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星殞落,國喪元勛
黃興自二次革命失敗後,一直在美國,討袁軍興,他乃從美國赴日本,5年5月9日在橫濱登陸。
袁死後6月13日孫中山電黃,徵詢對時局意見,電曰:“東京黃克強兄鑒:南軍舉義,多數揭去袁、複《約法》、召國會為目的。袁死,黎能複《約法》,召國會,當息紛爭,事建設,以昭信義,固國本。兄見如何?”
黃於14日複電曰:
“中山先生鑒:電敬悉。南方要求恢複《約法》及國會,黎若能誠意實行,以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先生來電,主張息紛爭,事建設,無任感佩!尚望主持,使國人曉然於吾人之無私無偏,尤所切要。”
黃興迴到了上海不久,民國5年的10月10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數盂暈倒,醫生認為他這病是勞瘁過甚所引起的。病中他還接待由四川過上海去日本的蔡鍔,兩位元勛互相慰勞,可是在蔡去日後不久,他竟在10月31日午後5時30分與世長辭了。
黃興原名軫,別字慶午,又名瑾午,原籍湖南善化縣榔黎市,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公元1874年)9月16日,折算陽曆則為10月25日,比孫中山小8歲,比宋教仁和蔡鍔大8歲。
他的一生都與10月有關,可說是一種巧合,他生於10月,歿於10月,成功於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病也是10月10日。他死時才43歲,英年早逝,真是國家的大損失。
黃的原配夫人名廖淡如,生三子二女,子名一歐、一中、一寰;女名振華、德華。
續配名徐宗漢,是他從事革命時期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徐籍廣東香山,原名佩萱,初嫁海豐人李普一,生子女各一,子應強,女名若鴻。李死,徐與廣州市女醫師張竹君友善,張喜談新學,講革命,徐受其影響,遂入同盟會,參加革命。黃花崗之役與黃因患難而結成革命伴侶。徐嫁黃後,又生二子,名一美、一球。徐與前夫所生子女,亦攜來同居,黃均視同已出。在黃家書中曾提到另有一女名文子者,據說,係黃與某日婦所生。
黃與徐宗漢結褵後,伉儷情深,夫唱婦隨。
黃的長子一歐,一向是在革命隊伍中長成,於江浙聯軍時,接到黃勉勵他的信,隻有八個大字:“一歐愛兒,努力殺賊!”後來胡適看到這封信曾經做了一首白話詩來讚美:
“當年曾見將軍之家書,字跡娟逸似大蘇。書中之言竟何如?‘一歐愛兒,努力殺賊!’,八個大字,讀之使人慷慨奮為而愛國。嗚乎將軍。何可多得!”
黃興病逝後,11月1日孫中山致函海外各支部,通告黃興逝世,文曰:
“啟者:黃克強先生自創同盟會以來,與文共事奔走,艱難迄於今日,凡我同誌諒均知悉。前月國慶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之症,吐血數盂,暈絕經時,即延德國醫生克禮氏診治,據雲,尚可無礙。嗣後胸膈仍覺飽悶,至上月下旬,更發現肝部腫大之徵候。
三十日下午五時,忽又吐血不止,勢極危急,由醫注射,暫且止血。三十一日早二時,突再吐血,醫再注射,旋即脈停氣絕不可複救。嗚乎哀哉!以克強盛年,稟賦素厚,雖此次討賊未得比肩致力,而提攜奮鬥尚冀諸異日。遽此凋謝,為國為友,悼傷百端!謹告諸同誌鑑察之。孫文啟。民國五年十一月一日。”
黃的噩耗傳到日本,病中的蔡鍔為之痛哭,他的輓聯是:
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另一位和黃、蔡唱反調,可是他們私交卻極莫逆的人,就是洪憲六君子之首楊度挽黃聯雲: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馳,肝膽至今推摯友;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11月1日孫中山和唐紹儀代電全國,通告黃喪,函曰:
“克強先生交遊滿天下,車笠之盟,縞紵之好,究有為仆等所未悉者。代主喪務,勉持大體,征名遍訃,恐有未周,諸祈見諒。”
北京方麵國會特休會一日,下半旗一日誌哀。11月2日北京政府令:
“上將黃興締造共和,首舉義旗,功在國家,薄海同欽,……派王芝祥前往致祭,給致治費二萬,喪葬事宜由江蘇省長齊耀琳就近照料……”
護國討袁第一大功的蔡鍔,則在黃興逝世後8天病逝日本。
護國討袁時,蔡鍔在軍中備極辛勞,染患喉疾。5年6月28日蔡由永寧啟程,29日抵大洲驛,7月1日抵瀘州,這時蔡的喉疾非常嚴重,已至不能講話的地步,在瀘州請了一位德國醫生阿密思替他診視,服藥無效,又加上肺葉腫痛,滴水難入,體溫高達39度,夜不能寐。蔡是個有責任心的人,雖然病魔困擾他,可是他覺得軍隊的欠薪,四川的善後都是極傷腦筋的事,非他本人處理不可。因此,他力疾從公,抱病任事,要求北京政府支付護國軍的欠餉欠款200萬元。
7月4日段祺瑞特派法國醫生趕來瀘州檢治蔡的喉疾,第二天,法國醫生檢視結果,認為喉病延誤過久,聲帶已狹,病況嚴重,非迅速赴上海或日本就專科醫治不可。
蔡的可貴處在於:雖以身為天下先,卻功成不居,自始迄終堅定這個主張。袁世凱死後,蔡功業蓋世,名滿天下,然而他不汲汲於名位權利,從下麵兩則電報,可看到蔡的抱負人格:
7月17日蔡電唐繼堯:
“滇、黔此次起義,悉索敝賦以赴國難,雖達拯淵救焚之誌,已陷額爛頭焦之勢,在我軍應亟謀善後以圖元氣之恢複,在政府及一般人士,浴共和之恩波,飲水思源,對於首義之軍,應以安之勞之使之得所。以愚意計之,滇、黔善後尚不甚難,需款亦不甚巨,政府對我萬不致有所歧視,吝此區區而陰相掣肘也。所最宜注意者,我軍主張應始終抱定為國家不為權利之初心,貫徹一致,不為外界所搖惑,不為左右私昵所劫持,實公私兩濟。……”
7月19日複唐繼堯電:
“洽電敬悉,獎飾溢量,感愧奚似。竊意鍔前者之出,秉諸良知,今茲之退亦然……今儕輩中果有三數人身先引退,飄然遠翥,實足對於今日號稱偉人誌士英雄豪傑一流,直接下一針砭,為後來留一榜樣,未始非善。而鍔處地位,純係帶兵官,戰事既了,即可奉身而退,斯亦各國所同然。務望蔩公為大局計,為友誼計,切電在川滇軍各將領,以後一切善後問題當完全負責辦理,俾鍔得以克日東渡。……”
蔡鍔對於“治蜀”並不是沒有抱負,隻因為他想以功成身退,不爭權利為天下倡,所以薄川督而不為。在他給他的老友丁懷瑾函中,曾就“治蜀”一事表示如下的意見:
“蜀雖可為,但民情澆薄,絕不適於從軍。若專用外軍,屏絕土著,則主客之勢互不相容,終成水火矣。弟嚐與兄論治蜀非假以十年時光不可,其始也臨以雷霆萬鈞之力,芟夷斬伐,不稍姑息,亂根既盡,民氣漸蘇,乃噓以陽和之氣,培植而長養之,殊盛業也。”
</br>
黃興自二次革命失敗後,一直在美國,討袁軍興,他乃從美國赴日本,5年5月9日在橫濱登陸。
袁死後6月13日孫中山電黃,徵詢對時局意見,電曰:“東京黃克強兄鑒:南軍舉義,多數揭去袁、複《約法》、召國會為目的。袁死,黎能複《約法》,召國會,當息紛爭,事建設,以昭信義,固國本。兄見如何?”
黃於14日複電曰:
“中山先生鑒:電敬悉。南方要求恢複《約法》及國會,黎若能誠意實行,以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先生來電,主張息紛爭,事建設,無任感佩!尚望主持,使國人曉然於吾人之無私無偏,尤所切要。”
黃興迴到了上海不久,民國5年的10月10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症,吐血數盂暈倒,醫生認為他這病是勞瘁過甚所引起的。病中他還接待由四川過上海去日本的蔡鍔,兩位元勛互相慰勞,可是在蔡去日後不久,他竟在10月31日午後5時30分與世長辭了。
黃興原名軫,別字慶午,又名瑾午,原籍湖南善化縣榔黎市,出生於清同治十三年甲戌(公元1874年)9月16日,折算陽曆則為10月25日,比孫中山小8歲,比宋教仁和蔡鍔大8歲。
他的一生都與10月有關,可說是一種巧合,他生於10月,歿於10月,成功於10月10日武昌起義,得病也是10月10日。他死時才43歲,英年早逝,真是國家的大損失。
黃的原配夫人名廖淡如,生三子二女,子名一歐、一中、一寰;女名振華、德華。
續配名徐宗漢,是他從事革命時期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徐籍廣東香山,原名佩萱,初嫁海豐人李普一,生子女各一,子應強,女名若鴻。李死,徐與廣州市女醫師張竹君友善,張喜談新學,講革命,徐受其影響,遂入同盟會,參加革命。黃花崗之役與黃因患難而結成革命伴侶。徐嫁黃後,又生二子,名一美、一球。徐與前夫所生子女,亦攜來同居,黃均視同已出。在黃家書中曾提到另有一女名文子者,據說,係黃與某日婦所生。
黃與徐宗漢結褵後,伉儷情深,夫唱婦隨。
黃的長子一歐,一向是在革命隊伍中長成,於江浙聯軍時,接到黃勉勵他的信,隻有八個大字:“一歐愛兒,努力殺賊!”後來胡適看到這封信曾經做了一首白話詩來讚美:
“當年曾見將軍之家書,字跡娟逸似大蘇。書中之言竟何如?‘一歐愛兒,努力殺賊!’,八個大字,讀之使人慷慨奮為而愛國。嗚乎將軍。何可多得!”
黃興病逝後,11月1日孫中山致函海外各支部,通告黃興逝世,文曰:
“啟者:黃克強先生自創同盟會以來,與文共事奔走,艱難迄於今日,凡我同誌諒均知悉。前月國慶日,突患胃中血管破裂之症,吐血數盂,暈絕經時,即延德國醫生克禮氏診治,據雲,尚可無礙。嗣後胸膈仍覺飽悶,至上月下旬,更發現肝部腫大之徵候。
三十日下午五時,忽又吐血不止,勢極危急,由醫注射,暫且止血。三十一日早二時,突再吐血,醫再注射,旋即脈停氣絕不可複救。嗚乎哀哉!以克強盛年,稟賦素厚,雖此次討賊未得比肩致力,而提攜奮鬥尚冀諸異日。遽此凋謝,為國為友,悼傷百端!謹告諸同誌鑑察之。孫文啟。民國五年十一月一日。”
黃的噩耗傳到日本,病中的蔡鍔為之痛哭,他的輓聯是:
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另一位和黃、蔡唱反調,可是他們私交卻極莫逆的人,就是洪憲六君子之首楊度挽黃聯雲: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馳,肝膽至今推摯友;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11月1日孫中山和唐紹儀代電全國,通告黃喪,函曰:
“克強先生交遊滿天下,車笠之盟,縞紵之好,究有為仆等所未悉者。代主喪務,勉持大體,征名遍訃,恐有未周,諸祈見諒。”
北京方麵國會特休會一日,下半旗一日誌哀。11月2日北京政府令:
“上將黃興締造共和,首舉義旗,功在國家,薄海同欽,……派王芝祥前往致祭,給致治費二萬,喪葬事宜由江蘇省長齊耀琳就近照料……”
護國討袁第一大功的蔡鍔,則在黃興逝世後8天病逝日本。
護國討袁時,蔡鍔在軍中備極辛勞,染患喉疾。5年6月28日蔡由永寧啟程,29日抵大洲驛,7月1日抵瀘州,這時蔡的喉疾非常嚴重,已至不能講話的地步,在瀘州請了一位德國醫生阿密思替他診視,服藥無效,又加上肺葉腫痛,滴水難入,體溫高達39度,夜不能寐。蔡是個有責任心的人,雖然病魔困擾他,可是他覺得軍隊的欠薪,四川的善後都是極傷腦筋的事,非他本人處理不可。因此,他力疾從公,抱病任事,要求北京政府支付護國軍的欠餉欠款200萬元。
7月4日段祺瑞特派法國醫生趕來瀘州檢治蔡的喉疾,第二天,法國醫生檢視結果,認為喉病延誤過久,聲帶已狹,病況嚴重,非迅速赴上海或日本就專科醫治不可。
蔡的可貴處在於:雖以身為天下先,卻功成不居,自始迄終堅定這個主張。袁世凱死後,蔡功業蓋世,名滿天下,然而他不汲汲於名位權利,從下麵兩則電報,可看到蔡的抱負人格:
7月17日蔡電唐繼堯:
“滇、黔此次起義,悉索敝賦以赴國難,雖達拯淵救焚之誌,已陷額爛頭焦之勢,在我軍應亟謀善後以圖元氣之恢複,在政府及一般人士,浴共和之恩波,飲水思源,對於首義之軍,應以安之勞之使之得所。以愚意計之,滇、黔善後尚不甚難,需款亦不甚巨,政府對我萬不致有所歧視,吝此區區而陰相掣肘也。所最宜注意者,我軍主張應始終抱定為國家不為權利之初心,貫徹一致,不為外界所搖惑,不為左右私昵所劫持,實公私兩濟。……”
7月19日複唐繼堯電:
“洽電敬悉,獎飾溢量,感愧奚似。竊意鍔前者之出,秉諸良知,今茲之退亦然……今儕輩中果有三數人身先引退,飄然遠翥,實足對於今日號稱偉人誌士英雄豪傑一流,直接下一針砭,為後來留一榜樣,未始非善。而鍔處地位,純係帶兵官,戰事既了,即可奉身而退,斯亦各國所同然。務望蔩公為大局計,為友誼計,切電在川滇軍各將領,以後一切善後問題當完全負責辦理,俾鍔得以克日東渡。……”
蔡鍔對於“治蜀”並不是沒有抱負,隻因為他想以功成身退,不爭權利為天下倡,所以薄川督而不為。在他給他的老友丁懷瑾函中,曾就“治蜀”一事表示如下的意見:
“蜀雖可為,但民情澆薄,絕不適於從軍。若專用外軍,屏絕土著,則主客之勢互不相容,終成水火矣。弟嚐與兄論治蜀非假以十年時光不可,其始也臨以雷霆萬鈞之力,芟夷斬伐,不稍姑息,亂根既盡,民氣漸蘇,乃噓以陽和之氣,培植而長養之,殊盛業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