定,原來在天津的李純也未隨同前往,王占元在徐州隻住了一夜就由隴海路到鄭州轉車南下。因此,實際上參加第四次徐州會議的隻有督軍團的一部分和一些軍閥代表。但是,第四次徐州會議有四五個督軍親自參加,這就比以前的三次徐州會議顯得更為生色了。


    督軍團到徐州的第二天,北京政府發表了免段令。因此,倪嗣沖在會議上痛罵黎,主張推倒這個北洋派公敵的總統。事實上,這些劍拔弩張的將軍們沒有一個是真心擁段的,他們所關心的隻是北洋團體的利益,認為總統今天可以免段,明天就可以選擇另外一人開刀,有黎在位一天北洋派的統治力量就會受到破壞而難於保持下去。此時督軍團除造反外別無主意,因此張勳乘機提出實行清室複辟的主張。這個主張在以前幾次的徐州會議上,張勳早就暗示過,但因時機尚未成就,所以未提出具體步驟及何時實行。現在段已下台,張勳認為推翻總統後實行複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段的代表徐樹錚也參加了這個會議,張勳雖因段沒有直接兵權而不予以重視,但段究竟是北洋派的一個領袖,因此想從徐的口中窺探段對複辟的態度。徐表示說,芝老(段)隻求達到驅黎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計。徐是段手下的第一紅人,他既有此表示,張勳就認為段也不會反對複辟了。


    隨後討論到實行複辟的策略問題,決定先由參加會議及有關各省的督軍宣布與北京政府脫離關係,要挾黎解散國會,張勳暫時則不參加,並且偽裝“調人”,從旁做好做歹地引誘黎接受督軍團的要求,使黎的聲譽受到嚴重打擊,然後加以驅逐,迎接溥儀複位。


    實行複辟的決定由參加會議的全體人員簽名為信。


    24日,張勳根據會議所決定的策略,電黎雲:


    “各省督軍及各省代表二十餘人昨晚偕同到徐,以憲法問題就商。旋奉公府秘書廳漾電開……等因。鹹以民國適用責任內閣製,凡任免官吏,向由國務院發出,非由國務總理副署,不能發生效力。秘書廳職司機要,對於此事,本無責任可言,今忽逾越職權,擅發通電,宣布命令,殊屬創舉,當然不能認為有效。共和國家首重法治,如果任意出入,人民將何適從?中央現既首先破壞法律,則各省惟有自由行動等語。事關法律問題,理由極為充分,如無持平辦法,必將激生他變。謹飛電直陳,敬候鈞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