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袁氏朝死,暮即取消獨立,且殷殷推袁為共戴之尊,不祧之祖,是則陝西何必獨立,獨立豈非叛祖?尤異者,請對袁氏飾終典禮從豐而外,又請定優待家屬條件,試問袁氏遺產豈少,何待越俎代謀?軍興以來,戰地人民死者不下數百萬,此等家屬,更誰恤之而誰憐之?”


    第二個取消獨立的,是四川都督陳宦,他是於6月8日宣布,並有電給北京國務院,電雲:


    “川省前因退位問題,與項城宣告斷絕關係,現在鈞座既經就職,宦謹遵照獨立時宣言,應即日取消獨立,嗣後川省一切事宜,謹服從中央命令。除通告各省外,伏乞訓示祗遵!”


    他之出此也有出的理由,因為他接到黎元洪的策士蔣作賓、金永炎、哈漢章三人發來的密電,以鄉誼來勸誘他,現在大總統是湖北人,湖北人應該捧湖北人,如果四川能為西南各省倡導,對當前局勢是有貢獻的。這些話很能行動陳,何況陳和黎還有一段共事之誼,便是陳未出京前,擔任參謀次長,黎則是掛名的參謀總長,黎、陳因為有同鄉之私,所以相處甚洽,由於既是同鄉又曾同事,陳也覺得應該捧黎的場,所以他未和蔡鍔和護國軍方麵聯繫,便通電取消獨立。


    陳這一著卻錯了。他討好黎,卻不知黎是個無權無實的光杆總統,有實權的國務總理段祺瑞對陳宦卻極不諒解,這是為了陳宦宣布獨立時的通電中,親筆加了一句“與袁氏個人斷絕關係”一句話。陳當時賣弄聰明,認為袁垮台已屬必然,和袁個人斷絕關係並不是和北洋係斷絕關係,可是這句話在段看來則完全不可寬恕,段很重視道義的,他對“公”、“私”兩字的界限劃分得非常清楚。段認為凡是受過袁私恩的人,在公的立場上反對帝製則可,在私的方麵叛袁則不可,叛袁是忘恩負義,是北洋係的叛徒,段正以北洋係正統領袖自居,他覺得昨天你可以和袁斷絕一切關係,明天何嚐不可以和我斷絕關係?這種人還可以用嗎?這是段覺得陳不可用的第一點。其次是陳之取消獨立,不是因為段的促成,而是響應黎元洪左右策士(段認為這些人都是小人)的指使,表示對黎的忠誠,這是叛離了北洋係,更是和段利害衝突的。第三是在交往方麵,陳宦過去和段相交甚淺,自陳宦督川後,陳一直是和馮國璋相唿應,馮正是和段爭奪北洋係領袖的兩大對頭。四川未獨立前,陳宦和馮國璋亦步亦趨,曾派代表到南京聯絡,而陳下麵的旅長馮玉祥也曾派代表向蔡鍔建議,在袁下台後擁馮國璋為總統,蔡對此未表示意見,但曾把這個建議轉給西南護國軍參考。而陳也秘密向蔡建議,在袁下台後實行聯邦製,推馮國璋為聯邦總統。陳的這些意見段當然也知道,所以段對陳非常不滿。


    由於有以上因素,所以陳宦宣布四川取消獨立後段對待陳宦並不像對待陳樹藩一樣,並不派他為四川將軍和督理軍務,這一來陳的處境就非常狼狽,他因取消獨立,自然不能再稱四川都督,而北京政府又不給他督理軍務,他於是兩頭落了空。


    早在陳宦宣布獨立時,袁世凱就在四川放了一把火,他提升川軍第一師長兼重慶鎮守使周駿為重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令他率軍進駐成都,驅逐陳宦。


    袁死後,段繼續這個計劃,他授意北洋軍駐川統師曹錕暗中支援周駿,叫他繼續進兵成都,奪取四川西部。周駿有了後台撐腰,勇氣百倍,他派兵進占永川、隆昌、內江。


    並派旅長王陵基率兵五營進抵資中,截斷成都敘府之間的聯繫。同時周駿喊出“川人不打川人”的口號,以博取護國軍方麵的川籍將領劉存厚、熊克武等的同情。


    當陳宦在宣布獨立時,曾取得蔡鍔的保證,護國軍方麵承認維持陳的都督地位,必要時派兵支持陳,以應付複雜的四川局勢。所以在周駿進兵成都時,陳宦便接二連三地向蔡告急。由於陳宦已取消獨立,護國軍和蔡鍔都沒有一定要援助陳的義務,不過周駿在四川停戰時接受袁的重武將軍任命,等於是執行袁的任務,護國軍是反對的。同時周駿口口聲聲川軍要聯合對付滇軍,挑撥川、滇軍的感情,蔡鍔在責任上自不能不製止。


    然而蔡鍔的實際處境是如何呢?他的喉結核症已非常嚴重,幾乎講話都講不出來,他又是一個遇事躬親的人。過去半年他不僅忙於指揮軍事,還要自己處理文書,他手中這支護國軍隻是一支又疲又困,餉械兩缺的孤軍。他責任心很強,這時袁雖作古,可是四川問題依然嚴重,他深覺自己不能撒手不理,但如果要管,就需要增強軍力,所以他電請唐繼堯補充兵源和武器。就在這時候,陳宦求援的電報接二連三地到達,他在萬難中隻好非常勉強地抽調劉雲峰一個梯團,經由敘州開到自流井,等候兵力集結後,再向內江和資中出擊。


    陳宦自己統率的北洋軍共有三個混成旅,一個是李炳之,這時在重慶已被曹錕扣留。


    一個是伍祥楨,一個是馮玉祥,伍、馮兩人都在成都,卻不肯替陳宦賣力。陳一再哀懇,馮玉祥才勉強的派新編楊誌澄一旅到簡陽外圍布置防線,遇到對方王陵基的部隊,未經戰鬥就潰了下來,王陵基經龍泉驛直逼成都。陳宦被迫向周駿乞和,約定一個星期內交出成都,周駿則限陳三天內繳械投降,否則用大炮轟城。


    這時唐繼堯派來的增援軍已兼程趕到了四川。6月25日蔡鍔派羅佩金率領新到的顧品珍梯團增援成都,一麵電請北京政府製止周駿攻城。可是一切都太晚了,陳宦讓成都的限期已到,他於25日悽然離開了成都,變成了逃亡將軍。


    第三個取消獨立的是廣東。廣東都督龍濟光於13日電達中央,內稱粵東獨立已於6月9日取消,其文雲:


    “北京國務院段相國鈞鑒:我公總秉國鈞,再造共和,旋幹轉坤,重光日月。濟光已於青日率屬開會慶祝,上下臚歡,軍民一致,即日取消獨立,服從中央命令,惟粵省黨派紛歧,諸多困難,俟部署周妥,再電馳陳。龍濟光叩。”


    段複電優獎龍濟光,說他:具有世界眼光,急謀統一,熱誠愛國,深堪嘉慰。該省善後事宜,統由該上將悉心籌畫,妥為辦理。


    北洋軍閥史話


    九十七、洪憲餘波


    袁世凱時代,政治上的流行名詞特別多,如北洋三傑、嵩山四友、四大將軍、四兇、六君子、七小人、西山十戾、十三太保等。


    北洋三傑前麵已介紹過,就是龍、虎、狗。王龍、段虎、馮狗。王士珍神龍見首不見尾,故曰龍,其實他在北洋三傑中官位不及馮的代總統和段的執政,也未抓過實權,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尊他為龍,因為中國士大夫傳統風格以讓為德;段祺瑞善怒而有威,故曰虎;馮國璋好說話,滔滔不絕,故唿之為狗。


    嵩山四友前麵亦已提過,就是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


    四大將軍是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蔭昌。


    四兇是趙秉鈞、陳宦、朱啟鈐、梁士詒。


    六君子本書前麵已提及,是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