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的病開始於5月27日,在此以前袁已心疲力竭,27日發病時,來勢很猛,其家屬乃急延中醫劉竺笙、蕭龍友會診,但無效果。29日湖南獨立,袁左右本不打算讓袁知道,可是袁在病中仍逐日召集榻前會議,躬親處理文電,所以無法瞞他。
6月2日袁命張一麐打電報給老朋友徐世昌,這時徐已歸隱河南輝縣,袁請他立即到北京來見最後一麵。徐於6月5日抵京,立即趕到總統府,袁仰臥病榻,有氣無力,喘得很厲害,顫氣地說:“菊人,來得……好,來……得好,我……已是不中用……了。”
徐世昌和袁締交最久,40年的好朋友,不論公誼和私交都相處甚歡,這時見到袁垂危的病容,也不禁老淚縱橫。他悄悄背過身去試了眼淚,然後輕輕地說:“總統不必焦心,好好養幾天就會好的。”袁卻搖搖頭閉了眼睛,眼角旁流下了一大顆眼淚。原來先一天袁已病勢加劇,總統府急請法國公使館醫官卜西爾診視病狀,卜西爾診視結果,確定為尿毒症,加以神經衰弱,肝火湧塞,病入膏肓,斷定已難挽救。到5日,袁的精神越為不濟,卜西爾替袁打了一針“強心針”,袁的神誌才略為清醒,正巧徐世昌來了,可是不久袁又陷於昏迷狀態。
在袁最後彌留時,口中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他害了我”四個字,這好像是他最後的遺言。是誰害了他?他的兒子嗎?還是他的朋友或是部下呢?袁死後這一句話以訛傳訛,竟說成是革命黨以40萬金賄賂法籍醫生卜西爾給袁打了一支毒針,所以袁打針後喃喃說:
“他害死了我”一句話。這當然是無稽之謠,然而袁這句話的真意則和他的去世而埋葬了。
民國5年6月6日清晨3時,袁終於斷了氣,這位亂世奸雄,清末民初兩個時代的重要人物,終於和人世永別了。
袁死後發表遺令如下:
“民國成立,五載於茲。本大總統忝膺國民付託之重,徒以德薄能鮮,心餘力絀,於救國救民之素願,愧未能發攄萬一。溯自就任以來,晝作夜息,殫勤擘畫,雖國基未固,民困未蘇,應革應興,萬端待理;而賴我官吏將士之力,得使各省秩序粗就安寧,列強邦交克臻輯治,撫衷稍慰,懷疚仍多。方期及時引退,得以休養林泉,遂我初服;不意感疾,寖至彌留。顧念國事至重,寄託必須得人,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副總統忠厚仁明,必能宏濟時艱,奠安大局,以補本大總統闕失,而慰全國人民之望。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軍警士民,尤當共念國步艱難,維持秩序,力保治安,專以國家為重。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強,則死者為不死’,本大總統猶此誌也,中華民國五年五月六日。國務卿陸軍,總長段祺瑞。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財政總長周自齊。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農商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張國淦。”
袁死後,張一麐在他辦公桌的抽屜中發現了他親筆自撰的輓聯:
為日本去一大敵;
看中國再造共和。
這是袁留以自挽的最後遺筆,但他真的是日本大敵嗎?
有好事者對袁自稱帝以至失敗而死一幕醜劇戲為輓聯雲:
病起六君子;(此指洪憲六君子為禍首)
命送二陳湯!(二陳指陳宦、陳樹藩,一湯指湯薌銘)洪憲六君子之首,帝製罪魁的楊度挽袁聯雲:
民國誤共和,共和未誤民國,千載而還再平是獄;明公負君憲,君憲未負明公,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袁易簣前託孤寄命的共有四位要人,是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徐世昌,還有“太子”袁克定也在病榻旁。徐世昌看袁是不行了,乃輕聲地說,“總統有什麽交代?”
袁眨著慘白的眼光,上氣不接下氣,口中隻說出了“約法”兩個字,可是《約法》有新有舊的,袁所指的是新是舊呢?接受遺命的都有點茫然。舊《約法》規定總統不能行使職權時,由副總統繼任總統。這是護國軍方麵堅持的。可是這個舊《約法》已被袁廢止了。新《約法》是袁自己製定的,關於繼任總統問題,規定由現任總統提名三人,寫在一張名單上,藏之金匱石屋,俟總統死後取出來,在三位候選人中決選一人繼任總統,這意思是避免大家競爭。金匱石屋的鑰匙有三把,由總統、總理、參議院長各執其一,三把鑰匙中需要有兩把配合起來才能把“石屋”打開。
當袁說出“約法”兩字而大家都感到茫茫困惑的時候,袁克定搶著補充一句話:
“金匱石屋”。大家把臉轉了過來看袁,袁則似點頭非點頭,口裏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袁死後大家打開石屋一看,總統繼承人的名單上寫著三個名字,順序排列是:
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這個名字原來寫的是袁克定,袁克定也知道這迴事,所以才提議“金匱石屋”。
怎知袁病重時卻瞞著兒子改為段祺瑞,而袁克定還蒙在鼓裏。袁為什麽要在死生俄頃之際修改名單呢?是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實這是袁高明之處,他知道他已眾叛親離,還要人擁立他的兒子,豈不是癡人說夢,而他的皇帝位子都保不住,怎能還有家天下的思想。在他最後一段政治生命中,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軍係對他都不忠順,他怎敢希望北洋諸將會擁護他的兒子!所以他死前及時把袁克定改為段祺瑞。
袁雖是6月6日清晨去世,但不省人事則是6月5日,6月5日這天正是陰曆端午節,由於袁被人稱為癩蛤蟆,於此遂又得一證明,因為俗語有“癩蛤蟆難過端午節”。
袁斷氣時,家人環哭,哭得最不悲痛的,是袁克定,因為袁克定關心的是金匱石屋中的總統候選名單。
袁死後北京政府特派曹汝霖、周自齊、袁乃寬為大喪典禮承辦員,喪禮條目凡十三條,奠祭事項八條。
喪禮議定條目:(一)各官署、軍營、軍艦、海關下半旗二十七日,出殯日下半旗一日,靈櫬駐在所亦下半旗,至出殯日為止。(二)文武官吏停止宴會二十七日。(三)民間輟樂七日,及國民追悼日,各輟樂一日。(四)文官左臂纏黑紗二十七日。(五)武官及兵士於左臂及刀柄上纏黑紗二十七日。(六)官署公文封麵、紙麵用黑邊,寬約五分,亦二十七日。(七)官署公文書蓋用黑色印泥二十七日。(八)官報封麵亦用黑邊二十七日。(九)自殯奠之後一日起,至釋服日止,在京文武各機關,除公祭外,按日輪班前往行禮,京外大員有來京者,即以到日隨本日輪班機關前往行禮。(十)各省及特別行政區域,與駐外使館,自接電日起,擇公共處所,由長官率同僚屬,設案望祭凡七日。(十一)出殯之日,鳴炮一百零八響,官署、民間均輟樂一日。京師學校均於是日輟課。(十二)新華公府置黑邊素紙簽名簿二本,一備外交團簽名用,一備中外官紳簽名用。(十三)軍隊分班至新華門舉槍致敬。
</br>
6月2日袁命張一麐打電報給老朋友徐世昌,這時徐已歸隱河南輝縣,袁請他立即到北京來見最後一麵。徐於6月5日抵京,立即趕到總統府,袁仰臥病榻,有氣無力,喘得很厲害,顫氣地說:“菊人,來得……好,來……得好,我……已是不中用……了。”
徐世昌和袁締交最久,40年的好朋友,不論公誼和私交都相處甚歡,這時見到袁垂危的病容,也不禁老淚縱橫。他悄悄背過身去試了眼淚,然後輕輕地說:“總統不必焦心,好好養幾天就會好的。”袁卻搖搖頭閉了眼睛,眼角旁流下了一大顆眼淚。原來先一天袁已病勢加劇,總統府急請法國公使館醫官卜西爾診視病狀,卜西爾診視結果,確定為尿毒症,加以神經衰弱,肝火湧塞,病入膏肓,斷定已難挽救。到5日,袁的精神越為不濟,卜西爾替袁打了一針“強心針”,袁的神誌才略為清醒,正巧徐世昌來了,可是不久袁又陷於昏迷狀態。
在袁最後彌留時,口中斷斷續續地說出了“他害了我”四個字,這好像是他最後的遺言。是誰害了他?他的兒子嗎?還是他的朋友或是部下呢?袁死後這一句話以訛傳訛,竟說成是革命黨以40萬金賄賂法籍醫生卜西爾給袁打了一支毒針,所以袁打針後喃喃說:
“他害死了我”一句話。這當然是無稽之謠,然而袁這句話的真意則和他的去世而埋葬了。
民國5年6月6日清晨3時,袁終於斷了氣,這位亂世奸雄,清末民初兩個時代的重要人物,終於和人世永別了。
袁死後發表遺令如下:
“民國成立,五載於茲。本大總統忝膺國民付託之重,徒以德薄能鮮,心餘力絀,於救國救民之素願,愧未能發攄萬一。溯自就任以來,晝作夜息,殫勤擘畫,雖國基未固,民困未蘇,應革應興,萬端待理;而賴我官吏將士之力,得使各省秩序粗就安寧,列強邦交克臻輯治,撫衷稍慰,懷疚仍多。方期及時引退,得以休養林泉,遂我初服;不意感疾,寖至彌留。顧念國事至重,寄託必須得人,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副總統忠厚仁明,必能宏濟時艱,奠安大局,以補本大總統闕失,而慰全國人民之望。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軍警士民,尤當共念國步艱難,維持秩序,力保治安,專以國家為重。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強,則死者為不死’,本大總統猶此誌也,中華民國五年五月六日。國務卿陸軍,總長段祺瑞。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內務總長王揖唐。財政總長周自齊。海軍總長劉冠雄。司法總長、農商總長章宗祥。教育總長張國淦。”
袁死後,張一麐在他辦公桌的抽屜中發現了他親筆自撰的輓聯:
為日本去一大敵;
看中國再造共和。
這是袁留以自挽的最後遺筆,但他真的是日本大敵嗎?
有好事者對袁自稱帝以至失敗而死一幕醜劇戲為輓聯雲:
病起六君子;(此指洪憲六君子為禍首)
命送二陳湯!(二陳指陳宦、陳樹藩,一湯指湯薌銘)洪憲六君子之首,帝製罪魁的楊度挽袁聯雲:
民國誤共和,共和未誤民國,千載而還再平是獄;明公負君憲,君憲未負明公,九泉之下三複斯言。
袁易簣前託孤寄命的共有四位要人,是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徐世昌,還有“太子”袁克定也在病榻旁。徐世昌看袁是不行了,乃輕聲地說,“總統有什麽交代?”
袁眨著慘白的眼光,上氣不接下氣,口中隻說出了“約法”兩個字,可是《約法》有新有舊的,袁所指的是新是舊呢?接受遺命的都有點茫然。舊《約法》規定總統不能行使職權時,由副總統繼任總統。這是護國軍方麵堅持的。可是這個舊《約法》已被袁廢止了。新《約法》是袁自己製定的,關於繼任總統問題,規定由現任總統提名三人,寫在一張名單上,藏之金匱石屋,俟總統死後取出來,在三位候選人中決選一人繼任總統,這意思是避免大家競爭。金匱石屋的鑰匙有三把,由總統、總理、參議院長各執其一,三把鑰匙中需要有兩把配合起來才能把“石屋”打開。
當袁說出“約法”兩字而大家都感到茫茫困惑的時候,袁克定搶著補充一句話:
“金匱石屋”。大家把臉轉了過來看袁,袁則似點頭非點頭,口裏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袁死後大家打開石屋一看,總統繼承人的名單上寫著三個名字,順序排列是:
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段祺瑞這個名字原來寫的是袁克定,袁克定也知道這迴事,所以才提議“金匱石屋”。
怎知袁病重時卻瞞著兒子改為段祺瑞,而袁克定還蒙在鼓裏。袁為什麽要在死生俄頃之際修改名單呢?是不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實這是袁高明之處,他知道他已眾叛親離,還要人擁立他的兒子,豈不是癡人說夢,而他的皇帝位子都保不住,怎能還有家天下的思想。在他最後一段政治生命中,他一手建立的北洋軍係對他都不忠順,他怎敢希望北洋諸將會擁護他的兒子!所以他死前及時把袁克定改為段祺瑞。
袁雖是6月6日清晨去世,但不省人事則是6月5日,6月5日這天正是陰曆端午節,由於袁被人稱為癩蛤蟆,於此遂又得一證明,因為俗語有“癩蛤蟆難過端午節”。
袁斷氣時,家人環哭,哭得最不悲痛的,是袁克定,因為袁克定關心的是金匱石屋中的總統候選名單。
袁死後北京政府特派曹汝霖、周自齊、袁乃寬為大喪典禮承辦員,喪禮條目凡十三條,奠祭事項八條。
喪禮議定條目:(一)各官署、軍營、軍艦、海關下半旗二十七日,出殯日下半旗一日,靈櫬駐在所亦下半旗,至出殯日為止。(二)文武官吏停止宴會二十七日。(三)民間輟樂七日,及國民追悼日,各輟樂一日。(四)文官左臂纏黑紗二十七日。(五)武官及兵士於左臂及刀柄上纏黑紗二十七日。(六)官署公文封麵、紙麵用黑邊,寬約五分,亦二十七日。(七)官署公文書蓋用黑色印泥二十七日。(八)官報封麵亦用黑邊二十七日。(九)自殯奠之後一日起,至釋服日止,在京文武各機關,除公祭外,按日輪班前往行禮,京外大員有來京者,即以到日隨本日輪班機關前往行禮。(十)各省及特別行政區域,與駐外使館,自接電日起,擇公共處所,由長官率同僚屬,設案望祭凡七日。(十一)出殯之日,鳴炮一百零八響,官署、民間均輟樂一日。京師學校均於是日輟課。(十二)新華公府置黑邊素紙簽名簿二本,一備外交團簽名用,一備中外官紳簽名用。(十三)軍隊分班至新華門舉槍致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