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又派兵乘應瑞、肇和諸艦抵滬,派海軍中將鄭汝成以總執法官名義為統帥,團長就是後來齊盧之戰有名的將領臧致平。這些兵艦運兵到吳淞登陸,以圖控製上海。
北洋軍得寸進尺,咄咄逼人,造成了一種形勢,即使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進行到底,國民黨想委曲求全,以合法政黨地位繼續存在也將勢不可能,因為國民黨軍隊必將被北洋軍吞吃掉,國民黨人也將無容身之地了。
李烈鈞是國民黨四個都督中最有實力的,袁最嫉惡李。李被免職後,孫中山派居正、白逾恆、吳鐵城前往南昌慰問,並勸李不受亂命,宣布獨立。李頗躊躇,認為:“被免了職才起兵討袁,人將以為戀棧挾嫌,豈能言順。”所以決定離江西至上海謁孫中山再作計較,於6月15日經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橋路60號。柏文蔚是主張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發難,曾密赴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因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衛南京,似不宜先動,最好由湖南、廣東、江西各省先行獨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擊,所以勸阻了柏。柏被袁免職即赴南京昇平橋小住。
李烈鈞在上海分別見到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反覆會商今後對袁應付策略,深感袁當時作法是斬盡殺絕的毒招,既不可理喻,又難以感化,當前隻有一途,就是舉兵反抗。黃興這時已派人在南京運動軍隊。李激於義憤,願任首難之責,遂於7月7日自上海輕裝潛返江西,7月8日抵達湖口,召集舊部第九、十兩團,及輜重工程兩營,於7月12日占領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獨立。李部混成團團長林虎,自告奮勇,願任九江前敵軍總指揮。第一師師長歐陽武,第二師師長劉世均,贛南第四旅旅長蔡森,均電告整軍備戰。
中華民國2年7月13日,江西省議會公舉李烈鈞為江西討袁軍總司令,慷慨誓師,發布討袁檄文,略雲:
“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凱乘時竊柄,帝製自為。
滅絕人道,而暗殺元勛;弁髦約法,而擅借巨款。金錢有靈,即輿論公道可收買!祿位無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讎,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
這就是民國史上的“二次革命”,也稱“癸醜之役”、“贛寧之役”。
事實上李還未就討袁總司令以前,江西軍便已和北洋軍有了接觸,7月12日晚北洋軍步兵第24團團長張敬堯,已率全團抵贛。12日拂曉,北軍開始攻擊,贛軍以一連應戰,氣壯山河,一舉大捷,俘虜北軍百餘人,擄獲甚多。北軍第12旅旅長馬繼增趕來增援,而贛軍已奏捷後鳴金收兵了。這一戰張敬堯慘敗,贛軍奪獲北軍槍枝百餘支,斃連長一名,排長五名,士兵200餘人,俘虜營副一人。討袁軍隻傷了士兵一人。
李烈鈞湖口倡義後,湖南都督譚延闓亦宣布獨立,福建方麵師長許崇智亦宣布起義。
福建都督孫道仁猶存觀望,許迫孫,孫不得已乃勉強加入討袁軍。安徽方麵柏文蔚交卸都督後,本已至南京小住,當李烈鈞返江西後,柏文蔚亦於7月17日返安徽宣布獨立,以響應江西,不幸安徽軍師長胡萬泰已被袁世凱收買,反戈對付柏,深夜勒兵圍攻都督府,柏文蔚不及躲避幾遇險,乃出走蕪湖。胡萬泰聯合海陸軍進攻蕪湖,柏力戰不支,慘遭失敗。南京方麵,黃興於7月15日據南京組織革命軍宣布獨立,進兵淮北,江蘇都督程德全棄職走上海。上海方麵則由陳其美策劃部署。廣東由都督陳炯明與胡漢民聯合於7月18日宣布獨立,本擬出兵援贛,但因廣西都督陸榮廷、巡防統領龍濟光為袁收買,廣東受廣西牽製,乃不能出兵。四川方麵川軍第三師長熊克武於8月4日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
李烈鈞在江西發動討袁後,孫中山乃急促南京和上海響應,且打算親赴南京主持。
黃興覺得戎伍之事非孫中山所長,乃自告奮勇請纓,於7月14日赴南京,臨行急促甚至連其夫人均未通知,直到抵南京後才致書夫人。黃抵寧後,即召集駐南京的第一、第八兩師軍官會於八府塘李鴻章相府,決議組織討袁軍,響應江西。當時南京駐軍中,要塞司令吳紹璘,講武堂副長蒲鑒,要塞第二團教練官程鳳章均為袁黨,持反對態度,黃乃捕殺之。遂以江蘇都督程德全名義宣布獨立,並任命黃興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組織總部,以黃葆倉為參謀長,許崇灝為參謀主任,秦效魯為籌餉處長,沈縵雲為造幣廠廠長,朱壽頤為接收馬府街袁政府陸軍部倉庫專員,同時檄令駐徐州第三師冷遹部堵擊南下袁軍,第一師章梓、第八師陳之驥出兵臨淮關控製要隘,7月15日慷慨誓師。
陳其美在上海計劃討袁時,恰逢蔣中正和張群由日本返滬,陳大喜,即與二人會商軍事,張群主張先攻海軍,蔣則以兵工廠為軍隊命脈,應先奪取兵工廠。陳其美贊成蔣計劃,遂積極部署。蔣曾在辛亥年光複上海時組織軍隊,舊部甚多,後因赴國外考察,乃將一手訓練之部隊交張群統領,張其後又赴英國考察工業,乃移交陳某。這時陳任團長,所率士兵即蔣當年訓練者,今見蔣、張兩位舊主歸來,欣喜若狂,均願接受指揮,於是蔣乃號召舊部,擁陳其美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
袁世凱既派海軍中將鄭汝成統率警衛軍1300名駐守高昌廟兵工廠,又派海軍司令李鼎新率黃浦江軍艦協同保護。陳其美宣布獨立,屢勸鄭汝成讓出高昌廟兵工廠,鄭不答應,陳乃命蔣率所部及鈕永建之一團分道進攻,相持數日,討袁軍因子彈接濟不及,遂告敗北,其後迴兵進攻吳淞,也因眾寡不敵,未能獲勝。
北洋軍閥史話
五十一、第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爆發後,袁大舉向南方用兵,並發出兩道通令(民國2年7月),第一道是致各省宣布意旨電:
“餘以衰病餘生,伏處已久,稍有田園之樂,自問已無事可為。此次出山,實緣事機危迫,不忍見人民陷於牛馬奴隸之域,故冒萬險,膺茲艱巨。受事以來,始終以尊重人道主義,及適合世界大勢為主旨,苟可和平維持,決不輕事破裂,並非兵力有所不足,實緣民困已極,不堪再受戰禍,一年以來彌縫遷就之苦衷,當為國民所共諒。現在財政、外交觸處荊棘,國家運命旦夕可危,凡有血氣之倫,自應以同舟共濟之心,為披發纓冠之計,決不肯再言破壞,自取覆亡,乃若有之,則亦二三不逞之徒,生性好亂,必不能得多數國民之同情,本大總統若再曲予優容,便與此輩同為亡國禍首,非惟辜負眾望,實亦矛盾初衷,惟有犧牲一身,保全大局,竭我棉力,殄此麽魔。諸君各膺疆寄,必有同心,願共勉之。”
第二道是為了“贛亂”的通令:
“共和民國,以人民為主體,而人民代表,以國會為機關,政治不善,國會有監督之責,政府不良,國會有彈劾之例。大總統由國會選舉,與君主時代子孫帝王萬世之業,迥不相同。今國會早開,人民代表,鹹集都下,憲法未定,約法尚存,非經國會,無自發生監督之權,更無擅自立法之理,豈少數人所能自由起滅,又豈能以少數人權利之爭,掩盡天下人民代表之耳目。此次派兵赴潯,迭經本大總統及副總統一再宣布,本末瞭然,何得信口雌黃,借為煽亂營私之具。今閱歐陽武通電,竟指國軍為袁軍,全無國家觀念,純乎部落思想。又稱蹂躪淫戮,廬墓為墟等情,九江為中外雜居之地,萬目睽睽,視察之使,絡繹於途,何至無所聞見。陳廷訓之告急,黎兼督之派兵,各行其職,堂堂正正,何謂陰謀?孤軍救援,何謂三道進兵。即歐陽武蒸日通電,亦雲‘李烈鈞到湖口,武開兩團往攻’等語,安有叛徒進踞要塞,而中央政府該管都督撤兵藉寇之理?豈陳廷訓、劉世均近在九江之電不足為憑,而獨以歐陽武遠在南昌之電為足信?豈贛省三千萬之生命財產,獨非中華民國之人民?李純所率之兩團,獨非江西兼督之防軍?歐陽武以護軍使不足,而自為都督,並稱經省會公舉。約法具在,無此明條,似此謬妄,欺三尺童子不足,而欺天下人民,誰其信之!且與本大總統除亂安民之宗旨,與迭次之命令,全不相符,捏詞誣衊,稱兵犯順,視政府如仇敵,視國會若土苴,推翻共和,破壞民國,全國公敵,萬世罪人。獨我無辜之良民,則奔走流離,不知所屆。本大總統心實痛之。本大總統年逾五十,衰病侵尋。以四百兆人民之付託,茹苦年餘,無非欲使黎民子孫免為牛馬奴隸。此種破壞舉動,本大總統在任一日,即當犧牲一切救國救民。現在正式選舉,瞬將舉行,雖甚不肖,斷不致以兵力爭擅權利,況艱辛困苦,尤無權利之可言。副總統兼圻重任,經本大總統委託討逆,責有攸歸,或乃視為鄂贛之爭,尤非事實,仍應責成該兼督速平內亂,拯民水火,各省都督等,同心匡助,毋視中華民國為一人一家之事,毋視人民代表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五大族之生靈,或不至斷送於亂徒之手。查歐陽武前日電文,詞意誠懇,與此電判若兩人,難保非金壬挾持,假借名義。俟派員查明再行核辦。此令”。
</br>
北洋軍得寸進尺,咄咄逼人,造成了一種形勢,即使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進行到底,國民黨想委曲求全,以合法政黨地位繼續存在也將勢不可能,因為國民黨軍隊必將被北洋軍吞吃掉,國民黨人也將無容身之地了。
李烈鈞是國民黨四個都督中最有實力的,袁最嫉惡李。李被免職後,孫中山派居正、白逾恆、吳鐵城前往南昌慰問,並勸李不受亂命,宣布獨立。李頗躊躇,認為:“被免了職才起兵討袁,人將以為戀棧挾嫌,豈能言順。”所以決定離江西至上海謁孫中山再作計較,於6月15日經安徽至上海,下榻斜橋路60號。柏文蔚是主張使用武力的,且打算首先在安徽發難,曾密赴上海向孫中山請示。孫因為安徽逼近北方,且可拱衛南京,似不宜先動,最好由湖南、廣東、江西各省先行獨立,迨袁出兵,安徽便可截擊,所以勸阻了柏。柏被袁免職即赴南京昇平橋小住。
李烈鈞在上海分別見到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反覆會商今後對袁應付策略,深感袁當時作法是斬盡殺絕的毒招,既不可理喻,又難以感化,當前隻有一途,就是舉兵反抗。黃興這時已派人在南京運動軍隊。李激於義憤,願任首難之責,遂於7月7日自上海輕裝潛返江西,7月8日抵達湖口,召集舊部第九、十兩團,及輜重工程兩營,於7月12日占領湖口炮台,檄告中外,宣布獨立。李部混成團團長林虎,自告奮勇,願任九江前敵軍總指揮。第一師師長歐陽武,第二師師長劉世均,贛南第四旅旅長蔡森,均電告整軍備戰。
中華民國2年7月13日,江西省議會公舉李烈鈞為江西討袁軍總司令,慷慨誓師,發布討袁檄文,略雲:
“民國肇造以來,凡吾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凱乘時竊柄,帝製自為。
滅絕人道,而暗殺元勛;弁髦約法,而擅借巨款。金錢有靈,即輿論公道可收買!祿位無限,任腹心爪牙之把持。近腹盛暑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讎,實屬有負國民之委託。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
這就是民國史上的“二次革命”,也稱“癸醜之役”、“贛寧之役”。
事實上李還未就討袁總司令以前,江西軍便已和北洋軍有了接觸,7月12日晚北洋軍步兵第24團團長張敬堯,已率全團抵贛。12日拂曉,北軍開始攻擊,贛軍以一連應戰,氣壯山河,一舉大捷,俘虜北軍百餘人,擄獲甚多。北軍第12旅旅長馬繼增趕來增援,而贛軍已奏捷後鳴金收兵了。這一戰張敬堯慘敗,贛軍奪獲北軍槍枝百餘支,斃連長一名,排長五名,士兵200餘人,俘虜營副一人。討袁軍隻傷了士兵一人。
李烈鈞湖口倡義後,湖南都督譚延闓亦宣布獨立,福建方麵師長許崇智亦宣布起義。
福建都督孫道仁猶存觀望,許迫孫,孫不得已乃勉強加入討袁軍。安徽方麵柏文蔚交卸都督後,本已至南京小住,當李烈鈞返江西後,柏文蔚亦於7月17日返安徽宣布獨立,以響應江西,不幸安徽軍師長胡萬泰已被袁世凱收買,反戈對付柏,深夜勒兵圍攻都督府,柏文蔚不及躲避幾遇險,乃出走蕪湖。胡萬泰聯合海陸軍進攻蕪湖,柏力戰不支,慘遭失敗。南京方麵,黃興於7月15日據南京組織革命軍宣布獨立,進兵淮北,江蘇都督程德全棄職走上海。上海方麵則由陳其美策劃部署。廣東由都督陳炯明與胡漢民聯合於7月18日宣布獨立,本擬出兵援贛,但因廣西都督陸榮廷、巡防統領龍濟光為袁收買,廣東受廣西牽製,乃不能出兵。四川方麵川軍第三師長熊克武於8月4日組織討袁軍,宣布獨立。
李烈鈞在江西發動討袁後,孫中山乃急促南京和上海響應,且打算親赴南京主持。
黃興覺得戎伍之事非孫中山所長,乃自告奮勇請纓,於7月14日赴南京,臨行急促甚至連其夫人均未通知,直到抵南京後才致書夫人。黃抵寧後,即召集駐南京的第一、第八兩師軍官會於八府塘李鴻章相府,決議組織討袁軍,響應江西。當時南京駐軍中,要塞司令吳紹璘,講武堂副長蒲鑒,要塞第二團教練官程鳳章均為袁黨,持反對態度,黃乃捕殺之。遂以江蘇都督程德全名義宣布獨立,並任命黃興為江蘇討袁軍總司令,組織總部,以黃葆倉為參謀長,許崇灝為參謀主任,秦效魯為籌餉處長,沈縵雲為造幣廠廠長,朱壽頤為接收馬府街袁政府陸軍部倉庫專員,同時檄令駐徐州第三師冷遹部堵擊南下袁軍,第一師章梓、第八師陳之驥出兵臨淮關控製要隘,7月15日慷慨誓師。
陳其美在上海計劃討袁時,恰逢蔣中正和張群由日本返滬,陳大喜,即與二人會商軍事,張群主張先攻海軍,蔣則以兵工廠為軍隊命脈,應先奪取兵工廠。陳其美贊成蔣計劃,遂積極部署。蔣曾在辛亥年光複上海時組織軍隊,舊部甚多,後因赴國外考察,乃將一手訓練之部隊交張群統領,張其後又赴英國考察工業,乃移交陳某。這時陳任團長,所率士兵即蔣當年訓練者,今見蔣、張兩位舊主歸來,欣喜若狂,均願接受指揮,於是蔣乃號召舊部,擁陳其美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
袁世凱既派海軍中將鄭汝成統率警衛軍1300名駐守高昌廟兵工廠,又派海軍司令李鼎新率黃浦江軍艦協同保護。陳其美宣布獨立,屢勸鄭汝成讓出高昌廟兵工廠,鄭不答應,陳乃命蔣率所部及鈕永建之一團分道進攻,相持數日,討袁軍因子彈接濟不及,遂告敗北,其後迴兵進攻吳淞,也因眾寡不敵,未能獲勝。
北洋軍閥史話
五十一、第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爆發後,袁大舉向南方用兵,並發出兩道通令(民國2年7月),第一道是致各省宣布意旨電:
“餘以衰病餘生,伏處已久,稍有田園之樂,自問已無事可為。此次出山,實緣事機危迫,不忍見人民陷於牛馬奴隸之域,故冒萬險,膺茲艱巨。受事以來,始終以尊重人道主義,及適合世界大勢為主旨,苟可和平維持,決不輕事破裂,並非兵力有所不足,實緣民困已極,不堪再受戰禍,一年以來彌縫遷就之苦衷,當為國民所共諒。現在財政、外交觸處荊棘,國家運命旦夕可危,凡有血氣之倫,自應以同舟共濟之心,為披發纓冠之計,決不肯再言破壞,自取覆亡,乃若有之,則亦二三不逞之徒,生性好亂,必不能得多數國民之同情,本大總統若再曲予優容,便與此輩同為亡國禍首,非惟辜負眾望,實亦矛盾初衷,惟有犧牲一身,保全大局,竭我棉力,殄此麽魔。諸君各膺疆寄,必有同心,願共勉之。”
第二道是為了“贛亂”的通令:
“共和民國,以人民為主體,而人民代表,以國會為機關,政治不善,國會有監督之責,政府不良,國會有彈劾之例。大總統由國會選舉,與君主時代子孫帝王萬世之業,迥不相同。今國會早開,人民代表,鹹集都下,憲法未定,約法尚存,非經國會,無自發生監督之權,更無擅自立法之理,豈少數人所能自由起滅,又豈能以少數人權利之爭,掩盡天下人民代表之耳目。此次派兵赴潯,迭經本大總統及副總統一再宣布,本末瞭然,何得信口雌黃,借為煽亂營私之具。今閱歐陽武通電,竟指國軍為袁軍,全無國家觀念,純乎部落思想。又稱蹂躪淫戮,廬墓為墟等情,九江為中外雜居之地,萬目睽睽,視察之使,絡繹於途,何至無所聞見。陳廷訓之告急,黎兼督之派兵,各行其職,堂堂正正,何謂陰謀?孤軍救援,何謂三道進兵。即歐陽武蒸日通電,亦雲‘李烈鈞到湖口,武開兩團往攻’等語,安有叛徒進踞要塞,而中央政府該管都督撤兵藉寇之理?豈陳廷訓、劉世均近在九江之電不足為憑,而獨以歐陽武遠在南昌之電為足信?豈贛省三千萬之生命財產,獨非中華民國之人民?李純所率之兩團,獨非江西兼督之防軍?歐陽武以護軍使不足,而自為都督,並稱經省會公舉。約法具在,無此明條,似此謬妄,欺三尺童子不足,而欺天下人民,誰其信之!且與本大總統除亂安民之宗旨,與迭次之命令,全不相符,捏詞誣衊,稱兵犯順,視政府如仇敵,視國會若土苴,推翻共和,破壞民國,全國公敵,萬世罪人。獨我無辜之良民,則奔走流離,不知所屆。本大總統心實痛之。本大總統年逾五十,衰病侵尋。以四百兆人民之付託,茹苦年餘,無非欲使黎民子孫免為牛馬奴隸。此種破壞舉動,本大總統在任一日,即當犧牲一切救國救民。現在正式選舉,瞬將舉行,雖甚不肖,斷不致以兵力爭擅權利,況艱辛困苦,尤無權利之可言。副總統兼圻重任,經本大總統委託討逆,責有攸歸,或乃視為鄂贛之爭,尤非事實,仍應責成該兼督速平內亂,拯民水火,各省都督等,同心匡助,毋視中華民國為一人一家之事,毋視人民代表為可有可無之人,我五大族之生靈,或不至斷送於亂徒之手。查歐陽武前日電文,詞意誠懇,與此電判若兩人,難保非金壬挾持,假借名義。俟派員查明再行核辦。此令”。
</br>